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2018年9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面整頓教育教學秩序,嚴格本科教育教學過程管理,明確提出“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和“強化教師教學主體責任”。
隨著“華中科技大學18名學生從本科轉為??啤笔录陌l(fā)酵,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高校學風的關注,然而卻鮮有人關注教風。在現(xiàn)實中教風同樣是困擾高校發(fā)展的大難題,盡管從總體上看高校教風良好,但并不缺乏“混教”現(xiàn)象,有些老教師接受新事物、新技術的能力低下,不愿意改革課程,教學照本宣科,內容數(shù)十年如一日,毫無創(chuàng)新;部分年輕教師則將主要精力用于做科研、寫論文、升職稱,對課堂教學就不夠上心;還有部分擁有較多校外資源的教師忙于賺外快,上課時打不起精神,敷衍了事。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在某些課程中學不到應當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耽誤了能力發(fā)展。為此,《通知》強調了本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責任,高校應致力于優(yōu)化教風,糾正存在的不良之風,將教師的主要精力向本科教學引導。
首先,從制度層面完善課堂教學相關規(guī)定。按照《通知》要求,高校要進一步修訂完善教師評價考核制度,把教學質量作為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績效考核的主要依據(jù),在教師晉升中施行本科教學工作考評一票否決制。高校要把教風建設納為重要戰(zhàn)略,針對目前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嚴抓教學秩序,明確教師責任,激勵教師將主要精力投入教書育人,營造人人熱心教學的良好教風。
其次,制定新老教師相互扶助的制度。有較長教學經(jīng)歷的教師教學經(jīng)驗豐富,年輕教師則對新技術和新思維接受度高,建議高校建立新老教師互助制度,讓新老教師一對一結對,互相取長補短。在互助的過程中,二級院系還應以教學競賽的方式,考核教師對課堂教學技巧的掌握,新老教師分組競賽,重在考驗教師的內容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組織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教材解讀能力等。在互助制度的基礎上可以著力培養(yǎng)專業(yè)帶頭人,專業(yè)帶頭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強的,可以是教學水平獨樹一幟的,從而以點帶面,推動和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總體提升。
再次,建設精品課程項目,吸引教師投入教學研究。高??梢栽O立校級的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劃撥充足的專門資金,給予可觀的項目經(jīng)費支持,鼓勵一線教師積極申報,對于課程建設成果中起示范效應的項目團隊給予一定的獎勵,激發(fā)教師們投入教學改革的熱情。對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實施過程考核,二級院系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應根據(jù)專任教師的課程建設項目開展進度,隨堂聽課,起到有效督導授課質量、促進教師素質提升的作用。對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反應熱烈的教學方式,應及時總結和推廣,形成輻射效應。
最后,強化教師培訓,尤其是針對新技術的輔助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更要抓好抓實。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加速融合,在線開放課程、課程APP、微視頻等技術平臺廣泛應用于本科課堂教學,如果教師還堅持使用傳統(tǒng)形式的教學,墨守成規(guī),就會很難抓準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即便如何努力教學,也會事倍功半。對此,高校應以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著力點,加大培訓力度,并出臺有效的信息技術應用激勵機制,如舉辦校級的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教學競賽、優(yōu)秀微課評獎等,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教學能力的提高。
總之,要整頓高校的學風,教風必須首先得到改善,高校應對教師教學從嚴管理,建立適當?shù)莫剳蜋C制,吸引更多的教師將主要精力投入教學一線,樂教并且會教,才能從本質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學風的改良奠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