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薇 曲硯恒
(吉林省長春市第一六○中學,吉林 長春)
對情境教學缺乏重視。有一部分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仍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對情境教學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在課堂上開展情境教學是在浪費時間,忽視了情境教學對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習慣于扮演課堂演員角色,學生只是觀眾,教師對情境教學缺乏重視。
利用生活情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聯(lián)系生活的內容很廣泛,既有生產技術實際,又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現(xiàn)象,同時也有與初中生物有關的社會經(jīng)濟問題。例如在講授《傳染病及其防治》后,我就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現(xiàn)流黃鼻涕和頭昏的現(xiàn)象,請學生分析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把上述實際問題融入原有的認知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感冒屬于哪一種傳染???是由什么病原體引起的?學生在這樣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問題解決過程中,領略到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jīng)過長期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現(xiàn)象來設計教學情境,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會更容易。例如在講到“生物圈為生物提供生存條件”這部分內容時,就實例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如果你去太空旅行,請將隨身攜帶的最重要的六種東西列出來,然后再從你列出的最重要的六種東西中把你認為最不重要的東西逐一去掉,直到你認為不能再去掉為止,最后再請幾位學生來說明一下自己這樣去掉的理由。通過這個問題,學生開始關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物和現(xiàn)象,并將它們同生物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了生物學科的實用性,而且也讓學生能夠更輕松地理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
教師設置的問題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易而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角色中,主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如在學習《從種到界》時,在對植物進行分類時,先帶著學生去回顧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種子特征,再回憶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根、莖、葉的特點,對相關知識進行回憶,即把大問題分解為小問題;然后通過對這些知識的重新整合,就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幾種植物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這樣層層設問、層層遞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思維發(fā)散。
用生物科學史實作為問題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可以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和科學的熱情。例如,在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內容時,就可以用普里斯特利、薩克斯等人的有關研究過程,作為問題情境而展開。在學習《細菌》一節(jié)有關細菌從哪里來的內容時,細菌的發(fā)現(xiàn)過程也可以作為問題情境進行探究。
學習《單細胞動物》時可引用謎語“小小鞋兒水中漂,滿身遍體長纖毛,顯微鏡下細細看,扭轉身子倒著跑”(打一動物)。例如,關于花生種子結構方面:“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白胖子”。利用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可以分析這句中有沒有食物鏈,讓學生明確食物鏈的寫法。學習《遺傳與變異》方面:“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在學習《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時,教師先引入白居易的詞《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學生想象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時,再出示一些人類破壞環(huán)境的圖片,就會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產生心靈的震撼,不僅學習了知識,又完成了三維目標中的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