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禛,陳詩敏,羅子薇
(樂山師范學院,四川樂山 614000)
年畫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之一,從“門神畫”演變而來,新年時張貼既有裝飾美觀環(huán)境的作用,也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在過去是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歷史的長河中,年畫在不同的地區(qū)形成了不同的風格,現(xiàn)存的比較有名的還有天津楊柳青、河南開封朱仙鎮(zhèn)、江蘇蘇州桃花塢和四川的年畫。梁平、綿竹以及夾江是四川年畫最有名的產地。
夾江年畫作為四川三大特色年畫之一,在色彩、造型、制作上都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與梁平年畫、綿竹年畫齊名。近年來,夾江年畫與新媒體結媒,在保護與傳承地方文化資源方面探索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值得廣為推廣。該文擬就夾江年畫追源溯古,重點探尋夾江年畫近年來在保護與傳承方面的切實、有效的思路與舉措,以期為其他文化遺產提供有益的借鑒。
夾江年畫是與綿竹年畫、梁平年畫并稱的四川三大年畫之一,產于夾江縣,因其產地而行名。
夾江年畫的發(fā)源無具體的史料記載,但據一些老藝人的回憶,約在明代中葉夾江年畫就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清代和民國時期進一步發(fā)展,達到繁榮時期。民國時期,縣城及近郊的年畫作坊就有二十多家,縣城北街、西街有專門經營年畫的店鋪。當時作為“夾江年畫村”的謝灘村就有董、羅、陳、李四大家族經營年畫,其中最為顯赫的“董大興榮”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年銷售量達幾十萬份。夾江年畫的制作除滿足當?shù)丶爸苓叺男枨笸?,還遠銷至云南、貴州及東南亞等地,著名作家馮驥才給夾江縣年畫藝術研究中心寄來的四張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夾江年畫翻拍照就見證了夾江年畫曾經的輝煌[[]]。解放初期,夾江年畫受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的沖擊,木板被毀,藝人遭到迫害,夾江木板年畫迅速衰落下去。
20世紀80年代,夾江年畫受到四川省及夾江文化部門的重視,對其進行了調查、搜集的搶救工作,在政府、年畫傳承人及熱心人士的幫助下,2008年夾江年畫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并在2010年成立了“夾江年畫研究所”。
年畫在中國的歷史悠久,而夾江年畫能夠成為四川的三大年畫之一,自有著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具體表現(xiàn)在構圖、造型、設色以及制作工藝上。
首先,夾江木板年畫是用縣產的手工紙箋作胚紙,采用木板套色印刷,一色一版,顏色由淺入深依次套印,一張年畫所用的刻板有時候多達20多個。人物造型夸張,線條粗獷奔放,色彩淡雅清新,對比強烈又歸于和諧,雕版刀法粗獷、樸質,具有“土、遠、淡、雅”四個特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其主要是以蘇木紅、槐黃、品綠、藍靛、黃丹等色為主,采用植物或礦物材料提取的純天然顏料繪制而成。
夾江年畫的表現(xiàn)內容豐富多彩,取材于民間而不拘泥于現(xiàn)實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既有反映民俗風情、民間故事的題材,也有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主題畫,對表達的內容加以高度的概括,人物表情細膩,構圖飽滿,疏密得當,有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其中,主要以“黃丹門神”最為有名,因其耐日曬風吹,且在陰雨天顏色更加艷麗,成為最受老百姓歡迎的辟邪門神之一。造型夸張的“立斧門神”頭部就占到整個身高的三分之一,畫面各部分的構成設計顯現(xiàn)出大氣、威風,整幅圖如漫畫般的失真比例確洋溢著一份純樸的天真與可愛。
夾江年畫的制作主要是通過繪稿、刻板、制作箋紙和套版印刷四道工序完成的,其中夾江年畫所用“粉箋紙”的制作又涉及另一項非遺技藝(竹紙),即將生宣紙制成熟宣紙,并加入特制的泥漿與膠水,以此來增加紙張的平整性和穩(wěn)定性,保證夾江年畫古樸的特色。
獨特的制作工藝使得夾江年畫成為地方文化資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為了推動其更好地發(fā)展,夾江年畫與時俱進,創(chuàng)作了以大頭娃娃為主題的二十四節(jié)氣年畫、以廉政文化為內容的年畫等,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不斷充實著廣大勞動人民的精神世界,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反映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的精神追求。
近年來,夾江年畫研究所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積極參與旅博會、茶博會等大中小型活動,以此來擴大年畫的影響,推動夾江年畫的發(fā)展。
但是筆者在經過對夾江當?shù)丶爸苓叺貐^(qū)的調查研究表明,夾江年畫的影響力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擴展,就夾江當?shù)貋碚f依然有很多人表示并不怎么了解夾江年畫且并不知道夾江年畫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及夾江年畫研究所的位置。由此可見,夾江年畫在宣傳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參加活動的受眾人群是有限的,且影響范圍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夾江年畫在2015年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目前共有54篇推文,其中8篇為原創(chuàng)文章,其余大多轉自手藝網、夾江新聞網、四川日報等媒體的文章,借微信平臺來宣傳夾江年畫以及所參與的各項活動,但是因為關注人群少且內容單一,宣傳效果并不明顯,除轉自國家地理網《夾江版刻年畫,如果你在別人家看到這種年畫,一定會駐足觀賞!》的這篇文章在該公眾號的閱讀量達到2 546 之外,原創(chuàng)文章《成都飄雪天邂逅夾江年畫》的閱讀量最高,但也僅僅達到341,其余文章的閱讀量大多在200以下,其借助微信宣傳的效果可見并不明顯。因其宣傳力度不夠,對夾江年畫市場效益、后繼人才的培養(yǎng)等問題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采取合理有效且影響范圍廣的方式進行宣傳成為夾江年畫應該考慮的問題。
隨著中國工業(yè)文明的不斷發(fā)展,在轉變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著巨大的改變,由商品經濟承載著的流行文化席卷而來,沖擊著傳統(tǒng)文化,夾江年畫也不能避免的受到影響,流行文化的繁榮不斷提醒著夾江年畫應該適應市場,創(chuàng)新發(fā)展方式?!肮に嚸佬g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歷史條件、地理環(huán)境、技術水平、民族風尚和審美情緒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特色,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和民族性,這是工藝美術不斷走向成熟的標志??茖W的進步、新材料、新技術的出現(xiàn)為現(xiàn)代工藝的發(fā)展開拓了新的領域和天地。”這其中,受眾群體眾多,影響范圍廣泛的新媒體的發(fā)展為夾江年畫的發(fā)展提供了便利,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借助網絡媒體,以影像為載體傳播夾江年畫。正如丹尼爾·貝爾所言:“目前居‘統(tǒng)治’地位的是視覺觀念、聲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組織了美學,統(tǒng)率了觀眾。”“聲像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僅僅來源于文字,且因為這種方式獲取信息的直接性與便利性,使得人們更容易接受以此為載體的文化信息。再加之年輕一代審美觀念的變化,對以娛樂為載體的文化的追求,使得夾江年畫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勢必要借助影視傳播技術以達到有效的傳播與發(fā)展。
2.2.1 動畫或動漫領域的設計應用
夾江年畫的推廣除了關注創(chuàng)作技藝之外,關注年畫本身的故事性及其人物性格等內容在年畫具體表現(xiàn)上的特色也至關重要,即讓夾江年畫“活起來”。夾江年畫中充滿故事性的作品有很多,如《陳姑趕潘》講述了南宋潘必正與陳妙常曲折的愛情故事,充滿幽默感的《老鼠嫁女》則講述了老鼠經過一系列的對比思考過后,將女兒嫁給自己最怕的貓,其結果可想而知,這幅畫描繪的就是老鼠送親的場景,細細品味之后則會被勞動人民的詼諧和智慧所打動。除此之外,夾江年畫另一類作品,如《秦良玉》《灶王爺》等人物類作品都是以歷史故事、神話故事以及民間傳說為載體的鮮活的人物形象,因此也具有很強的故事性,這些都為夾江年畫制作動畫或動漫提供了內容及人物形象的保障。通過動畫或者動漫,可以先激發(fā)大眾對于夾江年畫的興趣,從年畫故事為入口了解夾江年畫,相比起口頭宣傳或者單純地從制作技藝等方面宣傳的方式,這種方式的宣傳不受時空的限制,受眾人群廣泛且充滿趣味性,更能夠被大家接受。
早在很久以前中國民間美術就和動畫已經有了聯(lián)系,動畫片《驕傲的將軍》《小鯉魚跳龍門》《大鬧天宮》等都吸收了民間年畫的造型和色彩。全國十一屆美展金獎作品《門神之捉鬼》選材就來自傳統(tǒng)年畫中的武門神形象。因此,對于初次制作夾江年畫題材的動畫或動漫團隊來說,這些作品都為夾江年畫提供了參考的角度,也因為這些作品的成功,為夾江年畫制作動畫或動漫帶來了可能。
2.2.2 紀錄片的制作與創(chuàng)新
以故事為依托的夾江年畫動畫宣傳可以激發(fā)大眾了解夾江年畫的興趣,但是由于動畫或者動漫的故事性和娛樂性較強,對于夾江年畫全方位的宣傳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對于夾江年畫具體的制作過程、最富特色的工藝表現(xiàn)以及構圖的寓意等方面的細致化、專業(yè)化的闡釋有所限制。
紀錄片真實、細致的特性可以將夾江年畫全方位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當然,怎樣做好紀錄片,不讓夾江年畫紀錄片顯得簡單枯燥也是必須要考慮的方面。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使得社交網絡的人群越來越活躍,人們對于紀錄片的表現(xiàn)形式要求也越來越高,純粹事實記錄的紀錄片很難滿足大多數(shù)觀者的要求,特別是對于追求個性化的“90后、00后”的觀眾而言,純粹解釋和記錄的作品很難得到他們的青睞。以紀錄片《尋找手藝》為例,在解說詞上,該片以第二人稱的形式展開,語言隨性,旁白也顯得親切自然,不斷拉近了觀者和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距離?!昂唵沃卑椎呐园赘诪樾旅襟w時代碎片化生活下不愿花時間深度思考的人接受?!痹偌又撈魳肥褂媒陙砩钍苣贻p人喜愛的民謠,且大膽地運用搖晃鏡頭等手法使得本片亮點眾多,個性化的表現(xiàn)手法、真摯的情感態(tài)度使得本片備受青睞。在新的發(fā)展趨勢下,紀錄片新的表現(xiàn)形式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夾江年畫紀錄片應該勇于探索,滿足觀眾的需求,站在整個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下,尋找最能夠打動觀者的角度進行創(chuàng)作。
2.2.3 電視綜藝節(jié)目的應用
近些年眾多大型真人秀節(jié)目的火熱讓我們看到了電視綜藝節(jié)目的影響力之大,在娛樂至上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綜藝節(jié)目成為其發(fā)展的另一種大膽的嘗試。2015年和2017年北京衛(wèi)視推出的兩檔大型傳統(tǒng)文化真人秀節(jié)目《傳承者》和《非凡匠心》就以其獨特的制作模式廣受好評。據統(tǒng)計,《傳承者》自2015年11月14日開播以后的每個單月的電視綜藝節(jié)目排名都保持在前三名,而《非凡匠心》的首播就在省級衛(wèi)視電視綜藝節(jié)目排行榜中穩(wěn)居前四或前五的成績豆瓣評分也一度高達9.5分。
這種形式以展現(xiàn)“匠心”為主,娛樂為輔,在節(jié)目中展示技藝,并讓明星參與其中,充分運用“明星效應”,適當加入娛樂因素,加以傳承者們解釋傳承的歷史及心得,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由于加入了娛樂因素且有明星的參與,這類節(jié)目很容易會吸引到觀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觀眾,大大拓展了宣傳的范圍,擴大了影響力,即便觀眾對于這項技藝并不感興趣,但項目本身的文化內涵及蘊含的匠人精神也會無聲地影響著每一位觀眾。
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夾江年畫有著很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加之具有獨特的制作工藝,可操作性強,因此可以嘗試借助這種方式進行推廣。
這種形式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較大,且不能僅靠一個項目撐起整個節(jié)目的特殊性決定了夾江年畫依靠這種形式推廣勢必要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合作,共同發(fā)展。如夾江紙、綿竹年畫、梁平年畫等適合做這類節(jié)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每期節(jié)目選擇兩到三個項目,邀請各項目傳承人及明星參與節(jié)目,明星按照項目分組,以游戲的形式獲取項目線索并找到傳承人“拜師學藝”,最終展示學藝成果,并由各項目傳承人進行評價。這類節(jié)目主要是借助娛樂進行包裝,重點在于在節(jié)目中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內容涉及制作工藝、發(fā)展歷史、傳承歷程及困境等,以傳承人與藝人交流、旁白為主要表達形式,還可以借助節(jié)目熱度對傳承人做專訪,以期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能夠讓觀眾更深入的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夾江年畫借助這種形式與各項目合作,可以達到更為明顯的宣傳效果。
除此之外,夾江年畫可以和夾江本地文化資源積極合作,如與千佛巖、夾江紙強強聯(lián)手,共創(chuàng)夾江文化名片。
夾江年畫借助新媒體進行傳播,在很大意義上解決了宣傳范圍小的問題,新媒體本身所具有的共享性為夾江年畫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人們借助網絡,足不出戶便可以了解詳細的夾江年畫,而且通過互動也可以了解到人們對于其影視傳播效果的評價,從而更好地創(chuàng)新與完善夾江年畫的傳播方式及內容,讓更多的人關注夾江年畫,促進夾江年畫的傳承與發(fā)展,提升夾江年畫的影響力。
推動夾江年畫的發(fā)展,使得夾江年畫成為夾江地方文化的名片之一,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夾江一睹夾江年畫的風采,進一步推動夾江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推動夾江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夾江知名度,將夾江年畫以及夾江眾多優(yōu)秀的非遺文化傳至全國乃至全世界。
總的來說,夾江年畫借助新媒體的發(fā)展,可以起到有效保護和利用的作用,使得這項民間藝術煥發(fā)新的生機,更能夠推動夾江地方文化的發(fā)展,成功的推廣也可以為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有效借助新媒體的力量,提升夾江年畫的影響力,提高夾江年畫的市場效應,吸引更多熱愛夾江年畫的人加入傳承夾江年畫的隊伍,為夾江年畫的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相信這門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會煥發(fā)出新的生機,長久地保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