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兵 戴文秀
摘? ? 要: 朱蘊山的革命詩詞創(chuàng)作充滿著中國古典詩歌的睿智,又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表現(xiàn)在其凝練含蓄的文學語言、真摯強烈的情感表達和悠遠深邃的意境上。通過對作者幾百首革命詩詞藝術審美性的品賞,更進一步領略其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價值和美學情懷。
關鍵詞: 朱蘊山? ? 詩詞創(chuàng)作? ? 藝術性? ? 審美價值
朱蘊山(1887—1981),1906年投身于反滿運動,次年加入光復會,參與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案。在辛亥革命后,他主張結束軍閥割據(jù),呼吁教育改革,普及國民知識,推廣新文化運動,在五四運動后,走上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期間創(chuàng)作詩詞揭露、抨擊蔣及國民黨反動派倒行逆施的行為。抗戰(zhàn)期間,他撰寫了大量反映當時抗戰(zhàn)史實,反映當時抗戰(zhàn)環(huán)境的艱苦及抗戰(zhàn)任務艱巨的詩詞[1]。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他的詩詞大都是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謳歌和積極投身建設的心情,為我們留下了一幅幅建設新家園的美好圖景。
作者的詩詞語言質樸自然,同時又充滿對時代的感慨,詩詞中所蘊含的樂觀、豁達、瀟灑、恣肆的心態(tài),使讀者在讀其詩詞的基礎上有一種悲壯豪邁的情懷,能更好地領悟其詩詞中蘊含的深刻用意,給人內心帶來深深震撼。他的詩詞,詩里有畫,畫里有詩,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為我們留下了一幅幅風景秀麗的山水風景圖畫[2]。
朱蘊山的詩詞在語言上具有一定的特色,通過對詩詞的字斟句酌,成功地在記事的基礎上很好地抒發(fā)自身的情感。他的詩句凝練含蓄,詩意含蘊深刻,發(fā)人深省。
一、語言凝練含蓄
“黃河南岸風戟戟,黃河北岸沙粒粒。咫尺塵昏不見人,神鬼啾啾狐鼠泣”?!拔倚羞^此心肅肅,十年楊柳已成木”[3]。不少疊詞的使用,如:“戟戟、粒粒、啾啾、肅肅”等,使詩句有一種音律和諧的美感,朗朗上口?!瓣A!笔秋L聲,沙石吹起的聲音,讀完有如親身站在黃河岸邊,聽到這戟戟的風沙之聲,如親臨其境,親聞此聲之感,使讀到這首詩的人更能深切地感受作者當時的心情和感受。這種疊字其他詩句中常被用到,如“膽肝還落落,天地聽悠悠”。只要自己活得坦蕩磊落,就任憑這悠然自得的情懷在心中蔓延。這里作者用“落落”、“悠悠”兩組疊字,寫出自己心懷磊落、坦蕩。雖身處獄中,仍能如在天地之中優(yōu)哉游哉的模樣,將內心的瀟灑之態(tài)描畫得淋漓盡致,使人心生感慨與敬佩。在“碩鼠上床來玩我,饑蚊入室便親人”中,作者以一種自嘲的心態(tài)寫自己此時的境況。該句詩作者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獄中糟糕的環(huán)境用一種頗具喜感的手法表達出來,既是寫獄中的環(huán)境,又是寫在獄中經(jīng)常遭受一些無事之人的侵擾,寫出詩人身處獄中之時,既有身體上遭受的侵害又有心靈上的折磨,但通觀全詩我們依然可以看出其豁達釋然的情懷。
在有的詩句中運用典故很好地表達情感,使整首詩的意蘊更加豐富,簡潔含蓄,莊重典雅。
“荊卿別易水,慷慨捐生死”,用荊軻將為太子丹往刺秦王,丹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為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一典故。書寫了一種悲壯,義無反顧的精神?!柏M可瓦全寧玉碎,國亡家破我何存”、“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書寫了作者堅貞不屈,寧折不彎的氣節(jié)?!皣黾移莆液未妗睂懗隽俗髡邞n國憂民的情懷,家國沒有安定,作為個人豈敢茍且偷安?作者在此處既有對自身的鞭撻,更是對許多同志朋友的警醒。“草廬三顧遇稱奇”運用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暗寫在襄陽會見李宗仁,希望李能堅持團結抗日主張,并嚴防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及軍統(tǒng)特務破壞團結,破壞團結抗日工作?!按笥龛忼堥T,李冰鑿離堆”用大禹治水,李冰建造都江堰工程這兩個故事,贊揚馮玉祥出國考察水利的功勞和啟示國人在武力面前不可畏怯退縮,要敢于為大義獻身,敢于投身到民主共和的斗爭中,并相信最終必將取得勝利?!叭驾街蠖构慰?,劫火消來骨已寒”中的“燃萁煮豆”借用典故,暗諷蔣介石在皖南事變中反共投降的本質,抒發(fā)了憤慨之情?!叭绾屋蕉咕瓜嗉澹昶裰萦帜禾臁?。首先,作者發(fā)出一聲驚嘆,同樣運用“萁豆相煎”這個典故。曹丕當年因為王位逼迫曹植七步成詩,而“煮豆燃豆萁”的典故揭示了兄弟手足間的相殘行為,實為后人哀嘆,這里是為了揭露批判當時國民黨內部因為爭奪領袖之位不惜與國民黨人內部手足殘害的真相。
二、抒情強烈真摯
作者用一種悲壯慷慨、蒼涼遒勁的筆調通過對周邊環(huán)境、生活的描寫襯托出現(xiàn)狀的不堪,家國命運的艱險,政局的動蕩不安,革命道路的艱險,困難重重,往往渲染出一種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但又不失壯烈、豪邁的風格。
“五年不見鬢先斑,憂國情懷火一團”。作者于1918年秋為公事去金寨縣專訪老友桂月峰,五年時間未見,老友已是鬢發(fā)斑白,但是憂國憂民的情懷絲毫不減,依然如一團火焰般熾烈?!伴]戶旦聞勤課早,出門從不禮衙官”。老友潛心修學,從不與官府過多的交往,清廉正直、不慕權貴、獨守清貧并能常感安樂,表達對老友這種精神的贊美和謳歌。最后發(fā)出“與君長此種芝蘭”的美好愿望,既是對籌建學校未來的美好祈愿,又是對老友美好真摯的祝福。
在另一首詩《清明往東門外公園吊韓蓍伯墓》中,作者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祭拜好友韓蓍伯,在韓墓前看到這一派荒涼、凄楚的景象,不免心生感慨?!凹埢绎w處落花曛”日暮時分,燒為灰燼的紙錢緩緩升上高空,又四散落下,到處是一片沉重,肅穆的景象?!叭漳夯膱@人跡少,離離蔓草沒孤云”[4]。這個時候,一片荒涼的墓園之中人跡罕見,野草長得茂盛,隱隱的已經(jīng)淹沒了友人的墳墓,更增添了一絲孤獨、縹緲的感覺,表達了悲痛傷悼之情。
“黃金時代君須記,正是春風二月初”這首詩作者是對青年戰(zhàn)友的希冀和勸誡?!按猴L二月初”暗喻了青年戰(zhàn)友正當好年華,在這個正意氣風發(fā)的年紀,一定不要忘懷團結抗日局面,要隨時提防反攻抗日的局面。這里既表達了對青年戰(zhàn)士的美好祝愿,更有對他們的鼓舞,希望他們抱著必勝的決心投入抗戰(zhàn)工作中,殷切的盼望和感慨之情油然紙上。
同時,作者在對妻子的懷念詩詞中,表達了深切真摯的悲痛情懷,有著對亡妻的深深眷戀和思念。
作者妻子周佩隱于1931年五月丁卯日逝世,詩人作《蝶戀花》[5]以紀之。蝶戀花作為詞牌名,多抒寫詩人心中纏綿悱惻的愁情?!皝砣湛喽嗳ト赵纭@渑P牛衣,十載傷懷抱”。詩人回憶妻子佩隱在過去的日子里一直受苦頗多,今又去世得早,十年的時間里一直跟隨自己過著凄冷貧苦的生活,不禁悲從中來,既有對亡妻的深懷愧疚又有自己無盡的悲傷在里面。“今年今日人最惱,淚聲化作啼鵑鳥”,作者想到這些,已是滿心感傷,泣不成聲,寫出了此時十分悲戚哀傷的情懷。“此恨綿綿何時了?歸去匆匆,腸斷江南道”這一句將悲痛之情渲染到了極致,這樣的悲傷之情什么時候才能到頭呢?“留得血痕相對照,買絲從此祀丁卯”,作者是悲痛絕望的,但縱使如此,逝者已矣,只能從此以后永久地思念著。
在另一首《青玉案》中,作者在亡妻一周年忌辰之日作詞以紀之?!芭陌阁@濤誰與渡?頹垣枯井,夕陽孤墓,都是傷心處”[6]。看著這滿目的凄涼之景,詩人再度悲從中來,“頹垣枯井,夕陽孤墓”這些意象的使用刻畫了一幅荒涼破敗的景象,這樣一番景象更襯托了悲傷、凄愴之情。
三、意境悠遠深邃
《舒城道中聞雁》:全詩古典韻味濃厚,全詩的感情基調中既有一種淡淡的愁情,又有作者自成一股的灑脫、豁然之感?!叭ツ晡冶睜栒希L蕭蕭兮江水寒……愿爾歸去莫徘徊,荊榛滿眼蔽塵埃。秋風有信吹紅蓼,相期同見青天杳”[7]。作者借與南飛的大雁相遇,抒發(fā)感懷。寫現(xiàn)今和去年與大雁在途中相遇時,“我”的境況,有一種感時傷懷之感。每遇大雁南飛,作者便感嘆自身將身處寒冬,將與寒風冬雪相對,將在長久的“暗沉大雪”的天氣中艱難度日。在這草草的一來一回之間,作者道出這寒冷的時日還有待蹉跎,春暖花開之際還時日尚早,表達了詩人對這時日的看淡和與之對抗的決心,還有在此番情境中的釋然及做好長期“御寒”的準備。這里通過寫寒風、寫寒水、寫飛雪、寫陰沉的天氣、寫“殘臘”等景象,描繪出一幅蕭索殘冬的景象,讀時仿佛遠遠看見詩人孤身一人在殘冬寒雪中望著南徙的大雁,突然心生悲戚之感的圖景。這里刻畫出孤寂苦悶的心境,渲染了一種長路漫漫、寒雪裹挾的悲傷的情懷。然“愿爾歸去莫徘徊,荊榛滿眼蔽塵埃。秋風有信吹紅蓼,相期同現(xiàn)青天杳”,即使是灌木叢生,塵埃蔽眼,即使眼下之景何其荒涼。必定相信,這一切終會改變,終會有如紅蓼生長之勢,使得四處生機勃勃起來。所以是作者自省也是在警示他人“愿爾歸去莫徘徊”,在這蕭索之景中感悟不應徘徊,應盡早拂去這些生發(fā)的愁懷悲情,始終如一地、堅強地走下去。
在這首詩中,全詩籠罩在一種蕭條離索的環(huán)境中,有著淡淡的悲傷的情懷和愁緒。但從全詩可以看出,作者始終都是用一種自信、坦然的胸懷在寫。
《北京南下過德州—訪董子讀書臺》這首詩:“下帷人遠沒蒿萊,寂寞荒城有異才。禾黍離離秋又去,黃花笑我訪空臺。天人三策垂青史,一代儒宗眾口傳。深愧勞人徒草草,未能于此坐三年。”[8]在這頗有些荒涼的城中,所見之景皆是荒草叢生,眼見皆有些寂寞蕭條之感。然而,這樣荒涼空曠的所在,曾經(jīng)有一代儒宗董仲舒的存在,現(xiàn)今詩人獨自來訪,四周皆是空曠荒涼之景,頗有些物是人非之感。然而盡管如此,一代儒宗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卻是名垂千史,這里頗為濃厚的文學氛圍也是經(jīng)久不散的。只是可惜詩人有公事在身,不能在此長時間停留,不能好好地留下來感受一番這里濃郁的文學氣息。在這里,可以看出詩人在家國戰(zhàn)爭面前,在如此危機四伏的時刻,仍然潛心修學,表現(xiàn)了詩人在四處奔波、忙碌不堪的時期,仍然不忘讀書治學,以此修身治國,表明了詩人嚴謹踏實的學習精神,同時又因有事在身,不能長時間在此逗留而頗感無奈,既是對此的傳誦又是對詩人自身歷史活動的一種記述。
“禾黍離離秋又去,黃花笑我訪空臺”,深有秋去萬物離。意境深遠,寫出時光離逝之感的感秋情懷?!包S花笑我訪空臺”,是于景中感受到的無可奈何。
《黃河》是一首寫景感懷詩,既是對黃河兩岸當時風情的描寫,又是對當時作者去魯進行活動時所見之景、所感之情的抒發(fā)描寫?!包S河南岸風戟戟,黃河北岸沙粒粒。咫尺塵昏不見人,神鬼啾啾狐鼠泣”。寫到黃河南北兩岸風沙漫天,黃沙遮蔽不見人蹤的景象,“神鬼啾啾狐鼠泣”這風沙的呼號聲有如聽到神鬼、狐鼠的哭泣之聲,渲染了一種蕭森、荒涼的情境,既是對黃河兩岸這種特有的黃沙漫天之景的描寫又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愴、哀婉之情。“我行過此心肅肅,十年楊柳已成木。今日今年又暮春,飛絮飛花愁煞人”。作者行經(jīng)此處,也不免心生蕭肅荒涼的感慨,不免因為此番情景而心生蕭瑟,清冷之感。楊柳已長成一片茂盛之景,在暮春之際又是飛絮飛花漫天,不免在此番情境之下讓人心生愁懷。這正是由景生情,由情及景,情景交融。
《雅安紀游—青衣江》[9],作者去雅安訪晤劉文輝,商議團結抗日一事,途游雅安青衣江,感慨難得的彈丸凈土,不可辜負,于是寫下“青衣江上碧如油,一水依依繞郭流”,寫青衣江上之景,此時的青衣江兩岸碧樹環(huán)繞,青衣江水圍繞著雅安這座城流動,清江碧水繞城過,水與城相依相繞,小小的一方城獨留了一方雅靜清幽。作者來到此地,頗感山水之美不能辜負?!澳鹃叵憷浔烫Ψ猓M為參禪踏此峰”,此時桂樹飄香,山間頗為冷幽,石階上青苔碧幽幽的,寫出金鳳山九月的清幽意境,頗有些禪意,但作者此番卻不為參禪而來。“雅州東去望金雞,小雨霏霏送馬蹄。為憶江南佳麗地,斷橋煙水總迷離”這首詩寫了在一個小雨霏霏的日子里踏著馬蹄聲東去望金雞嶺,煙雨迷蒙之景刻畫得十分美麗。作者在三首詩中所寫之景無疑是美的,青衣江上的色之青綠;金鳳山的冷幽清靜,淡淡的桂花飄香和隱匿山中的破樓,僧侶敲打暮鐘之聲,讀來都令人沉入其中,如臨其境;金雞嶺的細雨綿綿之景,令人無端地想起迷離的煙雨江南之景,秀麗雅致,韻味十足。
朱蘊山詩詞不僅在寫法上獨具一格,更有其詩句中蘊含的樂觀、豁達、瀟灑、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敢于為國為民奉獻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發(fā)揚。作者往往用淺顯直白的語言抒發(fā)感慨,不管是寫景抒懷,還是紀事懷人,詩人都用真實、明白的語言去刻畫、去描寫,使讀者更能融入詩境之中,被詩人鼓動人心的語言所感動。
參考文獻:
[1]朱世同.我的父親朱蘊山[M].北京:三河市春園印刷有限公司出版,2013:7.
[2]陳惠豐.回憶朱蘊山[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
[3][5][6][7][8][9]朱蘊山.朱蘊山紀事詩詞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77,94,97,71,69,144,
[4]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紀念朱蘊山文集[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