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克羅恩病與腸結核的臨床鑒別與比較

2018-03-29 10:29:48尹小五陶進勇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8年5期
關鍵詞:克羅恩病腸結核鑒別

尹小五 陶進勇

[摘要] 目的 探討克羅恩?。–D)與腸結核(ITB)的臨床差異,比較兩者的臨床表現(xiàn)、并發(fā)癥、檢查及病理學特征。 方法 選擇我院2012~2016年存檔病例, CD患者15例與ITB患者35例進行比較。 結果 兩種疾病的臨床癥狀不易鑒別,但CD易并發(fā)穿孔、瘺管及竇道,而ITB易并發(fā)腹水、肺結核。兩種疾病的實驗室檢查無明顯差異。在手術或大腸鏡下所見,CD更易有瘺管、穿孔和節(jié)段性改變。而病理學上,ITB患者的肉芽腫形成、融合要多于CD患者,CD患者的淋巴細胞聚集現(xiàn)象要多于ITB患者。 結論 CD與ITB在臨床上有很多相似點,往往較難鑒別診斷,必須要綜合臨床多種資料才可能區(qū)分。

[關鍵詞] 克羅恩??;腸結核;鑒別;比較

[中圖分類號] R5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05-009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fference between Crohn's disease(CD) and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ITB), and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mplications, examinations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above two diseases. Methods The archived c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6 were selected and 15 patients with CD were compared with 35 patients with ITB. Results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two diseases were not easily identified, but the CD was easily complicated by perforation, fistula and sinus, while ITB was easily complicated by ascites and tuberculo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aboratory tests between the two diseases. As seen in surgery or colonoscopy, CDs was more prone to fistulas, perforation, and segmental changes. Pathologically, ITB patients with granuloma formation and fusion were more than CD patients. CD patients had more lymphocyte aggregation than ITB patients.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CD and ITB in clinic.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m. And the CD and ITB can be distinguished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Key words] Crohn's disease;Intestinal tuberculosis;Identification;Comparison

克羅恩?。–rohn's disease,CD)屬于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種,在我國發(fā)病率較低,醫(yī)生和患者的認識有限。CD病因不明確,可能和遺傳、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易反復發(fā)作,預后較差[1-3]。CD在臨床上往往被腸道感染性疾病所掩蓋,尤其與腸結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鑒別比較困難。腸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侵犯腸道引起的慢性特異性感染性疾病[4]。目前,腸結核日趨頻繁[5]。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15例CD病例與35例ITB病例,希望能尋找到更好的鑒別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消化內(nèi)科與消化外科5年存檔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為確診病例,排除疑診病例,共50例入選。其中有15例CD病例為CD組,7例來自消化外科,8例來自消化內(nèi)科。35例ITB病例為ITB組,6例來自消化外科,29例來自消化內(nèi)科。CD患者中男12例,女3例,ITB患者中男15例,女20例。CD患者發(fā)病年齡14~72歲,平均(41.9±18.7)歲,ITB患者發(fā)病年齡15~70歲,平均(30.6±14.2)歲。CD的診斷依據(jù)2001年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定的標準[6],ITB的診斷依據(jù)中華胃腸病學的標準[7]。

1.2 方法

對所有病例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體征、合并癥)、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血沉、結核菌素試驗)、大腸鏡或手術下腸道表現(xiàn)、病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比較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如不滿足χ2檢驗條件,則采用校正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當頻數(shù)<1時,用Fish精確概率法,只能計算P值,無χ2值,χ2值用符號“*”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CD患者中男性比例較高(80%),ITB患者中女性比例較高(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者年齡比較,CD患者平均年齡(41.9±18.7)歲,ITB患者平均年齡(30.6±14.2)歲,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及并發(fā)癥比較

CD患者常見的癥狀有腹痛、腹脹等,ITB常見的癥狀有腹痛、腹瀉、發(fā)熱等,均為非特異性癥狀,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并發(fā)癥方面,CD易并發(fā)穿孔、瘺管及竇道,而ITB易并發(fā)腹水、肺結核。有1例CD患者有關節(jié)疼痛的腸外表現(xiàn),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實驗室檢查與結核菌素試驗比較

只有部分患者檢查了血沉,9例CD患者血沉為(33±22)mm/h,30例ITB患者血沉為(31±20)mm/h,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8例CD患者進行了結核菌素試驗,陰性3例,陽性5例;25例ITB患者進行了結核菌素試驗,陰性4例,陽性19例,強陽性2例。結核菌素試驗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病例入院時均查了血常規(guī)和肝功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疾病的實驗室檢查無明顯差異。見表2。

2.4 兩組患者大腸鏡或手術下腸道表現(xiàn)比較

CD組與ITB組患者在內(nèi)鏡與手術下的表現(xiàn)有很多的相似之外,均有潰瘍、息肉樣增生及炎癥等表現(xiàn)。但CD組患者比ITB組患者更多發(fā)瘺管、竇道、穿孔及節(jié)段性改變。見表3。

2.5 兩組患者病理形態(tài)改變比較

CD組與ITB組患者病理形態(tài)上,均可見潰瘍、炎癥改變等。ITB組患者的肉芽腫形成和肉芽腫融合現(xiàn)象要多于CD組患者,CD組患者的淋巴細胞聚集現(xiàn)象要多于ITB組患者。ITB組患者中只有6例患者發(fā)現(xiàn)有典型的干酪樣肉芽腫,只占所有ITB組患者的17.1%。見表4。

3 討論

3.1 臨床癥狀方面

有學者認為IBD 發(fā)病的首先表現(xiàn)是血管炎癥[8],但是也有學者認為 ITB 發(fā)生血便的比率比CD高[9,10]。但從本文病例的比較上來看,CD和ITB的臨床表現(xiàn)并無特異性,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在并發(fā)癥上,CD患者的瘺管、竇道更多見,而ITB患者易合并有腹水、肺結核。由于CD患者更易有穿孔、瘺管和竇道等癥狀,所以有更多的患者需要外科治療,甚至有患者需要急診手術[11]。

3.2 臨床檢查方面

在本文比較中可以看出,結核菌素試驗對鑒別CD與ITB沒有幫助??ń槊?、隱性結核病感染、其他的分枝桿菌流行均可能影響結核菌素試驗的結果。在實驗室檢查方面,曾有研究報道,活動期CD的血小板計數(shù)增高,血小板平均容積明顯下降,可作為評價IBD活動的一項參考指標[12]。也有研究表明ITB血沉顯著高于CD[13]。但在本文中,CD患者與ITB患者的血常規(guī)、血沉和白蛋白的比較均無明顯差異。

臨床上,肺外結核病患者的胸片常常是正常的。很多研究表明,只有低于50%的ITB患者胸片上表現(xiàn)為肺結核[14,15]。在本組病例中,有9例患者胸片發(fā)現(xiàn)有肺結核,1例患者胸片發(fā)現(xiàn)有胸腔積液,與上述結論相符。

3.3 內(nèi)鏡或手術下腸道表現(xiàn)方面

內(nèi)鏡或術中觀察具有直觀明了的特征,隨著小腸鏡和膠囊內(nèi)鏡的發(fā)展,內(nèi)鏡檢查的作用越來越重要。CD與ITB患者在內(nèi)鏡與手術下的表現(xiàn)有很多的相似之外,均有潰瘍、息肉樣增生、炎癥等表現(xiàn)。大多數(shù)的ITB有不同程度的連續(xù)性結腸和小腸病變,單獨的小腸或上消化道結核也有報道,而CD患者的全消化道均可累及,主要好發(fā)于回腸末端和右半結腸[16],所以從部位上不易區(qū)分。

目前人們越來越覺得內(nèi)鏡下病變的形態(tài)比病變的部位更重要。有學者提出了ITB有特征性潰瘍表現(xiàn),并好發(fā)于回盲部[17]。在本文中潰瘍方向雖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并無特異性,很多ITB患者也有縱形潰瘍或不規(guī)則形狀潰瘍。在本文比較中,大腸鏡或手術下,瘺管、竇道及穿孔在CD中更多見,尤其是在肛門直腸部位,而且病變部位好發(fā)生于多區(qū)域,表現(xiàn)為節(jié)段性改變。

3.4 病理學方面

目前,病理學家面對的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CD與ITB均以炎性肉芽腫為特征,不易鑒別。在本文結果中,CD與ITB均可出現(xiàn)非干酪樣肉芽腫,但ITB患者的肉芽腫形成和肉芽腫融合現(xiàn)象要多于CD患者,CD患者的淋巴細胞聚集現(xiàn)象要多于ITB患者。干酪樣肉芽腫支持ITB的診斷,但不是所有的ITB患者有干酪樣肉芽腫。有報道顯示,在ITB患者中,具有特征性的干酪樣壞死和抗酸桿菌的只占部分病例[18,19],與本文結果一致。

CD與ITB的臨床上有很多相似點,雖然有一些不同點可以區(qū)別,但是作為獨單的患者個體,往往較難作出鑒別,須要綜合多種資料才可能區(qū)分。所以,我們要從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內(nèi)鏡、病理等方面仔細分析。

[參考文獻]

[1] 鐘捷. 克羅恩病的診斷:影像與內(nèi)鏡技術的總體評價與應用[J]. 國際消化病雜志,2013,33(1):1-2.

[2] 鐘捷. 內(nèi)鏡及影像學檢查在克羅恩病診斷及隨訪中的價值[J]. 中華消化雜志,2011,31(3):190,192.

[3] 劉占舉. 克羅恩病的規(guī)范化藥物治療[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2,20(19):1701-1704.

[4] 范明,王永利. 腸結核的臨床診療分析[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29):89-90.

[5] Logan I, Bowlus CL. The geoepidemiology of autoimmune intestinal diseases[J]. A utoimmun Rev,2010,9(5):A 372-A378.

[6]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對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建議[J]. 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1,21(4):236-239.

[7] 蕭樹東,許國銘. 中華胃腸病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71-472.

[8] 李學鋒,鄒益友,周明歡,等.克羅恩病與腸結核臨床及內(nèi)鏡特征的鑒別分析[J]. 中華消化雜志,2010,30(1):11-14.

[9] 潘霞,張鋼志.腸結核與克羅恩病的臨床、內(nèi)鏡及病理的對比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35):49-51.

[10] 顧清,歐陽欽,張文燕,等.克羅恩病與腸結核臨床及病理特征的對比研究[J]. 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9,48(4):291-294.

[11] 白婕,張建,張學麗.重癥腸結核58例外科治療體會[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5):694-695.

[12] 陳隆典,楊英. 炎癥性腸病疾病活動程度與血小板參數(shù)的相關性分析[J]. 中華消化雜志,2006,22(11):771.

[13] 劉小偉,李學鋒,鄒益友,等.Logistic回歸分析對克羅恩病和腸結核鑒別指標的篩選[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6):621.

[14] 師令嫻. 克羅恩病和腸結核的鑒別診斷[J]. 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3,25(9):1055-1057.

[15] 袁帥,舒建昌,周海華.克羅恩病與腸結核鑒別診斷評分系統(tǒng)的建立[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13):186-189.

[16] 陳翠連,操寄望,羅和生. 腸結核30例臨床分析[J]. 臨床內(nèi)科雜志,2009,26(1):62-64.

[17] 文采. 腸結核臨床診療分析[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1):27-28.

[18] 毛華,丘文丹. 克羅恩病與腸結核臨床、內(nèi)鏡及病理特征對比分析[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1): 75-77.

[19] Amarapurkar DN,Patel ND,Amarapurkar AD,et al. Tissu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and Crohns disease[J].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04,52(10):863-867.

(收稿日期:2017-12-06)

猜你喜歡
克羅恩病腸結核鑒別
克羅恩病與腸結核鑒別診斷評分系統(tǒng)的建立
利用溶解性表,提高學生在酸、堿、鹽等物質(zhì)鑒別中的能力
顯微技術在牛黃清心丸(局方)質(zhì)量控制中的應用
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作用探討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20:27
中藥肉桂與食用肉桂的比較與鑒別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7:33
血清抗體檢測在炎癥性腸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免疫抑制劑在炎癥性腸病治療中的應用
胸腺肽α1治療腸結核患者的近期臨床療效研究分析
克羅恩病患者的臨床診療及管理
MSCT及結腸鏡對腸結核的診斷價值分析
玛沁县| 库尔勒市| 河东区| 湖州市| 吉木萨尔县| 蕉岭县| 徐州市| 敦煌市| 开封县| 娄烦县| 仁寿县| 广灵县| 仙桃市| 和政县| 靖西县| 旬邑县| 玛曲县| 中宁县| 同德县| 兴隆县| 克什克腾旗| 五台县| 武威市| 榕江县| 安徽省| 昌平区| 永州市| 桐庐县| 双牌县| 贺兰县| 原阳县| 兴安县| 香港| 永善县| 临安市| 旺苍县| 贵德县| 金塔县| 留坝县| 太白县| 澄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