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訂補
——以沈卓等常熟作家為中心

2018-03-28 15:14朱則杰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集部清人總目

朱則杰

(浙江大學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杭州 310028)

在清代詩歌(包括散文)的文獻學研究領域,世紀之交相繼出版了李靈年、楊忠兩位先生共同主編的《清人別集總目》[1]和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2]。兩書均為16開三大冊,各著錄清代作家近兩萬人,別集約四萬種。特別是《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以下簡稱《提要》),更可以說是后出轉精,代表著目前該領域研究的最高水平。

但不難想見,涉及這么多的對象,即以《提要》而論,這里面的各種疏忽、缺漏乃至錯誤,自然也是難以盡免的。并且遺留下來的這些問題,一般說來,其難度恰恰也是最大的。對這些問題進行訂正和補充,正可以使兩書更趨完善。特別是關系到《提要》本身以及日后《全清詩》《全清文》等內部排序的作家生卒年問題①《清人別集總目》雖然按作家姓氏筆畫排序,但各家小傳也力求注明生卒年。,更是解決一處是一處,完成一家多一家。因此,筆者主要就從生卒年入手,將所發(fā)現(xiàn)的有關問題陸續(xù)寫成文字,相繼分組發(fā)表,提供給編撰者以及其他相關讀者參考。而江蘇常熟雖僅一縣之地,有關作家卻格外多。此前曾經專門有一組“以顧德基等常熟作家為主體”[3],這次再取沈卓等作家,仍舊按照《提要》著錄的先后立目排序,依次考述;有些同時涉及《清人別集總目》的問題,也附此一并予以指出。

一、 沈卓(卷三,上冊,第 44頁)

沈卓,《提要》及《清人別集總目》均缺生卒年[1]第2冊,1018。

按,沈卓同鄉(xiāng)友人陶元淳《陶子師先生集》卷四有一篇《沈秋士傳》,可以大致考知沈卓(秋士其號)的生年和卒年。先說生年?!渡蚯锸總鳌烽_頭部分敘及:

秋士……贈余詩曰:“十年以長慚兄事,萬卷初開羨后生。”視余猶弟,故其語云然。[4]497陶元淳生年明確,為清順治三年丙戌(1646)①可見《提要》卷十二,上冊第315頁。。沈卓年長“十年”左右,則其出生應當在明崇禎九年丙子(1636)前后。

再說卒年?!渡蚯锸總鳌纺┪膊糠謹⒓埃?/p>

壬子,余以長至前二日,一登其樓訪焉。時已抱病,猶執(zhí)簡商榷不休,語數(shù)刻而罷,此別竟成永訣云。疾革時,悉召親戚故人敘別……竟兩日罷去。又言:“子師在窮鄉(xiāng),旬月不相聞,度未知……”……易簀之夕……[4]498

這里“壬子”為清康熙十一年(1672),該年“長至”亦即冬至節(jié)在十一月初三日(公歷12月21日)。陶元淳(子師其字)與沈卓于此“前二日”最后一次相見,再大約“旬月不相聞”,如此看來,沈卓的謝世很可能就在農歷本年之內,而公歷則無論如何已經進入1673年。

以上生卒年通計,沈卓享年大約只有三十七歲左右?!渡蚯锸總鳌纷钅┱f他有“子三人……今皆在童稚”,這從古人正常結婚生子的角度來看,應該也是差不多的。

附帶關于楊鐘羲《雪橋詩話》卷二第四十六則“常熟諸生沈秋士卓,善為詩,于古作者獨北面袁、鐘”云云[5]98,實際上就是據(jù)《沈秋士傳》撮略而成。

二、 陳璧(卷三,上冊,第51頁)

陳璧,《提要》及《清人別集總目》均已定其生年為明萬歷三十三年乙巳(1605),而卒年尚缺[1]第2冊,1254。

按,陳璧卒年,似乎正如《提要》提及的江村、瞿冕良兩位先生共同整理的《陳璧詩文殘稿箋證》一書《前言》所說,目前仍然“無從查考”[6]11。但是,關于陳璧的大致享年,該《前言》只根據(jù)錢謙益的尺牘,推算到清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五十六歲以上”。而近年剛剛問世的陸勇強先生所著《魏禧年譜》,“清康熙三年甲辰(1664)”魏禧“四十一歲”條記載:

三月,于[江西]寧都城中見陳璧。時陳氏六十初度,叔子[魏禧]、彭士望、邱維屏、彭任、魏世杰均以詩壽之。

所說五人壽詩,都同時附其標題、出處于次[7]102;并且在按語中,還特別指出《陳璧詩文殘稿箋證》的《附錄》“未及收錄”,“可以補缺”[7]103。此外,福建寧化李世熊《寒支初集》卷五,也有一篇《陳昆良六十壽序》,開頭敘及:“昆山陳昆良先生六十初度,不遠千里而征言于某?!雹诶钍佬堋逗С跫?,《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89冊,第181頁。陳璧是江蘇常熟人,但學籍隸屬昆山。由此可見,陳璧(昆良其字)享年至少在六十歲以上,并且當時還曾經廣泛征集過賀壽之作。

另外,《魏禧年譜》該處征引邱維屏《邱邦士文集》卷十七《壽陳職方》,還特地詳細列出標題內的“自注”:“甲辰三月廿六,為陳昆良職方六十初日?!雹墼目梢姟肚癜钍课募罚端膸旖麣鴧部芳康?2冊,第451頁。這就進一步交代了陳璧的生日,換算作公歷為1605年的5月13日。如此,當同一年出生的作家需要再精確排序的時候,這無疑是極其有用的。

附帶關于河南濟源陳氏文化研究會陳秋芳先生所著《陳氏家族志》,第三項《陳氏古今名人錄》之四“明代”陳璧小傳標注有完整的生卒年“1605-l665”[8]116,但沒有注明資料出處。這如果是依據(jù)某種陳氏家譜之類,倒有參考價值;而如果只是在生年基礎上參照六十大壽而凈加六十,那就非但不可相信,反而造成錯誤?,F(xiàn)在姑且記在這里,或許可以作為一條線索。

三、 魏栩(卷三,上冊,第 52頁)

魏栩,《提要》著錄國家圖書館藏《晚香堂詩》稿本不分卷,而作者介紹尚有缺漏或可議之處。

按,此集作者情況,即以《提要》現(xiàn)有介紹作為依據(jù)或線索,也可以做出不少補充與訂正。

一是生年?!短嵋范槊魅f歷三十三年乙巳(1605),江慶柏先生編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亦持此說[9]843,依據(jù)都是《提要》的這段敘述:

《甲辰初度自述》云:“歲序重逢甲,年華正及辰?!笨滴跞辏?664]已周六十。

但是,仔細揣摩所引詩句,魏栩應該出生于萬歷三十二年甲辰(1604),所以才會說“重逢甲”以及“正及辰”,不然就只能是“初逢甲”。古人六十歲整或者六十一歲,都可以稱作“周甲”①可參拙著《清詩考證》第三輯之一百二十九《“周甲”兩解》,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下冊第1360-1362頁。,并同樣具有紀念的意義,魏栩此詩應該作于六十一歲。

二是父親。《提要》敘及此集自序,題“四如山樓主人”。檢得明末常熟人魏浣初,萬歷八年庚辰(1580)出生,四十四年丙辰(1616)進士,官至廣東提學參政,崇禎十一年戊寅(1638)卒于任,撰有《四如山樓集》《四如山樓后集》等②生卒年及著作可見已故張慧劍先生編著《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321頁、第541頁。。由此推測,魏栩該是魏浣初之子,故《提要》說他自謂“少育烏衣之第”云云。馮舒《懷舊集》卷上所錄魏浣初詩歌,有《長至夕,以兒子遣歸,對酒無歡,偶閱東坡〈居儋錄〉,有“冬至與諸生飲”十六韻,和之自遣》一題[10]15,大約即因魏栩由廣東北歸而作。

三是籍貫。這從魏浣初已經可以知道魏栩是常熟人。又《提要》敘及此集自署“東海之濱魏栩韓木氏”,而宋代龔明之《中吳紀聞》卷四第一條“太公避地處”曾說:

常熟海隅山有石室十所,昔[姜]太公避紂居之。孟子謂“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者,此也。常熟去東海止六七十里,故謂之海濱。[11]78

由此可見,“東海之濱”正是指魏栩的籍貫常熟?!短嵋妨信e魏栩的交游有“歸莊、計東、馮班等”,并說他“直至晚年仍懷念瞿式耜等抗清名將”,而瞿式耜、馮班都是常熟人,歸莊、計東則是常熟附近的昆山、吳江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反映這一點。

四是字號。由魏栩自署“東海之濱魏栩韓木氏”,可以知道他字“韓木”。又《提要》曾說他自謂“蝶庵魏子”,這個“蝶庵”從字面來看像是別號,但與其名“栩”在意思上又有關聯(lián),所以“號蝶庵”或“一字蝶庵”都有可能。至于前及“四如山樓主人”,以及《提要》另外還提到的“秋坡居士”,則自然都屬于別號。

附帶關于《清人別集總目》著錄此集[1]第3冊,2447,于作者全無介紹,則可以參酌補充。

四、 孫永祚(卷五,上冊,第91頁)

孫永祚,《提要》及《清人別集總目》均缺生卒年[1]第1冊,637。

按,孫永祚《雪屋二集》卷三有一首七言古詩,標題為《社中王兆隆、蔣畹仙與余同庚,后先登第,而余猶未遇,戲柬之》,并且正文開頭兩句云:“同學同庚復同里,少小才名同鵲起?!保?2]521又陳瑚《確庵文稿》卷十二《同庚和白詩序》說:

虞山蔣南陔、毛子晉、孫子長、嚴孚文四君者,今之學為樂天[白居易]者也。讀其集,有“我年五十七”之作。四君之齒適與之齊,乃相與后先屬和,謂之《同庚和白詩》。[13]323

以上一詩一文,包括重出,共涉及五位“同庚”者——孫永祚(子長其字)、王夢鼐(兆隆其字)、蔣棻(畹仙、南陔其字、號)、毛晉(子晉其字)、嚴炳(孚文其字),他們都是“虞山”亦即江蘇常熟人③其中王夢鼐享年只有四十五歲,卒于明崇禎十五年壬午(1642),所以《同庚和白詩》以及下述《以介編》中都不可能再有王夢鼐。另可參見拙作《〈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訂補——以顧德基等常熟作家為主體》第二條其兄“王夢鼎”。。其中蔣棻,王崇簡《青箱堂文集》卷七《禮部主事蔣公墓志銘》記其生卒時間最為具體——“生于明萬歷戊戌年[二十六年,1598]八月十有九日,卒于大清康熙癸卯[二年,1663]五月二十有七日”④王崇簡《青箱堂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03冊,第464頁。此墓志銘亦見《國朝耆獻類征》卷四百六十八,湘陰李氏刻本,第1a-4a頁。江慶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已經采用,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第742頁?!短嵋肪硭氖Y棻小傳(上冊第61頁),生卒年即可據(jù)此補充。而如吳偉業(yè)《吳梅村全集》卷四十八《蔣母陳安人墓志銘》,稱蔣棻妻子陳“安人卒戊申[康熙七年,1668]也……后于南陔之卒者四年”,這里“四年”應作“五年”,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中冊第998頁;同治《蘇州府志》卷九十九《人物·二十六》“常熟縣”蔣棻傳稱其“年六十卒”,則脫漏一個“六”字,見《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第9冊,第579頁。,享年六十六歲。毛晉的情況比較特殊——本來出生于萬歷二十七年己亥(1599)正月初五日,但由于初九日才立春,所以陰陽先生就把他看作上一年亦即萬歷二十六年戊戌(1598)出生⑤參見拙作《清詩叢考——以毛晉等作家為中心》第二條“毛晉出生與年齡”,《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第110頁。。毛晉由此計算為“六十初度”的時候,“四君”中的另外三個人都有賀壽之作,而孫永祚五言律詩四首之一,首聯(lián)云:“少與兄同學,相看并六旬?!笔Y棻七言律詩二首之二,尾聯(lián)云:“慚余謬側同庚侶,著述慵疏止習禪。” 嚴炳雜言古詩,末尾云:“同庚互祝相先后,梅花一枝君占首。”①均見張宗芝等輯《以介編》,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續(xù)編》第217冊,第552頁、第558頁、第565頁。s這可以與上引陳瑚該文并讀。因此,所缺孫永祚以及王夢鼐、嚴炳的生年,可以知道正常也都應該是萬歷二十六年戊戌(1598)。

此外,關于孫永祚各個時間段的壽詩壽文也有不少。錢謙益《牧齋雜著》第二種《苦海集》有為其五十壽辰而作的七言律詩《贈孫子長五十,二首》,題注“丁亥秋”[14]87。“丁亥”為清順治四年(1647),逆推孫永祚生年也正是萬歷二十六年戊戌(1598),可以佐證。而其生日,則在秋季。

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孫永祚《雪屋集》(初集)卷五“七言律”有一組《春懷七首》,據(jù)題注作于明天啟六年(1626)“歲在丙寅”[15]444,而第六首起句云:“牢落年華三十春?!保?5]445該年孫永祚實際上還只有二十九歲,這里的“三十”乃是一種泛言,同時也有強調自身失意的意思。

孫永祚卒年仍舊不詳?!短嵋芳啊肚迦藙e集總目》均曾提及“卒年八十(80)余”,如此依生年下數(shù),其謝世應該在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以后。

附帶關于上及陳瑚《確庵文稿》,同卷還有一篇為孫永祚而撰的《孫雪屋詩序》[13]318,據(jù)內容推測大約作于順治、康熙之交,而為對應的孫永祚《雪屋二集》所未及收入。又《雪屋二集》雖然“梓行”于“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冬”[12]486,但目前所見其內部詩歌編年卻只到“弘光改元”亦即順治二年“乙酉”(1645)[12]546,不知何故。

五、 丹邱生(卷五,上冊,第97頁)

丹邱生,《提要》著錄“清刻本,湖南省圖書館藏”《黃陵詩鈔》不分卷,而作者不詳其人,推測說:“常熟鄧大臨字丹邱,未識即是此人否?!?/p>

按,《提要》卷五十四著錄有同名《黃陵詩鈔》一卷,有關介紹說:

杜俞撰。俞字云秋,號黃陵散人,湖南湘鄉(xiāng)人。所撰《元穆文鈔》,先編為一卷,光緒十四年于成都自刻。又輯其詩,編為《黃陵詩鈔》 一卷,光緒十五年自刻于成都。[2]中冊,1903

又《清人別集總目》杜俞名下[1]第1冊,683,除著錄有單行本“黃陵詩抄1卷”“元穆文抄1卷”之外,還有一種四川省圖書館藏“光緒17年丹秋生成都刻本”“杜吟[?]秋詩文抄2卷”,注明“本書收元穆文抄1卷、黃陵詩抄1卷”。綜合來看,在成都刊刻諸集的“丹秋生”,應該就是杜俞的別號。而所謂“丹邱生”,則是“丹秋生”的筆誤,同時也是受了李白《將進酒》“岑夫子,丹邱生”云云的習慣性誤導。因此,《提要》本條應當予以刪去。

附帶關于近年剛剛問世的《中國古籍總目》集部,別集類清人條目幾乎都是照搬《提要》。因此,其所謂“清丹丘生撰”“黃陵詩鈔不分卷”這一條(編號“集30213817”)[16]1063,自然也應當予以刪去。

[1] 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2] 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 朱則杰.《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訂補——以顧德基等常熟作家為主體[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7(1):92-95.

[4] 陶元淳.陶子師先生集[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6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5] 楊鐘羲.雪橋詩話[M]//雪橋詩話全編:第1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6] 江村,瞿冕良.陳璧詩文殘稿箋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7]陸勇強.魏禧年譜[M].濟南:齊魯書社,2014.

[8] 陳秋芳.陳氏家族志[M].濟源:河南濟源陳氏文化研究會,2007.

[9] 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10] 馮班.懷舊集[M]//叢書集成初編:第1793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11]龔明之.中吳紀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2] 孫永祚.雪屋二集[M]//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11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3] 陳瑚.確庵文稿[M]//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184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4] 錢謙益.牧齋雜著:上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5] 孫永祚.雪屋集(初集)[M]//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11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6]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中國古籍總目(集部):第3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2.

猜你喜歡
集部清人總目
《隋書·經籍志》與《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比較
總目次
清人繪六世班禪唐卡
從《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到《隋書·經籍志》“集部”看文學觀念的發(fā)展變化
第36 卷總目次
論清人對紅樓十二釵的認知差異及其成因
天花與清人日常生活
《清人詠大石山詩》書法
2014年第1—6期總目次
《郡齋讀書志》子部與集部類目的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