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苗,李成功, 楊志斌,巫秀美,楊自忠
(1.云南省昆蟲生物醫(yī)藥研發(fā)重點實驗室,云南 大理 671000;2.藥用特種昆蟲開發(fā)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大理 671000;3.中國西南藥用昆蟲及蛛形類資源開發(fā)利用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云南 大理 671000;4.大理大學(xué)昆蟲生物醫(yī)藥研究院,云南 大理 671000)
異紡蛛又被稱為漏斗網(wǎng)蜘蛛(funnel-web spiders),體中到大型的蜘蛛,是原蛛類的重要類群之一。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自1980年由Raven建立以來,全球已記述異紡蛛科蜘蛛3亞科12屬113種,在中國僅記述了1亞科1屬12種(World Spider Catalog Version 18.0)。在我國,對于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研究報道不多,本文將從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的國內(nèi)外研究進展、我國對異紡蛛科蜘蛛的分類學(xué)、蛛毒開發(fā)利用方面進行總結(jié)如下。
在國外,對于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的最多的是美國蛛形學(xué)家Raven。1980年Raven根據(jù)二紡蛛科Dipluridae中Plesiothele、Macrothele、Porrhothele、Atrax、Hexathele、Scotinoecus,Bymainiella的下唇上都具有大量疣突的共同衍征將這些類群分離出來成立異紡蛛科Hexathelidae,同時,將新成立的Paraembolides和Terania加進去,建立了3個亞科9個屬:近疣蛛亞科Plesiothelinae包括Plesiothele,Macrothelinae包括Macrothele、Porrhothele和Atrax,Hexathelinae包括Hexathele,Scotinoecus,Bymainiella,Paraembolides和Terania(Raven, 1980)。1985年Raven又將隸屬于二紡蛛科Dipluridae的Mediothele移到了異紡蛛科Hexathelinae(Raven, 1985; Ríos & Goloboff, 2012)。1988年Gray通過形態(tài)學(xué)的和電泳數(shù)據(jù)研究結(jié)果,將原來歸屬于二紡蛛科Dipluridae的Hadronyche和異紡蛛科Hexathelidae大疣蛛亞科Macrothelinae的Atrax建立了Atracinae(Gray,1988),并于2010年又在Atracinae中發(fā)現(xiàn)了Illawarra(Gray,2010)。另外,Snazell & Allison (1989) 和Shimojana & Haupt (1998) 也分別對世界異紡蛛科、歐洲及中國臺灣、日本琉球群島的大疣蛛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對于我國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最早報道的是國外學(xué)者Pocock(1901),首次報道了分布于中國香港和浙江、臺灣的大疣蛛屬Macrothele2新種:霍氏大疣蛛MacrotheleholstiPocock, 1901和觸形大疣蛛MacrothelepalpatorPocock, 1901。其次是1933年Saito以單性雌蛛描述發(fā)表了分布于臺灣的新種:簡大疣蛛M.simplicata, (Saito, 1933)。
對于我國異紡蛛科蜘蛛的研究報道不多,首次研究報道我國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的學(xué)者山東大學(xué)教授胡金林,胡金林教授在《中國農(nóng)林蜘蛛》中報道了我國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2屬4種,但有兩種沒有確定種名(胡金林, 1984)。其次,1986年胡金林和李富江報道了發(fā)現(xiàn)于貴州的貴州大疣蛛M.guizhouensisHu et Li, 1986和補充描述了觸形大疣蛛M.palpatorPocock, 1901的雌性生殖器圖(胡金林, 李富江, 1986)。自1987年至1999年之間,我國對異紡蛛科蜘蛛的研究一片空白。2000年始至2002年,我國對于異紡蛛科蜘蛛的研究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朱明生、李廷輝、宋大祥(2000)和徐湘、尹長民、Griswold(2000―2002)相繼報道了分布于云南、湖南、廣西的大疣蛛屬蜘蛛,張蕊于2007年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中國異紡蛛科和狒蛛科的分類研究(蜘蛛目:原蛛下目)”系統(tǒng)報道了我國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1屬12種,包括描述了而沒有發(fā)表的一種大疣蛛(張蕊, 2007)。李樹強和查祖?zhèn)ビ?013年報道了采自于云南省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勐侖大疣蛛M.menglunensisLi & Zha, 2013,并首次發(fā)現(xiàn)了版納大疣蛛M.bannaensisXu et Yin, 2001。迄今,我國報道的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僅1屬13種,即:版納大疣蛛MacrothelebannaensisXu & Yin, 2001、巨大疣蛛M.gigasShimojana & Haupt, 1998、貴州大疣蛛M.guizhouensisHu & Li, 1986、霍氏大疣蛛M.holstiPocock, 1901、勐侖大疣蛛M.menglunensisLi & Zha, 2013、湖南大疣蛛M.hunanicaZhu & Song, 2000、單卷大疣蛛M.monocirculataXu et Yin, 2000、觸形大疣蛛M.palpatorPocock, 1901、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raveniZhu, Li & Song, 2000、簡大疣蛛M.simplicata(Saito, 1933)、臺灣大疣蛛M.taiwanensisShimojana & Haupt 1998、顏氏大疣蛛M.yaniXu, Yin et Griswold, 2002和云南大疣蛛M.yunnanicaZhu & Song, 2000。
對于科名Hexathelidae的中文名翻譯,國內(nèi)有兩種叫法,一種翻譯為六紡蛛科(徐湘,尹長民,2000),另外一種翻譯為異紡蛛科(朱明生,李廷輝,宋大祥,2000)。在希臘語中,將Hexathelidae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六+乳頭”,而在Hexathelidae這個類群中,除了大疣蛛亞科Macrothelinae具4 個紡器,六紡蛛亞科Hexathelinae和近紡蛛亞科Plesiothelinae都有6個紡器。朱明生教授等根據(jù)這個特征將Hexathelidae這個類群的中文名稱為“異紡蛛科”還是有道理的。
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一般為灰色或者黑色,因其后側(cè)紡器比較長而遠遠超過了腹部末端而曾經(jīng)被人將其歸屬在二紡蛛科Dipluridae中。該類蜘蛛受驚后,常常以第III和第IV步足將軀體支撐離開地面,同時,上舉第I和第II步足,伸開螯牙而呈攻擊狀態(tài)。根據(jù)這兩個個形態(tài)學(xué)特征,對這類蜘蛛,在野外很容易識別。但在分類特征上,區(qū)別于其他科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為:該類群的所有成員的橫向或者坑狀;顎葉和下唇都具有大量的疣齒(cuspules)(Raven, 1985)。
目前發(fā)現(xiàn)的我國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都是隱蔽生活類群,一般結(jié)網(wǎng)生活在路邊土坡的現(xiàn)成的縫隙間或者洞穴中(異紡蛛科蜘蛛沒有螯耙,不能打洞);或者生活在路邊巖石縫隙或者洞穴中;或者生活在大樹的樹皮縫隙中,或者是現(xiàn)成的樹洞中。偶爾也有結(jié)網(wǎng)于地表落葉層中。
對于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的開發(fā)利用研究報道不多,目前文獻報道較多的是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raveniZhu, Li & Song, 2000蛛毒的開發(fā)利用。研究結(jié)果表明: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raveniZhu, Li & Song, 2000的蛛毒具有纖溶酶活性,具有良好的纖溶作用(Jackson, Clark, Berryman, 2004),另外,該蜘蛛的蛛毒對人肝癌、肺癌細胞增殖有較強的抑制作用(Gao, 2005)、對人宮頸癌細胞增殖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靳袆, 王恩軍, 郭曉軍, 袁洪水, 朱寶成, 2011)、對人肺腺癌細胞體外增殖也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王恩軍, 靳袆, 孟翠麗, 等, 2012)。
綜上所述,對于異紡蛛科蜘蛛研究,人們除了進行資源摸底調(diào)查外,對蛛毒的開發(fā)利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我國,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異紡蛛科Hexathelidae蜘蛛僅大疣蛛屬1屬13種,是我國蛛毒開發(fā)利用的重要資源。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一些高端設(shè)備的運用,相信未來對異紡蛛科蜘蛛的資源研究會取得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