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提起“留守兒童”這個詞,很多人的腦海里都會浮現(xiàn)出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形象:在我國貧困山區(qū)里,那些父母到城市打工,由老人帶著在家讀書、生活的孩子們。其實,在城市里也有不少留守兒童,他們也很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文章作者以自己教過的幾個留守兒童為例,來談談城市留守兒童的類型、存在問題及教育對策。
關鍵詞:城市留守兒童;類型;存在問題;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9.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7-17
作者簡介:陳志紅(1969—),女,廣東臺山人,小學語文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1.城市留守兒童的類型
(1)父母在外省或外市工作的留守兒童。小峰的父母均在廣東省封開縣工作,說是給親戚看管生意,而且在封開縣工作很多年了,直到小峰上一年級才把他送回江門市。但他們卻舍不得放棄那份早已打好了根基且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小峰只好由爺爺奶奶帶著。他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見到父母一面。
(2)父母在國外工作的外國籍留守兒童。小杰和小玲的父母都在國外,小杰是香港同胞,他的父母在加拿大工作,一年難得回來一次,他由外公外婆帶。小玲是委內瑞拉籍的華人子弟,她的父母早在十幾年前就移民委內瑞拉,兩年前才把她送回江門市讀小學,由爺爺奶奶照顧。
(3)父母離異,撫養(yǎng)權判給父親或母親,但父親或母親卻在外地工作,由家中老人照顧的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小洋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已離異,他跟著爸爸生活。他爸爸在廣州工作,做醫(yī)藥推銷生意,走南闖北,無暇顧及孩子,只好把爺爺從貴州老家請來照管孩子。但爺爺不適應廣東的生活,身體也不好,還經(jīng)常有回老家的念頭,對小洋也無法管教。
(4)父母離異或喪偶,單親爸爸或單親媽媽卻為了生計要到離家較遠的地方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家中又沒老人幫忙,無奈之下只好讓孩子成為獨立的“被留守兒童”。小航就是一個“被留守兒童”。他從小就學會了煮飯、洗衣,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
細數(shù)一下,我們身邊的城市留守兒童還真不少。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這些孩子成為城市的留守兒童。
2.城市留守兒童的存在問題
(1)行為習慣差。比如,任何時候檢查學生的個人衛(wèi)生,小杰的指甲都是長長的,里面藏有很多污垢,衣服鞋襪不干凈,頭發(fā)也不符合要求。他握筆姿勢不正確,書寫姿勢也不正確,導致書寫不規(guī)范,字體潦草,每天的作業(yè)馬虎應付。教師反復給他糾正了很多次,還是收效甚微。
(2)性格孤僻,我行我素。這天小寧又遲到了。他解釋遲到的理由是:鬧鐘沒有叫他??粗桓睙o所謂的模樣,老師很生氣,也很無奈。
(3)無心向學,學習成績非常差。小鵬也是個“被留守兒童”,讀五年級。他的單親爸爸是長途貨車司機,根本沒時間管教孩子。他無心向學,即使人在教室里,也無精打采,開小差,不記筆記,不做課堂作業(yè),家庭作業(yè)也無法完成,成績差。他的臉皮厚,也不怕老師批評。更有甚者,他還經(jīng)常在上課時睡覺。可是一聽到下課鈴聲,他又“活”了,立刻跑到教室外面玩了。
(4)報復家長,逃學甚至離家出走。已讀六年級的小洋為了他爸爸再婚的事而悶悶不樂,最后以逃學、離家出走等手段來報復他的爸爸,逼得他爸爸向他低頭道歉,并作出保證,他才肯罷休。
3.城市留守兒童的教育對策
(1)特別的愛獻給特別的他們。了解這些留守孩子的情況后,我不歧視他們,而是特別關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我還動員同學們行動起來,在生活、學習中多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從而樹立起自信心,快速融入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并在集體中快樂成長。
(2)注重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和生活技能的指導。我著重培養(yǎng)留守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講衛(wèi)生、守紀律、講禮貌、愛生活、愛學習、愛老師、愛同學、愛家人、與他人團結合作等,并教給他們一些生活技能,如洗菜、煮飯、燒水、洗衣等,還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使他們學會自尊、自愛、自立、自強、自理,注意人身安全。
(3)善于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多獎勵。比如,小峰熱愛集體,樂于助人,積極為班級做好事;小航打掃衛(wèi)生很賣力,做事有始有終;小寧按時上課,再也不遲到了……善于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優(yōu)點,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4)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教育。要求家長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和呵護,不能單從物質上滿足孩子,更要從精神層面去豐富孩子的人生;爭取早日回到孩子的身邊,或把孩子帶到自己的身邊,與孩子一起生活,輔導孩子學習,陪伴孩子成長。
當然,通過老師和家長的配合教育,這些城市留守兒童無論品德還有學習,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城市留守兒童是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希望全社會都行動起來,一起來關心愛護城市留守兒童,使他們能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蔡 鏡.城市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2]李 博.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成因淺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