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娜 劉素轉
【摘要】通過分析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和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設置、教學團隊建設、課程評價方式、激勵方式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探索,提出了多種改革措施來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C語言 教學模式 教學團隊 課程評價 激勵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223-02
引言
計算機技術在當今的社會各個領域應用已經(jīng)非常普遍。掌握并很好的利用信息資源是21世紀的每個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因此很多高校針對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都開設了多種計算機類的公共選修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需求。
C語言作為計算機高級編程語言之一,它的面向過程的特點更適合初學程序設計的學生理解,所以在眾多程序設計類的選修課程中,學生對它情有獨鐘。根據(jù)筆者學校的經(jīng)驗,每年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選課人數(shù)都在全部人數(shù)的80%以上。針對這么大的授課面,如何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程序設計和計算思維能力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我們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設置、教學團隊建設、課程評價方式、激勵方式等方面進行不斷探索[1],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措施來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基于教學網(wǎng)站的課上課下一體化互動教學模式
原來的C語言教學模式一般都是課上教師講授,課下作業(yè)、答疑,實驗課上教師輔導編程。這種模式的缺點是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在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參與性不強,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導致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差,編程能力較弱,教學效果不理想。通過幾年的摸索,我們通過把教學分為課前教學、課堂教學和課后教學三個過程[2],基于教學網(wǎng)站把這三個過程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一體式的互動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把學生學習的被動性變?yōu)橹鲃有?,把學生課上課下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實現(xiàn)了課上課下的互補,提高了教學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提高了學生的編程能力。
(一)課前教學
學習任何一門課程,課前的預習是十分重要的。在學習大學課程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道理。學生有了課前的預習,在上課的時候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聽教師講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提高課堂效率。我們采用的預習方式不是簡單的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學生自己根據(jù)教材完成預習任務。我們充分利用了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自己建立的教學網(wǎng)站給學生布置預習練習,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站自己做預習練習,查看練習結果;網(wǎng)站自動記錄每次預習的成績。這種互動式的預習方式提高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性。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整個課程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采用了案例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和糾錯教學法等方法。
在講授循環(huán)語句時,教師講完基本的語法格式后,都會列舉大量的有趣的循環(huán)案例程序來演示循環(huán)語句的使用;在講排序算法時,我們會把冒泡排序法,選擇排序法進行比較來講解,通過比較學習的方法學生對這兩個算法本身會有很深的印象,同時又加強了循環(huán)語句應用在編程中的能力;還有在一些示例演示程序中,我們會人為設置一些學生自己編程時容易犯的錯誤,然后課上講解時,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加深對錯誤的認識,在自己編程實踐時避免類似錯誤,提高自己的編程效率。
(三)課后教學
課后有效的復習是對課堂知識的再加深。尤其是對于計算機語言類的課程來說,課后的編程實踐練習更是學生提高編程能力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畢竟課上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每章的課堂教學完成后,在教學網(wǎng)站上我們都會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編程練習題目,學生可以自己在課下完成,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教學網(wǎng)站的討論和答疑區(qū)得到教師的在線指導。教學團隊會安排教師實時答疑和輔導。
二、教學內容設置
我們根據(jù)本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情況自己編寫了一套教材,該套教材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和《C語言學習輔導與實踐》兩本教材[3]。課堂講授教材采用《C語言程序設計》。在采用原教材教學的過程中,講到指針這個章節(jié)時,大多數(shù)同學都學著比較吃力,理解不了。因此在我們的教材中,我們把指針的內容分散在了幾個章節(jié)中,這樣采用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方法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指針的內容?!禖語言學習輔導與實踐》是學生課下輔導和上機實踐時使用的輔助教材,該教材包括了各個章節(jié)比較典型的習題和上機實踐時學生需要完成的上機任務。上機實踐內容是有針對性的練習設計,如訓練學生對程序設計結構的掌握、訓練學生對語法知識點的掌握、訓練學生對算法設計思想的掌握。
三、教學團隊建設
教學團隊一種基層教學組織,通常由講授同一門課或相關課程群的教師組成,統(tǒng)一制定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計劃、考核標準。通過建立團隊合作機制和組織模式,有利于形成和發(fā)揮優(yōu)秀人才的團隊效應,有效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有利于進一步激發(fā)骨干教師的積極性,發(fā)揮傳、幫、帶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有利于開發(fā)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交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團隊建設既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教學改革的廣闊平臺和凝聚專兼職教師向心力的良好載體。
教學團隊由一個本學科具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和創(chuàng)新性學術思想,堅持在該校教學第一線為本科生授課,品德高尚,治學嚴謹,具有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較好的組織、管理和領導能力的專家作為團隊帶頭人。團隊成員由具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教授、副教授、講師組成。每個成員都具有計算機及相關專業(yè)博士或碩士學位。教學團隊成員中老中青結合,充分發(fā)揮了“傳、幫、帶”優(yōu)勢。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學團隊成員每年必須定期參加課程討論、觀摩優(yōu)秀課程、承擔教改項目等。教學團隊的成員管理也是動態(tài)的,每個學期會根據(j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結果,動態(tài)調整成員組成。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教學事故將不允許再承擔本門課程的教學。
四、課程評價方式
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編程語言的基本知識,并能靈活應用解決實際編程問題。這些基本知識包括數(shù)據(jù)類型、控制結構、數(shù)組、函數(shù)、指針、文件等內容。因此我們對學生考核時既要考核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還要考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tǒng)的單一閉卷考試的方法容易造成學生平時不學,考前突擊,圍繞考核內容死記硬背等現(xiàn)象,并不能真正使學生掌握編程的能力。
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多實踐,多上機調試程序,才能提高編程能力。因此對于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的考核應該考慮在考核范圍內[4],這樣才能考查出學生的真正編程能力,另外學生的課堂出勤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上機實踐成績、理論成績都要包含在考核體系內。綜合這些因素,再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目前我們學校對這門課程采用的考核方式是總成績=考勤成績(10%)+實踐作業(yè)成績(10%)+上機考試成績(10%)+期末考試成績(70%)??记诔煽兙桶磳W生實際出勤次數(shù)來記錄成績,實踐作業(yè)成績包括老師布置的課程作業(yè)成績和上機實踐布置的作業(yè)成績兩部分。上機考試是在最后一次上機課的時候完成,采用我們引進的上機考試系統(tǒng),機器自動組卷,隨機發(fā)卷,自動判卷來記錄成績。為了更好的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結合,機器自動生成的試卷類型,我們模擬了等級考試的程序改錯、程序填空、編寫函數(shù)等題型。
五、激勵方式
學以致用是每門課程的最終教學目標。當然這個目標可能有的課程可以短期見效,有的則是潛移默化,長期才能看到成果。程序設計類課程屬于實用性比較強的課程,這個課程的短期見效優(yōu)勢就更明顯。學完課程后,學生可以直接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也可以參加各種程序設計類比賽,另外通過這些方式也可以引導我們的課程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是經(jīng)原國家教育委員會(現(xiàn)教育部)批準,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社會,用于考查應試人員計算機應用知識與技能的全國性計算機水平考試體系。通過組織嚴格的全國統(tǒng)一考試,為考試合格者提供計算機應用水平的等級證明,從而推進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術的迅速普及。另外很多大中城市在接收畢業(yè)生時,也會把計算機等級考試證作為一個參考條件。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完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后,選擇參加這個考試。為了方便學生參考,我們學校申請承辦了考試點,每年兩次組織學生報名參加這個考試。學生的報名積極性也很高。另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適當有針對性的引入一些等級考試的典型題目講解,這樣學生在學習完課程后不用報任何輔導班就可以直接參加考試。
另外,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全校范圍的C語言程序設計大賽[5],激發(fā)學生們學習C語言的積極性。我們會推薦比賽獲獎的優(yōu)秀選手再參加全國性質的比賽,如藍橋杯、ACM程序設計大賽等。
總結
一門課程的教學有很多環(huán)節(jié),所以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在每個環(huán)節(jié)把好關,多嘗試新的教學思路的方法。只有不斷改革、拓寬教學思路才能跟上時代步伐,保證課程適應當前的發(fā)展需要。
參考文獻:
[1]盧云宏,周世平.C/C++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4(22):90-93.
[2]萬書振.多聯(lián)動教學法在數(shù)據(jù)結構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4(23):76-79.
[3]李國和,趙建輝,吳衛(wèi)江,連遠峰.基于教學團隊建設的C語言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5(2):24-27.
[4]朱曉旭,楊季文,趙雷,姜小峰,姚望舒.程序設計類課程過程性考核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4(22):99-102.
[5]姚琳,汪紅兵,張敏,武航星,李莉.程序設計比賽對程序設計語言教學的啟發(fā)[J].計算機教育.2015(2):103-106.
作者簡介:
王曉娜(1976.10-),女,漢族,河北辛集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數(shù)據(jù)。
劉素轉(1975.6-),女,漢族,河北深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網(wǎng)絡與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