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同伴行為對教育期望影響的性別差異

2018-05-14 09:05李燁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8年2期
關鍵詞:性別差異

李燁

[摘 要]本研究使用“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2013-2014年基線數(shù)據(jù),探討同伴行為對學生教育期望的影響及其性別差異。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生的教育期望存在性別差異,而且女生的教育期望顯著高于男生;同伴的積極行為會提升個人的教育期望,而同伴的消極行為會降低個人的教育期望;同伴的積極行為對男生教育期望的影響效應顯著高于女生,而同伴的消極行為對個人教育期望的影響不存在性別差異。因此,應充分發(fā)揮同伴的積極影響,努力減少或消除同伴的消極影響,縮小兩性在教育期望上的差異,進而促進男生在學業(yè)上的成就。

[關鍵詞]同伴行為;教育期望;性別差異;CEPS

[中圖分類號] G4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8)02-0022-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2.005

一、研究背景

在初中生成長和社會化的過程中,同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隨著初中生在校時間的增加,與同伴進行交流頻率逐漸提升,同伴交往構成了其社會交往中重要的人際環(huán)境;另一方面,該時期也是初中生認知、情感和能力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關鍵階段,對同伴影響的反應更加敏感。有學者認為,兒童成長的唯一決定因素是同伴群體而非家庭[1]

目前,大量研究也已經證實了同伴對個體發(fā)展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即同伴的積極行為會對個體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其也表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傾向;而同伴的失范行為會對個體產生消極影響,導致其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行為。權小娟利用多層次模型對某高等院校的學生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同伴群體的高考成績越高,個體的學習成績也越高,而班級中的同伴對個體學習成績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個體學習能力的影響[2]。鄧小平等學者通過對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同伴影響效應進行元分析及研究后發(fā)現(xiàn),在青少年發(fā)展的早期和中期階段,個體易受同伴的影響而產生偏差行為[3]。同時,還有學者發(fā)現(xiàn),同伴甚至會對青少年的體重以及抑郁指數(shù)產生影響[4][5]。

總體來看,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同伴對個體的成績、偏差行為、身心健康等方面產生的作用及影響,而這些影響大多是個體外在結果的表現(xiàn)。那么同伴對于青少年自我期望這一內在感知是否同樣會產生影響呢?對該方面的研究目前涉及較少。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期望即對未來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6]。而自我期望是期望的一種,它的主體和對象都是個體自身,其中又包括自我教育期望、自我行為期望、自我人際關系期望等不同形式。本文所關注的自我期望主要是指學生的自我教育期望,即個體對自身未來所能達到的最終教育水平或學歷的期待。本文將從同伴行為對學生自我教育期望的影響入手,在探討影響效應的同時,對該影響效應的性別差異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同伴行為是否會影響學生的教育期望?同伴對于不同性別學生的教育期望是否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旨在為同伴群體對個體產生的影響方面進行補充,同時為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提供參考。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一)同伴行為影響青少年認知、態(tài)度及行為的理論基礎

首次將同伴作用應用于教育研究中的是科爾曼,其在1966年發(fā)布的《關于教育機會均等的報告》(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中指出,除了家庭背景外,同伴是影響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另一重要因素。那么,同伴是如何對個體產生影響的呢?

以班杜拉為代表的社會認知理論認為,觀察學習是社會學習的主要方式。在青少年認知和態(tài)度形成的過程中,其主要通過觀察同伴的行為來進行自我概念和行為塑造[7]。已有研究也證明,學生會通過觀察同伴的不當行為并進行模仿。相反,他們也會注意到身邊努力學習的同伴,并向他們看齊[8]。不論產生哪種影響,最終的結果都是學生的行為與同伴的行為逐漸趨同。Sherif認為,青少年的態(tài)度是在與同伴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的[9]。該觀點與信息交換理論類似,即同伴主要通過與個體的日常溝通、交流以及反饋產生影響。在交流過程中,同伴對其贊同或不贊同的觀點進行回應,這種響應會反饋給個體不同的訊息,從而影響個體自身認知和態(tài)度的形成[10]。

雖然在不同理論中對于同伴行為的影響機制做出了不同解釋,但毫無疑問的是,同伴的行為會對青少年的認知、觀念和行為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而眾多學者也開始在中國的背景下探討同伴行為及其產生的作用和影響。

(二)同伴與自我教育期望的研究

同伴是青少年進入中學后對其發(fā)展產生重要作用的群體,如果同伴重視教育的作用并對學習的重要性持肯定態(tài)度,那么青少年也會重視自身學業(yè)的發(fā)展,從而提升自己的學業(yè)期望和學業(yè)追求[11]

Haller 和Butterworth較早關注到了同伴影響,并利用密歇根州某地區(qū)的數(shù)據(jù)對其進行了驗證,發(fā)現(xiàn)同伴對個體的職業(yè)期望和教育期望存在正向影響[12]。Aunola通過對339名九年級學生進行分組,以研究青少年及其同伴教育期望的相近程度,發(fā)現(xiàn)相同組內的個體教育期望基本相似[13]。還有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學?;蚣彝ルA層的效應通過同伴對個體的教育期望產生影響。Mcdill和Coleman就家庭和同伴對學生進入大學意愿的影響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成長于優(yōu)勢階層家庭的青少年,其同輩群體多擁有優(yōu)秀品質,使他們更傾向于進入大學繼續(xù)學習。而個體所在學校階層越高,其同輩的上進程度也越高,從而會提升個體的教育期望[14]??傊槭怯绊憘€體教育期望的重要因素。

(三)同伴對個體教育期望影響的性別差異研究

隨著女性主義的崛起以及男女平等觀點的普及,很多學者注意到了近些年女性在教育獲得以及學業(yè)成績上表現(xiàn)出的“性別逆轉”。孫云曉等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男生的學業(yè)成績從小學到大學的各個教育階段均普遍落后于女生,并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男孩危機”,從而發(fā)出了“拯救男孩”的呼聲[15]。國外研究同樣表明,從1967年至2002年,女性上大學的人數(shù)增長了20%,而男性卻下降了4%[16]。這些證據(jù)均顯示出女性在學業(yè)成績和教育獲得上的優(yōu)勢。那么,教育期望作為影響學業(yè)成績和教育獲得的重要因素是否也會存在性別差異?這種教育期望上的性別差異是如何產生的呢?

不同的性別文化使得男生和女生在學校中表現(xiàn)出行為差異,女生更多表現(xiàn)出對學校文化及教師要求的順從,她們傾向于按照學?;蚪處熖岢龅囊髞硪?guī)范自己,如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作業(yè)等;而男生則與女生相反,他們對待學業(yè)更加消極,在學校中表現(xiàn)出更多的問題行為。這些差異使得女生群體的學業(yè)效果情況更佳,從而使得其擁有更高的教育期望。而這些在男生和女生群體中表現(xiàn)出的不同特征會向其同伴傳遞不同的信號,從而影響與之交往的個體。研究表明,同性同伴之間的互動會放大個體學業(yè)效果或教育期望上的性別差異,即男生與不上進的男性同伴交往會變得更加不上進,而女生與上進的女性同伴交往會變得更加上進[17]。

同時,由于男生和女生的成就動機不同,男生的成就動機以控制權和自我滿足為導向,而女生的成就動機多以他人的評價及肯定為導向,使得女生更傾向于扮演好學生的角色[18]。在此情況下,作為榜樣的同伴表現(xiàn)出的積極行為對男生教育期望的影響會更加顯著。

基于以上討論,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1:初中生的自我教育期望存在性別差異。與男生相比,女生的教育期望更高。

假設2:同伴行為對學生自我教育期望具有顯著影響。其中,有積極行為的同伴越多會提升學生的教育期望,而消極行為的同伴越多會降低學生的教育期望。

假設3:同伴行為對自我教育期望的影響存在性別差異。其中,同伴的積極行為對男生的影響較大。

三、研究設計與統(tǒng)計

本文采用了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shù)據(jù)中心設計并組織的中國教育追蹤調查數(shù)據(jù)(CEPS)。該調查采用分層的四階段不等概率抽樣方法,在全國縣(區(qū))級行政單位中抽取28個縣(區(qū));在每個縣(區(qū))所轄地理范圍內分別抽取4所開設了七年級和/或九年級的學校;在每個學校中分別抽取4個班級,包括兩個七年級班和兩個九年級班。本次調查共獲得19487個學生樣本,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等內容,調查內容適合回應本研究所涉及的問題。

1.因變量。本文的因變量為個人教育期望。CEPS向青少年詢問了“希望自己讀到什么程度”,去掉了“無所謂”的應答,將其余選項轉化為受教育年限并進行重新編碼:“現(xiàn)在就不要念了”=6、“初中畢業(yè)”=9、“中專/技?!?10、“職業(yè)高中”=11、“普通高中”=12、“大學??啤?15、“大學本科”=16、“研究生”=19、“博士”=23。

2.自變量。本文的核心自變量為同伴的積極或消極行為。CEPS向青少年詢問了好朋友的積極行為(學習成績優(yōu)秀;學習努力刻苦;想上大學)和消極行為(逃課、曠課、逃學;違反校紀被批評處分;打架),并讓其根據(jù)實際,針對每類情況在“1.沒有這樣的” “2.1~2個這樣的” “3.很多這樣的”三個選項中進行選擇。將三類積極行為進行匯總,得到取值范圍為3~9的同伴的積極表現(xiàn),分數(shù)越高表明擁有積極行為的同伴越多,即同伴的上進程度越高;將三類消極行為做相同處理,同樣得到取值范圍為3~9的同伴的消極表現(xiàn),分數(shù)越高表明擁有消極行為的同伴越多,即同伴的上進程度越低。

3.控制變量。本文的控制變量包括學生的年級、認知成績、戶口、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教育期望以及家庭經濟情況。

其中,將年級重新編碼為“七年級”=0、“九年級”=1;去掉了不區(qū)分農業(yè)和非農業(yè)戶口的“居民戶口”以及“沒有戶口”兩選項的應答,并將戶口重新編碼為“農業(yè)戶口”=0、“非農業(yè)戶口”=1;取父母雙方最高受教育水平作為父母受教育水平的代理變量,將其重新編碼為“沒受過任何教育”=0、“小學”=6、“初中”=9、“中專/技?!?10、“職業(yè)高中”=11、“高中”=12、“大學??啤?15、“大學本科”=16、“研究生及以上”=19;而父母教育期望的編碼方法與學生自我教育期望的編碼方式相同;最后將家庭經濟情況編碼為“非常困難”=1、“比較困難”=2、“中等”=3、“比較富?!?4、“富裕”=5。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見表1。

從總體來看,初中生的自我教育期望約為大學本科程度,略高于父母的教育期望;而個人教育期望和父母教育期望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這也從側面表現(xiàn)出了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被調查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多為中等水平且農業(yè)戶口居多;男生和女生以及七年級和九年級學生比例約為1:1;同時,初中生的同伴多表現(xiàn)出積極行為而較少表現(xiàn)出消極行為。那么同伴表現(xiàn)出的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是否會對個人教育期望產生影響呢?這種影響是否存在性別差異?這有待下文進一步驗證。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個人教育期望的性別差異

利用差異檢驗對本文提出的第一個假設進行回應。從表2中可以看到,女生的教育期望平均為16.85年,而男生的教育期望平均為16.33年。t檢驗的結果顯示出,女生的教育期望高于男生,且在0.001的水平上達到了顯著。

此分析以個人教育期望作為因變量,利用回歸對個人教育期望存在的性別差異進行進一步驗證。從回歸中可以看出,男生的教育期望顯著低于女生,在加入其他控制變量后,該影響效應逐漸減小但仍然顯著為負。同時,與已有研究一致,認知成績、父母教育期望、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經濟情況也會顯著影響個人教育期望。但與其他變量不同,家庭經濟情況的影響顯著為負。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可能家庭經濟情況富裕的個體,其擁有更多更為直接的物質基礎來幫助其獲得成功,并不一定通過教育這單一途徑來實現(xiàn)。

(二)同伴行為對個人教育期望的影響

下面重點分析同伴的積極和消極行為對個人教育期望的影響。模型1和模型2顯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具有積極行為的同伴每增加一個單位,個人的教育期望便提升0.24年;而具有消極行為的同伴每增加一個單位,個人的教育期望便降低0.19年。也就是說,擁有積極行為的同伴越多、同伴的上進程度越高會對個人的教育期望得以提升;相反,擁有消極行為的同伴越多、同伴的上進程度較低會對個體的教育期望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當模型3的回歸中將同伴的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同時放入時,它們對個人教育期望的影響效應略有減小但仍然顯著。本文提出的假設2得以驗證。

同時可以看到,三個模型中除了核心的解釋變量外,家庭背景的相關因素以及學習成績對個人的教育期望均達到了顯著程度。在控制家庭背景后,同伴的影響仍然顯著,這也為個體教育期望的提升提供了另一個努力途徑。

(三)同伴行為對個人教育期望影響的性別差異

從整體來看,三個模型的設置均解釋了個人教育期望的50%以上的變異,模型的擬合效果良好。具體來看,模型1的交互項顯著,說明同伴的積極行為對男生教育期望的影響作用更明顯。具有積極行為的同伴每增加一個單位,男生的教育期望便增加0.28年(0.2+0.08),本文提出的假設3得以驗證。雖然模型2中同伴的消極行為對個人教育期望仍存在顯著負向影響,但交互項不顯著,說明同伴的消極行為雖然會顯著影響個人教育期望,但這種影響不存在性別差異。模型3同時考慮了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及其交互項后,進一步驗證了同伴的積極行為對個人教育期望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且對男生的影響效應更大。但此時同伴消極行為的影響不再顯著,也不存在性別差異,說明與同伴的消極行為相比,同伴表現(xiàn)出的積極行為的影響效果更佳強烈。進一步對比模型1和模型3發(fā)現(xiàn),模型3中同伴的積極行為對男生教育期望的影響效應減少了0.02年(0.28-0.19-0.07)。

五、結論與討論

通過對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2013-2014的基線數(shù)據(jù)的分析,本文從同伴的角度入手,主要探討了同伴的積極或消極行為對初中生教育期望的影響以及該影響是否存在性別差異。研究發(fā)現(xiàn):第一,與已有研究相一致,我國初中生的教育期望存在著性別差異,女生的教育期望顯著高于男生。第二,除了已有研究表明的同伴行為對個體的成績、問題行為等的影響外,同伴行為同樣會影響個人教育期望。其中,表現(xiàn)出積極行為的同伴越多,同伴的上進程度越高,個人的教育期望也越高;表現(xiàn)出消極行為的同伴越多,同伴的上進程度越低,也會降低個人的教育期望。同時,同伴的積極行為對個人教育期望的影響力度大于同伴消極行為的影響。第三,同伴行為對個體教育期望的影響存在著性別差異。同伴的積極行為對男生教育期望的正向影響效應比對女生的正向影響效應更加顯著,但同伴的消極行為對個體教育期望的影響效應不存在性別差異。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社會的分工越來越傾向于智力的分工,從而對個體的身體素質要求逐漸降低,男性的統(tǒng)治地位必將有所下降,女性的崛起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實際上,女性也不應將自己的未來規(guī)劃局限于處理日?,嵥槭聞蘸宛B(yǎng)育兒女等方面。在眾多因素的推動下,女性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斷提升,這使得學者將更多的關注焦點置于女性在教育期望、學業(yè)成績以及教育獲得等方面表現(xiàn)出的優(yōu)勢上。但要注意到,女性意識的崛起不能以男性的式微為代價,而應該努力使兩性都得到平衡的發(fā)展。尤其是男生在自身性別文化的引導下,其更傾向于在學校表現(xiàn)出一些失范行為,從而帶來一系列學業(yè)問題。因此,教師也應通過一些有效途徑加以引導來促進男生更好地發(fā)展,而本研究的結果也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它提示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以外,還要加強對同伴群體的關注,充分發(fā)揮積極同伴的作用,努力減少甚至消除消極同伴產生的不良影響。例如通過輪換座位等方式使得積極同伴的榜樣作用能夠輻射到更多的學生,從而進一步提升男生的教育期望,縮小兩性在教育期望、學業(yè)成績甚至教育獲得方面的差距。

參考文獻:

[1]Harris J R. Why Children Turn out the Way They Do[J].Saturday Evening Post.1999.

[2]權小娟.大學成績的同伴影響研究:基于多層次模型的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5):89-90.

[3]鄧小平,徐晨,程懋偉,張向葵.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同伴選擇和影響效應:基于縱向社會網絡的元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2017(6):1898-1909.

[4]高健,李芳,劉亞輝.同伴效應對中國農村青少年抑郁指數(shù)的影響——基于CFPS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6(3):77-82,95.

[5]李強.同伴效應對中國農村青少年體重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14(3):73-84.

[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M]. 商務印書館, 2012.

[7]Bandura A. 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6(1):169.

[8]Hartup W W. Peer Interaction and the Behavioral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Child[J]. Psychopathology and Child Development.1976:203-218.

[9]Sherif M. A study of some social factors in perception.[J]. Archives of Psychology. 1935(187):5-61.

[10]Thomas J. Berndt. Friends‘influence on students' adjustment to school[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9(1):15-28.

[11]Bates S L. Socioracial group differences in family and peer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s'academic achieve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J]. Bates Stacey Leigh.2004.

[12]Haller A O, Butterworth C E. Peer Influences on Levels of Occupational and Educational Aspiration[J]. Social Forces.1960(4):289-295.

[13]Aunola K. The role of peer groups in adolescents' educational trajectories[J].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9(5):521-547.

[14]Mcdill E L, Coleman J. Family and Peer Influences in College Plan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J].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65(2):112-126.

[15]孫云曉,李文道,趙霞.男孩危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對《男孩危機:一個危言聳聽的偽命題》一文的回應[J].青年研究,2010(3):70-76,95-96.

[16]Adebayo B. Gender Gaps in College Enrollment and Degree Attainment: An Exploratory Analysis[J]. 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08(3):232-237.

[17]Fabes R A, Martin C L, Hanish L D. Young Children's Play Qualities in Same-, Other-, and Mixed-Sex Peer Groups[J]. Child Development. 2003(3):921-932.

[18]Downey D B, Yuan A S V. Sex differences in school performance during high school: puzzling patterns and possible explanations [J]. Sociological Quarterly. 2005(2):299-321.

猜你喜歡
性別差異
提高相對貧困識別質量:性別差異視角下多維動態(tài)測度及分解
不同任務類型中性別差異對外語效應影響的實證研究
性別差異研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的性別差異及解決策略
交際中的性別語言差異
家庭背景與教育獲得的性別不平等
大學生“三生教育”的性別差異分析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別角色對運動的影響
醫(y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性別差異
消費者網絡購物行為決策影響因素實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