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現玲
【摘要】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多年,發(fā)現很多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雖然孩子們有的成績很高,但是他們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從而去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開發(fā)數學思維。包括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奧數班,大部分學生也是被家長“安排”去學的??吹竭@種種現象,不斷地想:如何才能讓孩子們愛上數學課呢?如何讓孩子們對數學感興趣呢?嘗試了以下幾種做法:一是用教師的個人魅力;感染興趣;二是利用多媒體走進課堂,采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fā)興趣;三是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增強興趣;四是開展各項數學活動,鞏固興趣。實踐證明,這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娟P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多媒體動手實踐筆者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多年,發(fā)現數學成績好的同學不一定全是對數學學科感興趣的,有一些同學是由于動機的緣由才去努力的學習數學,如家長的獎勵、老師的表揚、在同學面前炫耀等都可以作為學習的動機與需求。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建立在興趣基礎上的學習動機才是持久的和不易消退的,而建立在獎勵、表揚等形式上的學習動機是短暫的和容易消退的,在有興趣做基礎的學習活動往往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提高學生義務教育階段乃至學生一生數學素養(yǎng)的關鍵。一、用教師的個人魅力,感染學生產生興趣小學生是天真無邪的,在他們純潔的幼小心靈深處往往喜歡幽默風趣、和藹可親、舉止文明、穿著得體大方而又時尚的教師。他們會因為喜歡你這個人而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從而產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曾記得,筆者剛接過四年級數學時,學生上課從來不積極回答問題、作業(yè)書寫潦草、錯題連篇、小動作不斷,更不會聚精會神的聽講。怎么辦?我的做法是利用自己的特長,每天上課之前都會給孩子們唱一首歌或講一個笑話或講一個故事,往往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然后在笑聲中開始一節(jié)新課,在授課的過程中,抑揚頓挫,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當有的孩子回答對了問題時,我會主動去跟他握手;當孩子們有奇思異想時,我會帶頭去鼓掌,給他以獎勵。漸漸地,我的課堂上孩子們往往爭著回答問題,笑聲、掌聲不斷。對于學習困難的孩子,我會多提問、多表揚,課下多談心,他們有了自信心,從而對數學課有了興趣;對于優(yōu)秀的孩子,我會借給他們有關開發(fā)思維能力的書看,讓他們的思維更加開闊。在這種和諧的環(huán)境下,我班的孩子們對數學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期末考試時我班的數學成績全校第一!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我們與孩子們建立起融洽的情感關系,用個人魅力去感染孩子們,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達到教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fā)興趣以前我們的課堂都是一本書一支筆,而在互聯網的大環(huán)境下,高科技走進了我們的課堂,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手段,以圖形、音頻和視頻沖擊學生的感官,為孩子們枯燥的數學課堂帶來了生機,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比如,筆者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節(jié)課時,通過課件演示,先有數格子的方法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再演示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與另一部分拼成長方形。通過演示,讓學生討論:(1)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么?(2)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關系?(3)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關系?孩子們通過觀看動畫演示,輕而易舉地回答了上面的三個問題,從而探究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孩子們從而輕松地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再如,筆者在復習“線和角”這一單元之后,制作了微課“奇妙的圖形世界”。微課主要演示了從點到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先由“點到線”,回顧了直線、線段和射線的有關知識;接著由“線到角”,回顧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的有關知識;再由“角到平面圖形”,回顧了有關長方形、正方形、五邊形、梯形等等;最后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進行了延伸,正是有了這么多豐富的圖形,我們的生活才會多姿多彩。通過觀看微課,孩子們把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回顧和延伸,直觀形象,便于理解記憶。多媒體教學,優(yōu)化了課堂,讓孩子們樂學,讓孩子們對數學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三、把課堂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增強興趣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早就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一節(jié)課下來,只有老師在那里講,孩子在下面聽。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顯然是孩子們所不喜歡的課堂,只有把課堂時間還給孩子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僅僅起到引導作用,鼓勵孩子們探究學習,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才會增強孩子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比如,筆者在教學“圓的周長”這一節(jié)課時,事先讓孩子們準備好大小不同的圓形卡片或者硬幣、直尺、繩子等學具。課上先讓孩子們猜測圓的周長會與誰有關系?孩子們有的猜與直徑有關,有的猜與半徑有關。然后,我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進行驗證,孩子們有的用繩子測量圓的周長,有的讓硬幣在直尺上滾一圈等多種方法測量圓的周長,然后再量出圓的直徑,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發(fā)現圓的周長大約是圓的直徑的3.14倍。經過小組交流、匯報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圓的周長C﹦π d或圓的周長C﹦2π r。孩子們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中,經歷了“猜測-驗證-結論”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不但學會了數學知識,而且學會了數學學習的方法,開發(fā)了數學思維。把課堂學習時間還給孩子,讓孩子們動手參與教學,比只聽老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不但能增強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能發(fā)展他們的潛能!四、開展各項數學活動,鞏固興趣要想讓學生持久性地喜愛數學,就要經常開展各項數學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經常開展的數學活動有:1.計算能力比賽每周舉行一次計算比賽,在比賽中學生不但提高了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而且找到了很多簡算的方法。每周評選出計算小能手,并且發(fā)放獎品獎狀,大大增強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2.走進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孩子們走進生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以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讓孩子們估一估這個月你家的各項消費總共多少?每月進行一次展示,對于堅持的孩子進行表揚。再如,每次舉行元旦晚會、六一晚會等活動時,筆者都會拿出班費,讓孩子們自己布置教室,購買水果等,怎樣做到最優(yōu)化。孩子們從這些小小的活動中,知道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喜歡數學課,并深深地愛上了數學,對數學的學習產生了極大地興趣。實踐證明,以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是嘗試是行之有效的,經過一年多的培養(yǎng),筆者所教的兩個教學班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全市范圍內舉行的各種數學競賽或數學實踐活動,都表現出了及其強烈的參與意識和驕人的成績,譬如在今年(2017年)八月份舉行的全市小學生數學生活實踐活動小制作比賽中,我們學生獲得了十個一等獎中的四項,在二十多個鄉(xiāng)鎮(zhèn)中獨居鰲頭。這也正驗證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班長相信只要我們多動點腦筋,一定能找到多種方法來調動孩子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他們一定會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從而使我們的數學課堂光彩奪目,使我們的孩子們更加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