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友
前一段時間,參與了一些地方的教研聽課、評課活動,有不少上課者選取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在聽課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關(guān)于詩歌中的“金柳”意象是這樣解讀的:詩人用“金柳”表達的是對康橋的迷戀和眷戀之情。我總覺得分析得淺表化、單一化,欠缺深度、廣度和關(guān)聯(lián)度。
筆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思考,在這里就《再別康橋》中的“金柳”意象作出深入的探討。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1920年9月徐志摩為了追隨羅素,拋棄哥倫比亞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的誘惑,來到英國留學(xué)。1921年春,以特別生資格進入劍橋大學(xué)皇家學(xué)院。1922年9月學(xué)成回國。這一時間段的留學(xué)生活,特別是康橋(劍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在他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有這樣的敘述:“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jīng)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yōu)美、寧靜,調(diào)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1922年10月,徐志摩離開英國前創(chuàng)作了《康橋再會吧》。“康橋,再會吧/你我相知雖遲,然這一年中/我心靈革命的怒潮,盡沖瀉/在你嫵媚河身的兩岸,此后/清風(fēng)明月夜,當(dāng)照見我情熱/狂溢的舊痕,尚留草底橋邊……”這是詩人第一次別離康橋。1928年夏天,徐志摩再次赴英倫游歷考察,康橋依然,康河清澈,河畔“金柳”艷影蕩漾,詩人禁不住觸景生情,遂于11月在歸國途中作《再別康橋》。詩人追憶在康橋情迷自然美景的生活和在康橋相知狄更生、相遇羅素的美好學(xué)習(xí)生活,以及相戀林徽因的情感生活。因此“金柳”是詩人康橋生活的見證者,詩人回國途中創(chuàng)作《再別康橋》,是對以“金柳”為意象表征的康橋留學(xué)生活的追憶。
1920年春,林徽因隨父林長民赴倫敦讀書。1920年9月徐志摩由美國來到英國留學(xué)。在倫敦,徐志摩去拜訪林長民,由此結(jié)識了林徽因,兩人生發(fā)出愛的交集。他們相約在康橋,于河畔金柳下,于煙雨小舟上,一起暢談詩歌、文學(xué)、藝術(shù)、人生和愛情。1921年10月林長民出國考察結(jié)束,林徽因跟隨父親回國。林徽因的別離讓徐志摩獨自失魂落魄,彷徨于康橋。1926年10月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北海結(jié)婚,1928年3月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結(jié)婚。康橋之戀終成為詩人徐志摩康橋情感的祭奠?!澳呛优系慕鹆窍﹃栔械男履?;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以柳寄情,古已有之。《詩經(jīng)·小雅·采薇》中即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詩句。在這之后,楊柳就成為古代詩歌中行旅傷別、寄托離思的象征之物。唐代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宋代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另外古人也常常以柳喻美人。唐代白居易《楊柳枝》“葉含濃露如啼眼,枝裊輕風(fēng)似舞腰”,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之九:“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北宋張先《醉垂鞭》“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毙熘灸Φ摹敖鹆毕笳髁丝禈驊偃说淖巳萸閼B(tài)。戀人雖美好,但那只是“夕陽中的新娘”,如今已杳然遠去。詩人的“金柳”以實生虛、以虛托情,這一段戀情只能虛化為美好的回憶,成為詩人康橋情感的祭奠。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詩人筆端的“金柳”是折射著中西文化的產(chǎn)物。徐志摩1900年4歲時入私塾開蒙,然后先后就讀于海寧硤石開智學(xué)堂、杭州府中、北京大學(xué)預(yù)科、上海神學(xué)院、天津北洋大學(xué)預(yù)科,后又回北京大學(xué)讀書。徐志摩出國前所接受的教育以中式教育為主,中國古典詩詞曲賦浸潤著他的情感和意識。出國后他受到了濟慈、富凱、華茲華斯、哈代、惠特曼、拜倫等西方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抒情方式的影響;又深受英國小說家沃爾特·司各特、戲劇家莎士比亞等英國文學(xué)的影響。因此“金柳”意象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產(chǎn)物。從中國文化的角度看,由于漢語語音中“柳”和“留”同音,且在漢代就形成了折柳送別的風(fēng)俗,漢以后的古代詩詞更是賦予了“柳”別離之意。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夕陽”:《說文解字》“婚”:“《禮》:娶婦以昏時”。自古以來婚禮于昏暮行之,因而是“夕陽中的新娘”。這一風(fēng)俗賦予了“夕陽”相思的意味?!敖鹆钡谋澈笫切熘灸o法留住心中情感的對象,寫出了因?qū)ο箫h然而去極度落寞的情感;從西方文化的角度看,河畔的柳樹因長長的柳枝垂到水面,搖曳時柳條輕拂水面,泛起點點漣漪,所以有“哭泣的柳樹”之說。應(yīng)用到英國文學(xué)中,“柳”就有了遺棄的意思,如沃爾特·司各特小說《珀思麗人》把柳葉花環(huán)說成“完全是受遺棄的樣兒”?!傲边€象征著死亡,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中黛斯德莫娜臨死時唱《柳樹歌》,以此表達黛斯德莫娜的悲哀并暗示她的死亡結(jié)局。結(jié)合《再別康橋》的寫作背景來看,徐志摩用“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痹谠娙说男睦镫[隱流露出愛情易逝、終被遺棄的憂郁,哀悼美好愛情的死亡。因此,“金柳”是詩人中西文化交融的投射,是別離的相思,是美好愛情遺棄、死亡的暗喻。
1922年10月回國后的徐志摩不滿軍閥混亂、生靈涂炭的社會現(xiàn)實,向往和追求英美式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政治理想。在1926年“三一八”慘案中,他寫下了一首詩《梅雪爭春》“殘落的梅萼瓣瓣在雪里掩,……白的還是那冷翩翩的飛雪,但梅花是十三齡童的熱血。”詩中用“冷翩翩的飛雪”中瓣瓣“梅萼”的“殘落”的象征,隱喻一個十三歲的兒童慘遭殺害的事件,揭露了段祺瑞政府血腥屠殺的暴行。他在散文詩《嬰兒》中這樣寫道:“我們要盼望一個偉大的事實出現(xiàn),我們要守候一個馨香的嬰兒出世:——你看他那母親在她生產(chǎn)的床上受罪!”文中“馨香的嬰兒”象征著他所盼望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制的“新政治”,在“生產(chǎn)的床上受罪”的產(chǎn)婦,象征著當(dāng)時正受著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雙重壓迫的中華民族。1927年,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的建立,使他由對資產(chǎn)階級民主制度“單純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懷疑的頹廢”(《猛虎集》序)。在他此后的詩中,多有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多有“尋夢”的美好和夢斷的落寞?!对賱e康橋》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薄敖鹆薄靶履铩笔窃娙丝禈?qū)籼崛〉母杏X和想象化了的意象,是主觀想象和內(nèi)心的獨白。“夕陽中的新娘”,追求的尋夢理想即將幻滅,于是《再別康橋》寫下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p>
“金柳”意象語近情遙。如果以“金柳”意象為教學(xué)抓手,分析由“意”到“情”到“志”的幾個層面,文本的解讀就有了深度、廣度和關(guān)聯(lián)度,學(xué)生能力的培養(yǎng)乃至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目標才可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