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云
小說家、詩人和評論家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雖然“一生命運多舛,窮困潦倒,”[1]但他并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在逆境中博取了豐碩多樣的文學(xué)成就;而且,無論是作品還是批評理論,都“不可避免地蒙上了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色彩”,[1]有研究者甚至認為坡是“頗受爭議的另類作家”,[2]11無疑是在突出他敢于批駁當時盛行的文學(xué)說教論的巨大勇氣。這或許是他對美國文學(xué)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原因之一。他的作品內(nèi)容涉及面廣,其中“至關(guān)重要的美學(xué)原則”[3]174就是:“美人之死,毫無疑問,是世上最詩意的主題?!边@是他在《創(chuàng)作哲學(xué)》中提出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針,被他應(yīng)用在大多數(shù)經(jīng)典作品里。在這些作品中,女性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她們讓故事和詩歌增添了色彩和深度??梢哉f,要全面理解坡的詩學(xué)和哲學(xué)思想,就不能不關(guān)注他筆下的女性形象,考量其女性觀。本文擬通過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小說和詩歌作品,倚重他者理論來探討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認為盡管坡試圖讓美人成為詩意的主題,但是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或以超自然形象威脅著男性主體,或超然世外,成為人觀賞崇拜的緘默偶像,始終都擺脫不了“他者”身份。
坡擅長寫偵探小說和恐怖小說。其偵探小說可以說是開創(chuàng)了美國偵探小說的先河,而他的恐怖小說則充分體現(xiàn)了“哥特式”風格。其中的名作有《麗吉婭》(Legeia)和《厄舍府的倒塌》(TheFallofHouseofUsher)等。在這兩部舉世矚目的代表作中,女性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可以說是與故事中的男性角色享有同等地位。通過分析這些作品里的女性角色,可以比較準確地理解坡的女性觀。
《麗吉婭》面世在先,坡本人視之甚高,是坡早期作品中最受重視的一部。評論家查爾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認為:“其構(gòu)思之強力和大膽,藝術(shù)技巧之高超,足令作者之意圖躍然紙上,均讓人欽佩。”[4]502托馬斯·鄧恩·英吉利西(Thomas Dunn English)曾稱該作品是“坡所有此類作品中最卓絕非凡的?!盵4]586-587這部作品甚至得到了蕭伯納毫無保留的贊譽,他稱贊道:“麗吉婭小姐的故事不僅僅是文學(xué)的奇跡之一,它是無可媲美的?!币虼?,視該小說為愛倫坡的代表作之一毫不為過。
由于《麗吉婭》的故事本身已廣為人知,本文不再累述。故事的前因后果,情節(jié)曲折發(fā)展,皆與女性相關(guān),且不可或缺。這個因愛的執(zhí)念借尸還魂的恐怖故事,是從男性的視角來講述的。所以,很自然的,“從男性視野凝視女性,女性是被審視被欣賞的對象”。[2]11這種被男權(quán)主體凝視下的對象,實質(zhì)上就是女性“他者”。實際上,“在英語中, 男人(man)就是全人類, 女人(woman)只是男人的附庸”,[5]基本上已是學(xué)界共識,也就是說,女人在男權(quán)社會的歷史中,始終是男性的他者。因此可以說,無論是男主人翁朝思暮想的早逝紅顏麗吉婭,還是溫柔賢淑的新歡羅雯娜,她們在故事中始終是處于男人視野中的審視對象。羅雯娜不僅在肉體上成為了麗吉婭的繼任品,最后甚至在精神上也被剝奪了存在的空間,直至完全失去生命的印跡。
這個故事中的女性他者,雖然表面上美得各有千秋,令人傾慕。但是她們對“我”這個男性凝視者來說,卻是威脅性的。無論“我”如何思念麗吉婭,期待她回到身邊,礙于自然規(guī)律,人死不能復(fù)生,“我”也心知肚明,那不過是一個癡念。但是,在“我”視野中的女性他者個體,竟然能夠具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逃離死神掌控,回到人世。這種強大的力量對“我”這樣的男權(quán)社會秩序支配者來說,是超乎理性,擺脫了控制的。正是因為這種力量上的懸殊差距,“我”面對愛人麗吉婭的還魂,才會如此忌憚和恐懼:“可能是在午夜,或許早點兒,晚點兒。我沒有注意到具體時間。一陣低沉、輕柔卻清晰的啜泣把我從幻夢中驚醒。我覺得聲音來自那張烏木床——死人的靈床。在痛苦的迷信恐懼中我聽著……”[6]可見,長期追思的愛人還魂,并沒有給“我”帶來欣喜,相反,“一陣又一陣難以言表的恐懼和震驚,令凡間的語言顯得蒼白失色。我覺得自己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我坐在那兒,肢體慢慢變僵?!盵6]面對這超自然的威脅,“我”感受到了莫大的恐懼。這種恐怖恰恰是源自“我”視野下曾經(jīng)柔弱的女性他者。因此,可以說,《麗吉婭》的恐怖根源是在故事中的威脅型女性他者,暗示著男權(quán)主體對他者強大神秘力量的畏懼。
像這樣的威脅型女性他者,在坡的作品中并非個案。晚于《麗吉婭》的小說中也能找到類似的案例?!抖蛏岣牡顾肪褪橇硪粋€極具說服力的佐證。這個故事不容忽視的社會背景與《麗吉婭》基本一致,即:“當時的家庭正如整個社會結(jié)構(gòu)一樣,毫無疑問是以父權(quán)制為核心的?!盵7]換言之,故事中“我”的恐怖經(jīng)歷,所目睹的厄舍府里兄妹二人的厄運都是圍繞著當時社會的核心家庭觀展開的。男性成員是這種家庭的支配者,而女性成員自然是結(jié)構(gòu)中的從屬者。于是,“我”只能從權(quán)力掌控者——哥哥羅德里克口中得知妹妹瑪?shù)铝盏闹夭?,而不是她本人親口透露。這實質(zhì)上是將女性視為他者,用男性主體的話語權(quán)令之保持沉默的一種暗示。
整個故事的可怕之處在于,由于哥哥掌握著話語權(quán),妹妹在飽受病魔折磨后,幾乎可算作是被自己的親生哥哥活埋了。這才出現(xiàn)令人震驚恐懼的一幕:“門外當真站著厄舍府高個子的瑪?shù)铝招〗?。她的身上裹著壽衣,那白色的袍子上,濺滿血跡;瘦弱不堪的身體上到處是苦苦掙扎的痕跡?!盵8]這樣的場景與麗吉婭的借尸還魂略有不同。在“我”的眼中,瑪?shù)铝諔?yīng)是死而復(fù)生。她的復(fù)活不是像基督那樣,為拯救眾生,而是要帶來厄運和毀滅。面對這樣的威脅,“我”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心驚膽寒,逃出了那個房間,逃離了厄舍府?!盵8]可以想象,羅德里克看到自己的妹妹從墳?zāi)估锱莱鰜頃r,他所感受的恐懼與“我”的可能也不一樣。從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看來,羅德里克可能清醒地意識到,埋葬瑪?shù)铝盏臅r候,她并沒有真正地走完生命歷程,而是他試圖親手終結(jié)其生命。當他看到妹妹可怖的面孔時,他的恐懼除了“我”感受到的超自然威脅外,可能還有另一個源頭——罪惡感。這種罪惡感讓他在倫理道德層面上也無法自保,最終與妹妹和整個古宅一起毀滅消逝恐怕也無法讓他真正解脫。
坡不僅是名聞后世的小說家,還是一位名垂青史的詩人。《烏鴉》(The Raven)、《安娜貝爾·李》(Annabel Lee)和《致海倫》(To Helen)等詩可算其眾多傳世詩作的代表。在這些著名詩作中始終都有女性的身影也都具有不同尋常的作用和意義。有評論者認為:“無論是愛倫·坡的小說還是詩歌,都塑造了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盵9]不過,筆者認為這種認識有待商榷。不可否認的是,“愛倫·坡在他的作品中特別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總會涉及到女性的形象,”[10]31依據(jù)文字描寫,這些女性形象一般都是美得令人思慕,就算紅顏早逝,也讓人無法割舍。這切合坡在自己的詩學(xué)中常用的主題:“美人之死”。但是,這些女性通常都是在男性話語下建構(gòu)起來的。與其說她們是真實的“完美女性”,不如說是想象的“完美女性”——她們在詩文里都是沉默的觀賞對象,是社會主體臆想建構(gòu)的鏡花水月,是父權(quán)結(jié)構(gòu)中缺席的他者。
以《烏鴉》一詩為例,詩中“我”念念不忘的麗諾爾(Lenore)自始至終沒有一次發(fā)聲。這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說:“愛倫·坡在他的作品中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女性的話語地位,對于女性的描述、分析、解釋和理解都是基于敘述者的自我獨白,未出現(xiàn)女性的任何對白?!盵10]8通過研讀全詩,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詩文中貫穿著對話一般的引文,好似“我”在跟那只神秘的烏鴉說話,但是其中卻并沒有任何來自麗諾爾的話語。有研究者認為詩中的“烏鴉其實象征了一個女性的形象……是愛倫·坡賦予女性的一種形象?!盵10]31筆者對此持有不同觀點。綜觀全詩,烏鴉的象征意義有多種,有可能是上帝派來讓“我”“忘掉對失去的麗諾爾的思念”的信使,也可能是“先知”或“魔”。[11]將之視為女性的象征,略顯牽強。由是,詩中沒有女性的真實在場是較為合理地理解。麗諾爾的形象則完全是“我”用言語建構(gòu)起來的:“被天使叫作麗諾爾的少女,她纖塵不染——/……被天使叫作麗諾爾的少女,她美麗嬌艷?!盵11]“我”腦海中、記憶中甚至可以說是想象中的麗諾爾美得超凡脫俗,但實際上,這個沉默又不在場的女性形象究竟如何,卻不得而知。她幾乎被“我”神化和圣化,就像傳說中的女神,供凡人觀想崇拜,卻沉默不語。因此可以說,麗諾爾不過是男性主體臆想建構(gòu)的觀賞型女性他者罷了。
像麗諾爾這樣沉默又不在場的女性他者常常出現(xiàn)在坡以“美人之死”為主題的詩歌里?!栋材蓉悹枴だ睢?Annabel Lee)中反復(fù)被“我”詠唱的安娜貝爾,四次被直接稱贊為“美麗的安娜貝爾·李”。此外坡還通過“六翼天使(seraphs)”、“天使(angels)”等神圣形象來間接地贊頌其美貌和忠貞:
我倆山盟海誓——
我和我的安娜貝爾·李——
連天堂的六翼天使
對她和我也心生妒意。[12]
從詩文可以看出,“我”和她算得上是癡心愛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詩真正直接描繪安娜貝爾形象的文字只有:“在星斗閃爍的夜里/總有她那明亮的眼睛”,且這雙眼睛業(yè)已化作閃爍星辰,只在夜空里可以瞧見。詩的最后一節(jié)說明往昔的美人,如今已香消玉殞:“她,我的愛, 我的生命,我的嬌妻/躺在海邊的石棺里——/在怒海邊的墓地?!边@樣看來,前文所回憶刻畫的一切,都是“我”的言說。安娜貝爾具體模樣如何,是否像“我”記得的那般執(zhí)著,都因為她的死而無從知曉。就像麗諾爾一樣,安娜貝爾也是沉默的女神,是“我”用來觀賞崇拜、祭奠逝去時光的參照物,也就是用來對照自我,尋覓自我的他者。
如果說麗諾爾和安娜貝爾名不見經(jīng)傳,不能算作是男性主體普遍用來觀賞崇拜的女神,那么坡在另一首詩里歌頌的對象,就完全符合這種身份了。她就是《致海倫》一詩中的“海倫”。該詩雖然不長,只有三節(jié),卻相當精煉。而且因為語義不無含混,意象不無晦澀,引得不少學(xué)者想探明究竟的興趣。爭議較為集中的,是“海倫”到底是誰?如果從第二節(jié)的詩文來看,“你風信子的柔發(fā)、古典的面孔,/你女神的風姿已招我回鄉(xiāng),/回到昨日希臘的光榮,/和往昔羅馬的盛況?!逼渲械摹跋ED”和“古羅馬”似乎已說明“海倫”就是古希臘史詩中引發(fā)腥風血雨的絕世紅顏,后來逐漸被神化成了西方人心中美的化身。
不過,一些學(xué)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海倫的原型就是坡身邊的一位女士,只不過坡在這首詩里將她(們)的形象提煉成為了一種“海倫式完美象征”。[3]181杰弗里·邁爾斯(Jeffrey Meyers)認為詩中“海倫”的原型就是坡的生母簡·斯丹納德(Jane Stanard),坡曾說她是“我靈魂第一位純粹的理想摯愛”,正是她“給了坡靈感,創(chuàng)作出最美的愛之挽歌?!盵3]181依據(jù)是詩文第三節(jié)里,場景非常突然地從久遠的歷史記憶轉(zhuǎn)到“當下的現(xiàn)實”[13]294:“看哪!壁龕似的明亮窗戶里,/我看見你站著,多像尊雕像,/一盞瑪瑙的燈你拿在手上!”[14]保羅·F·鮑姆(Paull F. Baum)認為這是坡在回憶生母簡·斯丹納德持燈站立在窗前看著自己時的情景,是對“斯丹納德夫人的追憶。”[13]294不過,他還指出,詩里“海倫”的原型可能不只是簡·斯丹納德,還可能是坡的養(yǎng)母“愛倫夫人(Mrs Allan)”、“莎拉·羅伊斯特(Sarah Royster)”和“莎拉·海倫·惠特曼夫人”的融合體。[13]293-295這說明,坡的確是將一些真實的女性形象提煉升華成了“抽象且模糊的”女神象征,可供人崇拜觀賞,卻不得不恒久沉默。
綜合來看,埃德加·愛倫·坡的確是在自己的作品中把“美人之死”視為“至關(guān)重要的美學(xué)原則”,女性形象因而成為了理解其詩學(xué)和哲學(xué)思想的一把鑰匙。通過前文的論證,可以看到,坡筆下的女性形象,雖然表面上美得各有千秋,令人傾慕,但是她們對男性主體來說,卻可能像麗吉婭和瑪?shù)铝漳菢泳哂猩衩氐耐{性,這主要是因為曾經(jīng)柔弱沉默的女性他者,展露出來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足以威脅到男性主體在父權(quán)社會中的支配地位;也可能像麗諾爾、安娜貝爾和海倫那樣轉(zhuǎn)化為供人觀賞崇拜卻緘默、缺席的女神,成為男性主體臆想建構(gòu)起來的他者,其意義在于主體可借之祭奠逝去時光,對照和尋覓自我??梢哉f,坡對女性持有一種愛恨交加的情結(jié):愛,源于崇拜傾慕;恨,因為未知神秘。但不論是威脅型還是觀賞型美人,她們都擺脫不了“他者”身份。
[參考文獻]
[1] 虞建華.美國文學(xué)辭典·作家與作品[M]. 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5:369.
[2] 石穎. 基于女性主義視角解讀《麗姬婭》[J]. 陜西教育(高教)(2015-2):11.
[3] Parini, Jay & Brett C. Millier.TheColumbiaHistoryofAmericanPoetr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74.
[4] Thomas, Dwight & David K. Jackson.ThePoeLog:ADocumentaryLifeofEdgarAllanPoe, 1809-1849[M]. Boston: G. K. Hall & Co., 1987.
[5] 張劍. 他者[J]. 外國文學(xué),2011(1)1:123.
[6] Poe, Edgar Allan.Ligeia[DB/OL]. 2017-12-05. http://www.online-literature.com/poe/2126/.
[7] 楊霞蔚. 揭開厄舍府倒塌之謎——試從女性主義角度解讀愛倫·坡的《厄舍府的倒塌》[J]. 語文學(xué)刊·外語教育教學(xué),2011(11)39.
[8] Poe, Edgar Allan.TheFallofHouseofUsher[DB/OL]. 2017-12-05. http://www.online-literature.com/poe/31/.
[9] 宋宗偉,李世榮. 愛倫·坡筆下的女性形象解讀[J]. 重慶第二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4(1):100.
[10] 趙瑞雪. 傾城影匆·詩語流芳——愛倫·坡《烏鴉》的女性主義解讀[J]. 學(xué)習(xí)月刊,2009(5).
[11] 張劍等. 英語詩歌選讀[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8:350.
[12] Poe, Edgar Allan. “Annabel Lee” [DB/OL]. 2017-12-05.http://www.online-literature.com/poe/576/.
[13] Baum, Paull F. “Poe's ‘to Helen’”[J].ModernLanguageNotes, Vol. 64, No. 5 (May, 1949), pp. 289-297.
[14] Poe, Edgar Allan. “To Helen” [DB/OL]. 2017-12-05.http://www.online-literature.com/poe/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