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 要:運動損傷不僅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甚至對其在學習方面產(chǎn)生負面影響。針對這一問題,體育教師、學生自身必須高度重視,加強安全教育,避免損傷事故發(fā)生。本文通過對中學生運動損傷狀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探究其損傷的原因、部位與時機,從而,進一步提出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與方法。
關鍵詞:體育教學 運動損傷 預防與急救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3(a)-0133-02
1 研究目的
本文通過訪談中學體育教師、學生,了解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急救處理、治療康復和預防等內容,以便為運動損傷的預防與急救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實踐經(jīng)驗,從而保障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的正常開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需要參閱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為研究做了準備了充足的理論依據(jù)。
2.2 訪談法
通過對大同市5所高級中學的學生、體育教師進行訪談,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情況,及其發(fā)生的時間、部位、性質、原因等。
2.3 邏輯分析法
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的基礎上對所收集的內容進行分析、歸納,并進行總結,提出對策。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預防運動損傷的必要性
中學生活潑好動,卻對運動損傷預防知識欠缺,很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這與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在體育課教學中,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避免運動損傷,從而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學方針得到貫徹。
3.2 常見的運動損傷部位與類型
3.2.1 肌肉韌帶與皮膚表層部位:肌肉韌帶拉傷和皮膚擦傷
常見的拉傷部位是大腿后肌群、腰背肌、小腿三頭肌、大腿內收肌群等。擦傷即皮膚的表皮損傷,大多是由于摔跤、碰撞引起的皮膚表層破裂。
3.2.2 關節(jié)部位:關節(jié)扭傷和脫臼
在體育活動中常見的是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掌指(間)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損傷。脫臼多發(fā)生于體操教學時,學生由于用力不合理,導致在落地時身體失去重心從而引發(fā)脫臼。
3.2.3 骨骼部位:骨折
體育運動中發(fā)生的骨折,多為暴力作用下引起的外傷性骨折。例如籃球、足球比賽時,學生跌倒時膝蓋直接撞擊于地面引起髕骨骨折,或者跌倒時用手撐地會導致尺骨、橈骨骨折。
3.2.4 其他:休克、鼻出血等
體育運動中出現(xiàn)休克,一般是由于運動量過大或天氣太熱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鼻出血一般都是撞擊所致。中學生在進行籃球、足球等身體對抗性強的項目時,由于動作激烈,學生無意的動作導致其他學生鼻出血。
3.3 常見的運動損傷誘發(fā)原因
3.3.1 思想因素
中學生發(fā)生運動損傷,主要是預防的意識不足。其普遍具有好勝心強、忘乎所以的特點;部分學生在運動中過程中情緒急燥、急于求成;膽小恐懼、猶豫不決及緊張等這些因素也都是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
3.3.2 教學、訓練、比賽環(huán)節(jié)上的不合理因素
(1)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 在中學體育課準備活動過程中,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極易造成損傷。另外,體育課中如果缺乏專項準備活動,或者準備活動與課的教學內容結合不當,同樣會造成運動損傷。
(2)教學、訓練和比賽工作上的組織、實施不當 體育教師在組織方法上不合理也是致傷的原因。如訓練或學習新動作時,沒有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低到高、個別對待原則;讓學生在過度疲勞或帶傷病的情況下參加訓練等都是致傷的原因。
(3)運動量安排不當 運動量安排不合理,缺乏科學性,運動量過大,這是中學體育運動中損傷的常見原因。在中學體育教學和訓練時,一定要根據(jù)其生理特點、承受能力來合理科學地安排運動內容和運動量。
3.3.3 客觀因素
中學體育場地器材的維護略顯不足。比如,運動場地不平、跑道過硬;沙坑過硬,踏跳板與地面不平;部分場地缺乏保護設備;運動場地狹窄,多種項目在一起活動。此外,天氣變化也是導致學生損傷的原因之一。
4 運動損傷的預防與急救
4.1 預防運動損傷的有效措施與方法
4.1.1 強化安全教育
學校和體育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及時針對學生的損傷狀況,幫助學生分析其產(chǎn)生原因,同時培養(yǎng)學生具有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服從老師的安排,統(tǒng)一行動。
4.1.2 做好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可以提高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克服機體活動的生理惰性,為正式練習、訓練做好準備。準備活動內容要根據(jù)教學訓練內容而定,一定要有專項準備活動,使準備活動的最后部分與課程基本內容相似。
4.1.3 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
中學生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也是避免運動損傷的有效措施之一。每個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都必須要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護方法。
4.2 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措施
4.2.1 肌肉韌帶拉傷和關節(jié)扭傷
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肌肉韌帶拉傷或者關節(jié)扭傷的24~48h以內,采取“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緩解癥狀;超過這一時間,采取“熱敷”,通過熱療促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促進淤血和滲出液吸收。
4.2.2 擦傷
如果擦傷部位較淺,只需涂紅藥水即可;如果擦傷創(chuàng)面較臟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洗后再涂上紅藥水或紫藥水。
4.2.3 脫臼
一旦發(fā)生脫臼,應囑學生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妥善固定后送醫(yī)院治療。
4.2.4 骨折
發(fā)生骨折急救時要注意預防休克,若有休克必須先抗休克,再處理骨折。骨折后及時固定可避免斷端移動,防止加重損傷。因此,未經(jīng)固定不可隨意移動傷員,尤其是大腿、小腿和脊柱骨折的傷員。
4.2.5 鼻出血
鼻出血的處理:用拇指和食指在鼻翼外側壓迫數(shù)分鐘,同時用口呼吸。額部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便可止血。
4.2.6 休克
一旦有學生休克,注意傷員的保暖和防暑,并且要保持傷員的呼吸道暢通,昏迷的傷員也可用針刺療法來治療,一定要盡快與醫(yī)院取得聯(lián)系。
5 建議
5.1 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保護和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
中學體育教師應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使其掌握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愛好,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提高增強體質和自我保護能力。
5.2 增強認真做準備活動的意識
注意預防運動損傷,就要使中學生增強認真做準備活動的意識,同時體育教師要懂得如何去科學合理安排準備活動內容,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在體育課上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使學生了解預防措施,提高學生安全意識。
5.3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消除心理障礙
在學生學習新動作前,體育教師要使學生了解每一個動作的技術原理,并且使學生知道容易出現(xiàn)的運動損傷,這樣學生在學習新動作時會認真學習每一個動作的細節(jié),達到預防損傷的目的。
5.4 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
中學體育教學與訓練具有高度的科學性,與多種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學生的身體狀況、場地器械等諸多因素都與運動損傷有關。所以,必須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場地、器械應該及時維修,禁止學生穿戴不合適的服裝上課。
參考文獻
[1] 體育學院通用教材編寫組,運動醫(y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2] 李權.體育課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對策[J].中小學管理,2000(10):26-27.
[3] 段世杰,周銘共.田徑[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4] 郭延民,羅超毅.田徑[M].北京:中國體育報業(yè)總社, 2003.
[5] 賈杰亞.大學生運動損傷調查分析[J].臨床與實踐. 2005(16).
[6] 崔俊臣.大學生體育運動[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
[7] 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