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靚君
(江蘇省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學 江蘇南京 210048)
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斷推廣和落實,我國已經成功邁向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道路。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既要教育學生從小就要做一個有修養(yǎng)、有道德的人,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將我國現(xiàn)行的一些法律、法規(guī)融入進教學內容中,進而幫助學生從小就樹立起法律意識,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知法、守法,并且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下面本文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展開了具體的分析和論述。[1]
2016年秋季學期一開始,我國小學一年級思想品德教材從“品德與生活”改成了“道德與法治”,并正式進入課堂。[2]
(1)由淺入深的梯度內容,將涵養(yǎng)的生活智慧貫穿小學品德教育的始終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是以學生的心理自我發(fā)展以及年齡增長為梯度,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心智發(fā)展水平進行螺旋式知識傳授,從而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自我身心成長狀況緊密的結合起來,引導小學生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并有效提升道德、法治等能力。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低年級的教材設計重點注重強調的是學生生活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而中年級則側重于學生安全意識方面的指導;高年級則重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與發(fā)展同伴關系、師生關系以及社會關系等,并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進行自我保護。
另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還運用的是“主題—課題”教學形式,即同一教育主題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其核心內容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如關于“我”的主題,一年級側重于身份的正確轉換;二年級側重于自己課余生活的安排;而高年級則側重于自己對于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探索。
(2)由“我”及“他”的邏輯思維,理解與建立共存關系
隨著小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生活范圍也會不斷擴大。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學習重點不僅僅包括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還包括引導其建立與社會的正確關系?!兜赖屡c法治》打破了“唯我為主”的教育極端,突破了傳統(tǒng)的被動傳授知識模式,通過有效的社會實踐和貼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案例來培養(yǎng)學生的有益價值和智慧。同時,《道德與法治》教材還注重引導學生理解和建立與社會的共存關系,從而使學生牢記歷史使命、傳承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關注當下、著眼未來,做一個有修養(yǎng)、有道德、懂法治的優(yōu)秀人才。
另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還圍繞“自我—家庭—學?!鐓^(qū)(家鄉(xiāng))—國家—世界”的邏輯線索,設計了“我的”健康成長、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區(qū)與社會生活、國家生活以及我們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領域,以此來正確引導學生樹立“萬物一體”的思想,進而突破學生狹隘的自我觀念和思維模式,實現(xiàn)拓寬視野、曠達不羈的教學目標。
(1)以整合的多元化教育內容豐富學生成長軌跡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改編以后增設了法治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等教學內容,目的是為了提升小學生的法律意識,激發(fā)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懷。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一年級的上冊將規(guī)則意識教育分別融入了四個單元中:“我是小學生啦”、“校園生活真快樂”、“家中的安全與健康”以及“天氣雖冷有溫暖”。這四個單元是根據(jù)自我—校園—家庭—自然的邏輯思維進行知識的講解與推進的,先從小學生的自我管理再到社會生活,內容囊括校園規(guī)則、課堂規(guī)則、交通規(guī)則以及游戲規(guī)則等多方面的內容。
同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還融入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小學生通過學習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禮儀、民俗風情以及民間文化等內容,充分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進而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3]
另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也增加了革命傳統(tǒng)教育內容。即通過讓學生們聆聽歷史人物以及革命英烈的傳奇故事,使小學生們更加貼近歷史、了解歷史,進而感受英雄人物不屈不饒、英勇頑強的大無畏精神,有效增強小學生的愛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4]
(2)設置“情景模擬”陶冶法治積極情感
我國頒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明確指出:了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和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小學低年段法治教學的要求之一。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在一年級下冊增設了“我和大自然”的主題單元。單元內容中以自然現(xiàn)象“風”和一些常見的動植物為切入點,在引導小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和保護動植物的基礎上,將環(huán)保教育和安全教育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進而使小學生產生對大自然的感恩之心,并積極、主動的投入到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等社會實踐中去。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關于小學生法治方面意識方面有著明確的要求,即要求教師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幫助學生建立規(guī)則意識和法制觀念。如在《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我是共和國小公民》、《法律護我成長》的教學中,老師就可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結合課堂內容簡單的講解給學生,進而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以及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另外,學校領導還可以通過與當?shù)氐乃痉ú块T合作在學校內開展“普法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可以對學生講解一下社會上的實際法律案件,來幫助學生認識到法律的嚴肅性以及法律勉強人人平等,進而提升小學生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識。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一些法治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出我國法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法治理念,從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法治的重要性。例如,在進行一年級上冊《別傷著自己》一課的講解中,教師就可以將課本中的圖片信息轉換成與教學內容相貼合的視頻、影像資料,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來意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并能夠通過視頻示范掌握住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知識。再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綠色小衛(wèi)士》一課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講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關于環(huán)境衛(wèi)生方面的生活小故事來認識到環(huán)境衛(wèi)生保護的重要性,然后再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的基本要求講解給學生們,進而將法制教育與課堂內容進行有效的融合。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只有將學生帶入到真實的情景氛圍中去,才可以讓法治教育在學生的真正理解中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例如在教育孩子怎么使用零花錢的時候,老師可以將班級布置成一個小超市的模樣,然后讓學生分別擔任顧客和售貨員,進行消費,從而讓小學生們深刻認識到,自己購買東西所花的錢都是父母辛苦勞動得來的,一定要學會節(jié)省、適量消費,同時老師還可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講解給學生,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受到國家法律保護的,進而拓寬學生的法律知識范,并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承載著育人的獨特價值和偉大使命,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正確理解、把握新教材,并將道德與法治教育緊密的結合起來,多思考,多研究,將新課標的課程要求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落實到實處。本文在深入了解小學品德教材改編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要依據(jù)課程標準,聯(lián)系家庭、社會、校本課程共同開展;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要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途徑。希望為提升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增強法治意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