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霞
【摘? ?要】?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語文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范本。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充分挖掘文本價值,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品味和感受人文精神,吸收和領悟人文精華,讓初中語文課堂成為鑄造美好靈魂和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修身圣殿。
【關鍵詞】? 初中語文;文本價值;人文素養(yǎng)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簡單說就是引導學生體驗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初中語文教材本身就是一座人文精神的寶庫,內容豐富,佳作連篇,從家國情懷,到崇德向善,處處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輝。我們要學會利用現(xiàn)成的語文教材,深挖文本的人文價值,耳濡目染,就會增強學生人文意識,養(yǎng)成學生人文習慣,塑造學生人文精神。
一、咬文嚼字,品味文本的人文內涵
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美文佳作,字里行間滲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只有在反復的品味中才能體驗。這就要求語文教學,在抓住重點詞句、精彩段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咬文嚼字,在細細的咀嚼過程中去領會字面以及字面背后所蘊含的意義,讓他們對文本的人文性有了感同身受的認識,才會產(chǎn)生認同心理,從而被其中的人文精神感染,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記。
比如教學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這是一篇詩人寫的散文,作者用優(yōu)美的詩的語言分別描寫了春夏秋冬的雨,字里行間充滿了詩人對雨的熱愛和對人生、對生命的熱愛。首先,從破題開始,顧名思義,作者表面上寫的是“雨”,“雨的四季”也就是四季的雨;接下來,再仔細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季節(jié)的雨都有不同的特點,“四季的雨”都有什么不同呢?春天的雨——美麗、嬌媚;夏天的雨——熱烈、粗獷;秋天的雨——端莊、沉思;冬天的雨——自然、平靜。仔細咀嚼、反復品味這八個字,一幅以雨為主題的畫就會在內心呈現(xiàn),一首關于雨的歌就會在喉嚨里回旋,那種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就會化作“雨”,澆灌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通過“咬”和“嚼”,字的味道、句的情感便出來了,人文情懷就會油然而生。
語文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感受文字之美,得到美的滋養(yǎng)和哺育,囫圇吞棗,吃夾生飯,只會引起消化不良,甚至是倒了胃口。只有慢嚼細品,反復揣摩,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意蘊,才能慢慢增強人文意識,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含英咀華,感知文本的人文知識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主旨要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每一篇文章的精髓。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或是愛國之情,或是愛人之情,或是熱愛大自然,或是熱愛文明與文化,都滲透著作者濃濃的感情,這份情感往往也是其人文精神最善良的地方。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緊緊圍繞文章的精髓,含英咀華,深切感知文本中的人文知識,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人文習慣。
人文精神是以人為本的,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歸根結底是告訴他們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國著名詩人臧克家《有的人》,就以凝練的詩歌方式回答了這個問題,這就是這首詩的主旨,也就是我們所要“含英咀華”的精髓?!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便是這首《有的人》所要寫的那個人——魯迅,他愛憎分明,不畏艱險,用手中的那支筆,勇敢作戰(zhàn),這就是做人的楷模。圍繞這個核心,再來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這首詩,就能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詩人是在用“有的人”,一唱三嘆地反復吟詠這個值得學習和尊敬的人,并且告訴讀者,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全心全意為人民的人永生”。這首詩回答了這個問題,學生們在這首詩里找到了這個答案,也就真正掌握了這首詩歌的真知,也就領悟了這首詩的精髓。
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增長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學會生活,這才是最可寶貴的知識。每一篇經(jīng)典詩文,都有其最可寶貴的人文價值所在,只要準確把握,含英咀華,就會給學生們以積極的熏陶和感染。
三、反芻回甘,汲取文本的人文營養(yǎng)
學生學習了課文,讀懂了課文,也領會了文本中的含義,體會到了文本當中的人文要素,接下來就是一個消化吸收的內化過程。這個內化過程,不僅僅是對文本的溫習,更是對文本的升華;不僅僅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更是舉一反三的拓展。這就需要再咀嚼、再提煉、再吸收,反芻回甘,才能把文本當中的營養(yǎng)化為己有,從而形成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慢慢提高人文素養(yǎng)。
比如《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非常勵志的好文章,教學這篇課文我們就不應該把教學重點僅僅放在字面和人物故事上,怎么面對人生的磨難?怎樣對待命運的挑戰(zhàn)?應該樹立一個怎樣的生命觀?這才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把握住了這個重點,引導學生從海倫·凱勒的故事中學習她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她對待厄運的態(tài)度中領悟生命的意義,或許就是每一個孩子受用一生的東西,也是文本當中最能滋養(yǎng)生命的營養(yǎng)。當然,生命觀、價值觀、人生觀這些大課題不可能是這一篇小文章就可以解決的,更需要反芻再嚼,進行積極的引導和拓展,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更多關于海倫·凱勒以及相關主題的故事和文章,比如司馬遷、張海迪、史鐵生等,再比如《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等,經(jīng)過反復激勵、反復錘煉,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將會大有裨益。
人文素養(yǎng)最基本的內容就是品德修養(yǎng),而品德修養(yǎng)是一輩子的事情,也是初中語文課堂責無旁貸的事情,引導孩子們從學生時代開始,從每一篇充滿人性光輝的文本開始,汲取營養(yǎng),才能做到修身養(yǎng)性。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焙玫恼Z文教學,能夠影響學生成長,成就學生人生。依托初中語文教材,深入挖掘文本價值,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是教育之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湯志強.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18(03).
[2]徐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策略[J].中學語文,2015(36).
[3]裴建成.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