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強 李敏 胡永峰 王啟發(fā) 張先華
學生營養(yǎng)狀況不僅影響其生長發(fā)育和正常學習,而且對其成年以后身體健康和體質均有深遠影響。血紅蛋白(Hb)含量是反映人體營養(yǎng)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貧血是一種全球性的營養(yǎng)缺乏病,也是我國教育衛(wèi)生部門確定需要重點防治的學生常見?。?]。為了解高中學生Hb含量狀況,以進一步制定中學生貧血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于2014年9月6-27日對武漢市新洲區(qū)所有高中二年級學生進行了調查,現報道分析如下。
1.1 對象 選擇武漢市新洲轄區(qū)內9所高級中學二年級在校學生共8 244名,其中男生5 091名,女生3 153名,男∶女為1.61∶1;年齡15~18歲。實受檢學生共7 751名,受檢率為94.02%,其中男生4 759名,女生2 992名,男∶女為1.59∶1。資料來源于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質量控制科和學校衛(wèi)生科。
1.2 方法 按照《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檢測細則》和《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工作手冊》要求進行,負責調查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均經過市區(qū)衛(wèi)生、教育部門聯合統(tǒng)一培訓,并進行質量控制。由區(qū)CDC注冊護士常規(guī)抽取學生空腹肘部靜脈血1 mL,采用WHO推薦的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比色法測定血紅蛋白(Hb值),測量儀器為721型分光光度計。貧血判定依據1972年WHO推薦標準:男生Hb<130 g/L,女生Hb<120 g/L,即可診斷為低血紅蛋白。其中男生Hb 120~129 g/L,女生Hb 110~119 g/L,可診斷為邊緣性貧血。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Excel建立學生Hb電子檔案,采用SPSS 13.0對所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包括一般統(tǒng)計描述、百分率計算,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和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等。
2.1 高二學生貧血檢出情況比較 共檢出貧血學生1 544名,檢出率為19.92%,其中男生檢出率為19.71%,女生檢出率為20.2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4,P>0.05)。各學校內男女生間貧血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3.07,P >0.05),但一中(陽邏校區(qū))學生貧血檢出率與其他8所學校學生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18.82,P <0.000),貧血檢出率明顯低于其他學校學生;陽邏高中學生貧血檢出率與四中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0,P<0.05);四中學生貧血檢出率與三中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5,P <0.05,表1)。邊緣性貧血學生共894名,占總體受檢學生的11.53%,占貧血學生的57.90%。在貧血學生中,邊緣性貧血男生有 528名,占 56.29%,女生有 366名,占60.4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5,P >0.05)。
表1 7 751名高二學生貧血檢出率比較
2.2 高二學生Hb含量情況比較 高二男生總體Hb含量為(146.53±20.14)g/L,女生總體Hb含量為(135.53±19.67)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3.62,P<0.000),男生Hb比女生高。各學校男女生間Hb含量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均≥4.43,P<0.001),男生Hb高于女生。一中兩校區(qū)男生Hb含量與其他7所高中男生Hb含量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均≥3.26,P<0.01),一中兩校區(qū)女生Hb含量與除四中女生外其他6所高中女生Hb含量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均≥2.85,P <0.01,表2)。
表2 7 751名高二學生Hb含量比較/g·L-1
3.1 我國中小學生低血紅蛋白檢出者中有90%~95%屬于缺鐵性貧血[2]。此次調查顯示,學生總體貧血檢出率顯著高于北京、廣東相同年齡組學生貧血檢出率水平[3,4],明顯低于甘肅漢族相同年齡組學生貧血檢出率水平[5],高于全國青少年同學段學生患病率(11.5% ~15.4%)[6]。說明新洲區(qū)高二學生貧血檢出率仍處于全國偏高水平,造成這一現狀可能與本地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有關,也與該年齡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快速成長期,營養(yǎng)攝入相對不足,缺乏戶外陽光運動,特別是鐵儲備不足有關[6]。提示作為中部發(fā)展中心城市,需要加強學生營養(yǎng)和課外運動,教育、衛(wèi)生等部門應重視與關注、家長要配合與支持,確保學生合理營養(yǎng)和適量運動,以降低學生貧血患病情況。
3.2 調查發(fā)現,邊緣性貧血學生占貧血學生的57.90%。邊緣性貧血雖然不在我國血液學臨床專家認定范圍[7,8],但是邊緣性貧血對學生健康同樣有明顯損害[9]。鑒于這類學生貧血程度較為輕微,做好健康宣教和營養(yǎng)干預,其效果將是立竿見影、事半功倍的。從監(jiān)測情況看,一中(邾城校區(qū))男生、女生Hb含量均值均處于全區(qū)最高水平,而市二職高男生、二中女生Hb含量均值為全區(qū)最低水平,且存在個別中度貧血學生。提示新洲區(qū)各學校學生Hb含量存在不平衡現象。因此,仍然有必要對這一人群進行針對性干預和合理化治療。
3.3 高中學生階段正處于人體生長發(fā)育關鍵時期,也是學生生理和心理逐漸成熟的過渡時期,對各種營養(yǎng)素需求增加,必須講究合理飲食和營養(yǎng)平衡。政府、社會、家庭應共同參與,尋求切實有效解決途徑。加強學校健康素養(yǎng)教育,推行營養(yǎng)早餐或午餐,拒絕方便食品,避免不吃早餐不良習慣;開設使用鐵強化醬油及其他補血食品就餐窗口,落實每日陽光運動一小時等措施,以控制和降低學生貧血發(fā)生,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1]季成葉.兒童少年衛(wèi)生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05.
[2]季成葉.現代兒童少年衛(wèi)生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454.
[3]孫穎,段佳麗,呂若然.北京市2010年中小學生低血紅蛋白檢出情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34(7):869-870.
[4]徐浩鋒,聶少萍,孟瑞林,等.廣東省2010年中小學生貧血與蛔蟲感染狀況[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33(7):846-848.
[5]杲強,王爾平,蒲陶菊.甘肅省2010年漢族學生貧血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33(8):1015 -1016.
[6]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10年中國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6-107.
[7]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58.
[8]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66.
[9]季成葉.我國中小學生貧血狀況及程度構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29(2):111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