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秀峰 吳振祥 簡文彬
摘 要:新上崗教師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技能雙重達標才能取得教學上崗資格,其中課堂教學技能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文章在梳理新教師應掌握的教學技能基礎上,分析目前新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掌握現狀,指出新教師須深入領會“導課”“互動”“小結”等幾個關鍵教學核心技能,以及今后教學須不斷反思的問題。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技能;新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8)01-0010-02
促進新上崗教師快速健康成長,盡快進入教學一線,是高校每年都會面對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加強高校教學梯隊和教學骨干隊伍建設,確保各類課程的授課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配合學校、學院督導新教師把好教學關的過程中,通過連續(xù)多次對新教師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指導,尤其是課堂授課環(huán)節(jié)的多次連續(xù)跟蹤聽課,總結了一些經驗,也發(fā)現了許多問題,在此做一些初步的分析與討論。
一、新教師應掌握的課堂教學技能
新上崗教師面臨如何通過教學關的問題,每位新教師必須通過學校組織的各項考核,才能取得教學上崗資格,才能作為本科課程的主講教師。對于新入職的年輕教師,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技能都須經過培訓達標。其中教學實踐技能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新教師助教期間應熟悉并掌握課程教學各環(huán)節(jié)
(備課、試講、輔導答疑、作業(yè)批改、習題課、考試命題、試卷分析評價、帶實驗等)的具體方法。
2.新教師應熟悉并學會運用課堂教學的核心技能
(新課導入的技能與方法、板書和課堂語言表達的技能、營造良好師生互動氛圍、恰當使用多媒體技術等)。
根據多年的培訓效果來看,教學理論部分較好掌握;教學實踐部分對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如備課、考試命題等)的訓練也較容易領悟與掌握;而課堂教學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與教學技能的把握是最難的[1-2],也是最重要的。
(一)新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新教師需要了解大學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熟悉教學工作和教書育人的規(guī)律,掌握助教環(huán)節(jié)的各項教學、實踐技能技巧,靈活應用課堂教學的方法手段。課堂教學水平達到教學基本要求,全面提高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從事課程教學的綜合能力。
1.專業(yè)素養(yǎng)要高。教學內容要求熟練,對專業(yè)問題的闡述能做到簡練準確,教學內容能聯(lián)系專業(yè)發(fā)展及實踐應用。
2.職業(yè)素養(yǎng)要強。責任心強,教學準備充分,認真?zhèn)湔n,精神飽滿。大方自信,講課有激情,教姿、教態(tài)端莊文雅,文字、畫面工整清晰。課堂控制能力強,學生專心聽課,課堂秩序好,表現出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風范。
(二)新教師應掌握的教學技能
1.教學內容組織有序。教學內容組織邏輯性強,重點突出,思路清晰;講述內容充實,信息量大,給予學生思考、聯(lián)想、創(chuàng)新的啟迪。
2.教學方法靈活巧妙。對課程內容嫻熟,運用自如,能完全脫稿講解,不過多依賴PPT。對問題的闡述深入淺出,善于啟發(fā)引導,師生充分互動;講課語言生動,有感染力,教學時間利用充分,分配合理。
3.教學手段多種配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種教學媒體。
二、新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現狀
目前可以進入高校的教師,學歷水平都要求非常高,專業(yè)功底十分深厚,但是面對課堂教學這個全新的挑戰(zhàn),往往不能得心應手,出現一系列問題。
(一)教學內容組織無邏輯性
聽課過程中發(fā)現,很大一部分教師思維跳躍,講解內容邏輯性不強,想到哪講到哪,學生一節(jié)課聽下來,不知到底講什么,根本抓不住重點;還有的教師,專業(yè)功底比較深厚,講課像作學術報告,直接應用一些學生沒有學過或者還不能完全理解的知識,而沒有把重點放在先如何把這個知識點講清楚上。更有甚者,教學內容完全是書本的電子化版本,沒有任何擴展,沒有重點,似乎學生不來聽課也無任何影響,自己看看書就全部可以消化了。
其實,針對本科生,尤其是工科的學生,他們無任何專業(yè)背景和實踐經驗,問題的講解必須有一個嚴謹的邏輯思維過程,要經過怎樣提出問題,如何分析問題,需要什么樣的理論知識,怎樣解決實際問題等等。整個課堂授課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相連,思路明確,結構嚴謹。學生從根本上學習了一個知識點及其應用。
(二)教學方法呆板,無啟發(fā)性
新任教師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眼睛看著講臺或屏幕,語速飛快地沉浸在自顧自的講解之中,沒有任何教學互動,全然沒有顧及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回應是什么?聽懂了還是沒有聽懂?PPT依賴性明顯,更有新教師會對著屏幕念,典型的照本宣科,臉朝PPT,背對學生。有些教師稍好,備課比較充分,內容相對熟練,但是講課方式以陳述式平鋪直敘為主,語速快,語音、語調平淡,沒有教學激情,無任何問題交流,無啟發(fā)思維意識。
事實上,教學是雙方的行為,不是單邊興旺。應面對學生,用親切的眼光看學生,語速放慢,用自己的語言自信、自如地表達,語調抑揚頓挫。尤其在提出問題時,要有足夠的停頓,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通過不斷的互動既可以促進師生情感的交流,也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借助身體語言,使用教鞭來回走動增加教學感染力,試想一名教師如果手插在兜里,倚在講臺旁邊,那他無論如何也講不出生動有趣的課來。
(三)教學手段生硬,無靈活性
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單頁面文字過多、過密,重點不突出;課件標題序號不規(guī)范,結構混亂;圖形采用課本的掃描圖,模糊并且透著對面的字,效果非常差;顏色搭配不當,字體顯示不清楚。
實際課堂授課過程中,PPT應該和板書有效結合[3],特別像一些公式推導問題,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們在黑板上邊寫邊講解邊啟發(fā),教學效果才比較好;對于一些圖形和圖表就必須借助PPT,但是對于圖形建議教師自己繪制,盡可能不用掃描圖,教師可以利用底圖上搭配顏色或線條動畫等突出要講解的內容,就可以使概念直觀、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4],易于學生理解,印象深刻,教學效果肯定好。
三、新教師須領會的幾個教學核心技能
經過跟蹤聽課,新教師們不斷地完善與充實課件內容,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整體授課水平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是對幾個關鍵核心技能的把握和理解還不夠到位。按照一堂完整課設計的理念,開始上課時課程的導入,課程中間互動式的啟發(fā)以及一堂課結束時的小結都需要精心設計。
(一)“導課”注重變化創(chuàng)新
導課是一節(jié)課的開場,開場是否精彩關系到本節(jié)課的成敗[5]。
新教師在設計“導課”環(huán)節(jié)時,目前主要是“溫故知新”式,即通過復習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引出本節(jié)課要講的內容。但是溫故有時與新知無任何關系,兩張皮硬連在一起。有的教師的導課時間太長,不能順利地引入新的內容。每節(jié)課都是如此,“導課”其實就成為一種概念的存在,并未發(fā)揮實際的作用,反而占用了其他內容的授課時間。
其實導課的方法很多,比如案例式引入、熱點問題式引入、問題式引入、設計陷阱式引入等等。根據本講內容精心設計開頭,構思巧妙,體現新穎,能在第一時間將學生的注意力及目光吸引到課堂中來,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二)加強啟發(fā)式“互動”
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中最具生命力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的一種啟發(fā)式、引導式的自然行為。在講課過程中,教師不斷地拋出問題,不斷地啟發(fā)學生思維,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整個互動是在講課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高級互動。
有些教師只簡單地認為一段時間叫起學生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就是互動了。這種刻意的低級互動,不僅沒有對學生起到不斷啟發(fā)與引導的作用,而且還打擾了完整的教學過程。
(三)“小結”承上啟下
課堂教學結束前夕,教師應能給出一個小結,構出本節(jié)課的整個學習導圖,點出需掌握的重點內容,引出下面要預習的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個別教師倒是按照要求進行了小結,但是小結內容只是對前面課程的簡單重復,學生聽得索然無味,小結就只成為一種形式,而無任何教學效果。
四、新教師需注意的問題
課堂授課是一個很系統(tǒng)的課題,不是簡單地學習一下技巧就能完全駕馭,需要新教師根據每次上課的感受、教學效果及學生們的反應來認真思考,特別是關于下面幾個問題,在今后不斷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改善。
第一,如何組織教學內容,深入淺出,啟發(fā)學生思維,進行充分的課堂互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PPT與板書、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如何做到合理使用,能充分地各盡其效?
第三,如何融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為一體,用激情帶動課堂?
其實課堂授課是一門藝術,不是你懂得了前面的所有技巧就可以把課講好,每門課程有不同的特點,每節(jié)課有不同的內容,每一種內容,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講解方法。所以能夠真正做到把專業(yè)內容高效地傳遞給學生,需要我們的教師不斷地摸索,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積累,厚積而薄發(fā),最后呈現給學生的一定是精彩絕倫的課堂。
參考文獻:
[1]王剛,程衛(wèi)民,劉偉韜.成果導向理念在“礦井通風與安
全”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6,(1).
[2]楊坤,趙同彬,程國強.工程類課程的微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與實踐——參加全國首屆高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的思
考[J].中國地質教育,2014,(2).
[3]樊秀峰,簡文彬,吳振祥.課堂教學藝術的新境界[J].中
國地質教育,2010,(1).
[4]施小清,吳劍鋒.“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數值模擬可
視化教學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14,(4).
[5]劉俊肖.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動感”課堂教學的構建
[J].教育教學論壇,201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