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
摘 要: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教學實效性的加強是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本文從分析形勢與政策課缺乏師生互動的原因入手,闡釋了師生互動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同時闡述了課堂討論、課外互動、實踐教學三個方面互動的實現(xiàn)是師生互動在形勢與政策課中應用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課;師生互動;構建;實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3B-0103-02
形勢與政策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組成,是大學生接受形勢與政策教學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陣地,各高校對于該課程的教學依舊采取教師主講、期末考查的方式,這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形勢教育成了“形式”教育,教學效果不佳。實踐證明,只有進行教學互動,增強學生求知的主體意識,才能不斷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
一、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缺乏師生互動的原因分析
目前很多高校的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仍以課堂講授為主,一邊是教師盡心盡力的講授,另一邊是學生被動的接受,師生之間互動不多,課堂效果整體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缺乏完備的課程教學體系,教師備課壓力大
完整的教學體系是教學活動順利展開的基礎,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傳播載體。由于這一課程具有與時俱進等特殊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中,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難度較大,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要點,但沒有統(tǒng)一的教學用書,各高校在教學中隨意性較大。課程教學體系的缺乏,導致教師備課壓力加大,教學難度增加,難以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互動。
(二)教學內(nèi)容缺乏針對性,學生聽課興趣不濃
形勢與政策課程涉及范圍廣,內(nèi)容變化速度快,課程的時政性、時效性和動態(tài)性都很強。形勢與政策的教學,必須以國內(nèi)外形勢政策的變化為主要依據(jù),及時對教學計劃和講授內(nèi)容做出調(diào)整。不同層次教學的對象其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講授,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講授,充分調(diào)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參與互動的主動性,課堂講授效果也就會更好。
(三)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參與度不高
目前,很多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僅以講座、報告會或者播放一些教育影片等形式進行,并沒有開展課堂教學。即使有的學校開展了課堂教學,也只是理論灌輸式的傳統(tǒng)課堂講授,沒有師生互動的參與,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師缺少社會調(diào)查及實踐,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學生缺乏參與的熱情,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在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中構建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在教學中構建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既尊重大學教育的規(guī)律和特點,又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得以增強。
(一)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研究性教學是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教師將研究引入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師生互動使得教學方式由教師直接控制信息向師生共同控制信息的方向轉(zhuǎn)變,教學過程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制約。在教與學上,師生雙方的比重不斷變化著,教師教的成分逐漸減少,學生自主學習的比重逐漸加大。教的概念也與以往不同,即由簡單的傳授、灌輸知識向引導與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轉(zhuǎn)化,由教“書”轉(zhuǎn)變?yōu)榻獭皩W”。
(二)能夠促進“教學相長”
在師生互動中,教師首先要對講授內(nèi)容總體把握,在課前對專題進行研究和準備,明確自己研究、學習過程中所碰到的難點、重點,這樣的講授和互動更有針對性。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雙向交流知識信息,可以使教師在研究和備課中所遇到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也使科研得到促進。師生互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激發(fā)其認真思考、客觀評價,提高學生全面認識和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
(三)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在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得到有機結(jié)合,課堂上的互動使“教學相長”得到真正實現(xiàn)。研討過程使學生認識問題更加深刻,而且自身的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生在觀點的“交鋒”中促進了思考,將專題研究引向深入。而面對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和不斷提高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也會認真準備、鉆研教學內(nèi)容,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熱情會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職業(yè)榮譽感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成就感,這也就使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積極性的有機結(jié)合真正得到實現(xiàn),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三、師生互動在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作為對大學生意識觀、形勢觀、世界觀的教育課程,形勢與政策課程需要在教學方式上做更多的嘗試和探索,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正是契合了這種需求。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營造研究型教學氛圍,推進自主式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多樣性,隨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互動的興趣。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選取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和時代性的典型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教師隨機提出問題,學生在此過程中,加深認識,澄清疑惑。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圍繞某一個理論或問題展開課堂討論,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及時掌握教學中學生的興趣點,結(jié)合課程的相關知識把學生討論得出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jié),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改進師生溝通方式,增強課堂外的教學互動
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課外互動也是提高實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并不是形勢與政策教學的唯一陣地,在自媒體時代,依靠網(wǎng)絡和多媒體技術將課堂教學完全延伸到課堂外,利用專題網(wǎng)站、微博、微信等形式增強教學互動。與此同時,形勢與政策的現(xiàn)實課堂也可以與網(wǎng)絡上的虛擬課堂相結(jié)合,網(wǎng)絡的優(yōu)勢得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教師把教學信息資源及時整合,把國際國內(nèi)重大時事與熱點問題及時聚焦,通過網(wǎng)絡共享平臺與學生分享。
(三) 依托社會實踐,開展體驗式教學
師生互動教學,必須依托于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jié)合。各高??梢詮牡貐^(qū)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實踐,通過體驗式教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對社會的發(fā)展與變化會有更深切的體會,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jié)合,從而使自身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開展社會實踐不僅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專業(yè)、興趣、社會服務、勤工助學等方面,也可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jié)合,以此進行專題調(diào)研形成調(diào)研報告。
總之,形勢與政策課程師生互動教學方法即改變了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的性質(zhì),又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能動性和自主性,思考權與發(fā)言權都還給了學生,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逐步加以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知道“如何教”,學生知道“如何學”,能夠促進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使教學效果得到質(zhì)的提升與飛躍。
基金項目:2016年度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狀況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王包泉.全國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與教學研討會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7).
[2]許濤.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復合型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13,(1).
[3]黃秋生,劉俊.數(shù)字化互動教學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5,(12).
[4]黃秋生.高校形勢與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探討[M].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2015.
[5]賀偉華.網(wǎng)絡交互式平臺在形勢與政策課中的建設及應用——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為例[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