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在第27屆中國人大新聞獎評選中,檢察日報《聲音周刊》“最特寫”欄目喜獲二等獎,這是對我們堅持近三年、每周都配備的明星欄目的充分肯定。
我想說,每一期“最特寫”都是一次充滿著未知數(shù)的闖關?!白钐貙憽睓谀吭谧畛醯囊荒辏堑娜渴侨珖舜蟠淼娜宋飯蟮?,而且必須配備一張足夠搶眼的特寫照片,回過頭來看,這樣的要求真的是讓責編“不寒而栗”的。而我們做到了。
《聲音周刊》第四版用來報道人物,這個慣例已經(jīng)持續(xù)了14年。從2004年8月到2016年10月15日,一篇3000余字的長篇人物報道,是這個版面的標配。我自2005年3月到《聲音周刊》編輯部工作,直至2010年離開,和幾位同事輪流編輯這個版面。我自己在這一期間,且編且寫,采寫了100多篇人物稿件,后結(jié)集出版了《追隨智者》一書。2016年10月初,我從報社新聞中心重回《聲音周刊》編輯部。不久,趙信副總編召集編輯部開會,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他的想法:改革第四版的人物欄目,圖片變大,文字變少。少量的文字力求精巧耐讀,大幅圖片則充滿沖擊力抓人眼球。要讓這個老欄目換新顏,重新煥發(fā)光彩!
這個設想一提出,已經(jīng)是這個版面固定責編的我,立馬感受到了壓力。報社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攝影記者,承擔著最高檢和全國檢察機關各類重要會議活動的攝影工作,整天東奔西跑,不問都知道,他們根本無暇去配合我們操作這個每周一次的大照片,何況,我們所報道的這些人物身在祖國四面八方,若由專職記者來給他們拍照,無論是費用還是人力的耗費都是無法想象的。趙信副總編顯然也是知道其中的難度,他說,先開起來,試試看吧!
2016年10月17日,嶄新的欄目“最特寫”首次露面,發(fā)出了第一期稿件《侯蓉:守望熊貓與人類的共同家園》。一張四欄大照片上,主人公侯蓉手持著手電筒,為一只毛茸茸的大熊貓做檢查,照片生動“講述著”侯蓉對大熊貓的悉心照料。一段一百字的代表檔案介紹,放于照片右側(cè)、“最特寫”欄目名稱下方,直觀地介紹著代表的信息:“侯蓉,1968年5月出生,1994年7月畢業(yè)于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瀕危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正文1000余字,以野生動物保護法最新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為由頭,講述了這位全國人大代表為保護大熊貓等野生動物而付出的努力,從本職到履職,因同一個主題而渾然一體。
對于我這個責編來說,我永遠記得并感激這篇文章的作者——席盤林。在我接到欄目改版這個艱巨的任務后,所聯(lián)系的第一位作者,就是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息宣傳處處長席盤林。他非常給力,文字一次成型;只是照片,他反反復復通過各種渠道找了七八次,才找到了我們都滿意的。
這位作者和我已經(jīng)是微信好友。在一個月前,又給我們提供了一篇高質(zhì)量的人物稿件,寫的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梁益建、一位被評為感動中國2016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骨科醫(yī)生,他正在為小患者診斷的照片嚴肅而溫情,這張照片我們也非常滿意。但獲得這張照片的過程也是頗費了周折。最近,席盤林處長的同事、北大中文系畢業(yè)的唐依芳菲女士給我們寫來了一篇全國人大代表陶勛花的“最特寫”文章。按照我們的要求,他們正在重新拍攝照片。
為全國人大代表做人物報道,有些代表會有所顧慮,有些覺得太過“張揚”。而這張足夠搶眼的照片,更是難找。從我內(nèi)心來說,如果作者已經(jīng)寫了稿件,也就是約見了代表完成了采訪,說明代表對報社工作、對檢察工作是充分支持和信賴的,那么,我們就一定要找到合格的照片,否則,我們怎么向代表交代?兩年多以來,這個目標,我們完全做到了。并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作者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當然也包括拍攝隊伍。
這個隊伍,包括本報山東、重慶、河南、湖南、浙江、黑龍江等地駐站記者,泰州、成都、淮安、杭州等地檢察機關宣傳干部,各級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工作人員,各級人大機關雜志、網(wǎng)站的編輯記者,地方報刊的攝影記者。每周刊發(fā)的文稿照片,身為責編的我,至少要聯(lián)系十幾次,涉及多個牽線人,通過郵件微信等不斷協(xié)調(diào),才能修得正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備好了寫給“最特寫”欄目作者的約稿短信、欄目簡介、優(yōu)秀圖片截圖、圖片像素要求等,一切就為了他們能以最快速度理解我們的意圖。
找到了照片發(fā)出了稿件,我們的工作并沒有結(jié)束。通知發(fā)稿、寄樣報,給各位幫過忙的聯(lián)系人同時寄送,然后拍信封圖發(fā)微信給他們,等待他們收到信件和稿費的短信,這一切正規(guī)而有序。
在這個非?!奥闊焙汀皢隆钡倪^程中,我們收獲了一支編外作者隊伍,像滾雪球一樣地發(fā)展高質(zhì)量的稿件。和這些聯(lián)系10次以上的作者,都成了微信好友,經(jīng)常約稿合作。我們共同的努力,讓這個很難辦的欄目,一直堅持了下來,還獲了獎。
沒有什么欄目是完美的,“最特寫”欄目也是。有些稿件的文字不夠精致,有些照片有擺拍的痕跡,個別記者不接受約稿,或者答應了又放鴿子,刊登的稿件分布不均衡等等。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一直在想辦法。比如說,文字與寫法的問題,越短的稿件越難寫,這是一個事實。現(xiàn)在我們試圖做些樣本出來,改變有些作者一寫就要大而全的慣性思維。比如照片有擺拍痕跡的問題,趙信副總編提示我們,這張照片的找法,可以拓展思路,不一定非要履職照片(實際上刊發(fā)的這種照片也不多),家庭照片、生活照片也可以,傳達更多內(nèi)涵,與正文形成補充。對于個別省份發(fā)稿少的問題,今年我們會繼續(xù)聯(lián)系擴展,爭取在一些重點省份實現(xiàn)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