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字之曰道”探微
——《老子》之“道”新詮

2018-02-07 04:11:33周可真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xué)報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老子

周可真

(蘇州大學(xué) 哲學(xué)系,江蘇 蘇州 215123)

從《老子》書中論“道”的情況來看,第二十五章中下述段落最值得注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20世紀(jì)90年代出土的郭店竹簡《老子》(以下稱“楚簡”)甲本也有此段話:

“又狀蟲成,先天地生,敚[纟禾],獨立而不亥,可以為天下母。未智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帛書《老子》甲、乙兩種本子也都有此段話: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繡呵繆呵,獨立,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保妆荆?/p>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蕭呵漻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亓名也,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乙本)

盡管這些不同文本之間在文字上互有一些出入,但其大意是相同的,尤為重要的是,它們無不講“字之曰道”,這是《老子》使用“道”這個詞的來源出處,弄清這句話的意思,是把握《老子》書中“道”字的詞性及其含義的關(guān)鍵所在。

一、“字之曰道”與“道常無名”和“無名,天地之始”

《老子》五十二章有“天下有始”之說,這是講宇宙在時間過程上有一個開端。老子設(shè)想,宇宙起始的時候已然“有物混成”。這個處于宇宙時間過程之起點上的“物”有三個特點:一曰“混”,二曰“先天地生”,三曰“寂”“寥”。這三個特點是相互聯(lián)系的,“混”是指“先天地生”的“物”在存在形態(tài)上有別于“天地”,而“天地”作為天和地的合稱,乃意味著天和地是兩種不同形態(tài)的存在物,即它們在存在形態(tài)上有區(qū)別,而“混”正是指那個“先天地生”的“物”在存在形態(tài)上混沌未分,較之于已然分化成其存在形態(tài)不同的天和地,混沌未分的存在形態(tài)是“寂”(無音)“寥”(無形),即第十四章所描述的所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的樣態(tài)。據(jù)許慎《說文解字·敘》所云“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老子所謂“字之曰道”,應(yīng)是表示被“字之曰道”的東西以“寂”(無音)“寥”(無形)而無可“形聲”,也無可“象形”,所以無法給它取“名”(按:相對于“字”,“依類象形”的“文”即是“名”),只能給它取“字”,故“字之曰道”也。由此可見,“字之曰道”實際蘊含著“道常無名”(《老子·三十二章》)之意。由于這個“無名”而“字之曰道”的混沌之“物”是天地未分之時的存在物,故“字之曰道”其實還蘊含著“無名,天地之始”(《老子·一章》)的意思。

二、“字之曰道”與“周行而不殆”和“反者,道之動”

但是,那個無以取“名”的混沌之“物”為何偏偏被取“字”為“道”,而不是取別的字號呢?這首先是取決于“道”字固有的含義。

“道”字不見于殷商甲骨文,是到了西周才出現(xiàn)在金文中①。金文“道”字由首、行兩部分組成,或由首、行、止三部分組成。由首、行組成的“道”字的結(jié)構(gòu)是“首”在“行”的正中間(“衜”),這是表示什么意思呢?“行”在甲骨文里寫作“╬”,這是一個形象直觀生動的表示十字路口的象形字,可見“行”在詞性上原屬名詞,意指十字路口。②“首”也是個象形字,它在甲骨文里的字形象動物的頭,金文里看起來更像是鹿的頭部。則由“首”與“行”所構(gòu)成的“道”字明顯屬于會意字,其字形所顯之像為動物或人在十字路口的正中間,這顯然是要讓人意會到該字的含義是指(動物或人在路上)行走。這也就是說,“道”字原本是個動詞,是表示行走之意。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卷中“天道”條中就是按“道”的本義來解釋該字的:“道,猶行也?!倍暗馈弊直划?dāng)作名詞來使用時,其原意則是指所行之直路。許慎《說文解字》就是把“道”字當(dāng)作名詞來解釋的:“道,所行道也,從辵從首。一達(dá)謂之道?!保ò矗骸耙贿_(dá)謂之道”是表明“道”作為“所行道”非泛指一般的路,而是特指直通的道路。)

老子“字之曰道”的本意應(yīng)該是不外乎“道”字本義的范圍,若其本意是取動詞之“道”為“字”,則其本義為“行”,其上文“周行而不殆”句中的核心詞正是“行”!這是說明那“先天地生”的混沌之“物”是一個運動過程,“周”與“不殆”都是用以描述這個運動過程的特點:“不殆”是說明其健行不息,即它是一個無有窮期的運動過程;“周”是說明這個運動過程猶如農(nóng)人耕作于田③,是在一個有邊界限定的范圍之內(nèi)進(jìn)行的封閉過程。其下文“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則是對這個永不止息又有邊界限定抑或既是無限又是有限的運動過程的軌跡的描述。這個“逝”而“遠(yuǎn)”而“反(返)”的運行軌跡,正是“周行”(循環(huán)運動)的特點,它意味著該過程進(jìn)行到一定邊界就會轉(zhuǎn)入反向運動,而“反”便是這個運行軌跡的本質(zhì)內(nèi)容,這個內(nèi)容在十四章中被明確表述為“反者,道之動”?!暗乐畡印本褪恰爸苄卸淮钡倪\動過程,“反”是這個運動過程的必然規(guī)律。在理論上,我們不能排除老子之所以“字之曰道”,還有取名詞之“道”為“字”的用意,如果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道”字,則其本義為“路”,在這里被用以指“周行而不殆”的運行軌跡,即以“反”為本質(zhì)內(nèi)容的運動規(guī)律。

三、“字之曰道”與“強為之名曰大”和“有名,萬物之母”

按《老子》五十二章所謂“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所表達(dá)的邏輯,可以為“天下母”者的必要前提是,它是“天下始”。據(jù)《說文解字》說,“始”是“女之初也”,“母”是“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子也”?!疤煜掠惺?,以為天下母”應(yīng)該是暗示“天下始”與“天下母”的關(guān)系正如少女和孕婦的關(guān)系,孕婦是由少女長成的,為母者必先為少女,“天下始”與“天下母”的關(guān)系也是因其“先天地生”而為“天下始”,故而可以為“天下母”?!独献印肥渍略弧盁o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準(zhǔn)此,如果說“字之曰道”蘊含著“無名,天地之始”(《老子·一章》)的意思的話,那么,“強為之名曰大”則蘊含著“有名,萬物之母”的意思。“無名,天地之始”,是從“道”與“天地”之間的時間關(guān)系著眼,強調(diào)了“無名”之“道”作為“天下始”的意義。按“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老子·二章》)的辯證邏輯,有始則有終?!笆肌保ā疤斓刂肌保┦且馕吨斓厝f物未生;“終”(“萬物之母”)是意味著天地萬物既生。“始”(“天地之始”)和“終”(“萬物之母”)都是就天地萬物的生成而言:在天地萬物尚未生成的意義上,“無名”之“道”是“天地之始”;在天地萬物已然生成的意義上,“有名”之“大”是“萬物之母”。

但是,“有名”之“大”不過是“強為之名”,這個“強”字說明,雖然“為之名”,而其實很勉強,并不貼切,這是意味著“大”之為“名”與一般的“名”有區(qū)別,也就是說,“強為之名”實際是表示“大”并不是一般的“名”。首章有云:“名可名,非常名。”一般的“名”是可以“象形”從而“可名”的“有形”之物的“非常名”,“大”則是不可以“象形”從而不“可名”而只能“強為之名”的“無形”之物的“常名”——“萬物之母”之“有名”實指有“常名”而言。

“常名”是相對于“可名”的“非常名”而言,盡管其是“強為之名”,但它并不是沒有意義。按照四十一章“大象無形”之說所表達(dá)的邏輯,不“可名”的“無形”之物恰恰是“大象”!而“強為之名”的“大”正是“大象”的“常名”,其意義是在于表示作為“天下始”的“無名”之“道”正是以其“無形”,才能作為“大象”而成為生成“有形”之萬物的“天下母”!所謂“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對“無形”之“大象”而言,就是“道”之“周行而不殆”的運動過程;而對“有形”之萬物而言,該運動過程的具體內(nèi)容則為“無形”之“大象”不斷衍生出“有形”之萬物,而“有形”之萬物最后又都復(fù)歸于“無形”之“大象”,即所謂“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保ā独献印な隆罚┰谶@永無窮期的運動過程中,一切變化歸根結(jié)底只是“無形”與“有形”之間的相互轉(zhuǎn)換,這種轉(zhuǎn)換關(guān)系便是“有無相生”(老子·二章)——從“無形”到“有形”是“無生有”或“有生于無”;從“有形”到“無形”是“有生無”或“無生于有”。但是,為老子所看重的是“有無相生”關(guān)系中“有生于無”的方面,因為這層關(guān)系中“無”(無形大象)是“有”(有形萬物)之母,看到這層關(guān)系是認(rèn)識上“得其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得其母”對于了解和掌握“有”(有形萬物)的生存條件具有關(guān)鍵意義;“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既然知道了“有”(有形萬物)的生存條件,掌握了“有生于無”的原理,就該明白“守母存子”的道理,從而根據(jù)這個道理“守母”而“執(zhí)大象”(《老子·三十五章》)。按“大象無形”的原理,“執(zhí)大象”就是意味著既不追求可以滿足感官享受的東西(屬于“有形”范疇),也不追求可以論辯的道理和可以獲得別人稱贊的德行(均屬于“可名”范疇),如此完全摒棄名利之欲,一心從事于“無形”“無名”之“道”,則可保終生的安全和太平。

四、“字之曰道”與“道可道,非常道”④

以上是依據(jù)“道”之分別作為動詞和名詞的本義來闡發(fā)“字之曰道”的義理,說明了“道”作為“字”(而非“名”)可分別作“行”(動詞)和“路”(名詞)解,將此理解貫徹到《老子》首章的解讀,則可以對“道可道,非常道”做出如下解釋:

“道可道,非常道”中三個“道”字,按其詞性,第一和第三個“道”都是屬于名詞,第二個“道”則屬于動詞。按“道”作為名詞的本義(“路”)和它作為動詞的本義(“行”)來理解這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可釋義為:

我這里所講的“道”,不是指那種人可行走的道。人可行走的道不是常道,而我所講的“道”正是指與人的行走無關(guān)的常道。⑤

據(jù)此分析,“道可道,非常道”句中所給出的關(guān)鍵詞是“常道”,要了解其確切含義,關(guān)鍵在于弄清“?!弊值暮x。

《說文解字》釋“?!睘椤跋氯埂保瑒t“?!弊衷莻€名詞,而“常道”和“常名”之“?!憋@然屬于形容詞。作為形容詞的“?!笔鞘裁匆馑寄??

在《詩經(jīng)》中作形容詞用的“?!弊执蟮钟袃煞N含義:其一是恒久之意,如《詩·大雅·文王》:“天命靡常?!保ㄒ庵^:天命不是一成不變。)其二是正常之意,《詩·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意謂:發(fā)生了月食,這是正常的天象。)《國語·越語》引范蠡語:“天道皇皇,日月以為常?!边@里“?!钡囊馑家彩呛憔茫翘刂柑祗w運行規(guī)律(“天道”)的恒久性。這個意義的“?!焙髞硌葑?yōu)槊~,用以指不受人為因素影響而自在地發(fā)生作用的自然規(guī)律,如《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甭?lián)系起來看,“?!弊鳛榇呵飸?zhàn)國時代描述天文現(xiàn)象的用語,當(dāng)其為形容詞時,它是指天道之恒久不變的性質(zhì);當(dāng)其為名詞時,它是指不受人為因素影響而自在地發(fā)生作用的自然規(guī)律?!俺!钡倪@兩種用法顯然有其內(nèi)在的關(guān)聯(lián)性,相應(yīng)地其含義也是內(nèi)在相通的,即當(dāng)它被作為形容詞用以指天體運行規(guī)律的恒久性時,這種恒久性同時也意味著不受人為因素影響的自發(fā)性、自然性。

從《老子》以“可道,非常道”這種否定性判斷方式來界定“常道”概念,賦予“常道”以“非可道”的內(nèi)涵的情況來看,“常道”的特征在于它都內(nèi)在地排斥人為因素(按:“可道”之“道”指人為現(xiàn)象),則“常道”之“?!憋@然是指不受人為因素影響的自發(fā)性、自然性而言。為此,“常道”可被直解為“自然之道”。然則,“道可道,非常道”就可以被進(jìn)一步釋義為:

我這里所講的“道”,并不是指人為之道,而是指自然之道。

由“道”作為名詞的本義可知,它原是指人所行之直路,被《老子》用以指稱與人的行走無關(guān)的自然之道的“常道”無疑就是指自然之物所遵行的法則?!独献印贰俺5馈敝f實有隱喻之意,意謂自然法則就如人所行走的直路那樣平坦。聯(lián)系《老子》第五十三章所云“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意謂:假使我認(rèn)識了我與大道的關(guān)系,我將義無反顧地行走于這條大道上,生怕偏離大道而誤入歧途。然而大道雖然平坦安全,百姓卻愛走小路),其以“道”比自然法則,更有如此寓意:就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一樣,雖然自然之道是極平坦而安全的大道,但人類卻偏好選擇危險的小道而行。換言之,人類應(yīng)該選擇自然之道,按自然之道行事,而不該離開自然之道而行其人為之道。“道可道,非常道”作為《老子》首章之首句,其深層意義正在于向人類開示其所當(dāng)遵行的自然之道。

[注 釋]

① 參見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國文字研究與應(yīng)用中心:《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廣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

② 名詞“行”當(dāng)讀háng。甲骨文中“行”也有作動詞(音xíng)用的例子:“己丑,王不行,自雀?”(《甲骨文合集》21901,郭沫若主編,中華書局,1978~1982年)“乙巳,卜出,王行,逐?!保ā都坠俏暮霞?2445)大約成書于秦漢間、在西漢時被整理加工而成的《爾雅》是按“行”的本義來解釋該字:“行,道也。”(《釋宮》)《說文解字》則把“行”當(dāng)作動詞來解釋:“行,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

③ 甲骨文中的“周”字,最初不帶“口”字,只表示界劃分明的農(nóng)田。《老子》關(guān)于“道”的運動是一種無限循環(huán)運動的思想不必是受農(nóng)人耕作于田的啟示所悟得,但按“周”字的本義可以且似乎應(yīng)該對其所謂“周行”之“周”作如此直解。

④ 本節(jié)內(nèi)容與拙文《“體道”的必要性、原理及方法——<老子>道篇首章新解》(載《江南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第6期)中的相關(guān)段落可互相參閱。

⑤《老子》書中常用第一人稱的“吾”字,這是其作者的一種行文習(xí)慣。這里的解釋是按《老子》作者好言“吾……”的行文習(xí)慣而作如此表述的。

猜你喜歡
老子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安居樂業(yè)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漫畫
讀書(2018年9期)2018-09-05 03:30:16
漫畫
讀書(2017年5期)2017-05-05 02:03:25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
論老子處世哲學(xué)中的智慧
尋找老子【三】
國學(xué)(2014年2期)2014-02-13 20:02:11
大愚者大智
知識窗(2009年8期)2009-09-05 04:10:50
广饶县| 武宁县| 佛坪县| 望都县| 襄垣县| 张北县| 郁南县| 西峡县| 辽宁省| 富源县| 莱西市| 甘孜县| 定西市| 广州市| 临汾市| 库伦旗| 徐州市| 全南县| 普格县| 德庆县| 冕宁县| 芦溪县| 莲花县| 成武县| 许昌县| 麻城市| 明水县| 衢州市| 平遥县| 都匀市| 平阳县| 九龙城区| 自贡市| 平湖市| 石泉县| 锡林郭勒盟| 德令哈市| 商河县| 临武县| 旺苍县|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