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程
摘 要:窖藏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遺存形式。人們由于戰(zhàn)爭、自然災害、突發(fā)事件等特殊情況,將珍貴而無條件攜帶的物品埋藏起來暫時存放,但由于種種原因物主未能取回物品,而永藏地下。這些物品在一些偶然的情況下被后人發(fā)現(xiàn),成為我們研究歷史的實物資料。本文以遂寧金魚村南宋窖藏為例,分析其裝飾技法和紋樣,并從中尋找這些窖藏瓷器反映的時代和歷史背景。
關鍵詞:宋代;窖藏瓷器;金魚村
四川地區(qū)雖自古有“蜀道難”一說,但也通過長江這一水路交通要道與外界相連,外地精美瓷器通過這一路線流入四川,并通過岷江、嘉陵江等遍布全川。這些精美的瓷器雖不如貴金屬貴重,但也具有極高的經(jīng)濟價值,因不便攜帶,于是在特殊情況下被埋藏起來。這些瓷器窖藏的埋藏年代集中于南宋中晚期,這與宋元戰(zhàn)爭有著莫大關聯(lián)。
遂寧金魚村一號、二號南宋窖藏分別發(fā)現(xiàn)于1991年、2003年。兩處窖藏地點接近,地層堆積狀況和埋藏狀況一致,共出土瓷器1193件[1]。根據(jù)釉色的不同,分為青瓷、青白瓷、白瓷和黑瓷四類。出土瓷器種類豐富,有罐、簋、尊、瓶、壺、執(zhí)壺、水注、水盂、筆洗、印盒、樽、爐、碗、盤、碟、洗、缽、盆、杯、盞、器蓋等。這些瓷器基本來自于宋代著名窯場或本地著名窯場,工藝精美、藝術價值極高,是宋代窖藏瓷器的最佳代表。
1 青瓷的裝飾藝術
青瓷多為龍泉窯生產,以碗、杯、缽、洗、瓶為大宗,胎質潔白、細膩、堅致。釉色多為梅子青、粉青,釉色溫潤瑩澤,達到了“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理想境界[2]。釉厚,光澤度強,一些器物的內外釉層甚至與器壁厚度相同,應為多次施釉而成。多數(shù)器物的足端或口沿呈朱紅色,多大件精品。由于釉層較厚,青瓷多通體無紋飾,有紋飾的主要為刻劃蓮瓣紋,另有少量刻劃梅花紋、凸弦紋、八卦紋、出棱裝飾。另有龍耳簋、琮式瓶等仿青銅禮器和玉禮器造型。
其中一件荷葉蓋罐造型尤其精美,是遂寧金魚村南宋窖藏中最大的器物。蓋中央隆起,蒂鈕,邊沿起伏作荷葉卷曲狀,胎質潔白細膩,胎骨厚重,梅子青釉,釉厚而色澤瑩潤,是一件難得的精品。它的出土修正了過去的一些認識:“由遂寧窖藏可知,南宋時已有此類器物,并非始于元代?!盵3]
2 青白瓷的裝飾藝術
青白瓷為景德鎮(zhèn)窯產品,以碗、盤、碟、缽、杯為大宗,胎質潔白、堅致,釉質瑩潤,白中泛青,透光性好。多芒口器,應為覆燒而成,一些器物口沿還飾有銅扣。裝飾手法刻花和印花皆有,刻花多采用“半刀泥”的刻法。一些梅瓶、尊上有剔地刻花的裝飾手法,具有淺浮雕的效果。此外在蟾形水盂上有捏塑、堆貼的裝飾手法,部分器物上有褐釉點彩裝飾。紋樣以纏枝牡丹紋、荷葉紋、梔子花紋、蓮花紋、蘭草紋等花卉紋為主,另有少量水渦紋、獸面紋、夔紋、雷紋、乳釘紋,應為仿青銅器紋飾,此外還有一些魚紋、水波紋、回紋和如意云頭紋。一個典型的裝飾圖案是盤底心所飾的犀牛望月圖,亦作“吳牛喘月”圖,在宋代的瓷器上較為多見。一些碗、盤為侈口、六瓣形弧壁的蓮瓣造型,碟多做成類似的葵瓣、菊瓣形,器蓋多為荷葉形和弧形,另有鼎式爐、鬲式爐等仿青銅器造型的瓷器。
3 白瓷與黑瓷的裝飾藝術
因遂寧金魚村南宋窖藏出土白瓷與黑瓷相對較少,故歸為一節(jié)敘述。白瓷主要器型為碗、盤。白瓷的釉色或白中泛黃,釉質瑩潤,或有小氣泡和雜質,造型規(guī)整,總體不如北宋時定窯的白瓷品質好。裝飾技法主要以印花為主,紋樣有蓮荷圖、鶴戲蓮圖、鋸齒紋、卷云紋、牡丹紋等。部分器物口沿處為覆燒形成的芒口,有的口沿處飾有銅扣。黑瓷更少,窯口不明,黃褐色厚胎,釉黑褐中帶有棕黃色,釉面飾以兔毫、玳瑁斑,紋飾不明顯,似為景德鎮(zhèn)仿吉州窯產品。
4 遂寧金魚村窖藏瓷器裝飾藝術所體現(xiàn)出的時代特征和審美意趣
4.1 名窯間的相互學習
宋代的大部分窯場,特別是那些著名窯場,都有自己的代表性產品,如定窯的白瓷、龍泉窯的青瓷等。受商業(yè)利益的驅使,名窯的產品被競相模仿,各名窯之間也在品種和生產技藝方面互相學習。在制瓷業(yè)之間的互相學習、模仿和商品性生產的競爭中,逐漸形成了若干“窯系”,這一特點在遂寧金魚窖藏瓷器中也有所體現(xiàn),如景德鎮(zhèn)仿吉州窯的兩件黑瓷盞。定窯白瓷傳入四川并受到追捧,當是四川本地窯場彭縣磁峰窯仿定窯白瓷的主要原因。
4.2 追求渾然天成和素雅的審美意趣
宋與遼、西夏、金和蒙古的戰(zhàn)爭連綿不斷且頻頻失利,對宋人的審美意趣產生一定的影響,瓷器裝飾藝術也明顯受到了影響,多追求渾然天成和素雅的裝飾造型??v觀遂寧金魚村南宋窖藏所出土的瓷器,釉色都較為淡雅,裝飾紋樣中花卉紋占大宗,裝飾技法精湛,器物造型精巧,以質感和釉色取勝,而不借助艷麗的色彩。
這種素雅的審美意趣也與宋代文學家、藝術家空前活躍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取向對瓷器的裝飾和造型有著較大的影響:一是宋代飲茶之風盛行,在遂寧金魚村窖藏中就有青瓷杯52件,有蓋和杯托成套,應是茶具;二是焚香,各式仿古香爐的出現(xiàn)即與當時的士大夫喜愛焚香有關。
4.3 一些器物體現(xiàn)的仿古傾向
宋代瓷器的一些器型體現(xiàn)了宋人的仿古傾向,這在遂寧金魚村南宋窖藏也有所體現(xiàn),如青瓷中的龍耳簋、琮式瓶,青白瓷中的鼎式爐、鬲式爐,仿古銅器和玉禮器,在一些器物上也出現(xiàn)一些仿古紋飾,如夔紋、水渦紋、雷紋。
除了器型之外,由于對玉的崇尚,士大夫?!氨鹊掠谟瘛?,因此宋代制瓷工匠為了附和這種審美傾向,在瓷器制作中極力追求玉潤的質感和效果,南宋時期最受歡迎的青瓷,其青翠色澤就與美玉接近。
4.4 南宋時期四川地區(qū)的制瓷工藝
四川宋代瓷業(yè)中,可與龍泉窯青瓷、耀州窯青瓷、景德鎮(zhèn)青白瓷、定窯白瓷、吉州窯墨瓷、建窯黑瓷并駕齊驅堪稱精品的,從金魚村窖藏等四川窖藏出土瓷器中看,有磁峰窯白釉印花、刻劃花瓷器和廣元窯(或還有涂山窯)黑釉瓷器[4]。四川本地未見生產青白瓷的窯場,是由于景德鎮(zhèn)青白瓷的輸入,這種情況既反映了江南與四川經(jīng)濟貿易的密切關系,也表現(xiàn)了宋代瓷器銷售的一個重要方向和路線[5]。宋代盛行的飲茶、斗茶之風使得黑瓷盞的市場需求很大,因此本地的廣元窯、涂山窯兩大黑瓷窯場發(fā)展起來。而彭縣磁峰窯的發(fā)展與北方戰(zhàn)亂頻繁,與定窯產品難以輸入四川有著直接的關系。縱觀四川地區(qū)出土的宋代窖藏瓷器,在白瓷這一類中,常有定窯白瓷和磁峰窯白瓷同出的現(xiàn)象,可見其已是較有名的窯場。
4.5 北宋末年和宋末元初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大量窖藏瓷器的原因
1235年蒙軍南下,以四川為主攻方向大舉進軍,“蓋敵騎自八月分道入寇,犯興元,犯沔陽,犯階、文。九月兵破大安。十月一日哨朝天,七日闖益昌,十日至閬中……并三道之兵,以十九日破成都,二十七日掠眉山,二十九日焚青神”[6]。此次戰(zhàn)役后,1242年余玠被任命為四川安撫制置使,修建多處山城,這些山城很多發(fā)生過激烈的戰(zhàn)爭,有的窖藏甚至就在其附近。南宋寶祐六年(1258),圖謀一統(tǒng)大業(yè)的蒙哥汗圖蜀滅宋,元軍從漢中、西南兩路入蜀,并在各山城激烈爭戰(zhàn)。通過戰(zhàn)爭和誘降,“成都、彭、漢、懷、綿等州悉平,威、茂諸蕃亦來附”[7]。1276年元軍進入臨安,南宋滅亡。在這幾十年里的戰(zhàn)爭中,四川人口大量逃亡,形成了許多窖藏,基本集中于當時的成都、漢州、梓州、綿州、遂州等地,大體與元軍軍事進攻和兩軍征戰(zhàn)的地方相吻合,由此可見四川宋代瓷器窖藏的形成與宋元戰(zhàn)爭有很大聯(lián)系。
綜上所述,遂寧金魚村南宋窖藏產品以龍泉窯青瓷、景德鎮(zhèn)窯青白瓷為大宗,因為本地并無青白瓷的燒造和優(yōu)質高級青瓷的燒造,再加上水路交通的便利,這些外地的優(yōu)質瓷器就受到了熱烈追捧。從出土瓷器的窯口看來,四川人民瓷器消費的第一層次應是景德鎮(zhèn)窯、龍泉窯等名窯,第二層次是本地彭縣磁峰窯、廣元窯生產的優(yōu)質瓷器,第三層次是本地窯場的其他產品。從出土瓷器的釉色來看,四川人民對青白、青釉更加偏愛。
參考文獻
[1]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遂寧市博物館.遂寧金魚村南宋窖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2]何瀛中.遂寧窖藏宋瓷探微[J].四川文物,2003(1).
[3]李輝柄.遂寧窖藏瓷器淺議——兼談成都附近縣市窖藏瓷器[J].文物,1994(4).
[4]陳德富.遂寧金魚村窖藏宋瓷三議[J].四川文物,1997(05).
[5]趙殿增.四川宋元窖藏青白瓷[J].景德鎮(zhèn)陶瓷,1993(Z1).
[6](宋)吳泳.鶴林集·卷20[M]//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7](宋)吳泳.鶴林集·卷129[M]//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