吳君津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把作文定位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蹦敲矗魑膽菍W生心態(tài)開放,主體張揚,創(chuàng)造性解放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 小學 作文課堂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寫作教學同其他教學一樣,依賴于課堂教學來完成。寫作的特性決定了課堂教學應是學生表達和交流語言文字的載體,是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認識的流露,是情感迸發(fā)、思想飛翔的時空。由此,我們以為作文課堂教學應重在展現人的表述和交流,使作文課堂成為師生、生生充滿人性、富有個性的對話平臺。我們這里之所以提出“對話”,是因為對話是一種以溝通與交流為基本特征的動態(tài)的行為。作文課堂教學構建起對話式的教學秩序,能有效地克服當前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弊端,實現作文教學的新突破。
構建“對話式”的作文課堂教學秩序,既有利于學習主體的凸現,又有利于新型師生關系的培育。每個學生都是課堂信息傳輸網中的一個點,并與其他人(包括教師)組合成一張巨大的信息流通網絡。他們在傳播知識信息的同時也在傳播著情感信息,在進行著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在鍛煉著自己的交往能力,在密切著與他人的關系,課堂因此成為知情趣的“場”。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最具生命力的因素,一方面是師生間、生生間、師生與文本間多向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的參與者,另一方面又是人性律動的行為者。他們在參與課堂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流露自己的情緒,對他人的見解和主張作出反饋,從而建立起對話網絡,體現出課堂教學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也就是說對話是課堂教學多種因素互動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通過對話,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展現人性魅力,通過對話,師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產生集約化效益;通過對話,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得到進一步加強。從某種意義上說,“對話式”作文課堂教學秩序的構建是新型師生關系在課堂上的一種生命體現。
構建“對話式”的作文課堂教學秩序,從操作層面上說有很多種方式。諸如:從課型上看,有指導課與實踐課之間的對話;從課堂教學的設計上看,有教學板塊與教學板塊之間的對話;從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看,有課內與課外之間的對話。下面就教學板塊的設計談談幾種“對話式”的做法,以為例說。
1在“小小組討論”中實施“對話式”作文策略
小小組作為一個小集體,它一般由教師根據學生水平差異進行組合,或由學生自主組合的四至六人的小團體。在這種小團體中,學生的心靈處于比較自由的狀態(tài),可達到暢所欲言的效果,是一種常用的“對話式”方式。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通常讓小小組或根據某一話題,或根據指導要點,或根據評析對象,展開討論,集合各個層次學生的思維點,整合出一點或幾點比較集中的看法。通過討論,學生在聽說中得到寫作思維的訓練,或發(fā)散,或縱深,實現了互動,共同發(fā)展,互惠互利。比如,我們根據寫作所反映的生活內容,確定了一系列話題,涉及學校、家庭、社會、自然、經濟、文化、科學等,分成幾期,每期一個話題,課堂上組織學生小小組討論。總結提煉出一些小話題,使學生的寫作對象具體可感。
2在“課堂辯論”中實施“對話式”作文策略
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他們對某些問題的認識、感受、體驗會有所不同。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我們通常會讓學生就某個有分歧的問題進行爭辯,或鼓勵學生對已有定論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新看法和主張,如,“忠言逆(順)耳利于行”、“學海無涯苦(巧)作舟”、“對牛彈琴,錯在牛,還是錯在人?”等。這種針鋒相對式的“對話”,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累,閃現靈感的火花,從而發(fā)展思辨思維,訓練創(chuàng)新意識。
3在“佳作作者訪談”中實施“對話式”作文策略
作文教學應重視學生優(yōu)秀習作的熏陶感染作用。在作文講評課中,我們每次皆選定出一至二篇佳作。先由佳作作者朗讀自己的習作,然后老師、同學對其進行采訪,就文章的立意、構思、選材組材、修改加工、自我評價等方面進行現場問答。在訪談式的“對話”中構建起生生間、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的立體網絡。佳作作者不同于課文的作者,他們是同學所熟悉的,這更有利于激發(fā)其他學生形成正確的寫作動機和參與興趣,使學生在訪談中受到熏陶感染,挖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同時,佳作者不僅要總結自己的寫作心得,而且當場答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口頭表達能力。
4在“問題作文診治沙龍”中實施“對話式”作文策略
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弊魑男薷淖鳛樽魑慕虒W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可通過多種方式來體現,除了根據評改標準進行自改、互改外,還可以通過對范例的修改來調動全班學生的智慧,讓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展開心智,在修改中形成一張巨大的對話網。在此類講評課中,我們先確定一篇較有代表性的問題作文。學生閱讀后,先寫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從內容、形式、語言等方面進行評析,然后重點提出一些富有建設性的修改意見。原作者不僅要記錄同學的建議,而且還要就同學的修改意見進行表態(tài),或接受,或反對,或解釋,或由同學的發(fā)言進一步引申出新的想法等。這種問題式“對話”,從某一點出發(fā),深入發(fā)現、剖析,并提出解決方案,不僅使學生與作者(文本)有了溝通與交流,而且也在比較中總結得失,在評析中提高修改能力,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5在“優(yōu)美片斷欣賞”中實施“對話式”作文策略
評價學生的作文既要善于抓住學生習作的閃光點,也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自己的失誤之處。學生習作的閃光點可能是一個詞,一個句子,一個片斷;同時他們的缺憾也可能就在于這些小節(jié)上,這也許是這類文章之所以不能成為優(yōu)秀文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講評課中,既要弘揚優(yōu)點,也要點擊不足。我們讓學生自選優(yōu)美片斷,朗讀后自評,鼓勵他評,建立起“對話”。我們也引導學生咬文嚼字,評改者與原作者時刻保持最直接的交流與溝通,從而構建對話網絡。主要有兩種體現方式:一是結合“問題作文”,讓學生在立意構思、選材組材等方面修改的同時,也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知識咀嚼該文的遣詞造句;一是由教師在學生的本次習作中篩選例子,打印,供學生“咀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