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寫字,尤其喜歡行書,但是覺得每次寫的感覺都不一樣,有時覺得心不達意,有時感到面目可憎,有時又似有所得,有時又覺得一片茫然。每次書寫都是一次心靈的“行走”,走多了心境也會不同。
行書是一門人生的哲學。行書就是用“行走”表達對世界的領(lǐng)悟??鬃釉疲骸叭诵斜赜形?guī)?。”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盧梭說過:“散步促進我的思維”。于是我們用書法去記錄世界,體悟到千里之陣云,筆下才能有縱橫的豪情;心儀摩崖之斑駁,字中才能有歷史之滄桑。自然有多博大,書法就有多精微。我們用書寫去探測心靈的震顫。窗明幾凈,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意識深處的韻律;無意于書,我們才能獲得心靈的絕對自由?!靶闹粒瑫剿?。”于是,我們就這么行走,就這么去體驗“世界”,從平正走向險絕再走向平正,從內(nèi)心走向外界再展現(xiàn)筆端,從臨摹走向表現(xiàn)再走向創(chuàng)造……我們在一邊行走,一邊感應著“天人合一”的召喚,學書的過程,就是一次自身素養(yǎng)提煉的經(jīng)歷,就是一次人生哲學集大成的過程。
行書是一門濃縮的美學。昨天筆者寫了一行篆書,忽然遐想連篇:為什么篆書會在書法歷史上率先脫穎?為什么李斯的玉箸篆采用的線條類似于中國畫中的“春蠶吐絲描”?為什么中國書法和繪畫在對線質(zhì)的審美上走過相似的道路,都是從單純的“鐵線描”發(fā)展為形態(tài)各異的各種線條……就在對一根線條的審美上,我似乎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審美發(fā)展歷程:從秦漢的取勢,到晉人尚韻、唐人崇法、宋人喜意、元明尚態(tài),一根線條,一種情懷,一條脈絡(luò)。它不同于西方國家崇尚的美,帶有中華民族的特質(zhì):形態(tài)和神采、變化與統(tǒng)一、力量和節(jié)奏、自然和意境、布局與格調(diào)。這種獨具風韻的東方美,讓我們在一筆一畫、一顰一笑中,看到這種民族基因的美。
書法真是神奇,一部書法史也是一部文字史。行書是一種延續(xù)的文明。書寫一個漢字,我們?nèi)绻私饬怂臏Y源,就能書寫出它的內(nèi)涵,傳承它的文明。一個“教”字,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上行下效”的教育真理;一個“美”字,我們能夠看到中華民族對“羊大為美”的本源理解。一筆一畫,寫下的是中華文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蘊藏的是華夏思想的源頭、流向和歸宿。也許我們對書寫太過熟悉,以至于忽略了書法的深層價值??纯?!計算機的“運算”法則,難道不和八卦的陰陽原理相關(guān),八卦難道不是一種書寫的方式?所以,書法在今天不應該被“淘汰”,它里面還蘊藏著很多寶貴的資源,因為它“肇自自然”,故能生生不息,取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