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河南省鄭州市頸肩腰腿痛醫(yī)院,河南 鄭州450099)
頸肩綜合征是頸肩周圍肌肉韌帶勞損及其關節(jié)失穩(wěn)而造成的頸背和頸后疼痛、僵硬,嚴重者可出現(xiàn)頸部活動受限,且易反復發(fā)作。頸肩綜合征常與生活習慣、職業(yè)、身體素質及寒冷有明顯關系。長期緊張工作、生活不規(guī)律、頸椎過度前屈、思想高度集中等均是導致頸肩疾病的原因。從事電腦、財務、縫紉、駕駛等工作的人群是本病的高發(fā)人群。頸肩綜合征既往以老年人較為多發(fā),隨著電腦的應用普及,社會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本病有年輕化趨勢[1]。本研究對68例頸肩綜合征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采取電針肩井穴為主治療頸肩綜合征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鄭州市頸肩腰腿痛醫(yī)院接收的頸肩綜合征患者6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采取頸肩部中頻治療+口服雙氯滅痛片治療)與觀察組(取肩井穴為主電針治療),每組34例。觀察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25~65歲,平均(45.6±2.1)歲;病程最短14 d,最長18個月,平均(9.2±0.8)個月。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3~66歲,平均(45.7±1.9)歲;病程最短10 d,最長16個月,平均(9.3±0.7)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的相關診斷療效標準;②患者入組前1個月未使用糖皮質激素類及鎮(zhèn)痛藥物;③年齡20~70歲;④患者均知情同意,本試驗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造血系統(tǒng)疾病及嚴重心腦血管、肝腎疾??;②拒絕電針治療;③合并骨折、脊柱結核、類風關節(jié)炎患者及嚴重骨質疏松癥;④中風后遺癥患者;⑤局部皮膚有感染或潰瘍者;⑥精神病患者。
2.1 對照組 常規(guī)服用雙氯滅痛片(北京諾華制藥有
3.1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治療第1、3、7、10日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情況。
3.2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制定的標準進行中醫(yī)證候評分,評定內容包括局部壓痛、項強、肢體麻木、仰項不能、轉移不利、頭痛等,以2分為輕度、4分為中度、6分為重度的評分標準評定。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頸肩背部疼痛程度進行評價[4],評分范圍0(無痛)~10分(疼痛最劇烈)。采用尼莫地平積分計算療效指數(shù),即治療前積分與治療后積分的差值/治療前積分×100%。臨床療效評定:基本治愈:治療后積分減少>85%;顯效:50%<治療后積分減少≤85%;有效:25%<治療后積分減少≤50%;無效:治療后積分≤25%以下。本文中將顯效、基本治愈、有效定義為臨床有效。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及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1021640),每日3次,每次25 mg,并配合在患部使用CZT-8 A電腦中頻超聲中頻儀治療,每次20 min,每日1次,1個療程為5 d。
2.2 觀察組 采用患側肩井穴為主,并配以同側曲垣、阿是穴、肩髃、新設(經(jīng)外奇穴),每次最多4個穴位。常規(guī)消毒以上穴位后,用一次性針灸針(0.35 mm×50 mm)針刺,以有酸麻脹感為佳,在新設穴及肩井穴加用G6805-1電針機,頻率每分鐘120次,采用連續(xù)波,留針10 min,以患者最大耐受量為限,治療強度應循序漸進。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表1 兩組頸肩綜合征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1、3、7、10日,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總積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同時段積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頸肩綜合征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x±s)
(3)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同時段VAS評分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頸肩綜合征患者VAS評分比較(分,x±s)
頸肩綜合征是由頸椎退行性改變或長期慢性勞損引起,常與職業(yè)及生活習慣、身體素質、寒冷等有明顯關系。由于長時間保持不正確姿勢、久坐低頭,導致頸椎退行性改變,頸肩部肌肉攣縮勞損、頸椎曲度不良、周圍組織充血水腫,血運不暢,局部產(chǎn)生炎癥,進而出現(xiàn)頸肩部肌筋膜炎、頸椎病、眩暈等癥狀。臨床表現(xiàn)為頸肩部至臂肘有酸軟、疼痛感,活動時疼痛加劇,若治療不及時后期可能會出現(xiàn)肩部活動受限。
本病在中醫(yī)屬于“痹病”范疇,《靈樞·經(jīng)筋》闡明肩痹的病候表現(xiàn)有“筋急”“轉筋”“不可屈伸”?!端貑枴吩疲骸瓣杽賱t陰病,陰勝則陽病?!北静∮傻鴵鋼p傷、寒邪侵襲、勞作過度,督脈受損,筋脈失養(yǎng),導致靜脈閉塞,氣血瘀滯,不通則痛。足少陽經(jīng)脈易感受外邪入侵,其循頸至項上頭,過肩,到頸,肩井穴位為足少陽膽經(jīng)要穴,又為陽維脈與手足少陽經(jīng)脈的交會穴,有疏通經(jīng)絡、活絡止痛的作用。肩井穴解剖可見斜方肌,有頸橫動、靜脈分支,深層為岡上肌和肩胛提肌,布有腋神經(jīng)分支及橈神經(jīng)。故針刺肩井穴有行氣活血之功,可興奮神經(jīng)與肌肉,通過適當?shù)拇碳?,對機體功能進行調整。配合適當?shù)木植咳⊙?,如阿是穴,以達到促進氣血運行、營養(yǎng)全身、通暢經(jīng)脈的作用[5-6]。肩髃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jīng)穴位,通過電針刺激可達到解除痙攣、調和氣血、舒筋通絡的效果;曲垣穴為手太陽小腸經(jīng)腧穴,臨床上主要用于肩背痛、岡上肌腱炎及肩胛下神經(jīng)痛的治療,針刺該穴位,具有疏風止痛、舒筋活絡的效果;新設穴主治項強、頭痛、肩胛疼痛等。諸穴合用,可對病邪所在經(jīng)脈進行全面調整,通暢經(jīng)氣,氣行則血行,頸肩酸痛癥狀自消。電針連續(xù)波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jīng)脈,改善局部血供狀態(tài),促進臨床癥狀改善。電針療法見效快,經(jīng)濟易行,無明顯副作用,治愈率高[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第1、3、7、10日,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總積分、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頸肩綜合征采取電針肩井穴為主進行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疼痛程度。
綜上所述,頸肩綜合征采取電針肩井穴為主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該療法操作簡單,安全性高,起效快,療效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