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文艷
(臺盟上海市黃浦區(qū)委會,上海200010)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在改革紅利人人共享的同時,我們無法回避的是整個中國社會在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等進程推進中,隨之附帶的一系列連鎖產生的社會治理問題。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政府失靈、市場失靈和志愿失靈給公共部門做好社會治理工作帶來一場挑戰(zhàn)。如今,不管是公共部門還是普羅大眾都意識到,要順利解決以上這些改革發(fā)展中產生的問題,僅僅依靠公共部門的一己之力不足以達到目標?,F(xiàn)實情況中,一方面公共部門應對著層出不窮的各種社會治理問題,另外一方面公眾對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提出的需求呈現(xiàn)多元化。
社會治理主體強調多元,公共管理者也好,公民也好,還有各類社會組織、各個單位,都是參與社會治理的主體成員。公眾參與社會治理一方面有利于彌補政府非完全理性和非社會整體利益主張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實現(xiàn)整個中國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為了有序開展社會治理,消除消極因素的影響,如何構建一條符合當前國情的公眾參與社會治理路徑,為當前經(jīng)濟政治社會服務,成了這個時代的思考聚焦點之一。
作為參政黨的各民主黨派參與到國家政治生活是一種制度安排,相比其他權利主體,民主黨派在社會治理中更具有獨特優(yōu)勢,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民主黨派成員參與社會治理是中國特色。民主黨派組織中集聚了一大批來自各個行業(yè)的精英,他們在完成本職工作之余,通過參加所在組織的各種會議、視察調研等活動,以提案、社情民意、情況反映、調查報告等形式,對公共管理事務積極建言獻策,提出真知灼見。
然而在現(xiàn)實情況中,民主黨派組織的建言行為從個體層面而言,參與度和積極性都欠高。如何提升成員建言積極性,是民主黨派組織管理中的一個議題。
把公共服務動機視作個體建言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這是建言行為研究的一個新視角。在民主黨派成員這個特定的組織人群里對公共服務動機理論進行驗證,以上海市民主黨派成員為抽樣對象,通過調查和分析的方法,了解影響成員個體發(fā)生建言行為的一些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尋求改善和推動個體建言的方法和途徑,從而進一步提升這一群體的社會治理參與質量和效果。
1.建言行為的影響因素
“建言”一詞,中文可以理解為諫言、勸誡,即對上級、長輩、朋友進言規(guī)勸,提出自己的主張和想法。英語語境里,翻譯為Voice,意思是the expressing of opinion,即一種意見看法的表達。關于建言,古今中外有不少正反面的故事。比如,魏征與李世民、皇帝的新衣,在此不一一贅述。
個體建言動機一般集中于三個層面:個體本身、領導因素以及組織情境。三者的影響程度各有差異,且最終效果也不同。
從個體的影響因素來看,每個人都存在內在驅動力,不同的人格特質會產生不同的建言行為。一個有較高責任心、性格隨和且外向的人會比較愿意建言,即主動型人格與建言行為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從領導的影響因素來看,員工的建言行為可能會被變革型領導所激發(fā)[1],即若領導喜歡變革或挑戰(zhàn),且個人能力較強,將形成榜樣的力量,使員工愿意在工作和組織中出現(xiàn)問題時,表達自己觀點,提出具有建設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意見。而且,領導與員工關系相處融洽時,激勵和感召的影響力可能更為顯著。因此,如果領導能夠給予員工足夠的信任和鼓勵,員工的主動參與性將得到增強。從組織氛圍的影響因素來看,個體建言行為受其所在的組織環(huán)境影響很大,即組織愿意傾聽并加以鼓勵,那么,員工表達自己真實態(tài)度和想法的意愿也隨之增強。若組織進一步采納了員工意見,那更是營造良性循環(huán)的好氛圍。科學高效的組織結構也是一種個體建言行為的促進因素。同樣,團隊理念也會影響員工的建言行為[2],團隊鼓勵建言的氛圍會對員工的建言行為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2.公共服務動機與建言行為
1990年,Perry和Wise第一次對公共服務動機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PSM)這個概念下定義,認為公共服務動機是個人因為公共制度與組織的動機所產生的一種傾向[3]。在這之后眾多學者根據(jù)自己的研究結果對公共服務動機的概念提出各自不同表述。不同的定義各有特色和側重,但本質上殊途同歸,即公共服務動機是利他主義的親社會行為,是具有公共服務動機的個人愿意為他人和社會進行服務的一種傾向。Perry和Wise(1996)將公共服務動機的內容劃分為對制定公共政策的興趣、對公共利益的承諾、同情心以及自我犧牲的四個維度。正是這四個維度的劃分被后續(xù)研究者廣為接受。
人的行為總是由于一定的動機觸發(fā),建言行為作為一種行為,必然會有影響其發(fā)生的一些因素,也就是動機。影響建言行為的因素有個體、領導及組織情境三個層面。個人家庭背景、自身經(jīng)歷、宗教信仰等因素會對一個人是否具有公共服務動機或具有程度高低造成影響。教育程度較高會對公共服務意義、社會服務價值等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會有程度較高的公共服務動機。
民主黨派的職能實現(xiàn)需要黨派成員的積極投身參與,每一個加入黨派的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然而,實際情況是,有些成員積極主動,有些則相反,到底是什么影響他們的行為。因此,在這一群體中探討公共服務動機對個體建言行為的相互關系和影響作用具有實踐和理論的雙重意義。
1.研究方法
以民主黨派成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半結構化訪談和發(fā)放問卷的方法,圍繞其參與公共管理或社會治理的意愿,了解民主黨派成員進行建言的動機及實際情況。其中訪談對象為6名:領導成員2名、骨干成員2名、一般成員2名,年齡范圍在33-64歲不等,學歷以本科以上為主。問卷對象為308名黨派成員,其中男性149人 (48.4%);年齡小于60歲的276人 (89.6%);學歷為大學及以上的280人 (91%);就職于企事業(yè)機關單位的186人 (60.4%);擔任黨派或社會職務的148人(48.1%)。
2.研究結論
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在以下情況下,成員會有建言行為或者意愿:
(1)在黨派組織內擔任領導職務,或擔任各級政協(xié)委員、人大代表、青聯(lián)委員等社會職務;
(2)團隊氛圍,如在一個支部或者區(qū)委內有建言的 “傳統(tǒng)”,其他成員都在做,自己也會做;
(3)有外部推動,如本職所在單位或者身邊熟人向黨派成員反映一些社會情況,寄希望其通過一定的渠道幫助反映情況;
(4)一直對公共政策的制定存在關注度和好奇心,愿意或者希望能參與到其中,體現(xiàn)自己的智慧或價值;
(5)有良好的建言經(jīng)驗,如以往的建言行為獲得過反饋或采納,會更積極主動建言;
(6)對自己所在組織有一定認同度,對黨派成員身份認同度高;
(7)有社會責任感,愿意為身邊其他人反映情況,利他主義動機較強;
(8)個性因素,有表達自我主張和意見的強烈意愿。
問卷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 “建言行為”,共10題,用李克特五點量表進行測評;第二部分為 “公共服務動機”,共18題,用李克特五點量表進行測評;第三部分為個人基本信息。問卷分析具體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因子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通過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對各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或單因素ANOVA方差分析。根據(jù)所獲分析結果,成員個體年齡和就職情況與建言行為存在顯著性差異。就年齡而言,60歲以上人群更愿意對現(xiàn)有公共政策提出意見,其他人群依次是45歲及以下、46-60歲年齡段??梢婇啔v經(jīng)歷豐富的長者和思想思維活躍的年輕人更愿意對現(xiàn)有公共政策提出意見,中年人的意愿度略遜前兩者。不同職業(yè)在促進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上也存在顯著性差異。已退休或者離休的黨派成員相比在職成員更愿意建言。分析原因可能是離退休人員比較有時間關心時事,社會閱歷豐富的老同志對公共政策更有興趣關注。
民主黨派成員的建言行為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一個重要組織行為。提升民主黨派成員的公共服務動機,發(fā)揮公共服務動機對建言行為的積極引導作用逐漸成為該領域亟待回答的關鍵問題。當個體在所在組織內既受到組織結構的制約與影響,又要在該組織結構下開展個體行動的時候,組織結構一定會對公共服務動機產生影響。所以盡管公共服務動機是一個個人層面的因素,但它也是個人與環(huán)境進行相互作用后社會建構的產物。剛加入組織中的成員可能依賴個體內在的公共服務動機來進行建言行為,但組織環(huán)境也應考慮對這種自發(fā)的公共服務動機進行培育和扶持。因此,一方面應考慮對成員的公共服務動機進行測試,作為其申請加入民主黨派組織時的輔助參考;另一方面,民主黨派組織也可以考慮從公共服務動機出發(fā)對民主黨派成員建言行為進行激勵和引導。
就如何提升成員個體的公共服務動機,促進建言行為,為民主黨派組織的參政議政職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提出以下建議:
“人的因素”是每個組織發(fā)展的核心問題,民主黨派組織發(fā)展要注重人員質量。民主黨派作用的發(fā)揮大小取決于其每一位成員政治素養(yǎng)高低以及其是否具有一定代表性。
1.作為組織審核輔助參考,進行公共服務動機測試
作為參政黨,對提出加入的申請者,有一套嚴格的組織考察程序,如學歷、職業(yè)、職稱等一系列硬件門檻,而心理素質、個性等軟件因素因缺乏一定的衡量和評判標準常常被忽略。在這些因素當中,公共服務動機應當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參考因素,對公共服務缺乏熱情的申請者,是否同意其加入到組織中要酌情考慮。依據(jù)之前的實證研究,應當在進行組織考察面談時將公共服務動機測試作為考察的一種附加參考工具。可用類似心理測試問卷等方法,從公共政策制定的吸引力、公共利益承諾、自我犧牲和同情心四個維度去測量評估,以此判斷申請對象的公共服務動機情況。
2.作為思想建設內容,培育倡導公共服務動機理念
不斷加強民主黨派成員特別是青年一代民主黨派成員的政黨意識教育是民主黨派思想建設的重要任務。這里的政黨意識內涵較為寬泛,包括的內容有對中國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解,對政黨組織定位的理解,對參加民主黨派組織后權利和義務的理解等等。政黨意識中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的內涵與公共服務動機內涵有一定的重疊。民主黨派成員首先要記住自己是組織的一分子,對所加入的這個組織使命要有擔當意識,要把自己真正融入到組織中去,為組織職能目標的實現(xiàn)貢獻力量,發(fā)揮作用;其次,民主黨派成員要有服務組織服務大局的意識,心甘情愿地將個人能力和自身資源為組織所用,不計較個人得失。因此,應當在思想建設內容中將這部分理念嵌入,將思想教育融入活動之中。在成員參加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營造一種和諧良好的氛圍,觸發(fā)他們思想變化,潛移默化強化公共服務動機理念。通過教育培訓來提升素質,增強能力,發(fā)揮作用。立足改造價值觀念,提升精神境界,不斷完善道德品行。民主黨派成員只有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高尚的道德品行,才能稱得上具有代表性,才能真正發(fā)揮示范引導作用。
按照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公共服務動機屬于激勵因素,因此考慮使用公共服務動機理論來完善民主黨派組織現(xiàn)有的培養(yǎng)和激勵機制。由于民主黨派組織的絕大多數(shù)成員來自于普羅大眾,作為社會的一員,都是有著多元化需求的社會人,而民主黨派組織又屬于非營利性組織,顯然不能提供物質激勵,只有依靠精神層面的激勵機制,讓每個成員充滿歸屬感、使命感,提升黨派組織整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推動建言行為的發(fā)生并保持可持續(xù)性[4]。
1.構建組織文化激勵
組織文化涵蓋了整體的共同思想、價值觀念、工作作風和行為準則,它是團隊精神的基礎,是激發(fā)成員士氣的重要條件[5]。組織文化一旦形成就會作用于每個加入的成員,影響成員的思想和行為,同時對成員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已經(jīng)形成的組織文化不論組織管理方式如何改變、組織領導人如何更換,都會長期存在。良好的組織文化氛圍對于優(yōu)化激勵機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每個黨派的歷史就是一種組織文化,通過學習,統(tǒng)一思想認同,從而增強成員的政黨意識,提升使命感,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如果組織職能與定位不清晰,就會使成員原有的公共服務動機慢慢被消磨沖淡,出現(xiàn)隨著加入黨派組織年限的增加反而下降的情況。要讓成員通過了解所在黨派組織的性質、職能、定位、作用、任務等內涵,使其明白作為組織一員的權利與義務,明確責任、擺正位置,切實履行好參政黨職責。要增強作為參政黨成員的意識,既要有光榮感,更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不能只圖 “虛名”,要敢于和善于施展才華、發(fā)揮作用。
2.構建團隊信任激勵
信任是力量和希望的源頭,它激發(fā)人的自尊心,自尊心可以促使一個人奮發(fā)向上。因此,民主黨派組織可以通過建立上下級之間的信任、成員互相之間的信任、成員與組織之間的信任,構建彼此信任模式,激勵成員個體行為,從而構建出整個團隊的向心力。具體方法主要包括:組織尊重成員的人格,允許成員發(fā)表意見;上級信任并放手讓下級大膽開展工作,在下級工作遇到困難時,上級又會主動關心支持下級工作。
公共服務動機在馬斯洛的五個需要層次理論里,屬于人們的一種自我實現(xiàn)需要。對于作為廣義公共部門的參政黨組織來說,其成員建言行為的動力并不能使其升職加薪,而只是為了某種希望和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但參與者為了這樣的建言行為卻需要自身具備專業(yè)知識和特定技能,除此還要具備愿意為了組織利益的奉獻精神,才能完成組織使命[6]。 因此,組織要通過多方位打造各種途徑、各類平臺來營造一個適宜成員暢所欲言的環(huán)境。
1.內部環(huán)境
構建多元化學習平臺和多層次實踐舞臺。通過各民主黨派組織出面搭建平臺,提供機會,鼓勵成果,激發(fā)榮譽感。通過組織內部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如召開一些專題研討會、民主生活會、經(jīng)驗交流會;把握機會,推薦成員到各級平臺參加學習培訓;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成員深入基層一線去開展實地調研;對一些綜合素養(yǎng)較高擬作為后備干部培養(yǎng)的民主黨派成員要向相關組織進行推薦;定期開展一些文藝文化類學習參觀活動;逢年過節(jié)對有生活困難的成員給予適當必要的幫助等。通過以上這些方式,讓每個黨派成員能感受到組織的關心愛護,切身體會到自身在組織培養(yǎng)下的發(fā)展,既有開拓眼界的渠道,更有提出意見和建議的途徑。這樣完善的多管齊下的黨派成員的培養(yǎng)和激勵機制,能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和調動民主黨派成員建言獻策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增強其責任心和緊迫感。
2.外部環(huán)境
對外廣泛宣傳,加強交流。建立信息獲取機制,考慮建立健全各級政府機關同各民主黨派組織召開聯(lián)席會議的聯(lián)系制度。政府各委、辦、局的相關資料可以通過一定途徑對參政黨適當公開,民主黨派也可以通過各級適當?shù)耐緩将@取所需要了解的相關信息資料,以避免不了解情況無法建言、或建言不到位的尷尬情況。建立輿論宣傳機制,改變公眾對民主黨派的印象僅僅是每年 “兩會”期間提交黨派提案的簡單概念,在每年 “兩會”以外的時間,民主黨派的所作所為也要 “為人所知”“廣而告之”。民主黨派對調研的優(yōu)秀成果和根據(jù)調研成果形成的黨派提案及其辦理情況要進行廣泛宣傳,要讓全社會都知曉民主黨派的存在,擴大黨派組織的社會影響力。通過社會服務活動讓黨派成員更普遍地融入到社會當中,接地氣、聽民聲,向周圍人學習,通過加強內功提高自身素質。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是事關參政黨建設與發(fā)展、作用與地位的第一要務,不論是在參政黨內部還是外部都要有意識、有步驟、有實效地進行宣傳。
[1]BASS B M.Two decade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J].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9,8(01):9-32.
[2]MORRION E W,WHEELER-SMITH S L,KAMDAR D.Speaking up in groups:a cross-level study of group voice climate and voi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1,96(01):183.
[3]PERRY J L,WISE L R.The motivational bases of public service[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0,50(03):367-373.
[4]米文艷.非營利組織內部管理視角下的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建設的思考[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06):29.
[5]王名.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32-133.
[6]李炳秀.非營利組織內部治理機制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