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yī)院,四川 達州 635000)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發(fā)病位置在顱內動脈管壁。臨床治療中多采用動脈瘤夾閉術予以治療,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避免患者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為了全面了解顱內動脈夾閉術患者治療期間護理干預方式的應用價值,文章將本院接受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64例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將其按照隨機編號法納入參照組與干預組,比較不同護理干預方式下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現總結內容如下。
將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64例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將其按照隨機編號法納入參照組與干預組(n=32)。參照組男與女比例分別為17∶15,Hunt分級:Ⅰ級14例,Ⅱ級12例,Ⅲ級6例。左側大腦中動脈瘤10例,右側大腦中動脈瘤12例,前交通動脈瘤10例。年齡41到67歲,年齡均數為(55.62±4.51)歲。干預組男與女比例分別為18∶14,Hunt分級:Ⅰ級13例,Ⅱ級13例,Ⅲ級6例。左側大腦中動脈瘤11例,右側大腦中動脈瘤11例,前交通動脈瘤10例。年齡40到67歲,年齡均數為(55.62±4.51)歲。排除:(1)存在手術禁忌癥的患者;(2)排除病例資料不全的患者;(3)排除合并具有肝腎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區(qū)別(P>0.05)。
參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式,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患者的呼吸、脈搏以及血壓水平等。干預組應用預見性護理干預方式,具體方式如下。
1.2.1 腦血管痙攣的預見性護理
護理人員術后應用尼莫地平解痙治療,將尼莫地平與氯化鈉注射液融合,微量泵持續(xù)泵入。泵注期間收縮壓若低于100 mmHg,則停止用藥[1]。
1.2.2 繼發(fā)性出血的預見性護理
術后24~48 h,將患者送往病房期間需要保護患者的頭部,預防頭部受到壓力而出血。觀察患者的頭部切口情況以及引流液狀態(tài)[2]。若患者引流液中包含大量血液,則可能會再次出血。護理人員需要將情況向醫(yī)生及時反映情況,且做好再次手術的準備。
1.2.3 切口感染的預見性護理
切口感染為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患者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常見的誘發(fā)原因為無菌操作不嚴、光纖探頭放置顱內時間過長等[3]。護理人員需要術后予以全面監(jiān)測,換藥期間需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流程,且補充患者營養(yǎng),增強患者免疫能力。
1.2.4 心理護理干預
為患者講解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不良反應等,多鼓勵患者,介紹手術治療的價值、成功的治療案例等。耐心回答患者提問,給與患者心理疏導,預防患者產生負性情緒。
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由患者自主進行評價,包含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4]。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實施數據處理,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參照組患者,干預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相對較短,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 n 住院時間(d)干預組 32 13.75±2.82參照組 32 15.57±4.45 t—9.16 P—0.000
干預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13%,數值比較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5.63%,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參照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81.25%,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6.8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對比(n,%)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破壞性特點突出的疾病類別,動脈瘤破裂后,患者蛛網膜下腔出血,進而誘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將會帶來較大威脅[5]。顱內動脈瘤多發(fā)生于顱內動脈管壁上,其發(fā)生率僅僅低于腦血栓與高血壓腦出血。當前臨床治療中多采用顱內動脈夾閉術予以治療,但是術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仍然不容樂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的療效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常見的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后并發(fā)癥包含腦血管痙攣、顱內感染及顱內血腫等。術后全面且預見性的護理干預方式,將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關系到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
常規(guī)護理干預期間,多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生命體征等予以觀察。一旦發(fā)現患者出現任何異常表現,則及時通知醫(yī)生予以處理,考慮是否需要再次手術。但是這種護理干預的方式具有被動型特點,難以切實發(fā)揮臨床護理干預的價值。預見性護理干預方式下,能夠在全面了解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后患者常見并發(fā)癥基礎上,以前瞻性、預防性的理念為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比如為了預防腦血管痙攣的發(fā)生,護理人員術后應用尼莫地平解痙治療,將尼莫地平與氯化鈉注射液融合,微量泵持續(xù)泵入。為了預防繼發(fā)性出血的發(fā)生,則需要將患者送往病房期間需要保護患者的頭部,觀察患者的頭部切口情況以及引流液狀態(tài)等。換藥期間需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流程,且補充患者營養(yǎng),增強患者免疫能力。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還需要積極與患者交流,為患者介紹手術治療的價值,主治醫(yī)師的豐富經驗等,介紹成功的治療案例,使患者能夠更加配合各項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降低醫(yī)療糾紛發(fā)生率,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預見性護理干預方式下,能夠將更多專業(yè)性的護理理念、人性化的護理模式等融入到臨床護理工作中,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積極解答患者提問,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術后恢復環(huán)境。針對于術后疼痛的患者,護理人員還可以指導其傾聽輕音樂,保持舒緩的心情;觀看電視,分散其注意力等。以多種方式緩解其術后疼痛感,,給與患者心理疏導,預防患者產生負性情緒。
基于數據調查組的結果來看,相較于參照組患者,干預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相對較短,且干預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13%,數值比較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5.63%,證實顱內動脈夾閉術治療期間,輔以干預性護理方法,能夠顯著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預防患者術后發(fā)生各類并發(fā)癥。參照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81.25%,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6.87%,差值比較表明預見性護理干預方式下患者的滿意度相對較高,是提升患者臨床護理依從性的重要方式。
綜合上述內容,預見性護理干預方式能夠降低顱內動脈夾閉術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且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建議在顱內動脈夾閉術患者治療期間推廣應用。
[1] 徐 麗,張維珍,張行泉,張小林.臨床護理路徑在顱內破裂動脈瘤夾閉術圍術期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7,16(05):439-441.
[2] 季春玲,江 渝,胡世峰.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栓塞術后規(guī)范化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02):153-155.
[3] 郭淑珍.臨床護理路徑在顱內破裂動脈瘤夾閉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9):227-228.
[4] 劉雪艷.綜合護理干預在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6,35(10):147.
[5] 陳華征,華紅果,楊亞茹,王自玲.臨床護理路徑在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4,28(26):3256-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