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帆
[摘 要] 探討素質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命教育課堂教學的相關問題有助于推動生命教育產生良好實效。以人對生命的關注為前提的生命教育自然也具有“將成”的表現(xiàn),生命教育課堂應具有區(qū)別于傳統(tǒng)預成性課堂的一種生成性本質。素質教育理念中所蘊含的生成性思維為大學生命教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窗口,再一次把作為教學對象的人看成一種可能,形成了大學生命教育課堂的生成性本質。
[關 鍵 詞] 素質教育;生命教育;生成性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6-0080-01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大學生命教育課堂主要有兩種存在形式,一是“為了生命的教育”課堂,一是“塑造生命的教育”課堂。前者是融入式生命教育課程的課堂教學活動,主要是在專業(yè)課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從而開展課堂教學;后者是獨立的生命教育課程或是嵌入生命教育板塊的素質教育類的通識課程和思政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必修或公選生命教育課程、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堂教學為主。單純地從生命教育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而言,獨立的或者嵌入生命教育板塊的生命教育課程的課堂教學實效更容易趨近“幫助受教育者認識生命意義、價值,正確看待生與死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生命觀”[1]的教育目標。所以,探討素質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命教育課堂教學的相關問題有助于推動生命教育產生良好實效。而如果我們可以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即能夠從大學生命教育課堂的本質入手的話,更好地為生命教育助力便可期許。
二、生命教育課堂具有一種生成性的本質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預成性教學思維認為“教學過程是可預期和重復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前預設好了教學情境、規(guī)劃好了教學步驟,教學就是預定教學方案的實施和預定教學程序的展開。教學設計的任務就在于探求教學活動的組成與過程,依據教學目標詳細地規(guī)劃和設計教學步驟和細節(jié)?!盵2]在預成性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教學設計實施預定的教學方案,采取各種教學方法控制和排除干擾,以實現(xiàn)預成的教學結果。因為依托預成性教學思維的教學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所以預成性思維一直是主導現(xiàn)代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理念。
但是,不論是人的自然生命還是社會生命共有“將成”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人體的生理現(xiàn)象從來都不可能處在單一情況下,而人的社會活動有著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生命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要引導人們圍繞生命來思考自己、他人、社會、自然及其關系,在各種生命活動的體驗過程中促成生命意識覺醒和培養(yǎng)生命智慧。因此,以人對生命的關注為前提基礎的生命教育自然也具有“將成”的表現(xiàn),生命教育課堂應具有區(qū)別于傳統(tǒng)預成性課堂的一種生成性本質。
三、面向生命的素質教育理念形塑了大學生命教育課堂的生成性本質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并強調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v觀文件中的闡述,高素質人才的核心要義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是以人為中心的面向生命的素質教育理念。近年來,高等學府內的成年學生群體中出現(xiàn)的因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扭曲或缺失造成的非正?,F(xiàn)象引起人們的關注,特別是高校對大學教育的再探索。立足于面向生命的素質教育理念,這種探索直接引發(fā)的便是大學教育必須開展生命教育實踐。
如果說現(xiàn)代大學精神要以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以人文理念為基礎才能形塑,將生命教育實踐融和進大學課程教學是對現(xiàn)代大學精神進一步的發(fā)揚,因為生命教育實踐是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體的教育活動,是純粹地在教育活動中以生命傳遞生命氣息的系列行為。關注生命教育的素質教育不僅著眼教會學生何以為生,同時試圖引導學生解開為何而生的種種困惑,這樣的高等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成為“知識人”“經濟人”,還在追求使學生成為“有價值的幸福生命體”。馬克思認為,“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說來的生成過程”。[3]“一切將成”即為生成性思維的根本要義,這種思維是對傳統(tǒng)本質主義思維方式的反叛。生成性思維非常重視在過程之中的變化,即不僅重視過程還要關心創(chuàng)造,也就是用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的眼光來審視世界。素質教育理念中所蘊含的生成性思維為大學生命教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窗口,再一次把作為教學對象的人看成一種可能。這種思維給人提供了自我超越的可能性空間,非常契合人的生命成長動力和追求,而認真對待大學教育環(huán)境中“每一個獨特的人”“發(fā)展中的人”“將成的人”恰恰是生命教育的孜孜以求。
在傳統(tǒng)教育領域中,英國教育家斯賓塞通過闡釋科學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確立了科學知識的功利化地位,把人文學科知識放置到附屬地位,而審美和道德教育則幾乎被忽視,使科學知識習得的多寡、學生學科成績的高低成為評價教學成效的唯一標準。這樣的教育思想最大的弊端就是特別容易使學生作為“獨特人”存在的身份和學生的個性成長需要被忽略,泯滅了教育教學中處處皆在的人性。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中華民族努力奮斗追求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年代,大學生是家國擔當?shù)臐摿χ黧w,他們的生命狀態(tài)影響我們的民族和國家將往何處去。于是,用關注生命將成的素質教育思維來引導當前大學生命教育的課堂教學,才能更好地推動學生開啟生命價值和有意義人生的創(chuàng)造之路,面向生命的素質教育理念形成了大學生命教育課堂的生成性本質。
參考文獻:
[1]鄭曉江.生命教育演講錄[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4-26.
[2]李祎.教學生成:內涵闡釋與特征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6(11).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