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晶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教學要求在不斷變化,課堂的組織形式也在不斷變化。面對變革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現(xiàn)結合近十幾年來的教學經(jīng)歷,淺談在化學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一、播放視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例如:高一化學必修1第一章《認識化學科學》就可以通過一個概括化學學科特征,化學在生產(chǎn)、生活、科技、國防軍事等領域應用的視頻引入新課。
二、通過設置一系列有梯度的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例如:學習氣體制備的裝置時,可以實驗室制氯氣為例設置這樣一系列問題。
1.根據(jù)氯氣實驗室制備的原理,應選擇什么類型的發(fā)生裝置?用到的儀器有哪些?
2.這樣制備的Cl2中可能混有哪些雜質?如何除去?先除哪一種雜質?選用什么試劑和儀器?(已知氯氣難溶于飽和食鹽水,而HCl氣體極易溶于水)
3.用右圖哪個裝置收集氯氣更好呢?為什么?收集時氣流的方向應該怎樣?
4.如何處理多余的氯氣?用何裝置?你能寫出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嗎?
5.小組合作組裝好一套完整的制備純凈干燥的氯氣的裝置。
這樣的一組問題,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就能認識實驗室制氯氣的裝置和注意問題,歸納出一套完整的制氣裝置的組成。
三、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例如:高一化學必修一《鈉的性質》,演示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在實驗之前可以給出具體的要求:
1.認識金屬鈉的狀態(tài)、顏色、硬度的相對大小、密度的相對大小、熔點的相對高低等物理性質。
2.少量金屬鈉保存在哪里?如何取用?
3.金屬鈉與水反應有什么現(xiàn)象?觀察反應的現(xiàn)象和溶液顏色的變化,并進行記錄。
通過記錄實驗現(xiàn)象暗示學生,這個實驗有五個主要現(xiàn)象,督促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更加仔細,更好地結合所學知識綜合分析思考得出正確結論。
四、通過社會熱點、新聞報道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例如:在學習氯氣的物理性質的時候,可以插入這則新聞報道。新華網(wǎng)報道:2005年3月29日,京滬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輛滿載液氯的液罐車和對面來車相撞,大量液氯外泄。據(jù)目擊者描述:“一股黃綠色的氣體就像探照燈光一樣,‘唰地射向高空,足有5米高,并有刺鼻的氣味,眼睛也熏得有些睜不開。”事發(fā)后消防隊員不斷用水槍噴射,但時值西南風,氯氣迅速擴散,造成350人中毒、28人中毒死亡的特大事故,附近居民采取應急措施,疏散到一高坡上,事故發(fā)生地的東北側是一片麥田。這個季節(jié)的小麥,本應是翠綠的,但是這片麥田呈現(xiàn)出的卻是金黃色!村民告訴記者,一夜之前麥田還是綠色的,但是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氯氣“浸泡”,綠色的小麥己變成可以收割時的顏色,金黃一片。油菜已被氯氣熏得枯黃。
結合新聞材料,觀察盛滿氯氣的試劑瓶,總結氯氣的物理性質:色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性和毒性。
五、通過科普故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例如: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可設置這樣一個小故事: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齊的牙齒,但其中鑲有兩顆假牙:一顆是黃金的,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象征;一顆是不銹鋼的,這是一次車禍留下的痕跡。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從車禍以后,格林太太經(jīng)常頭疼、夜間失眠、心情煩躁……盡管一些國際上知名的專家教授絞盡腦汁,但格林太太的病癥卻沒有絲毫減輕,而且日趨嚴重……她的病真的沒有辦法治嗎?
后來,一位化學家為格林太太揭開了病因。藥方:換掉一顆假牙。病因:口腔內(nèi)產(chǎn)生了微弱的電流,刺激神經(jīng),導致人體生理系統(tǒng)紊亂,引發(fā)一系列病癥。大家可能會產(chǎn)生疑問:格林太太的口中怎么會有電流產(chǎn)生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其中的奧妙。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需要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世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課堂教學和完美無缺的課堂教學。如何營造高效的化學課堂,值得我們每位教師去探尋和思考。我們要從實踐中總結,從實際中尋求好的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生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