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勤
山中方七日,世間已千年。青城山,峰巒疊嶂,郁郁蔥蔥。一年四季云遮霧繞,宛如仙境。這也難怪,道家會將其作為修煉圣地,看看那隨著山勢而建的大小宮觀,就可知道此地在道家中的影響力。天師洞前,一棵被視為鎮(zhèn)山之寶的銀杏樹,相傳由東漢時期張?zhí)鞄熡H手所植,人們稱其為白果大仙。凡塵中的人們認為,來此頂禮膜拜,將獲得神靈的護佑,從而得以無病無痛,延年益壽。
銀杏,有著近兩億年基因的長壽植物。白果大仙,在山中有著近兩千年的修為。金秋時節(jié),銀杏樹已是碩果累累,酷似仙丹的銀杏果,個大而肉質(zhì)飽滿,這是食補養(yǎng)生的天然食材,也是銀杏果一生中最榮耀的價值所在。銀杏樹,在成都平原特別多。那些銀杏樹,隨意地散落在田邊地頭,房前屋后,公路兩邊。銀杏樹是一種高貴的樹種,又叫白果樹,公孫樹,就是說,爺爺栽樹,孫子收獲??梢姌潺g很長,幾十年才能掛果。銀杏樹是一種喜歡群居的樹種,往往八九株挨在一起,高低參差,團結(jié)如兄弟一般。
銀杏果,川人更喜歡稱其為白果,白果大仙更有著神話般的奇幻傳說。相傳五百多年前,青城山下有人久病不愈,便來到天師洞跪求治病良方。道長宅心仁厚,不忍看見親人陰陽相隔,遂一口答應(yīng)。是夜,道長夢見了張?zhí)鞄?,說在青城山修道煉丹時留有仙丹于此,可以治病救人。道長百思不得其解,后見天師洞前銀杏果其形酷似仙丹,于是取下用作藥引,用嫩母雞燉制雞湯,讓病人食用,后得以康復(fù)。從此青城山白果燉雞,被人們視為來自仙界藥食兩用的美味。
天師洞,是中國本土宗教的發(fā)源地。道家養(yǎng)生,崇尚道法自然,注重內(nèi)家修煉。道家全真派弟子,更是清規(guī)戒律甚嚴(yán),不得擅吃葷腥。白果燉雞,在傳說中是源自道家的仁慈,其美食顯得更為珍貴。如今,白果燉雞、洞天貢茶、青城泡菜、青城乳酒并稱青城四絕。隨著川菜的大力傳播,全國各地的食客都能夠品嘗到白果燉雞。嫩母雞在菜市場都能夠買到,但是青城山白果大仙所產(chǎn)的白果,因其產(chǎn)量有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此口福,這就讓地道的青城山白果燉雞顯得彌足珍貴。盡管我們也能用普通的白果代替,但其保健滋補價值注定會大打折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白果燉雞為咸鮮味型,雞肉鮮嫩,形整而不爛;白果綿軟、口味醇香;湯味鮮美,在寒冬時節(jié),喝下一碗白果燉雞湯,一股暖意頓時從足底升起,讓你有飄然欲仙之感。其關(guān)鍵是原料的選擇和佐料合理的搭配:農(nóng)家土仔母雞要求冠小、臉紅、爪豐滿不起老皮、羽毛豐滿為上佳。事先需將雞入鍋焯水,再撈出洗凈。白果一定要選用野生白果。將白果橫立,用刀把或其他鈍器對準(zhǔn)敲一下,它會裂開一條縫。剝出的種仁外面蒙有淡褐色的膜狀內(nèi)種皮,用手很難剝離。在開水中泡3~5 min,就能將其撕盡,剝殼后一定要用牙簽將白果仁中的芽給捅出來,以便減少苦味。如果覺得雞肉過于清淡,可以自己做蘸醬吃,將新鮮青海椒剁碎再加入醬油浸少許時間用來蘸食,足以滿足愛辣人士的需求,那味道簡直讓人恨不得將舌頭打個結(jié)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