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非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的中年教師來說,盡管通過各種繼續(xù)教育的培訓與學習,積極參與各學科的課堂改革,努力使自己成為各學科教學的能手,卻還是對音樂教學有些力不從心。調查發(fā)現(xiàn),通過安裝“班班通”,教師可以更好地挖掘教學資源,帶領學生領略音樂美,從而有效達成提升音樂教學效率的目的。
1.巧用投影儀。合理使用投影儀可以提高學生對歌詞內容的記憶與理解。每一首歌曲都是由歌詞、旋律等組成的,教學時,學生可以通過聽旋律、模仿旋律、演唱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歌曲所唱的主要內容,可以從中感悟演唱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些歌寫得非常美,但學生不分析歌詞,是很難體會到的。這時如果使用班班通中的投影儀,將歌詞描述的畫面進行投影,學生就能在多種感官協(xié)調工作的情況下感受到歌曲所蘊含的美。
例如,教學 《春天的歌》這一課時,教師利用投影儀把朝陽小學花園一角的春天美麗的景色播放投影給學生欣賞,讓其感受春天的校園是如此迷人,如此地令人陶醉。同時,讓學生用 “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的句子談談自己對春天的理解。這時,學生的情感基礎已經(jīng)醞釀到位,教師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配上音樂旋律,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情趣,同時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2.巧用互聯(lián)網(wǎng),播放錄像?,F(xiàn)行的課本中,有些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已久,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僅憑學生的跟學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對此,教師可還原歌曲現(xiàn)場,讓學生走進那個時代進行學習,以提高對歌曲的理解力??梢岳没ヂ?lián)網(wǎng),播放收集到的錄像資料、視頻資料,讓學生通過觀看背景資料引起情感的共鳴,提高對作品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樣是教學 《春天的歌》,為了讓三年級的學生進一步了解春天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課前,教師用電腦內部的錄屏軟件,將 《滴哩滴哩》 《春天在哪里》兩首視頻合二為一,并通過剪切制成錄像帶讓學生觀看。課堂上,學生看到這些樂器能演奏出這么惟妙惟肖、激情的音樂,更加了解我國民族樂器的魅力所在。加深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體現(xiàn)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
3.巧用VCD光盤。將VCD光盤引用到課堂教學中來,不但增強了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例如,在欣賞 《春天在哪里》時,學生通過觀看錄像,對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了深刻的認識,因而充滿了對音樂的表現(xiàn)欲望。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使用VCD光盤,與現(xiàn)場對比MTV拍攝制作不同,它更能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電子音樂的音樂元素,使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表現(xiàn)更加生動,更加新穎,讓學生從另外一面去了解民族樂器,從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主動去創(chuàng)造、去探索,課堂的教學氣氛得以豐富和活躍,音樂課成為學生愉悅的樂園。
小學音樂課堂與其他學科有明顯區(qū)別,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動起來、活起來。教師只是作為引領者,學生不是被動地聽、模仿,而是有感情地參與,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表現(xiàn)自己、欣賞自己。
例如,筆者教授音樂 《少先隊員采茶歌》時,首先利用多媒體伴隨著音樂放映在遵義湄潭茶鄉(xiāng)村姑采茶的畫面,讓學生跟著視頻,一起模仿采茶的動作。通過模仿,教師讓學生在班級上表演,激發(fā)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學習,學生可以欣賞更多類似的、但表現(xiàn)形式不同的歌曲,如器樂合奏 《采茶撲蝶》、廣西民歌 《采茶歌》等。通過大量的欣賞和模仿,課后,教師將學生分成5人一組,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創(chuàng)作歌曲,開展歌曲大聯(lián)唱舞臺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積極地進行互動,讓學生也參與課堂的教學,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 《少先隊員采茶歌》,更重要的是鍛煉了他們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勇氣。
音樂是一門兼顧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時,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融入教學中。如在教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時,教師可以通過 “班班通”中的素材進行有機組合,生動直觀地再現(xiàn)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看與聽的同時也獲得美的體驗。如果不使用 “班班通”,由教師范唱,無論唱得有多好,學生也體會不到音樂中的美感,更唱不出合唱的效果。當教師播放了少兒合唱團演唱的 《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讓大家欣賞時,雄壯有力的歌聲和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場景、少先隊員莊嚴敬隊禮等畫面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國旗的神圣,體會到自己作為少先隊員的自豪感。通過欣賞,再來演唱這首歌,學生的情緒、情感、節(jié)奏就會把握得非常到位。
又如,在上 《小雨沙沙》一課時,教師先播放一段小雨沙沙的錄音,讓學生閉著眼睛聽雨聲,想象下雨的情景。接著播放這首歌的旋律,在歡樂的音樂聲中,教師再用動畫展示出一顆顆種子在雨中發(fā)芽、生根、長出綠油油的葉子,為學生描繪出春的意境。學生通過聽音樂——看畫面,再看畫面——聽音樂,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歌詞意思,同時也培養(yǎng)了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力,更加深入貼切地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當學生通過聽、看、演繹等環(huán)節(jié),學會了這首歌曲,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創(chuàng)作關于種子發(fā)芽、生長、長葉的小品,一部分學生排練,一部分學生用歌聲伴奏,一部分學生播放視頻資料,可以極大地渲染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對音樂主題、旋律、節(jié)奏的感受力、鑒賞力和表現(xiàn)力,實現(xiàn)了音樂與其他學科的有效融合,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藝術創(chuàng)新的能力。
在實踐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 “班班通”與音樂課教學的有機整合給教學帶來的效益,給課堂帶來的精彩紛呈,給學生帶來的互動思考,給教學過程帶來的探究與經(jīng)歷。隨著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普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班班通”的應用不斷擴大,“互聯(lián)網(wǎng)+”不斷走進課堂,這是對每一個音樂教師的挑戰(zhàn),也是促進每一個音樂教師快速成長的契機。
總之,音樂是一種優(yōu)美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陶冶人的情操的育人課程。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對于非專業(yè)的音樂教師來說,尤其是農村音樂教師,將“班班通”的利用合理化、科學化、生動化,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將音樂課堂很好地展現(xiàn)出來,從情感上來說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從生活的角度來說可以讓小學生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成長;從教學來說給教學注入了活力,增加了情趣。因此,“班班通”對不具備音樂專業(yè)教師的學?;蛘咭魳繁∪醯慕處焷碚f,是一種教學手段,一種教學思路,有助于學生享受公平并有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