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占麗 戴冰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fā)展,我國各行各業(yè)與國際社會的對接更加廣泛,因此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高等職業(yè)院校承擔著培養(yǎng)高層次技術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加強外語教育,提升畢業(yè)生技能,同時解決職業(yè)類院校學生就業(yè)質量低、就業(yè)能力差等問題,是外語教學的老師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zhàn)。
關鍵詞:外語教學 高職院校 就業(yè) 對策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c)-0197-02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趨勢,我國融入國際社會的腳步逐漸加快,在與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中,外語作為必要工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由我國倡導和打造的“一帶一路”建設,給全世界很大發(fā)展中國家的人民帶去了福祉,帶去了走上致富路的希望,中國正在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祖國的發(fā)展模式,為世界上貧窮落后的國家提供了中國模式、中國方案,這樣一來,對我們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提供了機遇以及挑戰(zhàn)。外語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工具,不僅可以把我國的政治、文化、理念、技術和經營模式等傳播到世界各地,還可以讓全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1 高職院校開設外語課程的意義
高等職業(y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教育特點上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著本質的區(qū)別。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職業(yè)教育更加注重專業(yè)的時效性,既注重專業(yè)學科的科研教育,又關注特定崗位的實踐動手能力教育,同時又與中職教育的重實踐輕科研模式有著本質區(qū)別。
高職院校的畢業(yè)生就業(yè)范圍相對比較廣泛,在各行各業(yè)都有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影,其原因在于高職院校專業(yè)設置廣,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較中職或者本科院校學生有明顯優(yōu)勢。但是與國外接觸的較少,原因之一就行語言能力不過關。由于我們國家因加入世貿組織后,大量的與國際對接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引入我國,而外語就是通向就業(yè)崗位的金鑰匙。既然外語是新型就業(yè)崗位的必要條件,那么如何在外語教學中讓學生更好地應對崗位所需,就是我們外語教學今后的研究方向。
2 職業(yè)院校外語課堂教學現狀
2.1 部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缺乏主動性
從現實角度出發(fā),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畢業(yè)后想選擇更好的工作,需要加強專業(yè)課,尤其是某些重點課程的學習,認為英語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程,不那么重要。因此,高職院校的一部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缺乏積極主動的認識。
2.2 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相當薄弱
目前,高職院校生源全部都是通過高考錄取進入學校,而進入到高職的學生大多屬于高中層次時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因此其英語能力相比于本科學生有明顯差距,尤其是英語口語,有的學生甚至在招聘面試過程中,聽不懂面試題目,可見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較弱。
2.3 傳統(tǒng)英語教學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理論教學中,很多老師仍采用20世紀80年代的教育方式,把現代英語中的聽、說、讀、寫4種基本技能依然變成“我講,你聽”的原始方式。有的學生聽得懂、說不出,有的學生看得懂、寫不出,以及于原本英語水平就相對較弱的學生,對待枯燥乏味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更提不起興趣和信心。
3 以興趣為導向,達到提高就業(yè)為目的
3.1 外語教師自身素質能力的加強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在英語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鼓勵學生樹立信心,把學習英語變成自己的興趣,通過學習,開闊視野,真正把英語用活,同時靈活掌握使用英語的技巧。另外,教師業(yè)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如果英語教師自身水平不過關,那么教出來的學生英語能力肯定也不夠扎實。我們都知道,學習英語,語境很重要,但是就我們身邊而言,平時使用英語的地點非常少,因此,如何把課上的時間利用好,是每位英語老師必須研究的問題。所以,作為一名素質能力高的教師,必須要有昂揚的斗志,這種斗志表現形式就是教師本身上課時就要精神飽滿,對自己所授課程必須有一個清晰的脈絡。
3.2 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調動學生的內在因素
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一些基礎薄弱、成績長期不理想的學生,他們對英語存在一種恐懼心理,認為學習英語存在很多不可逾越的困難。因為學習英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聯系才能達到一種質的飛躍,所以很多學生認為一旦跟不上、聽不懂了,那就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在這樣情況寫,我們作為英語教師,應該主動幫助他們,幫助那么對學習英語失去信息的學生,使他們重拾信心,同時針對不同情況,分別制定計劃,逐一解決。首先,將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引入到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充分體驗、適應這種全新的模式;其次,通過表揚、激勵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習對英語的自信,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教師本身在上課過程中也會提高興趣,從而達到一種良心的循環(huán)。
3.3 改革傳統(tǒng)模式,以興趣為導向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個性明顯,喜歡新鮮事物,因此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也需靈活多樣,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早已不能滿足學生對英語課堂的需要,這樣一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的重要方向,而改善教學方法,則是英語教學改革的前提。首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指導者,這一理念必須始終貫穿課堂,讓學生去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而教師也應該針對班級情況、學生情況,制定個性的教學計劃,讓每位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都有獲得感和被認可感,一步一步去激勵他們,從而使他們真正地接受英語,最終達到獲得英語能力的目的。其次,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通過外國電影、歌曲、歷史、文化等多種形式去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 結語
高職院校外語教師通過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學生信心,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等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獲得英語能力,在就業(yè)過程中擁有一把金鑰匙,真正地將學生送到崗位上,適應新崗位,解決職業(yè)類院校學生就業(yè)質量低、就業(yè)能力差等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美麗,李映曦.高職院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外語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J].現代交際,2018(15):168.
[2] 譚丁.高職院校外語教師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策略探究[J].英語廣場,2018(10):108-109.
[3] 姚瑤.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旅游外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195-196.
[4] 付夢蕤,吳安萍.“一帶一路”建設的語言人才需求及高職院校應對方略[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20):5-11.
[5] 李曉紅.“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多語種專業(yè)群建設[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40(3):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