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勇超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重新泛起,并呈現(xiàn)出蔓延之勢。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肆意重構歷史、顛覆人們對歷史的科學認知,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對這一思潮進行深入剖析,幫助人們認清它的本質和危害。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演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期,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之前的文化大革命(以下簡稱“文革”)十年浩劫給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文革”結束后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看待毛澤東?!胺敲本褪窃谠u價毛澤東和“文革”問題上的一種錯誤思潮。這種錯誤思潮最早出現(xiàn)在西方輿論界,他們根據自己的立場主觀臆斷,把我們黨對毛澤東的評價說成是“非毛化”,這種觀點傳到國內得到一部分人的響應和發(fā)揮。“文革”結束不久,我國確實出現(xiàn)了一種“非毛化”現(xiàn)象,它從否定“文革”開始,發(fā)展到否定黨、黨的領導人以及國家的根本制度[1]。針對這種錯誤思潮,1979年鄧小平在會見來訪的美國友人時指出:“不論現(xiàn)在還是以后,毛澤東思想仍是我們的指導思想,我們有許多基本原則還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生前確定的……有許多事情毛主席生前沒有條件提出來,我們現(xiàn)在提出來,這本身不是‘非毛化’,根據現(xiàn)實提出問題是完全應該的。我們現(xiàn)在還是按照毛主席、周總理畫的藍圖來建設我們的國家,來實行我們的對外政策。”[2]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科學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這對“非毛化”思潮給予了沉重打擊。雖然當時沒有使用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這個提法,但是“非毛化”思潮實質上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變種。
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由于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以及國內政治局勢的變化,西方的各種思潮涌入國內,我國面臨著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挑戰(zhàn)。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由史學領域進入到文化領域,這個時期的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等概念并用?!耙粋€時期以來,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泛濫,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人權’口號的蠱惑,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滋長,嚴重侵蝕黨的肌體,把黨內一些人的思想搞得相當混亂?!保?]這個時期西學大量涌入,在主張“全盤西化”的同時還伴隨著對民族文化的虛無,幾乎所有西化主張的背后都含有對國家政權存在合法性的質疑。宣傳民族虛無主義的典型代表就是電視政論片《河殤》,該片從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的歷史唯心主義觀點出發(fā),以中華民族的象征黃河作為切入點,大肆歌頌西方的“藍色海洋文明”,主張“全盤西化”,極力貶低“黃土文化”,通過否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從而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這股錯誤思潮在當時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開展了反擊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革命運動。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表現(xiàn)為“告別革命”,最典型的就是李澤厚等人的《告別革命論》,他們宣稱:“革命只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它破壞了一種政治框架之后,并沒有提供新的政治框架”[4]20“解決階級矛盾可以是階級調和,協(xié)商互讓,進行合作,即改良而非革命”[4]13。 “告別革命”極力貶低革命、美化改良,把革命與改良對立起來,認為革命只會給中華民族帶來災難,只會起到破壞作用不會起到建設作用,其目的就是為了否定中國近現(xiàn)代史,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從而引起人們的思想混亂。
20世紀90年代以來,歷史虛無主義除了集中表現(xiàn)為“告別革命”外,還以“學術研究”的形式出現(xiàn),打著重寫歷史、重新評價的旗號,為已有定論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翻案”。所謂“學術研究”,就是一些知識分子以學術研究的名義,通過采用著書立說、發(fā)表文章等方式傳播其錯誤觀點。例如,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中,以“學術研究”的方式美化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認為“侵略有功”、侵略“給中國帶來了文明”、侵略使中國走向了現(xiàn)代化。
進入21世紀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借助互聯(lián)網泛濫成災,微博、微信、博客等網絡平臺成為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傳播的陣地?;ヂ?lián)網時代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一是以惡搞方式來消解歷史。用“戲說歷史”、編段子、惡搞等方式曲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例如,有人惡搞《黃河大合唱》,并錄制成視頻上傳至網絡平臺獲得大量的關注,其背后隱藏的是不可告人的目的;二是抓住細枝末節(jié)、混淆正確的歷史認知。將錯誤觀點融入短文章、短視頻中,通過在網上發(fā)布來傳播碎片化的歷史;三是受眾主體低齡化。網民的主力軍是青少年,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不強,很容易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這些網絡傳播新特征在無形中消解了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
從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演進變化中,可以看出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發(fā)展趨勢呈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點。
歷史虛無主義的發(fā)展越來越呈現(xiàn)出隱秘性。一方面,它以“學術研究”、學術話語的形式出現(xiàn),其價值指向變得隱蔽化。具體表現(xiàn)在對中國革命、中國國情已有的定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結論上弱化其革命與價值。另一方面,伴隨著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進入,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采用后現(xiàn)代主義的敘事方式,更加具有隱蔽性。一是利用后現(xiàn)代主義質疑歷史的客觀性來否認客觀的歷史事實;二是利用后現(xiàn)代主義去中心主義的立場來否定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解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以及帝國主義等概念,從而瓦解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基石。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非毛化”、民族虛無主義、“告別革命”“學術研究”等階段,主要是歷史碎片化,抓住個別事件、個別人物、個別詞句等斷章取義,用支流取代主流,然后以理論的形態(tài)來進行傳播。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和經濟體制改革所引發(fā)的思想多元化,人們對社會思潮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接受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不再像過去那樣主要關注其理論,而是更多的關注其通俗性、同感性和新穎性,從而使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更加呈現(xiàn)碎片化的特點。同時,伴隨著中國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互聯(lián)網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由于網絡信息具有即時性、開放性、交互性、個性化等特征,因此,迅速得到了人們的推崇,網絡平臺也成為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傳播的陣地。在網絡世界中,會經??吹礁鞣N網站、論壇大量充斥著調侃歷史的文章,在調侃中傳播碎片化的歷史,連續(xù)性的歷史在零散的信息碎片中被解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和碎片化的信息交織在一起,從而使真實的歷史變得模糊不清。
今天這個時代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表現(xiàn)出大眾對歷史的關注,但同時也是歷史上少有的缺乏尊重歷史的時代。歷史成為了今天消費的對象,資本對歷史的關注引發(fā)了戲說歷史的現(xiàn)象,為了追逐商業(yè)利潤,刻意去迎合某些人的低級趣味。歷史娛樂化充斥著大街小巷,各種街頭讀物、影視肥皂劇等都以歷史為題材,它們對歷史進行各種錯誤解讀。當你打開電視機看到的是“抗日神劇”,“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褲襠藏地雷等等畫面,不但侮辱了觀眾的智商,而且完全抹殺了中國軍民經過極其慘烈的戰(zhàn)斗才取得勝利的抗日戰(zhàn)爭。這些都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泛濫的具體表現(xiàn)。
通過對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歷史演進與發(fā)展趨勢的分析,我們只有認清其重新泛起的原因、本質和社會危害性,才能更好地消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負面影響。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重新泛起與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有很大關系,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轉型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一種社會思潮的產生可以從社會存在的變化中去尋找原因,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改革開放以后重新泛起是與我國改革開放分不開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制度由原來的一元變?yōu)橐辉獮橹鲗?、多元并存,這里的一元指的是公有制。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會引發(fā)上層建筑的變化,社會大變革往往會給各種思潮提供產生的土壤;大量的西方思潮涌入,也會引起人們思想的多元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新泛起的,這是很多國家在現(xiàn)代化轉型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例如,“德國思想傳統(tǒng)中一直存在著一種濃濃的虛無主義話語。它不但懷疑西方傳入的啟蒙、工業(yè)化、世俗化運動會消解(即虛無化)本國的傳統(tǒng),而且,啟蒙以來的現(xiàn)代本身就孕育著一種無可避免的虛無:虛無主義是現(xiàn)代化過程的必然結局?!保?]
2.資本邏輯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中國的確立,資本邏輯在中國的地位日益凸顯,資本在謀求自我發(fā)展壯大的進程中,必然會對一切崇高的東西進行消解,在現(xiàn)實社會中發(fā)生“超感性世界”坍塌。在這個過程中,一切都是暫時的,唯有資本永恒。當下,中國社會出現(xiàn)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消費主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與資本邏輯分不開的,也是歷史虛無主義的一種表現(xiàn)。戲說歷史或者消費歷史等歷史虛無主義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正是資本邏輯在背后起著推動作用,歷史成為了市場或者資本追逐的對象。
3.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
在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同時,人們也逐漸對現(xiàn)代化進行反思,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在我國最早是從藝術領域開始的,其后開始向其他領域擴展。在史學研究中開始受到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在多元化、非同一和碎片化等影響下,歷史被肆意改寫,歷史學等于文藝學,否定歷史客觀性和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等進行大肆虛無,這是我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重新泛起的具體表現(xiàn)。
改革開放以來重新泛起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社會轉型必然出現(xiàn)的一種現(xiàn)象,也是部分利益團體的訴求在歷史領域的再現(xiàn)。由于披上了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外衣,因此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與迷惑性。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本質和危害是緊密相關的,只有從理論上弄清楚其本質,才能從根本上認清其危害。
1.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本質
歷史虛無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政治思潮。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表現(xiàn)形式越來越趨于多樣化、隱蔽化和日?;?,但是,這些都掩蓋不了其政治目的。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任何一種理論都是對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以及由此決定的政治、法律等上層建筑的反映。當這個社會還處于階級社會時,這種理論就是對一定階級的階級利益的反映。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也不例外,不管它的表現(xiàn)形式再怎么多樣化也掩蓋不了其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本質。其次,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看似遠離社會生活現(xiàn)實,在政治上也不如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等思潮的目的那樣直接,在某種程度上看似表現(xiàn)出客觀、中立的立場,但是,絲毫也掩蓋不了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從其不斷否定黨史、國史就可以看出,它是帶有特定政治目的的。
2.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危害
在把握住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本質的基礎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作為一種錯誤的政治思潮,它的廣泛傳播會引起人們思想上的混亂。
第一,消解主流意識形態(tài)。當前,我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是馬克思主義,同時也存在著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通過否定革命史、建設史和改革開放史,從而否定近現(xiàn)代以來的革命,從歷史根基上否定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另一方面,為已有定論的歷史人物(如李鴻章、袁世凱等)、歷史事件(如侵略有功、頌揚改良等)翻案,從而影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的真實。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就是通過采取以上方式,從而達到消解主流意識形態(tài)權威的目的。
第二,動搖中國近現(xiàn)代史“四個選擇”的根基?!八膫€選擇”是指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6]。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主要攻擊對象就是革命,誹謗人民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否定社會主義改造、建設和改革。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革命,如果否定革命就意味著社會主義制度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從而動搖“四個選擇”的根基。前蘇聯(lián)解體的教訓是深刻的,從赫魯曉夫時代對斯大林的否定開始,蘇聯(lián)共產黨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執(zhí)政地位,最終導致了蘇聯(lián)解體。在如何對待斯大林問題上,不是對待斯大林個人的事情,而是如何看待斯大林近30年領導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歷史被否定了,社會主義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八膫€選擇”是中國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在中國選擇別的道路、別的思想、別的執(zhí)政黨是行不通的,歷史和現(xiàn)實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第三,西化和分化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工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來都沒有放棄西化和分化中國的企圖,特別是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以后,其西化和分化的對象由蘇聯(lián)變成了中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便成為了他們當下進行西化和分化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工具之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面利用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暫時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來大肆宣揚西方文明的優(yōu)越性;另一方面,通過虛無、否定、丑化中國社會的歷史和現(xiàn)實,企圖從思想上瓦解人們的信仰,從而達到西化和分化中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