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彬
(江西省樂平市洪巖中心小學 江西 樂平 333300)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作文教學應貫穿于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非常細心地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分析,而這些課文又都具有各自的寫作特色、技巧。但是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寫作知識獲取的多或少關鍵還在于老師的點撥。那么,如何從學習課文中,培育學生寫作能力呢?
上語文課時,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是怎么選材、擬題,特別注意在方法上下功夫,一旦學生學會了課文中的選材方法,習作時就能依法圍繞題目組織材料。
1.同類型題目,選材不一。此類是由于作者寫作的目的不同,所選擇的材料、敘述的側重面也隨之不同,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圍繞“富饒”選“海水”、“魚”、“沙灘”等題材;《美麗的小興安嶺》圍繞美麗選了四季的自然景象為題材;又如同樣的動物為題的課文《翠鳥》,狀物的課文,寫出翠鳥的可愛;《春蠶》記事,要體現母親養(yǎng)蠶的過程和辛勞。這就能啟發(fā)學生同一類
型的題目,由于作文目的不同,選擇的材料也不同,各有側重于某一方面,贊揚或體現某一特殊面。表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思想、感情、認識的多樣化;做到了選材新穎,又不雷同。在學課文時,老師要有意的對課文題目加以分析、比較、讓學生學會選材的方法,角度。習作時,學生就能把準選材的角度進行選材。
2.寫作目的相同或相似,但擬題不同。課文很多用人名、物名、行動、語言為題目,去贊頌正面人物,如《黃繼光》(人名)、《白楊》(物名)。這可告訴學生,在自擬題目作文時,可以限定學生寫同樣的內容材料,目的中心,但題目可以千姿百態(tài)、五花八門。如讓學生贊揚學校督導隊員做的好事。題目:《督導隊員程寧》、《你太認真了》、《你做的對》等。學生對本作文的選材準確,達到了學以至用的目的。
從分析課文中學習習作時,必須讓學生掌握幾種比較簡單易懂、實用的基本方法,學一種、即刻試用一次,甚至可試用多次。
1.學習課文觀察的方法。作文要從內容人手,內容來自學生身邊熟悉的人和事。熟悉的人和事人人都有,為什么學生寫起來的時候有的內容貧乏,有的卻材料豐富呢?這除了熱愛生活,時時關心、留心周圍的人和事外,還要學會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如能把課本“看圖學文”,或課文的“插圖”中的觀察方法匯聚起來,或在分析課文時加以比較、分析、研究,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有關觀察的基本常識。如怎樣按時間順序觀察,抓住特點觀察,抓住不同位置觀察,把握觀察重點,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等等。如《秦兵馬俑》中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就是從不同位置觀察第一坑的情景后寫下來的。學課文點撥學生圖、文對照。學生就學會此觀察方法。作文課時,讓學生仿著用,收效勝好。
2.學習課文敘述的方法。小學階段以記敘文為主,這種文體是通過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許多課文,提供了怎么寫具體的范例。如《馬背上的小紅軍》是邊記敘邊描寫;《一夜的工作》記敘抒情相結合;《窮人》是從人物的言行中進行內心活動的刻劃。(敘述包括順序、倒敘和插敘);《凡卡》一文是順敘和倒敘交叉敘寫;《草地夜行》是順敘中加插敘,豐滿了人物形象。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謀文的寫作方法時,要測重指導該課的寫作方法。作文課時,讓學生仿著用,就能取得好的作文效果。
3.學習課文嚴謹的結構。在記敘的過程中,作者要傾吐真實的感情,就要靠語言的表達.而語言是通過邏輯來組織,完整的句與句、段與段的銜接成結構嚴密的文章。這就要在課文分析中讓學生學到“謀篇布局”的方法,學而致用。這方面課文直接給學生提供寶貴的范例。如《詹天佑》一文首尾呼應,《秦兵馬俑》一文用幾種方法把段與段之間銜接起來。很多文章用過渡段、過渡句、過渡詞銜接段與段。這是對整篇文章而言;那么從某一部分來說,也應注意內在的聯(lián)系。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采用了總分的銜接,一開頭寫到“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下文緊接著寫有那些優(yōu)美的風景,有哪些豐富物產,最后呼應開頭寫西沙群島“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這里要注意引導學生吸收課文中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內容意思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1.學習課文準確用字、詞、句的奧妙。準確用字、詞,有是同學誤診斷,作文生動是靠形容詞,修辭手法。事實上,華麗的語言堆砌,充實不了空洞的內容。如《愛如茉莉》中,“記住,要等……吃不下去的”這句話雖普通,但包含著“媽媽”對“爸爸”那平淡無奇又真實情感;又如《愛如茉莉》中的太陽光從窗外“探”進來的“探”字,作者以了擬人的手法,說明陽光也不想打擾眼前那美好的畫面;再如《灰椋鳥》中“大部隊”,準確地描繪了灰椋鳥歸林那排空而至的氣勢。這就是用最少的字,最簡單的名式,最平常的詞語,表現最豐富、最復雜、最完整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這樣語言的基本方法,學生作文時,語言就會更加簡潔,意思更加明了。
2.學習課文語言的運用。主要學習把話說的通順,有條理。寫的時候思路要清晰、一句連一句,一層扣一層,讀起來順口,讓人聽清楚你在說什么。如《第一場雪》一文中“清早(布云)――中午(刮風)――黃昏(下雪)”按時間順序寫,作者的思路清晰。又用“驟然”,“就”鉤連上下內容,作者的邏輯思維嚴密。再用“鉆”的色感,“凜冽”的膚感,“呼呼”的聲感,“鵝毛”的形感,作者語言表達的多么精確。本節(jié)中頭、尾的句號和中間的分號,表現了作者行文的層次多么的分明。這樣文段中的方法讓學生學而并用,鞏固所學。
選一課文的寫作方法,布置學生依法去觀察事物、景觀,選擇材料,寫一篇作文。接著讓學生重溫課文,與自己的作文相對照,找出自己習作的不足之處,再進行一次、二次的比較修改。這樣學生既能寫好作文,又能把課文所學用于實際作文。這樣課文教學與習作指導不但不脫節(jié),而且能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總之,學課文不能只為掌握字、詞、章等的意思,讀得流利為目的。不能忘了學語文的最終目的是會寫。為此,應讓課文發(fā)揮應有作用,讓課文成為學生習作的葉葉楷模,導示學生習作。這樣就達到從學習課文中,滋育學生作文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