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勤
?
論家庭音樂美育價值的實現(xiàn)方式
王 勤
(星海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本文針對我國當前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在中小學音樂課堂具體實踐中的現(xiàn)實情況,探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家庭層面的音樂教育與學校課堂音樂教育有機銜接的可行性。相對于學校音樂教育,分別從家庭音樂的基礎性美育價值、補充性美育價值、輔助性美育價值等三個方面的實現(xiàn)方式分別進行論述。提出在當前音樂教育新形勢下,要積極關注、正視現(xiàn)實生活領域音樂美育的巨大價值,以期能夠把家庭音樂教育納入到整體立美-審美系統(tǒng)工程中來,從而開辟出美育全新的廣闊天地。
美育;審美;立美;新課標;家庭音樂教育;學校音樂教育;價值;實現(xiàn)方式
傳統(tǒng)意義上的“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正是發(fā)現(xiàn)了美的教育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價值。音樂教育培養(yǎng)和提高人們感受美、表現(xiàn)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yǎng),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上世紀八十年代,趙宋光教授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立美—審美”新的美育觀[1],他認為在“審美”(審視、獲取美的感受)之前或者同時還應該有一個“立美”(建立、確認美的范式)的過程,使藝術之美的合乎規(guī)律性和合乎目的性二者的高度統(tǒng)一,從而為通過音樂教育進行美育開拓了全新的思路。
西方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艾德蒙得·胡塞爾提出“生活世界”的哲學概念,要求回到現(xiàn)實生活,關注當前生活成為一種重要的思潮。西方后現(xiàn)代音樂教育現(xiàn)象學更提出要將“音樂生活世界”作為我們的課本,而不只是將音樂學科教育學將音樂課本、教案作為我們的世界[2]。
當前我們關于音樂教育為主要途徑的立美-審美教育的研究和討論主要集中在學校音樂課堂層面。事實上,受每一所學校的軟硬件及師資力量的限制,每周一到兩節(jié)音樂課遠遠不能滿足《新課標》[3]所提倡的美育效果和目標,而占孩子業(yè)余生活大多數(shù)時間的家庭音樂教育的美育價值卻極少得到大家的關注。借助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帶來的便利,家庭音樂教育(包括以家庭為單位參與的社會音樂培訓活動和相關音樂實踐活動)為美育開辟了全新的廣闊空間,讓其成為學校課堂音樂教育的有效延伸與補充。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外文化交流的加強和對以往教育的深刻反思,廣大音樂工作者和教育專家對如何將音樂教育作為貫徹實施美育系統(tǒng)工程的最重要途徑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斷增補修訂的每一版《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凝聚了無數(shù)音樂教育前輩的辛苦汗水和殷切希望。新的課程標準很好的吸收了世界先進教育理念,同時恰到好處地兼顧了我國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優(yōu)秀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主體性原則,可以說是做到了頂層設計的“盡善盡美”。
然而,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域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不均衡,教育發(fā)展的基礎參差不齊,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等諸多原因,如此完美的頂層設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遭遇了普遍的尷尬。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除了少數(shù)一二線中心城市的中心區(qū)域的中小學配備有專門的音樂設備以外,占適齡兒童絕大多數(shù)的三、四線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中小學,他們的教具(樂器)、教材(教輔材料)、教室(專門的音樂課教室)等基本上是捉襟見肘,極其簡陋。
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大行其道,從地方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到學校領導層到教師乃至家長們對于音樂課在塑造完美人格、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面的美育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孩子們的音樂課無論是時間投入,還是課堂秩序及學習效果等方面,可以說是差強人意。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理念,為我們音樂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了傳統(tǒng)的吹、拉、彈、唱、跳以外,還要具備非常豐厚的人文知識的儲備和創(chuàng)造性地編、導、演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這種類似“全科醫(yī)生”式的音樂教師培養(yǎng)用人需求、受制于專業(yè)音樂教育的“高考指揮棒”和“重技輕藝”等積弊,至少短時間內沒有辦法滿足。
面對學校音樂課堂貫徹實施新課程標準的現(xiàn)實條件,我們沒有辦法一蹴而就在短時間內獲得徹底的改觀。然而,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新技術、新科技帶給我們全新的社會交往模式和生活方式,家庭音樂生活實踐所帶來的巨大美育價值逐步凸顯出來。在以互聯(lián)、共享、全球化為特征的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潮流下,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獲取及傳播成本大大降低,聽音樂成為男女老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音樂在我們現(xiàn)實精神生活中的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在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融洽關系等多方面能夠發(fā)揮的巨大的功能價值得到社會的廣泛共識。以家庭為單位的音樂社會實踐體驗活動普及,小到室內播放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里的音樂部分,大到專門參與的社會音樂表演、觀賞、比賽等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無不體現(xiàn)了家庭美育操作的巨大可行性空間。
家庭音樂教育具有基礎性美育價值。從胎教開始,直到進入學前教育這一段時間,家長都可以起到對孩子音樂啟蒙教育的決定性影響。一個學齡兒童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時間遠遠少于他(她)在家庭環(huán)境下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年紀越小的孩子,與父母家人相處的時間越長,在音樂審美趣味形成方面,受到來自于家庭的巨大影響不容忽視。音樂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年齡越小,其音樂感知、模仿、運用能力等方面可塑性越好[4],充分說明家庭音樂教育具有基礎性美育價值。
家庭主要成員的遺傳基因、音樂素養(yǎng)、關注程度、審美偏好、欣賞水準等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于聽音樂的選擇,會耳濡目染地影響到孩子的音樂審美意識的初步形成。比如說著名的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傅聰先生便是受到良好的家庭音樂教育的熏陶,一步步走進音樂的殿堂[5]。
一個家庭通過給孩子報各類樂器班、合唱團等音樂培訓課程,從技術層面的專門資金和人力方面的投入和引導,直接會影響和促進少兒音樂表演技能和審美水準的提升。當然,由于家長自身經(jīng)濟能力和文化水準以及當?shù)匚幕l(fā)展水平等硬件條件的限制,每個家庭在這方面的投入會有較大差異。這種社會化的精英教育與學校音樂課堂的普及性通識教育所針對的目的和需求達到的效果顯然不同。
家庭主導的相關音樂實踐活動主要包括觀賞各類音樂會及文藝演出、電影電視、社區(qū)相關音樂表演等。社區(qū)音樂娛樂環(huán)境主要是電視綜藝娛樂節(jié)目、廣播廣告音樂等,這些都是與家庭相關聯(lián)的廣泛存在的音樂形態(tài),是基于無意識記對于少兒的音樂審美造成的潛移默化影響的重要音樂美育內容。
綜合上述,家庭音樂教育的有效開展對于兒童基本音樂心理構成、基本音樂操作技能、基本感知鑒賞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視的基礎性作用。我們有必要形成關于家庭音樂教育的基礎性美育價值的社會共識,重視家庭音樂教育,實現(xiàn)家庭音樂美育教育與音樂課程美育的協(xié)調發(fā)展。
音樂老師和家長在過去通訊不發(fā)達的條件下是很難實現(xiàn)及時有效溝通的。僅僅通過帶口信的方式,讓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實踐行為局限在學校課堂范圍之內很難突破,而家庭音樂教育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投入沒有與學校音樂課堂實現(xiàn)有序對接。如今,隨著社交軟件的廣泛運用(如微信、微博、qq等),讓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孩子之間能夠在課后實現(xiàn)及時有效的互動交流,這種互動與反饋機制為家庭音樂教育實踐行為與學校美育協(xié)調共進提供了絕佳的基本信息保障[6],將家庭音樂教育協(xié)調統(tǒng)一到立美—審美教育系統(tǒng)工程的整體中來。在減少家庭音樂教育的盲目性、不可預見性的同時也減輕了學校音樂課堂立美實踐操作的巨大壓力。
借助社交軟件的便利,音樂老師和家長、家長和放學回家的孩子之間可以形成及時有效溝通和實踐。事實證明,家長參與到班級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來,集思廣益,可以給老師們提供許多非常有創(chuàng)建性的想法和意見。家長通常也很樂意動用自己的社會關系,為幫助班級實現(xiàn)音樂實踐活動提供各種社會資源。過去教師要求學生準備教具時,比如要求學生買豎笛時,學生買通常會買五花八門的笛子?,F(xiàn)在只需將購買豎笛的照片和參考價格發(fā)布在家長群當中,便可以基本保證教具的統(tǒng)一規(guī)格。
借助社交軟件的便利,教師(音樂)與教師(其他科目)、家長與家長、孩子與孩子之間,也會形成及時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在筆者在實習當中,學校文藝匯演要求每個班級出一個節(jié)目,老師布置任務,各班的同學在家中通過QQ或微信溝通交流,各自分頭準備,然后反饋修改,最后約定好時間地點進行匯總彩排。這樣,便大大提高了教師工作的效率,節(jié)省了孩子耗費的時間精力,同時也極大地鍛煉了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協(xié)調溝通能力。
當前音樂課程教育目標高需要傳遞的信息量大,而音樂課的課時量、工作的硬軟件投入?yún)s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有質的改觀,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通過家庭音樂教育對其進行有效補充,可以彌補學校音樂課堂在時間上、體量上、延續(xù)性方面的不足,實現(xiàn)家庭音樂教育補充性美育價值。
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下載、查詢、復制、上傳等功能,老師可以將課堂上來不及展開、深入探討、仔細聆聽的內容作為家庭作業(yè),要求孩子回家完成。比如說在筆者實習的過程中,講《非洲節(jié)奏之旅》一課時,由于教學時間偏短,學生的音樂基礎參差不齊,難以在短時間內將每一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講解,所以在最后小結時,將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要求他們課后收集其他鼓樂的視頻資料,下節(jié)課進行展示與分享。學生們在課后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下載、查詢了相關的資料與視頻,在下節(jié)課分享時得到了很好的反饋效果。也可以將下一節(jié)課需要預先了解的相關音樂文化常識布置給大家,要求大家在聆聽的同時提前將相關文化背景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學校音樂課堂延伸到家庭音樂實踐活動,會從時間上,空間上極大提高我們實施音樂立美—審美教育的效率。
隨著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們早已進入了“電子音樂時代”。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以及音樂課程設計者,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要有效的利用各種技術成果,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借助新技術普及化便利,學生可以用圖片、視頻、音頻、相關網(wǎng)站的鏈接或其他多媒體方式去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yè)。比如引導學生在家自由運用音色、節(jié)奏、伴奏等元素進行創(chuàng)作,并發(fā)布到微信群、家長論壇等網(wǎng)絡空間供大家觀賞、交流,老師可進行逐一點評,提出相應的修改與意見,然后根據(jù)反饋的信息進行及時跟進。例如筆者在實習期間,講《船工號子》一課時,先在課堂上讓學生欣賞各類型的勞動號子,并了解勞動號子的文化背景知識,再要求他們課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自行創(chuàng)作號子,將其錄制成小視頻發(fā)送到家長群供大家欣賞。這個環(huán)節(jié)受到大家的歡迎,不僅學生的積極性較高,而且家長也非常樂于參與其中(找素材、搭配服裝、準備道具等)。
教師對于富有創(chuàng)意和靈性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成數(shù)字小樣(不同于過去需要錄音棚等大量耗時、耗錢的工作),或給家長留作紀念,或推薦給校外專業(yè)機構,這樣做會大大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作熱情。在這個大力提倡“萬眾創(chuàng)新”的時代潮流下,其美育價值不言而喻。
綜上所述,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大大提高了音樂課的學習效率,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其中。老師、家長、孩子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家庭音樂教育的協(xié)調性美育價值得以凸顯。
自二十世紀初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這一偉大創(chuàng)見以來,經(jīng)過歷代教育先輩們豐富和實踐,最終建立并逐步完善,使之形成了一項使命艱巨而宏偉的系統(tǒng)工程。關注現(xiàn)實生活實踐,只有把家庭音樂教育納入到整體系統(tǒng)工程中來,才能開辟美育的新的廣闊天地。相對于學校課堂教育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特點、家庭音樂教育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立美審美功能往往能起到另辟蹊徑的獨特效果。音樂教育實踐任務之艱巨性在于它必須是通過功利性的手段,實施并達成理想化的目標。它的內容和目標可以說是高大上的“務虛”的,但要達成這個目標卻必須通過“務實”的方法和途徑。只有將家庭音樂教育層面的美育納入到整個美育體系中來,才能達到現(xiàn)實功利價值的最大化。
[1] 趙宋光.趙宋光文集(第一卷)(第二卷)[C].廣州:花城出版社,2001.
[2] 管建華.后現(xiàn)代音樂教育學[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 劉沛.人類的音樂經(jīng)驗——音樂心理學導論[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2.
[5] 傅雷.傅雷家書[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6] 李姍.關于“互聯(lián)網(wǎng)+”音樂的思考與探索——基于音樂視角的考察[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4(01).
Achieving the Value of Family 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WANG Qin
()
B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 to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connecting family and school in music education in an Internet era. Family music education serves as a supplement and assistant to school music education. Music plays a vital role in enhancing people’s aesthetic standard. Therefore, music education, especially family music education should receive more attention and be viewed as a new way to improve people’s artistic taste.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s; foster artistic taste; new standard; family music education; school music education; value; implementation method
10.13899/j.cnki.szptxb.2018.04.011
2018-05-10
王勤(1994-),女,湖南長沙人,在讀碩士研究生,音樂課程與教學專業(yè)。
J639
A
1672-0318(2018)04-00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