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學院藝術學院 安徽 六安 237012)
合唱作為雅俗共賞的文藝活動,它的普及型之快,受眾性之廣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相比的。學校文藝匯演、企事業(yè)文化宣傳以及大小型歌唱比賽等等,都少不了合唱的參與,所以合唱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的一門重要表演藝術。作為合唱團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合唱指揮既是合唱的導演,又是直接參與舞臺實踐的演員,換言之,他必須能勝任指揮和表演者的雙重身份,這就對合唱指揮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還要有扎實的專業(yè)技能,才能更好的駕馭合唱藝術。
作為合唱的領導者,對其本體——合唱的研究是合唱指揮者從業(yè)前必須要研究的課題。合唱起源于古希臘的酒神頌歌,一種眾人齊唱的形式,多聲部的合唱在中世紀教會音樂時定型,兩個聲部的復調奧爾加農(nóng)就是合唱的鼻祖。雖然最初產(chǎn)生時非常簡單,一般是平行四五度、一度八度,并隨著宗教音樂的繁榮,而達到鼎盛。中世紀的中晚期出現(xiàn)了世俗性復調音樂經(jīng)文歌、尚松等復調合唱,多聲部且世俗化的發(fā)展不止促進了復調音樂的發(fā)展,也使聲樂進一步發(fā)展。我們會發(fā)現(xiàn),合唱藝術貫穿著整個音樂史的始終,很多作曲家都喜好創(chuàng)作合唱,如文藝復興時期的混聲合唱《回聲》,利用合唱中的強弱對比、重復,模仿在山谷中的回聲效果,其藝術化的演唱手法在當時引起極大的轟動,這首作品有多個語言版本和合唱版本,至今仍是我國合唱比賽或演出中的經(jīng)典曲目;威尼斯樂派的復合唱這種雙合唱團對唱(各有一架管風琴伴奏)的形式不僅使合唱規(guī)模達到空前,效果極其輝煌,創(chuàng)作出復調交替圣歌這一體裁,也為后來的“協(xié)奏”體裁提供了最早的藍本;還有巴洛克時的清唱劇《彌賽亞》的合唱“哈里路亞”,音響宏偉壯麗的具有史詩般的風格,這些作品處于不同的音樂階段,但都值得每一個合唱指揮從業(yè)者去深入研究。
音樂不是孤立存在的,獨立發(fā)展的,音樂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繼承與創(chuàng)新,都是音樂與其它事物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結果[1]。單從作品歌詞這一塊來看,部分合唱作品的歌詞具有很強的文學性,準確地把握歌詞中的文學性、藝術性對于合唱效果優(yōu)劣十分關鍵,如果不能理解歌詞中的文學和思想內涵或者對其理解只停留在淺顯的階段,那么肯定無法詮釋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因此一個合格的合唱指揮者應具備較高的文學水平;并且一首精品合唱是由指揮者與合唱隊員經(jīng)過長時間的磨合而成——即演唱技術的打磨和情感的融合,所以合唱排練工作是一個與演唱者進行交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處理,對合唱隊員要求準確的傳達給隊員,在這個過程中,指揮者把內在的文化素養(yǎng)通過化作外在的語言有效的引導隊員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同時,這也是指揮者人格魅力的體現(xiàn),合唱隊員人數(shù)眾多,專業(yè)能力有差別,性格也各異,指揮者只有充分贏得了所有隊員的肯定和認同,把合唱隊員凝聚在一起,在舞臺上展現(xiàn)最佳的精神風貌。
作為音樂領域的復合型人才,綜合性的專業(yè)技能是合唱指揮者必須具備的。指揮是專業(yè)性非常強的專業(yè),從本科指揮專業(yè)的招生簡章來看,所有院校對指揮參試者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除了主專業(yè)指揮外,鋼琴(或其他樂器)考試標準至少是中高級,視唱練耳,歌曲寫作,樂理,每一項必不可少。
合唱是多重聲音的集合體,音色統(tǒng)一的特質要求每個演唱者都必須要保證自身音色統(tǒng)一為前提,如同鐵鏈,每個聲音都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但由于人聲各異,加上每個人的聲樂水平不同,怎樣讓演唱者的聲音和諧的組織在一起,是合唱指揮者最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面對合唱者,指揮首先要是一位聲樂老師,可以根據(jù)個體差異進行聲樂指導。先分聲部帶領隊員們熟悉各個聲部的旋律、節(jié)奏,解決演唱個體的音準、節(jié)奏問題,尤其是音準問題,這是合唱的基礎,整體音準的訓練是個復雜而系統(tǒng)的過程,音準不好的合唱不但不能使人產(chǎn)生美感,反而讓聽眾非常難受。除此外還要教會合唱者者自然的運用氣息,科學的演唱,這樣一來可以避免過度使用嗓子而造成聲帶的損傷,再者也可以美化聲音,通過聲音的強弱對比來展現(xiàn)合唱作品中力度的變化,提升整體的演唱效果。
一個好的指揮必須要有嫻熟的指揮技法。嫻熟的指揮技法使指揮者把對作品的處理要求,情感的理解更準確地傳遞給合唱者,使合唱者的訓練有效的達到內在和外在的統(tǒng)一。因此指揮應該在充分解讀音樂作品的內涵之后完成整部作品的動作設計,并且設計的動作既要有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語言,充分調動雙手與身體的其他部位協(xié)同合作,又要遵循“省”、“準”、“美”三個基本原則。“省”——指揮的動作以簡潔為前提,動作能少絕不多,能小絕不大,過于繁瑣和花哨的指揮動作會顯得“嘩眾取寵”而成為演出的“焦點”[2];“準”——要求指揮動作準確明了,例如:動作的起與收、連與跳、強與弱、漸強與漸弱、呼吸與保持等等一系列動作都要緊貼節(jié)奏拍點,不然會使演唱毫無韻律感,甚至使整體演唱形成“打架”的局面;而“美”的原則是所有音樂門類的共性,合唱也是以審美為前提。指揮作為舞臺表演藝術的一部分也應注重自身的形象美,因此指揮者的動作除了要達到技術層面的要求外還要具備美感,在設計好整套指揮動作后要重新審視這一系列過程,更可以對一些優(yōu)秀指揮家的舞臺風貌進行借鑒模仿,平日里對著鏡子多加練習,包括面部表情作為啟發(fā)演員音樂情緒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應蘊含著豐富的情感[3],刻板或者過于夸張的面部表情都不可取。
鋼琴伴奏是合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起著襯托人聲,使和聲更加豐滿的作用,而且作為一個特殊聲部在前奏、間奏,尾奏這樣獨立表現(xiàn)場合時對提示人聲進入、演出氛圍的渲染,效果的增強有著特殊的意義。合唱指揮是整場的“領導者”,所以既引導合唱者,又引導鋼琴伴奏。因此指揮者要具備視奏多聲部總譜的能力,深入挖掘鋼琴伴奏部分和合唱部分的關系內涵,這樣才會對作品有更直接更深刻的情感體會。如二聲部合唱《漁光曲》,歌曲一開始是對普通情境的描繪,鋼琴伴奏采用的是帶分解和弦的主旋律伴奏,以低吟淺唱的形式烘托人聲,在這里使用pp的力度,指揮應該以手勢提醒伴奏把握好非常弱的力度,為后面人聲情緒的爆發(fā)慢慢的積攢力量,要避免力度控制不當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歌曲中段繼續(xù)情境的描繪,但歌曲情緒開始起伏,也帶動旋律線慢慢走高,伴奏由分解和弦變成柱式和弦加震音音型,渲染了蒼涼的情緒,但這里的情感不是突然的爆發(fā),而是慢慢的釋放,并且速度也較前段稍快,指揮右手擊拍的動作應加大,以左手橫向運動提示鋼琴伴奏和合唱者在力度上同時加強,再用向上托舉的動作以配合力度的爆發(fā),最后在哼鳴演唱中漸弱結束。由此可見只有使人聲與伴奏二者互相融合、互相補充才能成為成為一首優(yōu)秀的合唱作品,指揮者如果不具備一定的鋼琴伴奏能力是無法處理好二者之關系。
任何音樂作品都是有一個由曲譜轉變成音樂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二度創(chuàng)作的過程。一個成熟的合唱指揮者不應只流于樂譜所標注的直面含義的抒發(fā),也不是對范例一味的模仿,而是在深度領會作品的內涵與外延之后,通過手勢與表情讓合唱者領會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讓觀眾認可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這也是合唱指揮者指揮技巧的進階,綜合素養(yǎng)的升華,它需要指揮者多年的學習和舞臺實踐的積累,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對原作產(chǎn)生獨到的見解。彩虹室內合唱團在近一兩年走紅于媒體大眾,無論是自創(chuàng)的“神曲”《張士超》還是改編宮崎駿、五月天的歌曲等,都成功的打上了自己的標簽,指揮同時也是作曲——金承志功不可沒。認真研究其走紅原因,我們發(fā)現(xiàn)在就合唱水平而言它并不是最突出的,但是它屢屢?guī)Ыo聽者的“新”和“喜”。它的“新”在于能在多種演唱門類中自由跨界而不留下生硬的痕跡,借用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他曲之調卻不顯得生搬硬套,曲風或莊重或跳躍都給人一種“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感覺;而它的“喜”在于無論選擇的音樂種類還是題材都是如此“接地氣”,使大家對這位新生代指揮另類的創(chuàng)作思維感到欣喜。正是如此他們這些曲目不止風靡業(yè)內外,也開始頻頻為電影“獻聲”,慢慢由“跨界”走向“跨域”。
隨著我國新文化事業(yè)的提高,合唱早已經(jīng)發(fā)展成非常普及的音樂活動,這也對合唱指揮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優(yōu)秀的合唱指揮只有具備的各方面知識與技能,才能勝任不同風格的合唱曲目,被不同審美需求的聽者所認可,而目前優(yōu)秀的合唱指揮人才是相當缺乏的,因此除了專業(yè)音樂學院一直開設相關專業(yè)課,高師專業(yè)也將《合唱與指揮》課程納入到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必修課程中,但理論的學習遠遠不夠,一名合唱指揮是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成長周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歷練、提高才能慢慢成熟。所以每一個合唱指揮者都應把終身學習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使自己的指揮水平能夠與時俱進,從而更加滿足職業(yè)對于合唱指揮的要求,使合唱指揮事業(yè)得以健康、持久、良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