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麗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成都 610041)
《跟我學漢語》(Chinese with Me)英語版,分為《跟我學漢語-綜合課本》(簡寫“綜合課本”)和《跟我學漢語-漢字課本》(簡寫“漢字課本”),主要針對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既可作為短期速成教材,亦可作常規(guī)的入門教材?!陡覍W漢語》的研究,超星數(shù)據(jù)庫按期刊和論文封閉式檢索后得到成果147條,剔除含關鍵字但內(nèi)容無關的檢索結(jié)果得到65條。梳理后發(fā)現(xiàn),對《跟我學漢語》的研究主要分為對《綜合教材》的研究及其與同類教材的對比分析,《漢字課本》的研究相當少。研究本套教材的原因在于它由國家漢辦推廣,出版量大,普及度高,影響力較廣,但對其研究較少。本文希望可以增加大家對該教材的了解,并促進其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跟我學漢語-漢字課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第1版,適合母語為印歐語系的漢字學習者使用。第1冊由陳怡主編,從《綜合課本Ⅰ》摘選了留學生日常生活最常接觸的232個漢字和部首,適用于零起點漢字學習者。第2冊由沈瑋主編,適合已有200個漢字基礎的學生,它選取《綜合課本Ⅱ》中日常生活經(jīng)常接觸的407個漢字和部首,并注重與第1冊銜接及已學漢字的復現(xiàn)。雖是《綜合課本》的配套教材,《漢字課本》與其他配套教材不同的是,它可以主教材作為漢字入門教材獨立使用。
大體上說,《漢字課本》符合教材編寫原則中的“針對性、實踐性、趣味性、科學性”原則。它針對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生使用,充分考慮了學習對象的自然條件。從學習者日常交際用字出發(fā),選取高頻字為教學點,極大提高了教學漢字的實踐性。教材中排版清晰、插圖生動、練習多樣化,附有教學光盤、測試卷及漢字卡片,調(diào)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維持并增強其學習動機?!稘h字課本》遵循了《綜合課本》全拼音教學的編寫原則,教學點和練習出現(xiàn)了大量的拼音,符合零起點學生借助拼音學習漢語的學習規(guī)律;教學點和練習的編排,也符合“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它還十分重視所學漢字的復現(xiàn),教學漢字來源于綜合課本,出現(xiàn)順序與其一致;漢字量的安排,也符合成年人的學習特點,平均每單元出現(xiàn)生字35個要求書寫15個。
《漢字課本》以漢字為基本教學單位,由部件引出漢字,整體采用“單元制”,每冊各15單元?!稘h字課本Ⅰ》以漢字知識開篇,簡要介紹了漢字的歷史、構(gòu)字方式及其在漢字中所占比例、書寫規(guī)則等。主體部分,每單元可分為教學內(nèi)容和練習2大板塊6個部分,包括新部首+新漢字、其他漢字、舊部首+新漢字和形聲字,練習集中出現(xiàn)在教學點后,主要有6種題型?!稘h字課本Ⅱ》開篇是漢字筆畫名稱表,例字選取已學漢字,與第1冊銜接同時復習筆順。主體部分改為4個部分,為了將新教字詞與已學字詞聯(lián)系起來,每單元開篇改為舊部首+新漢字,隨后是新部首+新漢字、新聲旁+漢字擴展和綜合練習。形式雖有變化,但教學內(nèi)容仍以部首、聲旁為線索,還加大了形聲字的教學比例。
漢字教學的內(nèi)容雖然多樣,但核心都是“字”。任何漢字教材編寫時都應重點考慮字和字量問題?!秾ν鉂h語初級階段教學大綱》中對初級階段留學生漢字的學習要求是掌握1600個甲乙級字,而《漢字課本》生字總量是627個,雖與大綱有一定差距,但多是組合能力強的常用字,且80%以上來自于甲乙級詞。
《漢字課本》采用以部首、聲旁教授漢字的理念,編排時以部首為主線,由部首引出生字,以聲旁為副線,利用同聲旁漢字的橫向比較串聯(lián)已學漢字,通過給聲旁添加新部首擴展學習者的漢字量;同時采用獨體字與合體字混合教學的方式,先教獨體字,后教獨體字衍生的偏旁,再教由該偏旁組合的漢字,如:女→媽→她。單元結(jié)構(gòu)為“生字、注釋、練習”,每單元4~6個漢字,用“展示分析,譯釋同步”的方法呈現(xiàn)漢字。首先展示部首(作為部首的獨體字同時英文翻譯),引出新漢字,部分獨體字或部首會補充插圖說明其形體演變或以圖釋義。
例:
講解“目”時,右邊附有插圖展示其指代的物品“眼睛”,并在插圖下簡要畫出“目”字的演變。
漢字分析分為構(gòu)字分析和拆字分析。形聲字主要采用構(gòu)字分析,第2冊有專門對形聲字聲旁進行講解,兩冊教材在講解部首及其組成的常用字時出現(xiàn)的形聲字,會用括號在該字聲旁后標注。
例:
放:方(sound part)+攵 to put; to release
某些不能用構(gòu)字理據(jù)進行分析的漢字,則采用拆字分析。從形到意,重新組合(類似俗解),既簡單形象,還能幫學生理解原本不能拆分的漢字。
例:
算:___+目+丌to calculate
It shows two hands(丌) manipulate an abacus(目)made ofbamboo(___)
該教材練習有六種主干題型,以鞏固所學漢字形音義?!靶巍?,通過“寫漢字”和“補充漢字缺失的部分”來練習。“音”的練習較少涉及,僅“讀一讀、認漢字”1道題。練習多側(cè)重“形義結(jié)合”,這類練習有:“根據(jù)給出英文釋義選擇正確的漢字”、“根據(jù)英文釋義和已給出部分漢字,寫出該漢字缺失的部分”、“將聲旁與部首組合并匹配英文釋義”、“選擇正確的偏旁”等。主干題型雖大體相同,但第2冊在主干題型外每個教學部分后增加了針對教學點的分散練習。
值得一提的是“讀一讀、認漢字”將本單元的部分新字/詞,以逐級擴展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字詞,在拓展時創(chuàng)造語境讓學生體會其用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漢字課本》將漢字的講解,分為漢字基本知識和漢字知識。漢字基本知識安排在全書開篇,漢字知識是教材的主體內(nèi)容,以新舊部首和形聲字作為區(qū)分標準,每單元平均3.4個部首;形聲字講解從第2冊開始,每單元1個聲旁,每個聲旁平均用4.5個部首組成同聲旁新字。作為短期速成或漢字入門教材,它配有英文和拼音,部分內(nèi)容有插圖??梢哉f《漢字課本》的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是符合其定位和初衷的。
編者雖在“漢字基礎知識部分”沒有詳盡解釋,卻在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和練習里悄無聲息地傳遞著。如米字格輔助書寫,用深淺色線條、箭頭輔助筆順教學。書寫速度體現(xiàn)練習成果,也反映學習者漢字掌握的熟練程度。對書寫速度未作任何要求,使《漢字課本》有些差強人意。通常漢族人1分鐘大約寫20~30個漢字,教學中也應根據(jù)學習進度,對一定時間內(nèi)書寫漢字數(shù)量提出要求。
教材中的插畫分為漫畫釋義和展示字形演變,多位于所釋字右邊。第1冊113幅全部位于教學點部分,第2冊112幅圖中65%用于練習板塊,體現(xiàn)了編者對學習對象及其所處學習階段的充分考慮。有實驗得出,利用圖片將字形與字義聯(lián)結(jié)起來,可有效提升學習者識解漢字的效率。
“讀一讀、認漢字”環(huán)節(jié)中閱讀內(nèi)容為本單元的新字/詞,由字、詞、短語、簡單句,逐級擴展、循序漸進。既可增強學生對所學漢字的認讀能力,也可為其創(chuàng)造語境,讓其識讀句子時體會該詞的句法功能。
例:
多少
多少錢
炒飯多少錢?
食堂的炒飯多少錢?
但也容易發(fā)現(xiàn)編者在創(chuàng)造語境時沒有很好照顧到語境的多樣性,幾乎是同語境下語言形式的左右延長(如上)。漢語為高語境的語言,同一語言形式在不同語境下,意思可能完全不同;同一語言形式也可運用于多種不同語境。當然也要考慮教材的使用對象,創(chuàng)建語境也不能一味地求多求全。
字詞結(jié)合練習也有所欠缺。漢字既是音節(jié)單位也是意義單位,凡能自由運用的漢字就是一個單音詞(水),這些單音詞又可與其他漢字組成多音節(jié)詞(溫水)。教材中常呈現(xiàn)了例字,卻不說明該字如何組成了例詞、詞性如何、如何使用等,只在“讀一讀,認漢字”稍有呈現(xiàn)。若無教師引導,那該部分意圖通過簡單延展,讓學生掌握所學漢字用法,恐怕強人所難。
其他方面如文化,“漢字飽含著傳統(tǒng)的中國特色文化”趙金銘(2006),但編者對文化涵義豐富的字詞缺乏文化上的講解。練習過多注重書寫和識記字形與意義能力的培養(yǎng),卻忽略了音與形義的結(jié)合練習。形聲字講解,只提及用同聲旁進行形聲字的橫向串聯(lián),但忽略了從形旁出發(fā),對含有同形旁的字群進行縱向歸納。
毋庸置疑《漢字課本》以印歐語系的學習者為對象,從學習者的角度,選取留學生日常接觸頻率高、構(gòu)詞能力強的漢字為教學內(nèi)容。英文注釋,利于初級學習者理解所學內(nèi)容;練習適度,鞏固漢字、強化書寫,有意培養(yǎng)學習者漢字識解能力。但也不能忽視《漢字課本》仍有改進的空間,如增強學習階段的區(qū)別、形音義結(jié)合教學、創(chuàng)建多樣化語境等。
[1]陳怡.跟我學漢語-漢字課本Ⅰ[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8
[2]沈瑋.跟我學漢語-漢字課本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8
[3]王志剛.跟我學漢語-綜合課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3
[4]孫德金.對外漢字教學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6.7
[5]朱雅靜.初級對外漢字教材插圖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5.
[6]吳姿.對外漢字教材的編寫原則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