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啟東市茅家港小學(226245)
彭雪娣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受到了來自社會、家庭等多方面越來越密切的關注。我們應當順應這一趨勢,充分認識到社會、家庭、學校協(xié)同教育的重要性,有意識地結(jié)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在“三結(jié)合”模式下展開教學,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三結(jié)合”模式下,我們要延伸學生的語文視角,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彰顯學科特征,尊重教材的核心地位,使學生的探索、體驗、創(chuàng)造等活動依托著教材開展,確保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與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不但文筆優(yōu)美、文思悠長,同時也深度貼合了學生的學習心理,是文本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完美統(tǒng)一。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資源,積極進行二次開發(fā)。如通過教材中的圖片資源、文字資源等,與其他學科橫向整合,與生活實際縱向關聯(lián),找準其中的契合點,鼓勵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各科知識、技能,來解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切實感受語文知識的廣泛適用性,增強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內(nèi)容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教材中的精美插圖和照片,將圖文結(jié)合起來,去品味文字運用的妙處。在此基礎上,教師設計了“我走過的大好河山”綜合實踐活動,布置學生帶來旅游過程中的照片。學生在“曬一曬”“夸一夸”“畫一畫”和“寫一寫”的活動中,展示了祖國山川的美景,描繪了照片中景色的細節(jié),講述了他們內(nèi)心的感受,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隨后,學生用稚嫩的畫筆和動情的文字,制作了一個個美景卡片。這不但加強了語文與美術學科之間的整合,發(fā)揮了學生的特長,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情感。
語文課堂中,無論是師生交流,還是生生互動,這些信息傳遞渠道所能發(fā)揮的作用都有著較大的局限性。要想使語文教材中的文本變得更加多元化、立體化,就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地引申出多種渠道,拓展語文與現(xiàn)實之間的銜接面。教師要善于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知識點,組織學生查閱文本、進行網(wǎng)絡搜索等,啟發(fā)學生從圖書館、網(wǎng)絡、書籍報刊等渠道,將語文教材與現(xiàn)實生活中廣袤的語文資源整合起來,有力地拓展語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如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練習一中的“處處留心”環(huán)節(jié),在引導學生體會標牌上文字的注音提示的基礎上,教師根據(jù)學生對于動物的好奇和喜愛心理,組織開展了名為“動物天地”的綜合實踐活動。首先,讓學生進行小調(diào)查,收集各種動物的名稱、分布情況以及生活習性等資料;再開展小競賽,舉辦動物趣聞交流會;最后是小練筆,讓學生嘗試編寫有關動物的童話故事等。通過這些有趣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書籍、報刊、網(wǎng)絡等渠道中獲得相關信息,然后津津有味地講趣聞、頭頭是道地編故事,讓多渠道獲得的信息得以醞釀、發(fā)酵,實現(xiàn)了語文資源與現(xiàn)實資源的整合。
新課程下的語文教材,加強了文本之間的關聯(lián)性。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一組課文、一個主題”的教材編排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適當?shù)匦薷暮屯卣菇滩摹T谡Z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活動內(nèi)容應緊扣該組課文的主體進行延伸,以飽滿的姿態(tài)去擁抱社會、家庭和生活,形成語文與家庭生活的融合體,讓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效益最大化,從而進一步凸顯語文學習的階段性主題。
如蘇教版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安排了以“母子情深”為主題的一組課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開展了以“爸爸媽媽我愛你”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問一問,向親人、鄰居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做一做,給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說一說,你怎樣回報爸爸媽媽對你的愛;聚一聚,請近期過生日的爸爸媽媽來校參觀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共慶生日。這樣的活動設計緊扣教材,同時又體現(xiàn)了層次性,是對教材的進一步延伸,能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理解文本的同時,有效地體會真情、提高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家校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三結(jié)合”模式下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需要做到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從而在更廣闊的天地中推動學生學語文、用語文,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