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寧,柴曉利
(同濟大學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 200092)
水體富營養(yǎng)化是指當水體氮(N)、磷(P)等營養(yǎng)元素濃度超過一定值,引發(fā)藻類過度生長而暴發(fā)水華,從而導致水體透明度降低和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破壞[1]。根據(jù)加拿大環(huán)境部理事會(CCME)的規(guī)定,當總氮濃度大于1.5 mg/L、總磷濃度大于0.075 mg/L的水體可認為是富營養(yǎng)化水體[2-4]??卦唇匚垡话闶撬w治理首先采用的措施,但是即使水體外源污染完全切除,底泥作為水體內(nèi)在污染源仍會不斷向上覆水體釋放污染物,導致水體水質(zhì)惡化。因此,在控制外源污染前提下,消除底泥內(nèi)源污染成為水體治理的關(guān)鍵[5]。
底泥原位穩(wěn)定化技術(shù)主要是通過物理、化學、生物方法降低沉積物中污染物質(zhì)的溶解性和遷移性,具有高效、經(jīng)濟、便捷的特點。物理方法主要是在底泥表面鋪放沙土、沸石、土工織物,阻斷底泥污染物向上層水體釋放;化學方法是指向底泥中投加化學藥劑,與污染物質(zhì)發(fā)生氧化、還原、沉淀、螯合反應,降低其溶解性和毒性;生物修復是指向底泥中投加微生物制劑,
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降解污染物。本研究以上海楊樹浦港底泥為研究對象,通過投加幾種底泥穩(wěn)定藥劑,探究其對上覆水體水質(zhì)改善情況,并分析其抑制底泥污染物釋放的作用機理,為底泥修復工程提供借鑒[5-6]。
表1 實驗底泥和水質(zhì)指標背景值
采用彼得森采樣器采集上海楊樹浦港的底泥樣品,采集后除去樹葉、石塊等雜物,同時采集河道水樣,以備實驗使用。水質(zhì)指標和底泥有機質(zhì)見表1。
圖1 柱子實驗裝置示意圖
本研究設置了一組平行試驗,比較各種添加劑對于水體水質(zhì)和底泥改善情況,實驗采用5個直徑為10 cm、高度為200 cm的玻璃鋼材質(zhì)的圓柱作為反應器,反應器底部20 cm為底泥層,外壁使用避光錫紙包裹,模擬水下泥層環(huán)境。底泥以上水深160 cm,泥層表面往上10 cm、80 cm和150 cm處分別設置取水閥門,定期檢測不同深度水質(zhì)變化,見圖1。1#反應柱為空白對照,2#反應柱底泥投加硝酸鈣,3#反應柱底泥投加過氧化鈣,4#反應柱底泥投加1∶1的硝酸鈣和過氧化鈣,5#反應柱底泥投加EM復合菌。實驗組藥劑投加量均為15.7g,藥劑和底泥混合均勻后裝入反應器內(nèi),泥層厚度20 cm,上層注入新鮮河水,實驗在室溫和自然光照下進行,用新鮮河水補充因取樣和自然蒸發(fā)而造成的水量損失。
常規(guī)指標主要有濁度、氨氮、總氮、總磷、總有機碳及底泥有機質(zhì),參考《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和《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檢測方法》執(zhí)行,具體使用方法見表2所示。
表2 實驗檢測指標和方法
通過向底泥添加硝酸鈣、過氧化鈣和EM菌劑,檢測不同深度水體濁度、氨氮、總氮、總磷和總有機碳等指標變化,評價分析各種穩(wěn)定劑對于上覆水體的水質(zhì)改善情況。
2.1.1 上覆水的濁度變化與分析
圖2 上覆水體不同深度濁度隨時間變化情況
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細有機物等懸浮物使水質(zhì)變的渾濁而呈現(xiàn)一定濁度,濁度是反應水體透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從圖2可以看出,在不同深度濁度隨時間變化略有差異,各個實驗裝置上層水濁度呈現(xiàn)持續(xù)下降趨勢,中層水濁度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底層水呈現(xiàn)兩次上升后下降趨勢。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上層水濁度去除率分別為19%、52%、73%、62%和56%,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中層水濁度去除率分別為33%、54%、77%、60%、63%,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下層水濁度去除率分別為29%、46%、75%、63%、62%。綜合比較,可以得知底泥+過氧化鈣組對于濁度去除效果最好,次之為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
各層上覆水前期出現(xiàn)濁度驟然升高,是由于向?qū)嶒炛鶅?nèi)注水引起底泥向上覆水釋放所致,由于上層受影響較小,所以上層水濁度較中、下層水體上升幅度小。各反應器濁度底層上覆水在實驗第15天前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上升,可能是由于底泥內(nèi)部產(chǎn)氣,引發(fā)底泥上浮所致。
2.1.2 上覆水的氨氮變化與分析
氨氮是評價水體污染的重要指標,當其含量過高時,對水生生物特別是魚類有毒害作用。從圖3可以看出,各實驗組氨氮的的去除效果明顯好于底泥組。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上層水氨氮去除率分別為75%、86%、83%、89%、81%,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中層水氨氮去除率分別為69%、88%、81%、89%、75%,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下層水氨氮去除率分別為67%、86%、83%、81%、75%。
實驗初期,各組氨氮均呈現(xiàn)上升趨勢,特別是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和底泥+EM菌劑組上升尤為明顯。分析認為實驗前期向反應柱內(nèi)注水,引起底泥擾動,致使底泥內(nèi)部間隙水中氨氮向上覆水中釋放。EM菌劑作為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zhì),投加底泥后可以直接促進含氮有機物降解。硝酸鈣和過氧化鈣都會促進底泥由厭氧狀態(tài)向好氧狀態(tài)轉(zhuǎn)變,間接激發(fā)微生物活性,促進含氮有機物分解轉(zhuǎn)化為氨氮,導致初期氨氮上升。實驗中后期,無論上層水、中層水還是下層水,底泥+EM菌劑組氨氮含量相對其它實驗組較高,原因在于EM菌劑含有營養(yǎng)物質(zhì),導致有機氮含量相對較高,隨時間延長逐漸轉(zhuǎn)化為氨氮,此外EM菌劑中含有異養(yǎng)型硝化菌,當營養(yǎng)失衡導致菌體死亡,也會造成氨氮的二次釋放。
圖3 上覆水體不同深度氨氮隨時間變化情況
2.1.3 上覆水總氮的變化與分析
總氮包括NO3-、NO2-和NH4+等無機氮和蛋白質(zhì)、氨基酸等有機氮,是衡量水體受營養(yǎng)物質(zhì)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常被用來衡量水體污染的程度。從圖4可以看出,各實驗組總氮的最終去除效果明顯好于底泥組。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上層水總氮去除效率分別為28%、11%、28%、26%和19%,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中層水總氮去除效率分別為19%、5%、35%、7%和18%,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下層水總氮去除效率分別為26%、16%、33%、4%和14%。
各組總氮變化趨勢和氨氮基本相似。但是,底泥+硝酸鈣組由于引入硝酸根造成實驗初期總氮含量驟升,隨時間的延長總氮濃度逐漸降低,實驗結(jié)束時總氮含量低于空白;底泥+過氧化鈣組在底泥層過氧化鈣分解產(chǎn)生氧氣,促進氨氮轉(zhuǎn)變?yōu)橄鯌B(tài)氮和亞硝態(tài)氮,但產(chǎn)氧量過多不利于反硝化進行;EM菌劑中含有一些硝化菌群和反硝化菌群,總氮去除主要通過兩者協(xié)同作用實現(xiàn)。實驗前三周,在不同深度上,底泥+硝酸鈣組總氮始終最高,至第四周底泥+硝酸鈣組總氮和其它組持平,實驗第16天至第30天,底泥+硝酸鈣組上層、中層和下層總氮去除率分別為67%、68%和61%,平均去除率65%,分別比底泥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底泥+EM菌劑組高出17%、16%、77%、17%。底泥投加硝酸鈣會導致總氮含量上升,但由于硝酸根的大量存在會激發(fā)反硝化細菌的增長繁殖,在pH值和溶解氧適宜情況下,反硝化細菌可以快速利用硝酸根進行反硝化。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可以利用過氧化鈣產(chǎn)生氧氣促進硝化反應、利用硝酸鈣刺激反硝化菌生長,但硝酸鈣投加量以及硝酸鈣和過氧化鈣投加比例需要進一步探討優(yōu)化。
圖4 上覆水體不同深度總氮隨時間變化情況
2.1.4 上覆水總磷的變化與分析
圖5 上覆水體不同深度總磷隨時間變化情況
水體總磷是包括水體中各類無機磷和有機磷,其中無機磷包括可交換磷、鐵鋁結(jié)合態(tài)磷和鈣磷[7]。磷是衡量水體富營養(yǎng)化和黑臭的重要指標,其含量過高會導致藻類過度生長。從圖5可以看出,底泥組總磷基本沒有變化,投加化學藥劑的三組對總磷去除亦不顯著,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上層水總磷去除效率分別為0%、19%、6%、31%和-6%,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中層水總磷去除效率分別為0%、25%、19%、31%和0%,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下層水總磷去除效率分別為-6%、25%、25%、25%和-19%。
實驗初期,總磷濃度驟升是由于注水導致底泥擾動,底泥間隙水中的磷擴散到上覆水體。隨后由于泥沙沉降過程對磷的吸附沉淀作用,使上覆總水磷濃度回降。投加硝酸鈣,可以使總磷濃度下降,分析原因有兩點:(1)鈣離子可以和磷酸根結(jié)合形成穩(wěn)定磷酸鈣,抑制磷酸根的釋放和擴散;(2)底泥氨氮轉(zhuǎn)化為硝酸根過程會產(chǎn)酸,在偏酸性的底泥環(huán)境中,硝酸根具有較強氧化性,可以大幅度提升底泥氧化還原電位,黃廷林[7]等研究表明氧化還原電位升高可以抑制磷釋放。但是隨反硝化進行pH部分回升,使得氧化還原電位改變,導致磷的二次釋放。投加的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產(chǎn)生的鈣離子與磷酸根結(jié)合,同時釋放的氧氣可以改變底泥氧化還原電位,促進底泥Fe(II)向 Fe(III)轉(zhuǎn)變,進一步抑制磷酸根釋放,但是由于生成的氫氧化鈣改變了底泥pH值,會導致Fe(III)和氫氧根結(jié)合,而且過氧化鈣對底泥磷的控制效果有限,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效果差。投加EM菌劑,可以通過微生物把底泥有機磷(OP)轉(zhuǎn)化和分解為無機磷(IP),同時也可以利用無機磷(IP)用于自身增長繁殖,但對于水體總磷去除效果不明顯,另外由于微生物菌劑攜帶了一些有機磷進入底泥,加之微生物分解擾動作用,底泥磷會向上層水體釋放導致總磷含量增加。
2.1.5 上覆水總有機碳的變化與分析
圖6 上覆水體不同深度總有機碳隨時間變化情況
總有機碳(TOC)指水體中懸浮性有機物和溶解性有機物含碳量總和,是反映水體有機物含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從圖6可以看出,各實驗組TOC的最終去除效果明顯好于底泥組。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上層水TOC去除效率分別為16%、57%、50 %、42%和40%,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中層水TOC去除效率分別為32%、49%、52%、50%、42%,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的下層水TOC去除效率分別為25%、54%、54%、43%、37%。
實驗初期,各反應柱內(nèi)的TOC均出現(xiàn)驟增,同樣是由于前期注水導致底泥間隙水中TOC釋放所致。從實驗數(shù)據(jù)看,底泥+硝酸鈣組對于TOC的去除效果最好,但是實驗中期TOC含量卻居高不下,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1)硝酸根作為電子受體,參與底泥反硝化產(chǎn)生氮氣較多,造成底泥擾動較大,底泥向上覆水釋放TOC較多;(2)硝酸根作為電子受體可利用有機物能力比氧氣更強,實驗階段對于TOC的去除量遠大于底泥釋放量。投加過氧化鈣,可以產(chǎn)生氧氣氧化分解有機物。投加EM菌劑,主要通過生物分解作用降解有機物質(zhì),速度相對較慢。
實驗后期,各反應柱內(nèi)上覆水TOC均有所上升,特別是底層變化更為明顯,分析認為是氣溫上升,導致底泥殘余有機質(zhì)溶出所致。結(jié)合濁度變化曲線分析,空白底泥組后期由于溫度升高,反應柱內(nèi)出現(xiàn)大量浮藻,濁度大幅度上升,而投加底泥穩(wěn)定劑的各實驗組濁度未出現(xiàn)大幅度升高,藻類數(shù)量極少或沒有,說明添加底泥穩(wěn)定劑的實驗組降低了污染物濃度,有效抑制了藻類爆發(fā)。此外,所有反應柱底層TOC比上層升高明顯,論證了TOC升高主要是底泥釋放所致。
表3 實驗前后底泥厚度和有機質(zhì)含量
從表3可以看出,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對底泥厚度削減量分別為5.3%、10%、12.7%、11.3%和10.7%。底泥削減能力表現(xiàn)為: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底泥+EM菌劑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組。底泥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以及底泥+EM菌劑組對底泥有機質(zhì)去除率分別為5.1%、30.5%、33.9%、20.3%和6.8%,有機質(zhì)去除能力表現(xiàn)為:底泥+過氧化鈣組>底泥+硝酸鈣組>底泥+1∶1硝酸鈣和過氧化鈣組>底泥+EM菌劑組>底泥組。
過氧化鈣不僅可以和水反應產(chǎn)生氧氣,直接氧化底泥中還原性物質(zhì),還可以促進好氧微生物生長進一步降解有機質(zhì),在底泥厚度削減和有機質(zhì)去除方面效果明顯。底泥投加硝酸鈣,由于大量硝酸根存在,靠近底部的上覆水進行反硝化會消耗大量碳源,而底泥中有機質(zhì)可以作為碳源而被降解,但是由于底泥反硝化產(chǎn)生氮氣擾動底泥,在底泥厚度削減上效果較差。EM菌劑主要通過同化作用降解有機物,但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導致底泥間隙存在氣泡,在底泥厚度削減方面,效果并不明顯。
(1)實驗開始階段,由于注水對底泥造成擾動,部分底泥上浮,致使?jié)岫扔兴撸S隨實驗時間增長,底泥顆粒逐漸沉降,沉降過程中顆粒的吸附作用使得各種污染物質(zhì)濃度回降。
(2)由于實驗時間為6~8月份,受外界環(huán)境溫度升高影響,微生物活動加劇,導致底泥污染物上覆水體釋放,投加過氧化鈣的底泥產(chǎn)生較多氧氣,投加硝酸鈣底泥進行反硝化產(chǎn)生氮氣,在一定程度上都會擾動底泥,造成污染物向上覆水體釋放。
(3)提高硝酸鹽的投加量,可以利用微生物反硝化過程促進水中有機物的降解,但會導致初期硝酸鹽向上覆水體時放,濃度過高時危害魚類和無脊椎動物;提高過氧化鈣比例,可以有效提升底泥氧化還原電位,有利于促進底泥Fe(II)向 Fe(III)轉(zhuǎn)變,抑制底泥磷釋放,但是投加量過高,導致底泥偏堿性,使Fe(III)產(chǎn)生沉淀;硝酸鈣和過氧化鈣聯(lián)合投加,可以有效實現(xiàn)氮的脫除和磷的固定,但是投加量和投加比例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4)EM菌劑投加量要適量,過低效果不明顯,過高會導致微生物種群密度過高,不利于污染物質(zhì)的降解。從底泥厚度削減和有機質(zhì)去除情況方面看,單一向底泥投加EM菌劑效果不太理想。
[1]陳小華. 富營養(yǎng)化初期湖泊(洱海)的環(huán)境演變及營養(yǎng)物基準/標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2]朱思睿. 杭嘉湖地區(qū)河流水體富營養(yǎng)化水平及氮磷閾值核算[D].杭州:浙江大學,2015.
[3] CCME. Canadian water quality guidelin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aquatic life:phosphorus,Canadian guidance framework for the management of freshwater systems [Z]. In Canadian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Environment(ed.) Canadi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guidelines,2004.
[4]Dodds W K,Jones J R,Welch E B. Suggested classification of stream trophic state: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e stream types by chlorophyll,total nitrogen,and phosphorus[J]. Water Research,1998,32(5):1455-1462.
[5]孫遠軍,李小平,黃廷林. 穩(wěn)定劑控制底泥中磷元素釋放的機理性研究[J]. 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8(8):764-768.
[6] 夏 蕾,劉 國,陳春梅,等. 穩(wěn)定劑增強的土壤原位覆蓋抑制河流底泥氮磷釋放研究[J]. 環(huán)境工程,2016(9):114-118.
[7]黃廷林,周瑞媛,夏 超,等. 氧化還原電位及微生物對水庫底泥釋磷的影響[J]. 環(huán)境化學,2014,33(6):93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