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萌
(鄭州大學, 鄭州 450001)
科技的發(fā)展和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使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交往和溝通的問題,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也立足于人文主義,對交往行為進行了剖析并提出要符合“交往合理性”,以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guān)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yīng)如此,要認識并重視溝通的合理價值,并對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不斷完善。
關(guān)于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概念,目前學術(shù)界對此的界定尚未統(tǒng)一,許多學者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王娟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內(nèi)涵、特征與功能》一文中的闡述較為詳盡,其概念解釋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主體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雙向主體的交流與互動;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即語言、符號;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作用與意義,就是使雙方主體能達成理解與共識,并得到自我提升。[1]
“交往行為”是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的核心范疇。其主要觀點為:第一,理解是交往行為的核心要素?!袄斫狻笔钦归_于主體之間的交互性意識活動,即參與的主體之間的默契與合作。第二,語言是交往行為最主要的媒介。他強調(diào)的語言不是獨白式的形式語言,而是對話式的日常語言,而且人們之間要實現(xiàn)理解與共識。第三,生活世界是交往行為發(fā)生的背景與源泉?!斑M行交往行為的主體始終是在生活世界的視閾里相互理解的。他們的生活世界是由或多或少分散的、但總是無疑問的確定的背景構(gòu)成的,這種生活世界的是用來作為確定性狀態(tài)的源泉。”[2]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的合理層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首先,它引起了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重視。溝通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群體之間以及教師與大學生之間的理解、包容與信任,營造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從而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重視語言、非強迫性、生活世界的觀點有助于教師改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為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提供了方法借鑒。
1.交流不多,理解不足。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有所改善,但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因為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大多數(shù)是課堂知識的傳授,多以 “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進行單向信息傳遞,而且高校的課堂教育多數(shù)使用大班授課模式,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較少,不可能有深入了解,更不用談相互理解了。在課下,高校的自主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師生見面時間少,長此以往會給學生與教師之間蒙上隔膜,既不彼此熟知也不彼此信任,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難度。
2.語言方式欠缺。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中,部分教師多是灌輸式的語言而非對話式的交流,且教師的語言使用也有所欠缺。如因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而使學生不能全面理解其含義,需要多次進行講解;因語言僵化、空洞而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溝通缺乏應(yīng)有的意義;因不注重語言風格的多樣化,對不同層次、不同思維能力的學生用同樣的方式溝通等。同樣地,學生方面也存在溝通的語言問題,如與老師、同學交流時不注重語氣態(tài)度、表達方式的得體等,都會使效果大打折扣。
3.脫離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個體生存和主體間交往行為合理展開的現(xiàn)實基礎(chǔ),而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也都是符合一定社會所期望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guī)范,但是在一定時期內(nèi),人們所接受的教育內(nèi)容與社會現(xiàn)實需求并不吻合甚至分離。[3]如部分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時,內(nèi)容脫離生活,只講授課本的理論知識或只用理論進行溝通,使學生不愿意聽或是感覺教師不易親近;其次,部分教師在溝通時使用的案例、故事過于久遠或是過于理想化,學生認為不再適應(yīng)現(xiàn)代的需求,得不到心理上的認同。
1.高校教育體制的弊端。高校的教育體制會深深影響到教師的教育觀念以及教學效果。比如:高校的評價考核體制都以科研為主,過分重視教師業(yè)績,這樣的考核方式會造成部分高校教師重心偏移,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項目,就不會有時間和精力來關(guān)心思想與情感;大班授課模式也會大大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效果,試想一名教師要同時教育七八十人的班級,有的大班公共課上的學生甚至是二百人以上,這時教師是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有的學生得不到教師的關(guān)注,也不愿意主動與教師溝通。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理解與共識的目的很難實現(xiàn)。
2.部分教師溝通素質(zhì)與能力的欠缺。傳統(tǒng)的“灌輸式”理念在發(fā)揮其有用價值的同時也給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帶來一些弊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憑借其有利地位掌握著溝通內(nèi)容的話語權(quán),即對傳授哪些知識、如何傳授有明確的計劃與安排,只把學生當做收聽的對象,忽視了大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希望與教師平等對話。其次,語言運用能力是教師的基本功。如果教師語言運用、語氣語調(diào)不能簡單易懂、準確得當,就會使學生不能真正理解教師所要表達的意思,也可能使學生接收有誤。
3.部分學生自覺溝通意識不強。受教育者的參與程度關(guān)系著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效果。有些學生不愿意親近教師,或覺得教師高高在上或無所謂。這種就是自身原因?qū)е滦睦砩袭a(chǎn)生的距離,越是具備這種心理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就越遠,越不利于自身的發(fā)展。其次是科技的發(fā)展引發(fā)的負面效應(yīng)。 “手機控”、“微博控”、“微信控”這些詞形象地展現(xiàn)了大學生更愿意花費時間與精力在網(wǎng)絡(luò)上。這就客觀上造成部分大學生因沉迷網(wǎng)絡(luò)八卦、購物、游戲等而在課堂上分心,在課下也沒有時間與老師交流。
基于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的基礎(chǔ),重新審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加以借鑒,以進一步加強完善。
高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gòu),擔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和選拔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且雙方都應(yīng)樹立平等溝通、理解溝通的理念。平等的溝通有助于教育主客體間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民主性交流;理解的溝通有助于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間心平氣和地討論分歧、互助合作。其次,高??梢酝ㄟ^改革教師評價制度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這能讓教師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自身能力的提高或者是與學生溝通方面,最大限度地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共同進步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最后,高校也可以適度調(diào)整大班上課的人數(shù)或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師資人數(shù),使教師能夠盡量地兼顧到每個學生,增加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機會,為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營造有利氛圍。
1.堅持師生雙向交流以促進理解。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理念,基于師生平等關(guān)系的平臺上進行的雙向交流,將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促進師生之間相互理解、達成共識。在溝通方面,雙方應(yīng)采用平等的對話式交流,共同掌握溝通話語權(quán),如老師可以提出一些熱門事件或?qū)W生感興趣的議題,激發(fā)學生潛在動力,根據(jù)學生思想上的特點,引導學生做出回應(yīng),最后進行點評,這種對話式的交流更能實現(xiàn)其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發(fā)掘教學載體以促進交流和理解。如利用活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文化建設(shè)這種載體,加強對受教育者的文化熏陶,用潛移默化的文化感染來增加溝通的共同語言以達到理解與認同;也可利用網(wǎng)絡(luò)載體傳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播放教育視頻,并與學生討論、交流觀后感,通過相互溝通來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4]
2.注重語言方式,接軌生活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語言是一門最精細、最銳利的工具,我們的教師應(yīng)當善于利用它去啟迪學生們的心扉?!盵5]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時,千萬不可忽視語言的使用方式。一方面,教師要準確地運用語言傳遞信息、表達情感,這就要求語言準確、語句合乎邏輯規(guī)范,同時還要求話語貼切,情感適當,多運用積極的情感暗示。另一方面,教師使用的語言要盡量形象生動、語言風格力求多樣化。生動活潑的語言將更能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并吸引學生的興趣,多樣風格的對話將會增強講話的針對性和親切感。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而,要想大學生在實踐中認同并踐行其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就必須要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也就是說要來源于實踐,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時,教師應(yīng)盡量少用純理論性的說理教育,要巧妙地將理論知識與生活世界、學生生理心理特點接軌,在溝通過程中的案例要有意識地符合學生的認知,盡量使用年代較近的、學生感興趣的例子,這樣較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更容易贏得學生的好感。
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是雙主體性的,即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并相互協(xié)調(diào),這其中無論缺少哪一方主體的努力,都不能達到平衡狀態(tài),如果只有教師的孜孜不倦而不強化大學生的自覺溝通意識也只能事倍功半。[6]強化大學生自覺溝通意識需要大學生端正心態(tài),樹立學習意識。如果大學生沒有進取心與責任心,不注重加強自我修養(yǎng),就會把全部心思放在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上,更不要說主動與教師、同學去交流、分享學習與生活經(jīng)驗以促進自我提高了。因此,這就要求大學生在注重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要以學業(yè)為重,豐富知識儲備,慎重對待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主動向教師反饋自我信息以加深相互理解和互助合作。此外,大學生還應(yīng)該具備自我克制意識,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時,尤其是在大班授課時,學生不要再做“低頭一族”,應(yīng)該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與于交流之中,才能使自身得到提升。
[1]王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內(nèi)涵、特征與功能[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98-99.
[2](德)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M],洪佩郁,藺青,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101.
[3]徐笑良.哈貝馬斯交往理論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探析[J].學理論,2014(6):280-283.
[4]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5-261.
[5]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4.
[6]鐵芝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