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汕頭市潮南區(qū)峽山街道陳禾陂學?!∏f建燕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對他們在校學好語文和其它功課及今后進行自學和科研,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近年采,我在教學中作了初步嘗試。
探索由疑開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才能激起他們探索的欲望和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認識的規(guī)律精心設計提問。如 《草船借箭》一文中的重點段 “借箭”,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索,我設計了以下幾問:1.諸葛亮在什么環(huán)境下借箭?2.諸葛亮為什么要利用這樣的環(huán)境借箭?3.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借箭有什么好處?設計這種有層次的遞進式的提問,學生滿腦疑問,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了探索的興趣。
為了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因文而異、因段而異,把引讀、朗讀、默讀、對讀、比較、質(zhì)疑、爭議、想象等方法交替使用,組織靈活多樣的探索形式。如 《少年閏土》一課可分為五段,根據(jù)每段內(nèi)容,我采用五種方法,引導學生自學探索。第一段寫 “記憶中的閏土”,文字優(yōu)美好懂,我采用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看、邊想象,進入文中情景;理解內(nèi)容,體會課文中的語言美。第二段寫 “魯迅認識閏土的原因”。我讓學生圍繞 “魯迅和閏土是什么關系”這一問題,默讀后討論解疑。第三段寫人物外貌,課后要求背誦。我引導學生逐句細讀,劃出中心句、中心詞;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討論:作者描寫閏土的外貌抓住了哪幾點?為什么?然后讓學生背會課文中的精彩片斷。第四段用對比手法寫閏土見多識廣,知識豐富。我采用比較法,讓學生把魯迅與閏土的對話部分和魯迅的感情部分,分開讀、對比想,從而理解閏土是怎樣一個少年。第五段寫閏土和魯迅分別,感情色彩較濃厚。我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魯迅與閨土之間的深厚純真的友誼。
學生的探索求知過程猶如大海行船,有時會出現(xiàn)迷航,這就需要教師教給方法,進行導航。如我告訴學生學習每篇、每段課文都圍繞“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說明什么”這樣四個問題讀書、思考,去探索作者思路,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和表達方法。學生掌握這條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線索,探索就有了路子。
除了教給學生規(guī)律性思考方法外,我還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及時捉供方法,為他們指明路子。如學習《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時,學生對 “不但……還……甚至”這組關聯(lián)詞的作用理解不深,因而影響對內(nèi)容的理解,我就讓學生用 “比較法”把這組關聯(lián)詞里面的內(nèi)容顛倒一下和原句對比,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這種遞進關系的復句,可以使意思層層深入,起到突出戰(zhàn)士們潛伏的環(huán)境非常危險的作用。
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出現(xiàn)“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難時,我因勢利導,進行巧妙點撥,開拓學生的探索領域,使他們進入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例如,我教《將相和》一課,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對文章的中心提出了不同意見,即教育我們遇事要多動腦子;藺相如善于觀察,臨危不懼,足智多謀和顧全大局,教育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要團結協(xié)助。學生找出自己所提出的中心的依據(jù),一時爭執(zhí)不下,各不相讓,形成僵局。我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提出要他們從寫文章應該怎樣圍繞中心安排材料角度去重新認識、思考。這一下果然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他們重讀課文,利用已有知識做多角度的探索,思維非常活躍。
讓學生主動去探求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與培養(yǎng)能力同等重要。為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探索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便于探求知識的學習環(huán)境,盡可能地提供探索機會。在這一過程中給學生足夠的自學時間,堅持學生靠自己的力量能獲得的,教師決不直接講解。就是爭論僵持不下,學生一齊把頭轉向教師,期待教師評論是非時,我也從不輕易表態(tài),而是要求學生認真考慮別人的意見,啟發(fā)他們自己動腦去解決問題,明辨是非。
另外,要堵住學生靠死記硬背獲取知識的路,迫使他們?nèi)ヌ剿鳙@知。例如,學習生字詞,一般學生愛單純機械記憶。我針對這種情況,除了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外,在檢查驗收時,提出促使學生思考的問題。
課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心。當學習中遇到困難,教師要及時鼓舞情緒,使他們看準目標,鍥而不舍,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