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永根
600年前蘇州菜點啥樣一時還真難說清楚,不過在歷史飲食典籍中還能找到一些樣品信息。元代有一本《云林堂飲食制度集》即是這樣一本書,作者為元末著名書畫大家倪瓚,字元鎮(zhèn),號云林先生,與吳鎮(zhèn)、黃公望、王蒙四人被稱為元代書畫四大家,其人事跡編入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不必多說云林先生在書畫界的重要地位,他又是大詩人,詩篇流傳甚廣,被人傳誦。姑蘇城內著名古典園林“獅子林”就是云林先生設計而建的。鮮為人知是,他還是美食家,所著《云林堂飲食制度集》在中國飲食史上留下輝煌的篇章。
云林先生生于無錫梅里祗陀村,梅里村在元代屬蘇州常熟管轄地,因其家鄉(xiāng)地處所在周代稱為勾吳之地,他又被稱為勾吳倪瓚。倪瓚生于大富人家,天資聰慧,好學多才,但又孤傲清逸,不入仕途,生活上追求風雅極致,自身潔愛,性格迥異于他人。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散盡家產(chǎn),浪跡江湖,篤于自信,意存云水,追求逸靜士大夫蕭淡沖雅的生活。他所著《云林堂飲食制度集》反映他對美食的追求及對食物的認知,更多是按照自己獨有審美,對生活情趣的索要,同時也反映元代蘇州一帶飲食風貌。此書所著菜點共有52條目,統(tǒng)計為菜肴28種、點心8種、飲料(小食)8種、其他(與飲食無關)3種。雖則書中僅50多品種菜點記載,字里行間卻處處充滿著吳地文人的氣息、生活的情趣、大家的手法,給后代留下極其寶貴的吳地飲食資料,在烹飪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
《云林堂飲食制度集》中所記載菜點品種都是寫實手法,并無烹飪的理論,只有實實在在寫操作過程和方法??v觀全書的菜品都叫人群情雀躍拍案叫絕,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諸多菜肴制作中所用調料、副料多達幾十種,這在其他的古籍菜譜中難以找到的,如:在書中呈現(xiàn)的調料除油、鹽、醬、醋外,多處使用花椒、蜂蜜、香糟、純酒、紫蘇、桔皮絲、杏仁醬、老蔥、橙齏,另有香菜、糯米、山藥、筍、杏仁、芝麻等。在菜品燒制中多次用到花椒、蜂蜜,有的還用到“麝香”等,可見云林先生在制作菜肴時有其自己的見解情趣,與歷代美食家與眾不同,他的詩畫渾然一體的高清致遠。突出他對美食的完美追求,結合他獨有性情,足見孤傲一面,出品肴饌自然清麗,在調味運用上就可見一斑。一款不起眼的姜,在他手下就有糟姜、姜泥、姜汁、姜片、姜塊(剝去外衣)、姜絲、姜水(濾清)等等,用于不同菜肴中,有的變著用、有的串著用。云林先生在書中曾寫到制作鹽餅的全過程,讓人感受深刻的“白鹽餅子”,將鹽在水中化開,煮鹽水,將鹽炒干,用少許芝麻和在鹽中,做成餅狀,如此餅內中鑲著芝麻,可想而知在燒菜烹調中的調味何等高檔味美。在行業(yè)烹調中有“師傅搭僵,全靠蔥姜”一說,道出做菜要害,現(xiàn)在有些廚師大多怕麻煩,調料減少,菜品質量下降,反而多用添加劑、調味料,急功近利,圖省力。真要認真讀一讀此書,看看古代大師用料的講究、一絲不茍,當然出品菜肴件件精致味美。從中也不難看出當時蘇州菜品重功、重料,精于此道。
任何一道菜味道總是放在首位的,有些用同一食材也能變換著吃法,味道亦大不相同了。云林先生即是菜肴變著吃的藝術大師,在此書中僅吃蟹有三種不同吃法,1、煮蟹法,蟹同生姜、紫蘇、鹽同煮,凡是煮蟹,現(xiàn)煮現(xiàn)吃為佳,吃時蘸醋等佐料;2、酒煮蟹法,將蟹洗凈斬塊,放老姜、花椒、純酒、少許鹽,在鍋中用濃湯燉熟,此吃法不用蘸醋,煮蟹法與酒煮蟹法雖只一字之差,差別卻很大,一種煮熟整只剝著蘸醋吃,一種斬成塊在酒高湯中燉熟,不用佐料,強調蟹的本味;3、新法蟹,把蟹劈開,留下殼和蟹黃,蟹身、蟹腳切成塊段,用生蜂蜜腌上一段時間,再用少量蔥、椒、酒拌一下,放進雞湯里涮熟,取出蟹油、蟹黃蒸熟放入湯中,用糟姜片、原汁清湯共食,這種食法類似于現(xiàn)今涮著吃法,與之前吃法的確不同。運用三種不同的食蟹方法,蟹肴可謂美味佳肴,令人垂涎。另有一款鯽魚肚兒羹,十分引人入勝,將鮮活小鯽魚洗凈去腸,將魚腹部的兩片肥肉切下,并相互連著做成如蝴蝶塊一樣,用蔥、椒、鹽、酒腌一下,另用魚頭、魚背肉熬成湯汁,將魚腹腴片在魚湯中焯一下,取出鑷出魚刺,用花椒或胡椒、醬水調和,把前面所制魚湯提清,放入蔬菜或加入筍片一同共食。可想而知此魚湯鮮美無比,蝴蝶塊狀精彩至極,取用鯽魚身上最肥嫩部位,用料如此講究,反映出作者的詩意畫境,對美食的追求,有著獨特的審美觀及口味感,菜肴如此精巧,烹飪之奧妙,讓人難以忘懷。
云林先生書中直接用“法”字定義的菜點多達15種,每種都詳述方法,告訴你具體操作要領,實用性強。其中有一款“黃雀饅頭法”讓人稱奇,大多人也從未吃到過。取用黃雀,用它的腦子以及翅膀,加上老蔥、花椒、鹽一同斬碎,填入黃雀腹中,然后用發(fā)酵面把它包裹起來,做成平團狀,上蒸籠至熟即可食用,另有一法為糟一糟,在香油中炸一炸,風味尤其美妙,除這些奇特燒蒸法外云林先生更多有制醬油法、醋筍法、糟姜法、燒蘿卜法等極其家常平民化制法,這制法多來源民間,又在云林先生手中升華為經(jīng)典,對不同食材有不同制法,亦有多種吃食方法。有的生吃、又熟吃,另有蒸食、油炸、烤法、冷吃等等。其中讓人振奮不已有款名為“香螺先生”的菜肴,取香螺去殼,只用螺肉,洗凈批成薄片,放在雞湯中稍微汆一下就可以食用了,另一款與此較接近的“田螺食法”,取用大田螺,取其頭部肉,將螺頭用砂糖攪拌腌一頓飯光景,將螺頭肉批成薄片,用老蔥、胡椒、酒腌一會兒,放入雞清湯原汁中汆熟共食,或者將螺頭肉用鹽、酒加入蒔蘿浸漬三到五天,然后用清醋供食(生螺頭肉),特別指出夏天不能吃。上述多種做法反映出云林先生對食材理解運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然食材的美味,更多是一個藝術家對生活認知,對吃食尊重。也看出蘇州一帶在元代已對烹制食物菜肴精細純美。
《云林堂飲食制度集》一書制作菜肴精彩之處較多,特別在烹調手法上變換多端,在調料運用上精細復合,講究菜肴美觀形態(tài)、層次豐滿,彰顯富貴的質感,在正常刀法,條、絲、塊、丁之外,追求形態(tài)變化及美觀已達嘆為觀止程度,具體菜品形態(tài)如:
1、荔枝花紋“爉肉羹”把豬里肌肉切成一寸長小塊,面上批成荔枝形花紋,腌汁后入滾湯中略拔取出,湯中加入山藥多塊同荔枝一起共食。
2、柳葉片“川豬頭”:豬頭熟后冷卻切成柳葉片,與肉片、蔥絲、韭菜絲、筍絲、茭白絲用花椒、芝麻、杏仁、鹽拌勻蒸之,用“手餅”卷著吃。
3、蝴蝶片:鯽腹部兩片相連肥肉,在魚湯中加蔬菜、筍片同食。
4、梨皮卷:用小刀將螺肉像削梨皮一樣批成一圈圈薄片入雞湯汆一下食用。
5、象眼塊:將剔出蟹肉鋪在粉皮上,把打好蛋液澆在蟹肉上,在蛋糊上面鋪上蟹油、蟹黃,上籠蒸之,切成“象眼塊”,還用蟹殼熬汁加入調料澆在象眼塊上,另用菠菜鋪底,可想這道菜肴色、香、味、形俱佳,風味獨特都是不可多得美肴。這些菜肴在處理過程中出現(xiàn)荔枝形、柳葉片、蝴蝶片、梨皮卷、象眼塊等形態(tài),程序復雜、要求極高,而且烹飪環(huán)環(huán)相連,出品菜肴意境高遠、味美悠長,說明當時蘇州菜肴已達到精細、精美、精致程度。
此書最被人傳誦的菜品非“燒鵝”莫屬,此菜后被清代袁枚收錄在《隨園食單》中,冠以“云林鵝”名稱,“云林鵝”一直傳承至今,成為餐飲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云林鵝烹調極為講究,取鵝以鹽、椒、蔥、酒多擦鵝腹內,外用酒、蜜涂之,后將鵝放入鍋中用竹架起,鍋中放一盞水、一盞酒,蓋上鍋蓋,用濕紙將鍋蓋縫隙封好,濕紙如果干了就用水將它潤濕。用一個大草把燒鍋,草把燒盡,再燒一個。?;鹨活D飯時間,打開鍋將鵝翻個身,如前面燒法,再燒一遍,充分利用草把火力余燼,此法像蒸,又是高溫烤,由于鵝架在木棒上,不必擔心會烤焦,連蒸帶烤,又燜又烘,綜合火功。出品云林鵝,色澤亮艷,異香撲鼻,鵝肉鮮嫩油潤,原汁原味。另有一款馳名中外的“蜜釀蝤蛑”很有特色,現(xiàn)今蘇幫菜經(jīng)典菜肴中“雪花蟹斗”就是在其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蝤蛑即梭子蟹,其制法:將蟹鹽水煮一煮,變色就撈出,將大螯及腳中的肉取出,股肉斬成小塊,這些東西敷在蟹殼中,用蜂蜜加入蛋中攪勻,將蛋糊澆在蟹殼所盛蟹肉上,再用肥脂鋪在蛋糊上,上籠蒸之,蛋糊凝固即可食用,可以供橙齏醋以供蘸食。此菜超凡脫俗,制作精良,有亮麗的外衣,鮮潔的口感,真感于云林先生高遠構思、文人的氣息、散朗情趣才能有如此高雅令人難忘的佳肴美味。
書中展示菜點不必道來加以評說,但每道菜點、飲品,無不制作精良、外形美觀、色澤鮮艷、口味淡雅。從書中內容可看出辛辣怪味菜肴少之又少,僅有一款用到了清辣汁,牛羊肉菜肴則一款都沒有,有三分之一菜肴使用水產(chǎn)類,如:蟹、蛤蜊、青蝦、江瑤、鰦魚、鯉魚等等,這與吳地水產(chǎn)資源豐富,集江、海、湖水產(chǎn)精華,突出這類菜肴正體現(xiàn)蘇州家鄉(xiāng)的飲食特色。再從書中所描寫菜肴上有近十道菜肴使用蜂蜜、糖,菜品無疑帶有甜味特色,尤其“熟灌藕”用絕好真粉,入蜜及麝少許灌入藕中,用油紙包扎煮,切片熱吃,此菜與當前常用桂花糖藕如出一轍,典型蘇州風味,以味甜香糯著稱。書中另提到糖饅頭、燒鵝、燒豬頭、新法蟹、蜜釀蝤蛑等在其調料中均可見糖和蜜,可見蘇州菜肴中一些菜品偏甜的歷史由來已久。云林先生特別在“鰦魚”一文中說到,火候燒到家,使魚產(chǎn)生“自來芡”,要求吃菜清鮮少膩頭,吃得清爽舒適。這與當下蘇州人的吃食要求完全一致。另一款菜用海蜇制作“海蜇羹”十分奇特講究,要用嫩雞脯肉加上海蜇,放入用新鮮對蝦的蝦頭熬成的清湯中,放入對蝦、雞脆、決明子等和入海蜇湯中食用,真是湯鮮物美。
云林先生在制茶烹茗及飲品上也是高手,書中寫到的桔花茶、蓮花茶、,煎前茶法及香櫞煎、鄭公酒等,制作精良,有些制法實為罕見。其中蓮花茶一款,有著真讓人不可思議的美感,他寫道:太陽剛出,選好微開荷花,將茶葉放入,用麻絲將荷花扎好,經(jīng)一夜,第二天晨連花朵摘下,取出茶葉,用紙包曬干,像這樣做法連做三次,飲時芳香濃郁、清新雅致。體現(xiàn)出元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天人合一的思維,對美食飲品的追求。用自己智慧情操巧妙從自然界獲取美味,提煉出追求美食的品行,領悟生活中的情趣,云林先生真是一位把平常的食物變成佳肴的藝術大師,不遜于他的繪畫、詩詞,他是一位在鍋中作畫,菜在手中變詩的藝術大師。
縱觀倪云林所著的《云林堂飲食制度集》反映元代蘇州菜點狀況及當時文人墨客對菜點的追求及愛好。此書分析了對600多年前蘇州菜點的“做法、吃法、燒法、刀法、手法”,這五種方法從一個側面顯示出當時蘇州菜點精細、清鮮、淡雅的文人菜風格及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