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偉
(重慶市地勘局川東南地質大隊衛(wèi)生所中醫(yī)內科,重慶 400000)
眩暈包括空間定向障礙或對運動理解失誤。患者常僅自覺身體發(fā)生搖擺、轉動,或感覺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旋轉,或二者同時存在[1]。高血壓發(fā)生眩暈較常見[2]。筆者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高血壓眩暈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40例,均為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我院診治患者。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8.53±12.56)歲,平均病程(9.65±5.46)年。高血壓分級 I級21例、Ⅱ級19例、Ⅲ級0例。均有頭暈目眩,視物旋轉等癥狀,或伴有耳鳴、易怒、失眠多夢、頭脹痛等。
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3]的診斷及分級標準。即收縮壓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張壓大于等于90mmHg。高血壓Ⅰ級為140~159/90~99mmHg,Ⅱ級為160~179/100~109mmHg,Ⅲ級為大于等于180/110mmHg。僅收縮壓大于等于140mmHg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高血壓眩暈診斷標準:有血壓增高病史,典型眩暈癥狀,視物旋轉感或自覺頭暈,昏沉或昏脹不適,或有惡心嘔吐、耳鳴等。急性發(fā)病,或反復發(fā)作,或慢性起病,逐漸加重。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4]。中醫(yī)辨證屬肝陽上亢型。主癥為頭暈目眩,視物旋轉,輕則閉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車,其則昏仆。次癥為惡心嘔吐,眼球震顫,頭痛且脹,易怒,失眠多夢,或面紅目赤,口苦,脈弦滑。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年齡35~75歲。
排除標準:①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及繼發(fā)性高血壓;②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疾病;③妊娠和哺乳期;④長期飲酒(平均每天攝入酒精大于等于50mL)。
用天麻鉤藤飲湯加減。天麻20g,鉤藤24g(后下),石決明18g(先煎),杜仲20g,川牛膝20g,桑寄生9g,山梔9g,黃芩9g,茯神12g,夜交藤15g,益母草8g,夏枯草20 g,甘草10 g。耳鳴加靈磁石、炙遠志,眠差加丹參、炒酸棗仁、煅龍骨,氣血虧虛加黨參、當歸,腎精不足加熟地黃、山藥。水煎,日1劑,早晚溫服各200mL。4周為一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并囑作息規(guī)律,控制鈉鹽攝入,少吃“激素飼料”飼養(yǎng)的雞、鴨、豬肉、蛋類,少吃含防腐劑的飲料、方便面,肥胖者減重。
治療前后用同一水銀血壓計測量,每天9:00測血壓3次取平均值。眩暈根據(jù)眩暈評估量表觀察,分值越高眩暈越低。①眩暈程度:0分為劇烈眩暈,幾乎無法忍受,需臥床;2分為重度眩暈,較難受,行走困難,需扶持或坐下;4分為中度眩暈,較難受,尚能行走;6分為輕度眩暈,可忍受,能正常行走;8分為無眩暈。②眩暈頻度:0分為每天數(shù)次,1分為每天約1次;2分為每周1次,3分為每月1次,4分為無癥狀。③眩暈持續(xù)時間:0分為1天或以上,1分為幾小時,2分為少于1小時,3分為少于5分鐘,4分為無癥狀。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痊愈: 癥狀消失,療效指數(shù)大于等于90%。顯效:癥狀明顯減輕,頭微有昏沉或頭暈目眩輕微但不伴有自身或景物的旋轉、晃動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療效指數(shù)70%~89%。有效:頭暈或眩暈減輕,僅伴有輕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轉、晃動感,雖能堅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療效指數(shù)30%~69%。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療效指數(shù)小于30%。
用SPSS18.0軟件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痊愈1 2例,顯效2 2例,有效6例,無效0例,愈顯率8 5.0 0%,總有效率1 0 0%。收縮壓治療前(157.83±14.74)mmHg、治療后(125.53±10.74)mmHg,舒張壓治療前(103.35±9.41)mmHg、治療后(82.24±6.03)mmHg,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眩暈評分治療前(4.53±2.34)分,治療后(12.53±3.04)分,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6個月隨訪無復發(fā)、12個月隨訪有1例復發(fā)。
《素問》謂“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靈樞》中有“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的記載,認為眩暈與肝腎關系密切。高血壓眩暈癥的主要原因與肝脾不調有關[6]。觀察發(fā)現(xiàn),高血壓的發(fā)生和變化多不同程度受情志因素的影響。肝主疏泄,調氣機,暢情志,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則氣血暢行無阻,血壓可保持正常。若情志失調,肝失疏泄,氣機郁滯,則瘀血內生,木郁土壅,土壅則樞機失轉,當升未升,當降不降。腎損則肝木不得腎水滋養(yǎng),導致肝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
天麻鉤藤飲出自《雜病證治新義》。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石決明平肝清熱,川牛膝引血下行,梔子、黃芩清瀉肝火,桑寄生、杜仲補益肝腎,夜交藤、茯神清心安神。諸藥合用,共奏平肝熄風兼清熱安神、補肝腎之效。因此,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高血壓眩暈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