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托資,李 楊,王 兵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哈爾濱 150040)
腹瀉有急慢性之分,小于21 d為急性腹瀉,大于21 d或反復腹瀉為慢性腹瀉,是臨床上多種疾病的常見癥狀[1]。常兼便意急迫、腹痛不舒,甚或失禁等癥狀,中醫(yī)將此類癥狀歸屬于“泄瀉”“腹痛”范疇。李鐵男教授在診療胃腸病方面見解獨到,經驗豐富,主張病證兼顧、中西同治。李師尤其重視腹瀉從、肝、脾、腎論治,同時也注重情志對疾病的影響,臨床治療中對腹瀉、腸炎、痢疾、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效果明顯。李教授認為,情志的調節(jié)對疾病的影響有重要作用,并經常提醒患者注重起居生活,建立未病先防、已病防傳的思維意識?,F(xiàn)將李鐵男教授診療腹瀉經驗,介紹如下。
李鐵男教授強調腹瀉的病機主要在肝郁脾弱,脾腎兩虛,病位在胃和腸,與肝、脾、腎關系密切。病性無外乎虛實兩端:情志失調,肝氣郁積,濕熱積聚,可屬實證;正氣虧少,脾腎受損,亦或素體脾胃偏虛,多為虛證。脾腎失于溫煦、肝郁久乘脾、脾胃虛弱、濕熱傷中、寒濕內盛、食滯腸胃為腹瀉病最為常見的病因病機。
1.1 脾腎陽虛 《證治準繩》曰:“但溫熱不甚盛是溫壯也。”脾陽虛衰會導致溫運功能失調,腎陽虛衰可引起腸鳴泄瀉、完谷不化。脾腎陽虛可引起五更泄瀉,畏寒肢冷,腰膝無力。多見于便常規(guī)陰性的腹瀉患者。
1.2 肝氣乘脾 常因肝強脾弱引起。七情內傷,氣機首傷,肝氣郁滯,則易乘脾,脾虛肝強,則肝氣乘脾,而致泄瀉腸鳴,腹部脹痛,伴有兩脅悶脹,噯氣少食,每因情志失調,或郁怒而發(fā)?!夺t(yī)碥·泄瀉》云:“有肝氣滯者,兩脅痛而瀉,名肝瀉?!备问铻a情志,肝氣逆亂,情志不遂,故急躁易怒;情緒波動或精神緊張可加重。肝失調達,易引起肝郁脾虛,肝氣乘脾而引起泄瀉。肝脾不和之泄瀉亦多見于黎明晨起之時,正如李師所言“肝氣不暢,脾運失健,氣阻濕聚,故腹痛欲瀉”臨床常見暴怒后肝氣郁滯類的患者。
1.3 脾胃虛弱 李東垣曾于《脾胃論》表達“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钡乃枷耄⑽甘菤庋脑慈?、氣機升降的關鍵樞紐、轉輸水谷精微的重要臟腑,李師曾言脾胃虛弱是本病的重要病機,因多種原因引起的脾胃虛弱,能進而發(fā)展為中焦虛弱,脾胃升降失司,脾胃日久成患,濕、積、郁愈重,從而病情纏綿,腹瀉反復發(fā)作日久常以脾胃虛弱型多見。大便外觀多血性或膿血樣黏液,也可呈現(xiàn)糊樣、黏液狀、水瀉樣便,鏡檢有白細胞,細菌性痢疾亦常伴有發(fā)熱、里急后重等癥狀[2]。
1.4 脾虛濕盛 脾虛失健,精微難化,水聚成濕,谷反成濁,濕濁下注,清陽難升,遂走大腸,濕濁阻滯,氣郁不暢,進而引起脾虛,納化失職最終導致腹瀉。臨床上常見患者兼有完谷不化、腹脹、腹瀉、腸鳴、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等表現(xiàn),此時患者多為脾虛濕盛型泄瀉。
1.5 食滯腸胃 由于食積胃腸,郁而化熱,常服難消化之物,損傷脾胃,胃主受納,腐熟水谷,食積胃腸,脾胃升降失司,則為泄瀉。常伴少食,脹滿不舒,進食油膩則便次頻繁,患者?,F(xiàn)面色萎黃,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緩等癥狀。
從本病的病機特性而得出結論,中醫(yī)的辨證論治應重視肝、脾、腎,首先注重健脾和胃,同時重視溫補脾腎、疏肝理脾、補益脾胃、健脾祛濕、消食導滯之法。此外,李師還強調若遇大便如水傾注直下的病患,取胃苓湯加減以對應急則治標的原則,并重用白芍、砂仁、秦皮、石榴皮、蓮子肉、白頭翁等藥物澀腸止瀉,以達快速緩解患者癥狀的目的,研究[3]表明,白頭翁素對修復腸黏膜有較明顯作用?,F(xiàn)代醫(yī)學認為,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是治療此病的最佳辦法[4]。
2.1 溫補脾腎止瀉 腎失于溫煦,故引起命門火衰,脾亦失去溫養(yǎng),陰寒濕濁內盛故大便溏薄,清濁不分可見完谷不化,陽虛不化水則導致水樣便。腎陽失煦,脾陽失溫,脾腎陽虛,可致泄瀉;長期腹瀉會累及腎臟,泄瀉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故引起命門火衰,補脾同時一定酌情加減溫補腎陽的藥物[5]。溫補腎陽則脾陽得運,水谷精微得化,故水濕去而腹瀉止,溫清并用止瀉效果較好[6]。臨床治療脾腎陽虛型泄瀉,李師以四神丸、參苓白術散加減變化應用,溫補脾腎以止瀉。脾氣虛則加黨參、白術等健脾止瀉,脘腹脹悶痞滿者加木香、陳皮、厚樸、青皮、烏藥、砂仁、白豆蔻等行氣除脹,脅肋脹痛則可用香附、紫蘇梗、木香、荔枝核等行氣止痛類藥物。
2.2 疏肝理脾止瀉 肝郁與脾虛相互影響,互為因果[7]。肝脾不和患者日久反復易出現(xiàn)肝郁脾虛的癥狀,健脾、調肝、溫腎法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8]。臨床常以逍遙丸、柴胡疏肝散加減對癥施治?,F(xiàn)代藥理研究[9]證實,逍遙丸具有健脾止瀉等作用;木香及其炮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腹瀉作用。方中諸藥并行共助補氣健脾,疏肝理脾之效。另外,李師曾言柴胡味苦辛,不可久服,對于肝郁較嚴重者,初期宜用,中病則止。可用佛手、香櫞類之平和藥物代替柴胡之用,亦可達到疏肝理脾的功效。
2.3 補益脾胃止瀉 脾氣主升,其升動之性助其健運散精。《景岳全書·泄瀉》指出:“脾強者,滯去即愈,此強者之宜清宜利,可逐可攻也。脾弱者,因虛所以易瀉,因瀉所以愈虛,蓋關門不固,則氣隨瀉去?!笨梢姡a益脾胃是治療泄瀉的基礎[10]?!镀⑽刚摗ぬ斓仃庩柹鷼⒅碓谏蹈〕林g論》中說:“或下瀉而就不能升,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乃生長之用。陷于殞長之氣,而百病皆起?!庇纱丝梢娊∑⑹侵委熜篂a的第一要務。臨床中常用四君子湯合痛瀉要方加減治療腹瀉,效果頗為顯著[11]。李師強調對于脾胃虛弱型泄瀉患者,按照“健脾與疏肝、消食并進”的原則,藥物中應加入佛手、香櫞、青皮、川楝子等理氣止痛的藥物,還應加入山楂、神曲、麥芽、谷芽等消食導滯的藥物。
2.4 健脾祛濕止瀉 泄瀉主要在于濕盛和脾虛,濕盛常見急性泄瀉,脾虛后濕邪阻滯者常為慢性泄瀉。內生濕邪與腹瀉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濕邪特點纏綿難愈,黏膩重著,唯有燥濕、化濕、利濕等方法相結合方可見佳效[12]。臨床常用黃連、黃芩、黃柏清熱燥濕,取葛根芩連湯方藥之意[13],藿香、佩蘭類藥物芳香化濕,用白術、薏苡仁健脾利濕,用豬苓、澤瀉欲達利水滲濕之效。而木通、澤瀉此類,故有滲濕止瀉的功效,但因其易傷氣陰,所以只可臨時服用,病見效則停。健脾、祛濕必須相兼為用,兩者相互協(xié)作,健脾祛濕止瀉之效則會更加明顯[14]。
2.5 消食導滯止瀉 食積既可以作為病因存在,也可以作為病理產物存在,食積者,傷于飲食積滯而致泄瀉,常伴噯腐吞酸、食欲下降、便如敗卵、脘腹脹痛等癥狀。李師治療食積泄瀉時常用保和丸、木香檳榔丸加減。
日常生活習慣、飲食結構、情志因素、季節(jié)變化皆可成為腹瀉的誘因[15],臨床中李師常提醒患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調情志避免疾病的反復發(fā)作,即平素減少辛辣食物的攝入,盡量避免煙酒、濃茶、咖啡的飲用,鼓勵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粗糙和酸性食物只可少食,改變過快、過飽的飲食習慣。注意人文關懷,注意患者的傾訴,注意和患者溝通,耐心傾聽患者敘述病情,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颊邞撟晕沂鑼?,以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的態(tài)度調節(jié)情志[16]。另外,還應該藥食同源,調治結合,如薏苡仁健脾利濕,蓮子健脾止瀉,白術健脾和胃,茯苓健脾化濕,慢性泄瀉的病人持之以恒的飲食調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復[17]。
腹瀉已成為近年來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臨床中此類患者逐年遞增,日常生活習慣、飲食嗜好及精神壓力的增加皆可導致腹瀉病的發(fā)作,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不便。初期不宜濫投滋補,當先以疏理消導為主,標而本之,以翼便泄次減,腹部脹滿漸緩,再以健脾助運、標本兼治之法為宜。本病發(fā)病機制復雜,現(xiàn)代醫(yī)學主要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補液對癥治療,雖可以減少患者的腹瀉癥狀,但易致腹瀉反復發(fā)作。中醫(yī)從整體出發(fā),辨證論治,標本兼顧,中藥配合溫灸、按摩治療臨床上取得顯著的效果,發(fā)揮了中醫(yī)藥獨有的優(yōu)勢,控制腹瀉的發(fā)病率和復發(fā)率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李師結合臨床經驗,從脾胃論治,標本兼顧,著重健脾和胃,佐以溫補脾腎、健脾祛濕、補益脾胃、疏肝理脾、消食導滯的原則。以“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為原則。此外李師尤為重視患者的生活調護,非常注重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偏嗜,以求全面治療,減少患者腹瀉的復發(fā)。李師經常教誨學生,臨證切記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應該從中醫(yī)的全面角度出發(fā),整體審查,運用中醫(yī)的思維方法辨證論治,同時結合中醫(yī)的四診療法、臟腑辨證、六經辨證、三焦辨證,準確把握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結合理法方藥,注重藥物加減變化,如此治病才能做到全面合理,標本兼顧,故可見較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402-405.
[2]孟琨,岳英明,王蕾.感染性腹瀉的臨床特征及流行病學研究 [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7, 20(6):751-753.
[3]劉穎,徐倩倩,薛曉陽.白頭翁素對腹瀉小鼠腸黏膜修復因子EGFR和TGFβ1的影響[J].畜牧獸醫(yī)學報, 2013, 44(3):475-480.
[4]傘錒镅,王海燕,王燕,等.臨床消化系統(tǒng)疾病診療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27-34.
[5]肖鵬,晏海飛,劉小寶,等. 健脾疏肝調氣和中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J]. 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 2012, 12(5):26-28.
[6]范琴琴,王德惠.劉文峰以溫清并用止瀉湯治療慢性腹瀉經驗 [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 2017, 43(2):18-19.
[7]王新菲,蔡芳,范苗苗.牛學恩教授從肝論治功能性腹瀉經驗 [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4, 190(1):128-129.
[8]汪正芳,賈玉,侯亞男.健脾調肝溫腎方干預對腹瀉型IBS患者血清炎性反應因子及5-羥色胺的影響[J]. 世界中醫(yī)藥, 2017, 120(4):116-119.
[9]張旭.木香及其炮制品的抗腹瀉作用與機制研究[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 2017, 19(4):21-22.
[10]付凱.七味白術散加味治療功能性腹瀉(脾胃虛弱證)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 2017, 32(20):2946-2947.
[11]郭震浪,蘇振寧,王正飛,等. 四君子湯合痛瀉要方加減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Meta分析[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5, 21(24):209-213.
[12]李俊廷,任順平,唐旭東. 任順平從濕論治治療功能性腹瀉經驗[J]. 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6, 35(9):63-64.
[13]陳欣燕,連鳳梅,郭允.葛根芩連湯治療腹瀉的臨床用量分析 [J].中醫(yī)雜志, 2013, 54(4):332-335.
[14]余紅運. 功能性腹瀉中醫(yī)治療概況[J].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3, 44(5):401-402.
[15] 顏莉,陳炳利.白苓健脾顆粒聯(lián)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療秋季消化不良性腹瀉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 2017,34(6):88-89.
[16]馬淑然.纏人的腹瀉中醫(yī)調[J]. 生命世界, 2015, 14(12):54-61
[17]王莒生.王莒生名老中醫(yī)經驗集[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14: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