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宇 劉連才
摘 要: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就猶如蜜蜂采蜜一樣,可以實現對優(yōu)秀作家偉大思想的吸收。唯有廣泛閱讀,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作品,完成寫作的過程。換言之,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閱讀為寫作打下扎實的鋪墊,寫作是閱讀的最終目的。智慧地把閱讀與寫作聯系起來,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然后針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閱讀現狀,提出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有助于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策略;研究
一、 引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遍喿x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增長智慧,豐富閱歷,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水平。因此,相關的教育機構也十分重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這能夠在考試卷面上充分地反映出來。整個語文考試卷滿分為100分,其中,閱讀部分就占到了30分。可以看出,閱讀理解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比重很大,地位比較高。因此,加強對小學語文閱讀提升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說話、概括、朗讀以及組詞的水平,進而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那么,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現狀如何呢?
二、 我國小學生的閱讀情況
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主要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個部分,這兩部分的地位是平等的,都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具體來看,課內閱讀是指對課本知識的閱讀,通常是在課堂上完成;課外閱讀是指對大綱要求以外知識的閱讀,對課本閱讀起到輔助的作用,能有效地鞏固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果。
據相關數據顯示,與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小學生的閱讀量還遠遠不夠。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小學生每個月要完成15本書的閱讀,其中,英國小學生每個月讀12本書,美國小學生每個月讀10本書;那么與之相對應的,我國小學生每個月只完成了3本書的閱讀,我國小學生的閱讀量在大國中還處于下游的地位,現狀不容樂觀。究其原因,我國小學生閱讀量少主要是因為課程任務繁重,小學生在完成了一天繁重的學習任務后,還要在課下時間去參加各種興趣培訓班,這就導致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少之又少,閱讀量也自然很少。此外,很多家長并不重視閱讀,認為只有數、理、化等能夠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課程才是重要的,這種偏見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阻礙了孩子閱讀水平的提高。而殊不知,閱讀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對于文字的駕馭能力,為學生學好其他各門科目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效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三、 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策略
首先,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一篇好的課前導語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對文章內容的憧憬,進入閱讀環(huán)節(jié)。就猶如一個饑餓的人看到了秀色可餐的美食,而垂涎三尺、蠢蠢欲動一樣,如果能夠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認真設計課前導語內容,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很好的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效果。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一年級第一冊《畫》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前設計好課前導語,一邊誦讀兒歌一邊讓學生們猜謎語,這就可以充分的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們也會在愉快的氛圍中爭先恐后地發(fā)言、猜答案,很快就有學生猜到謎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順水推舟,對大家說:“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一首謎語詩,大家認真學,等學完以后你們一定可以猜出謎底。”
其次,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提升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寓教于樂。例如,在進行長春版教科書三年級上冊《我家門前的?!芬徽n的講解時,當講到“藍色的霧,藍色的風,藍色的潮聲……”這樣有深意的意境時,教師可以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把提前搜集到的美麗的大海圖片呈現給學生們,也可以播放《大海》歌曲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在快樂的氣氛下感受大海的神秘與美感,對家門前的大海也會有更加深刻透徹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也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說出一個形容大海的詞語,例如有的說“??菔癄€”,有的說“山盟海誓”,還有的說“大海濤濤”,培養(yǎng)了孩子們自身的想象能力。
再次,精講多讀,讀出感情。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對比、設疑、實例點撥等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們加深對文段語句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們更好的閱讀課文,進而受到作品的感染。例如,在低年級的語文課講解過程中,采用“演一演,看一看,坐一坐,說一說”的手段,能夠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們富有感情的閱讀,進而實現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目的。在講解《烏鴉喝水》一課時,“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到處”二字表現了烏鴉找水的辛苦,所到達的地點之多,也反映了烏鴉內心對喝水的渴望程度。老師可以讓孩子們演繹“到處”二字,讓孩子們模仿烏鴉的動作,“到處找水喝”。然后當孩子們再次進行文段閱讀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對“到處”二字加重音量,拉長音節(jié),生動地演繹烏鴉的焦急心情。
最后,創(chuàng)設情境,回歸文本。所謂的精讀是指學生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掌握文章的精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例如,在教授《凡卡》一課時,可以讓同學們精讀凡卡悲慘遭遇的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深刻地體會到,像凡卡這樣出生于貧苦家庭的孩子,他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會受到別人的欺壓。而唯有讀書可以改變他的命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幫助一個人擺脫貧窮,走向成功,過上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在對《凡卡》的學習中,學生們也能激發(fā)個人斗志,樹立遠大的理想。
四、 結語
總之,本文主要從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閱讀的現狀出發(fā),提出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其駕馭文字的能力,對孩子日后成就事業(yè)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魏星.試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效益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3).
[2]楊紅梅.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7(7).
[3]趙宇.淺析基于課文本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1).
作者簡介:
劉景宇,劉連才,吉林省榆樹市,吉林省榆樹市環(huán)城鄉(xiāng)雙井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