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東流
圍繞寫作,大家通常都會關心寫什么、怎么寫和怎么教,甚少關注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怎么評)。相比而言,后者更值得重視。如果對寫作沒有深刻的認識,沒有搞清楚寫作是什么,不明白寫作這一行為到底是怎樣發(fā)生的,掌握再多的寫作方法也沒用;如果不明白為什么寫作,換言之,不明白借助寫作傳達何種信息、表達何種意圖,積累再多的素材也不懂怎么使用;如果沒有完善而又系統(tǒng)的評價標準,寫得到底如何誰都說不清楚,寫作也沒存參照。
寫作技巧永遠也學不完,但不同的技巧背后原理卻是一樣的,因此,掌握寫作原理遠比學習寫作技巧重要。要掌握寫作原理,就需要明白什么是寫作,那么,什么是寫作?
寫作,就是將大腦編碼翻譯出來。編碼,即生產信息;翻譯,即輸出信息。這就好比顯示器將主機編碼顯示出來。如果直接翻譯成為文字,就是作文(寫話、習作或文學創(chuàng)作);如果翻譯成了別的語言形式,還得轉譯,從別的語言形式轉譯為文字。寫作需要借助語言這一工具來實現(xiàn),但語言可以是多種形式:繪畫、唱歌、演講、內心活動、意識流……不同語言形式的文本載體,分為文載、聲載、圖載、視載等。因此,語言不等于文字,文字只是語言的一種載體。比如大腦編碼“明白”,既可以用“明白”一詞或者用嘴發(fā)出“明白”之聲,也可以用“ok”代替,或張嘴說“ok”,還可以用手勢做一個“ok”動作,幾種不同形式的語言載體都是對大腦中的同一套編碼進行翻譯。幾種形式的翻譯顯然都是寫作,而作文則需要借助文字。所以,作文就是將大腦編碼用文字翻譯出來。那么,大腦又是怎樣進行編碼的呢?
我們知道,計算機編碼“10101010……”由“0”和“1”兩個基本字符構成;儒家十三經之首的《易經》六十四卦是由“—”和“--”兩個基本符號演繹出來的;再豪華的建筑也都是由磚頭、鋼筋和水泥等基本材料搭建而成的;無論什么樣的人,體內主要都只是以下幾種元素:碳(C)、氫(H)、氧(O),這也就是人類思維一致的緣故??傊?,世間萬物都是由最基本的單元構成的,寫作也不例外。經過多年的研究,我發(fā)現(xiàn)寫作無非“因”和“果”的顯(顯性因果)、隱(隱性因果)結構。結構的過程,也就是人類思維外化的過程。
A.如果因和果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同等轉化,即“因=果”,則視為全因果;
B.如果有放大或縮小,即“因≠果”(因>果;因<果),則視為半因果;
C.如果缺其一,即“因=0”或“果=0”,好比乾卦只有“—”坤卦只有“--,則視為零因果。
以上三種情況,將重點研究全因果,適當兼及半因果。零因果生活中常見,但是寫作中用得較少,比如卡夫卡的《變形記》,格里高爾在毫無緣由的情況下變成了甲蟲,就是有果無因。再比如在大街上行走,萬噸黃金莫名砸在腳前。而有因無果的情況更為常見,比如打了一上午的雷,結果一滴雨都沒下。顯、隱兩種結構,重點研究顯性因果。研究顯性因果,主要借助文本的外部結構;研究隱性因果,主要借助文本的表達意圖。
(一)單一結構
如,因為遲到所以罰站;因為貧窮所以輟學;因為不餓所以少吃;因為喜歡所以買下……寫作就是將這一因果關系具體呈現(xiàn)。
(二)一因一果形成因果鏈
請看諺語:
丟失一個釘子(因)——(果)壞了—只蹄鐵;
壞了一只蹄鐵(因)——(果)折了一匹戰(zhàn)馬;
折了一匹戰(zhàn)馬(因)——(果)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因)——(果)輸了一場戰(zhàn)斗;
輸了一場戰(zhàn)斗(因)——(果)亡了一個帝國。
我們發(fā)現(xiàn),諺語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產生的結果,同時又作為原因產生下一個結果,從而將一個釘子的丟失與一個帝國的滅亡建立起聯(lián)系。如果讀得更加仔細,我們還將發(fā)現(xiàn),總是一個小的原因產生一個較大的結果,也就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放大,這也就是因小于果的半因果情況。
這一現(xiàn)象就是蝴蝶效應。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一篇論文中提到:—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就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空氣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并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tǒng)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tǒng)的極大變化。反過來看,蝴蝶效應也是一因一果的不斷推演。既然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就可以引起一場龍卷風,那么一個噴嚏完全可以引起星球毀滅。
作者江陽昊在讀中學時完成的作文《一個噴嚏與兩個星球》就是這樣構思的(下面只展示思維結構鏈條):
馬克鼻子癢打噴嚏(因)——(果)馬克撞到了樹上(因)——(果)樹上窩中的鳥蛋墜落摔碎(因)——(果)鳥媽媽含恨而死(因)——(果)鳥爸爸尋死不成轉為憤怒(因)——(果)鳥爸爸啄破煤氣管(因)——(果)煤氣爆炸(因)——(果)四號樓房倒塌(因)——(果)幾十幢樓房跟著一起倒塌(因)——(果)造成交通事故(因)——(果)有人僥幸逃脫(因)——(果)駕車出游墜崖(因)——(果)營救者發(fā)現(xiàn)金礦(因)——(果)人們開采金礦導致山體塌陷(因)——(果)核電站爆炸(因)——(果)數(shù)百枚攜有核彈頭的巡航導彈向某個國家發(fā)射(因)——(果)引起人類公憤(因)——(果)世界陷入戰(zhàn)爭(因)——(果)地球毀滅(因)——(果)火星總統(tǒng)禁止打噴嚏(因)——(果)火星人民大量被殺(因)——(果)火星人發(fā)動暴亂(因)——(果)火星航道改變器被損壞(因)——(果)火星毀滅。
同樣,選進教材的課文如張之路的《羚羊木雕》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等都是這樣構思完成的。因果推演如下:
《羚羊木雕》:體育課上我的褲子破了(因)——(果)萬芳把她的褲子換給了我(因)——(果)我因感動萬芳的仗義贈送她羚羊木雕(因)——(果)媽媽發(fā)現(xiàn)羚羊木雕不見了追問下落(因)——(果)得知羚羊木雕的去向以后媽媽逼我要回來(因)——(果)我要回羚羊木雕后非常難受……
《皇帝的新裝》:皇帝喜愛新裝(因)——(果)引來了兩個騙子(因)——(果)皇帝怕上當(因)——(果)派老大臣探聽虛實但大臣怕被認為不稱職(因)——(果)皇帝自己查看也怕被認為不稱職(因)——(果)大家都不敢說真話(因)——(果)上演了裸奔的鬧劇。
以上因果推演過程中,基本上屬于同等轉化,即多大的因產生多大的果,屬于全因果的模式。這種因果推演思維屬于遞推思維。圖式如下:
……果(因)→果(因)→果(因)→果(因)→果(因)……
多因一果,即多個原因共同作用產生一個結果(這個果往往也就是文本的意圖),各個因子之間并列重復。寫作過程,就是提供充足的“因”說明(證明)“果”。
(一)經典歌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思維結構如下:
(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因)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因)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因)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因)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因)他堅持了抗戰(zhàn)八年多;(因)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因)他建設了敵后根據(jù)地;(因)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整首歌詞,開頭和末尾兩句都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是這首歌所表達的意圖(果),中間每句都是說明“為什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因)。整首歌詞提供了八個因子,每一個因子都指向果,都是果的依據(jù)。八個因子之間并列重復,減少或增加都是可以的,到底呈現(xiàn)多少個作者說了算。
(二)馬云的演講稿《懶惰是一種智慧》
為了說明懶惰是一種智慧,馬云列舉了無數(shù)個生活實例(因)。思維結構如下:
(因)比爾·蓋茨懶得記復雜的dos命令,編制圖形界面;(因)可口可樂老板,糖精加涼水裝瓶就賣;(因)羅納爾多等球砸中,才踢一腳;(因)麥當勞老板,兩片面包夾塊肉就賣;(因)不想爬樓梯的人,發(fā)明了電梯;(因)不想走路的人,發(fā)明了車子和飛機;(因)懶得一個一個殺人,發(fā)明了原子彈;(因)懶得每次去計算,于是他們發(fā)明了數(shù)學公式;(因)懶得出去聽音樂會,于是發(fā)明了唱片、磁帶和CD;(因)懶得運動活得最長,比如連肉都懶得吃的和尚;(因)烏龜懶,活千年,寓言中還跑過了兔子;(因)牛最勤奮,吃的是草,還要擠它的奶;(因)公司最勤快的人待遇最低,發(fā)呆者工資最高;(因)……(果)懶惰是一種智慧。
(三)唐寶民的散文《大師彎著腰》
為了說明大師都很謙遜——總是彎著腰,也用了多因—果的思維結構:
(因)83歲著名學者吳階平看望生病的弟子——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泌尿科專家郭應祿,因為門鈴壞了,便誤以為弟子睡著了,在門外等候長達半個小時。(因)中央電視臺編導周兵和白巖松到季羨林家做節(jié)目,季老當時坐著,白巖松要給季老一張名片,季老立即站了起來,彎著腰等著他掏名片。(因)馬季應邀在一部劇中扮演一個角色。天冷,劇務帶他上街買毛衣,挑件200多元的馬季硬說不合身,自己挑件39元的,穿身上就不脫了。(因)魯迅在大街上為一個拉車師傅清理掉傷口中的碎玻璃,又用消毒水為他清洗干凈,上藥,包扎,還送錢,囑托在家靜養(yǎng)。(果)大師都很謙遜——總是彎著腰。
這篇文章很短,不足一千字,提供了四個因子,完全可以舍棄一個,保留三個一樣能夠證明那個“果”。那么,長一點的文章是否也遵循這種思維結構呢?
(四)張博文的雜文《荊軻是靠不住的》
這篇文章曾刊登在《特別關注》上面,2500多字。思維結構如下:
(因)游手好閑的浪蕩子,(因)騙吃騙喝的假義士,(因)劍術實在不怎么樣,(果)荊軻這個人靠不住。
這是一篇雜文,作者提供了三大鐵證(因),進行論證,因此荊軻刺秦必敗無疑,荊軻這個人壓根就靠不?。ü?。
(五)王安石的《傷仲永》
熟悉教材的人都知道王安石所作的《傷仲永》,其思維結構和上一篇一模一樣:
(因)父親的短視,(因)鄉(xiāng)鄰的捧殺,(因)自身的荒廢,(果)少年天才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
(六)葉圣陶《蘇州園林》、羅貫中《楊修之死》
上面我們分析了歌詞、演講稿、散文、雜文(議論文)和文言文,都會用到多因一果這種思維結構,尤其是議論文。但凡寫議論文,都會運用多因一果。那么,說明文或小說會不會也采用這種思維結構呢?
選進教材的葉圣陶先生所寫《蘇州園林》、羅貫中所寫《楊修之死》兩篇課文就用到了這種思維結構。
1.《蘇州園林》的思維結構。
(因)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因)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因)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因)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因)不容欠關傷關的敗筆。(果)我認為蘇州園林的藝術成就很高。
葉圣陶先生從五個方面分別講了蘇州園林的四大講究和一大不容,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維度都說明蘇州園林藝術成就非常高。
2.《楊修之死》思維結構。
(因)聰明解讀“雞肋”亂了軍心(斬之);(因)正解曹操門內寫“活”字(操雖稱美,心甚忌之);(因)一合酥事件(操雖喜笑,而心惡之);(因)拆穿曹操夢中殺人的把戲(操聞而愈惡之);(因)告曹丕招攬吳質,反被曹丕利用(操因疑修僭害曹丕,愈惡之);(因)唆使曹植斬殺門吏(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因)為曹植做答教十余條(此時已有殺修之心)。(果)楊修被斬。
楊修被斬有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直接原因就是聰明解讀“雞肋”亂了軍心,但也是以往間接原因累積的結果。
不用再舉更多的例子了,無論任何文體,都是因和果的思維推演。實際上,人類的思維就是如此。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有明確的目的(表達意圖),過程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終極目的,就是為了說明(證明)這一結果(果)。過程就是寫作,這一過程也就是將大腦編碼翻譯成語言的過程。
多個原因共同作用可能產生一個結果;同樣,一個原因也可能產生多個結果。
比如一棵樹被砍掉:
(因)一棵百年老樹被砍掉了,(果)樹根下螞蟻沒家,(果)樹上鳥兒沒巢,(果)路人少了歇腳處,(果)平日里在樹下擺攤算命的先生沒了窩點,(果)男孩子的秋千沒地方可掛了,(果)女孩子沒了跳皮筋的地方,(果)大人不能到下面去乘涼了,(果)……
這種思維結構很常見,也容易理解,比如課文《最后一課》:
(因)最后一課。(果)環(huán)境變了;(果)課堂變了;(果)小弗朗士變了;(果)韓麥爾先生變了……
敘事類文本寫作經常會用到這種思維結構。與一因多果這種思維結構相似的,還有同因異果,即同樣的原因產生的結果完全不同甚至相反。比如同樣都貧窮,有人努力改變,最后變得富裕;有人安于現(xiàn)狀,最后越來越窮。
一因多果屬于發(fā)散思維,同因異果屬于求異思維,但兩者的思維圖式相同。
有關顯性因果,前面主要探究了全因果和半因果。全因果無須再論述,半因果又分為因大于果和因小于果兩種情況,蝴蝶效應屬于典型的因小于果。那么,因大于果可否再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呢?比如用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占去全部學習時問的三分之二,結果150分總分只考了50分,其他學科均考了120分以上;再比如培養(yǎng)一個孩子,花費全部積蓄,家人放棄發(fā)展機遇,結果這個孩子不爭氣,到處跟人打架……
前面提到,研究隱性因果,主要借助文本的表達意圖。研究之前,首先明確一點:任何一個文本,其本身都是一個大因子(因),而該文本所指向(承載、包蘊、表達)的目標就是意圖(果)。如果意圖直接出現(xiàn)在文本中(甚至有些題目就是意圖,如《懶惰是一種智慧》《荊軻是靠不住的》《大師彎著腰》等),也就是前面講的顯性因果;如果意圖隱藏起來,只能看到因,果則需要循著因的指向去推導或抽離才能找出來,就屬于隱性因果了。
比如下面這個謎面:八只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我們一讀就知道謎底是螃蟹。很明顯螃蟹(果)沒有出現(xiàn)在謎面中,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謎面的每個句子(小因子)都是對螃蟹某個特征的描述(說明)。如此謎面(文本)本身就是一個大因子,它是由許多小因子構成的。
我們不妨將文本視為大因子,段落視為小因子,詞句視為小小因子。細讀任何一個文本都會得出如下結論:小小因子構成小因子,指向意圖;小因子構成大因子也指向意圖,大因子也指向意圖。寫作則是閱讀過程的逆過程:我們確立一個表達意圖(果),然后提供一連串的因子。
比如寫一個女子美(果),寫作就是提供多個指向“女子美”的因子(因子群):
a.我看到她就醉了,炎炎夏日不知道渴、熱、餓。
b.看到她之后,感覺天下女子都變丑了。
c.月亮見到她躲云里去了;花兒見了她感到羞愧不如;魚兒見到她沉到水里去了;大雁見到她悄悄落到遠處的草叢中去了。
d.當她從一群人身邊走過,凡是男子無不回頭。
e.很多人說她不真實,感覺她不屬于這個世界,倒像是傳說中的仙子。
f.她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某個男子看著她,就跟癡呆似的。
寫作過程中并未直接說女子很美,但每句話又都說明了女子很美。寫作除了直接表達還有間接表達,實際上間接表達更普遍。間接表達往往屬于隱性因果,就因果推演而言屬于多因一果。而寫作遵循最多的,也是多因一果這種舉證思維路徑。另外,無論是前面重點論述的一因一果、多因一果,還是一因多果、同因異果,就文本表達意圖而言,都屬于多因一果這種思維結構的表現(xiàn)。
綜上所述,寫作實則是思維的外化,思維體現(xiàn)為因和果的結構,就像《易經》的陽爻和陰爻,先組合成8個經卦,再組合成64個別卦。整個寫作因果框架如下:
以上就是我多年來圍繞寫作思路的因果、隱顯所研究的成果,所見淺薄,以此見笑于各位方家。
風(節(jié)選) 楊絳
為什么天地這般復雜地把風約束在中間?硬的東西把它擋住,軟的東西把它牽繞住。不管它怎樣猛烈地吹:吹過遮天的山峰,灑脫繚繞的樹林,掃過遼闊的海洋,終逃不到天地以外去?;蛘邽榇耍L一輩子不能平靜,和人的感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