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長寧區(qū)教育學院 張 萌
經濟的全球化和國際間政治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加劇了世界范圍內人才的流動,對人才培養(yǎng)標準也產生影響?;诖?,法國和中國的一些高中都開設國際部,來滿足學生現(xiàn)實的教育需要。比較兩國高中國際部的異同,有助于加深對這個現(xiàn)象的理解,有助于把握正確的發(fā)展方向。
法國是中央集權制的國家,對高中國際部的設立具有較為具體的統(tǒng)一規(guī)定。1981年發(fā)布了在高中設立國際部的法令[1];2006年[2]和2008年[3],進行更為詳細的補充規(guī)定;2012年補充了有關成立國際部學術委員會的規(guī)定。[4]這些法令規(guī)定了高中國際部由外籍學生和本國學生組成,對不同生源的學生在教育體系、語言培養(yǎng)等方面有不同的目標和意義;規(guī)定了國際部的行政隸屬和學術管理組織;規(guī)定了學生的入學條件、畢業(yè)條件;規(guī)定了相關課程和語言學習要求等等。
與法國高中國際部同時向本國籍和外國籍的孩子開放不同,中國高中國際部一般要么向本國籍學生開放,要么向外國籍學生開放。
就招收外籍學生的國際部而言,與之相關的法規(guī)是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接受外國學生管理暫行辦法》(下文簡稱《管理辦法》)。但是《管理辦法》中只指出“除安排必要的漢語補習外,一般不為外國學生單獨編班”,并沒有對相對獨立于本部的國際部做任何規(guī)定。對于基于外籍學生就學需要而已經出現(xiàn)的設立國際部的現(xiàn)象,因全國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章制度,各地只能根據(jù)《管理辦法》的一些規(guī)定制定實施細則。比如北京市規(guī)定,經批準可以成立獨立于公辦學校的民辦機構,從事招收外國學生的工作,并掛靠在公立高中。[5]上海市規(guī)定,經批準高中可以對外籍學生獨立制定教育計劃。[6]可見,各地對高中國際部的辦學性質界定都有所不一。
就招收本國學生的國際部而言,一般屬于“中外合作辦學”范疇。200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等規(guī)章制度對合作辦學的公益性質、成立條件、組織管理、語言的使用、法律責任等做了相關規(guī)定。由于“中外合作辦學”包括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各學段,因此對具體開設的課程、考核條件等沒有明確規(guī)定,而是將具體的審核權下放到省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因此,一些省級教育部門的規(guī)定更為詳細,比如對高中合作辦學的目的、準入標準、引進課程、學生管理、審查機制等進行了規(guī)定。
1981年,法國小學、初中、高中開始設立國際部。截止到2015年,已成立463個國際部。[7]截止到2017年,高中已開設了185個國際部。[8]其目的在于:讓外國學生能夠進入法國學校系統(tǒng)學習,使得在法國的學習能夠與他們回國后的教育銜接;通過招收外國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情境,讓法國學生學習高水平的外語。國際部的生源主要是外籍學生,以及能夠達到相應外語水平的法國學生。[7]
申請進入高中國際部的學生,不僅要符合該高中的入學條件,還要通過一項由相應語言總督學、相應語言教學地區(qū)督學以及受指定的教師負責組織的入學水平測試。外語考試包括筆試和口試。
法國國際部對外開放的語言多樣,而且逐年增加。2017年為止,已經有德語、英國英語、美國英語、阿拉伯語、荷蘭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丹麥語、波蘭語、葡萄牙語、瑞典語、日語、巴西語、中文、挪威語、俄語、摩洛哥語17種之多。[8]
國際部的學生若通過相關考試,可以獲得標注國際部學習經歷的高中文憑(optioninternationale du baccalaureat,簡稱OIB)。高中階段,國際部的學生只能選擇通用專業(yè)(general-series studies,即經濟、文學和科學)。每個專業(yè)的學生都要參加所有他們所選專業(yè)的考試,同時要參加額外的外國語、歷史地理等考試,后者由特殊的筆試和口試組成,以中文為外語的中文部還需要數(shù)學考試。下表顯示了國際部的高中文憑和非國際部高中文憑的考試差異:
表1 特殊試卷和非國際部文憑試卷的系數(shù)比較[7]
我國高中國際部分為招收中國學生的國際部和招收境外學生的國際部。招收境外學生的國際部最早出現(xiàn)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北京第55中學國際學生部(1989年)和上海中學國際部(1993年)的設立為標志。由于生源問題,大多數(shù)國際部貫穿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在成立之初只開設部分年級的課程。申請國際部的外籍學生一部分是隨父母來中國生活的孩子,希望接受有些中國文化內涵的國際教育;一部分是專門赴中國學習并希望考取中國大學,這一部分以韓國學生為主。一般而言,針對境外學生的國際部只有很簡單的入學測試,目的主要是推測學生的學習水平,為針對性教學提供幫助。
招收中國學生的國際部中,得到官方認可的,一般都屬于中外合作辦學的范疇。截止到2014年的數(shù)據(jù),全國高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共40個。[9]上海在部分實驗性示范性高中設立的“國際課程班”屬于中外合作辦學范疇,共設立11個,其中10個是與英語國家的合作,1個是與德國的合作。還有部分高中招收中國學生的國際部屬于教育實驗的范疇,即在國家課程之外開設若干國際課程。這些國際部性質多樣,有學歷教育,也有語言培訓性質的非學歷教育。
國際部的學生要得到畢業(yè)文憑,也需要達到相關標準。如果要得到我國高中的畢業(yè)文憑,則需要參加并通過畢業(yè)考試和會考。如果要得到合作辦學中外方高中的畢業(yè)文憑,或者IB課程等國際課程的認證,需要通過他方要求的相關考核。
國際部的教育團隊由法國和外國教師組成。外國教師(常常由他們的國家派出)用他們的本國語教授特殊的歷史地理和民族文學課,其中中文國際部教授數(shù)學課。課程計劃與相關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合作制定的教學計劃相一致。這是外國學生回國繼續(xù)接受教育的關鍵,也是法國學生了解外國的途徑。
在國際部中,除了其他法國高中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以外,還進行以下額外教學:每周至少4小時的歷史地理課,其中2個小時用相關外國語進行教授,并與相關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合作制定的教學計劃相一致;除了平常教授那門語言的時間以外,每周至少4小時用相關語言教授外國文學。如果是中文國際部,非語言學科是數(shù)學,每周額外教學時間是1.5小時。[7]
之所以規(guī)定在國際部中用外語教授非語言學科,是因為希望找到外語學習和非語言學科的結合點,讓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外國的文化,讓外語學習和非語言學科學習相互促進。以中文數(shù)學課程為例,法國政府希望:首先,讓數(shù)學教學服務于中文學習,還原語言學習的本質,將語言看做有效溝通的載體,在運用中促進中文的掌握;其次,讓中文的運用服務于數(shù)學學習,通過中文和中國文化對數(shù)學概念的不同表述,使學生能更方便或者深刻地理解數(shù)學。例如,中國人讀小數(shù),小數(shù)部分的數(shù)字是一個一個讀的(3.14,讀作三點一四),而不是像十位數(shù)字那樣的法語讀法(3.14,讀作三點十四),這樣的講解方式可以避免法國學生在理解上出錯;再次,用中文教數(shù)學服務于文化理解。中文數(shù)學課經常會運用中國現(xiàn)實中的例子來增進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現(xiàn)實感,比如中國人口的變化等。這就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文明,也逐漸讓學生形成關注中國事務的習慣。[10]
中國高中國際部的課程仍然分為招收中國學生的國際部和招收境外學生的國際部兩類。招收境外學生的國際部一般都會引進國外的課程,比如IB課程、AP課程、A-level課程。但是課程的開設有幾個難題,首先,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其母語并不相同,即使學生一致認可用英語來作為主流的教學語言,國際部也面臨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難題——有些歐美的學生以英語為母語,有些日韓的學生則英文水平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個國際部都出臺了相應的英語補習課程,如美國考試服務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簡稱ETS)、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簡稱ESL)等課程,幫助非英語母語的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其次,不同國家的學生希望報考的大學所在國家也很可能不相同。既然高中的課程應該是按照所要報考國家的課程標準來設置的,課程勢必非常多樣。
招收中國學生的國際部也大多在本土課程的基礎上引進國際課程,或者引進美國等某國課程。以上海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國際課程班為例,在中外課程的配置上,國際課程班必須設置語文、思想政治、歷史和地理四門國家課程;引進的課程必須是相關國家(地區(qū))或國際組織設置的國民教育體系高中階段或大學預科(先修)課程,不能是語言類課程。課程的方案、計劃及教材都必須通過上海市基礎教育國際課程比較研究所的審查。
法國地處歐洲,在歐洲一體化進程的背景下,其國際化程度較高,教育國際化的推進較早。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有了較為完備的高中國際部相關政策。國際部設立的目的明確,其管理、課程、招生等都較為規(guī)范。
我國當代的教育國際化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中逐步推進,時間較短。高中國際部的設立目的并不一致,質量也良莠不齊。招收外籍學生的國際部中,一部分是為了滿足隨父母來中國生活的外籍學生的教育需求,引進國外課程,促進中外教育交流;另一部分則從韓國等地積極招攬學生,給予基本的學科教學和漢語言培訓,搭我國高校廣招國際學生的便車。招生本國學生的國際部中,一部分是中外合作辦學,與公立學校其他學生一樣收取低廉的學費,目的在于積極學習國外課程教學經驗,培養(yǎng)國際型人才;一部分成為外國大學預備班,收取高額學費,滿足學生接受國際先進教育的需要;還有一部分甚至僅僅提供外語加強式培訓和外國高校申請指導,鮮有教育意義?,F(xiàn)實中,這些高中國際部的辦學目的、招生標準、課程設置等各方面都差別很大。
我國在高中國際部的設立上還處于探索期,需要基于現(xiàn)實的調查出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規(guī)范各地差別巨大的高中國際部。
法國高中國際部以促進本國和外國學生對相應外語、文化的理解為目的,同時發(fā)揮外國相關教育的優(yōu)勢,促進本國人才培養(yǎng)。基于此,在高中國際部課程的設置上,國際部學生不僅要完成法國高中的基礎課程,還要額外學習相應的歷史地理課和民族文學課,或者數(shù)學課(中文國際部)。這些額外課程的大綱都是由法國和相應國家溝通后制定的,課程的教授語言為相應的外語,師資也一般來自相應的國家。可以看出,法國精心設計了國際部課程,來達到高中國際部成立的初衷。
我國高中國際部也需要針對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育的發(fā)展,部署和安排相關課程。首先,合理處理本國課程和引進國際課程的關系。由于公立高中屬于公共教育,對本國學生開放的國際部應該以培養(yǎng)具有“中國心”的國際型人才為目的,因此要兼?zhèn)浔就琳n程和國際課程。上海推行的國際課程班要求學生必修語文、思想政治、歷史和地理四門國家課程,其他理科課程與引進的IB課程等國際課程相融合,很好的處理了兩類課程的關系。其次,充分發(fā)揮引進課程的意義。對引進的國際課程進行深入研究,充分發(fā)揮國際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上的價值。同時借鑒國際課程的先進元素,促進中外教育深入交流,改進本土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