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吉
【摘要】從教材編排、試卷設題、高考改革來看,課堂教學需要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日常教學結合。貼近課本來進行引導群文閱讀。通過群文閱讀,整合教材與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構建課文中經典思想鏈條。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群文閱讀;教材;勾連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明仁知義,盈科而行”,源于《孟子》的章句:“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流水這個東西,不把坑坑洼洼填滿,是不會向前流的;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是不能通達的。今天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yōu)槭裁匆プx孟子?!吨袊鴮W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指出: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yǎng),具體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加強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至關重要,老師們要引導學生提供人文素養(yǎng)、傳承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中語文現有教材有必修1—必修5,《國學》讀本,《中國文化經典》。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重單篇文章的閱讀,輕整本書和多種文本的閱讀,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缺乏整合。老師須知,教材是最具有操作性的、學生最熟悉的材料。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力求讓學生獲得一種最容易上手,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思路清晰、效果明顯的閱讀技能和寫作技能。我的操作方法是緊緊貼近課本,群文閱讀。通過群文閱讀,構建課文中經典思想鏈條。更是把文章按照經典思想、義理組合在一起,更深入文本內部,關注文章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內部結構,并在文章之間形成一種“互文關系”,學生在探索群文時,發(fā)展出閱讀技能和積累寫作素材。
例如《蘇武傳》《燭之武退秦師》這兩篇文章都談及孟子的經典思想:憂以天下、赤子之心。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補充具有相同思想的傳記文章進行群文閱讀。例如2015年全國卷二的傳記閱讀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輔以時評中國留美女學生曲小雪維護人格和祖國尊嚴的故事。古往今來,正是為了祖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虎門銷煙懲列強;鄧世昌為國捐軀戰(zhàn)敵艦,多少中華兒女奔走呼號,多少中華英杰前赴后繼,“精忠報國”,寫下一首首可歌可泣的不朽詩篇,展現一幕幕驚天動地的“血染的風采”……這樣從“讀”到“悟”到“評”,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能得到較大的提升,人文底蘊和文化自信更會得到自然而然的增強。依托教材,選點勾連,以古論今,通過這些方法的引領,可能學生立刻就找著了感覺,從點狀到線狀的閱讀激活了他們的思想,豐富了他們寫作的素材,關鍵是他們發(fā)現課本素材可以使用,還可以與高考文言文傳記閱讀和一些任務驅動型作文聯系,真的可以把閱讀直接轉化為可以得分的生產力了。
當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呈現。把整個必修教材做一張大表格,或者在教文言文單元時,每一冊必修教材做兩三個主題。
群文閱讀更是把文章按照經典思想、義理組合在一起,更深入文本內部,關注文章的形式,把握內部結構,并在文章之間形成一種“互文關系”,在探索群文時,提升閱讀技能和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最旺盛的生命力其實有時候并不在于它有多經典,而往往在于它有多貼近。當學生發(fā)現一篇文章可以把他長久以來最想說而說不好的話說得那樣精彩生動、感人至深,你就算想按住他,他也會忍不住地要跳起來叫好;當學生發(fā)現一篇文章可以把他內心的理想境界描繪得那樣逼真、那樣叫人熱血沸騰,你不讓他讀的話,他甚至會想盡辦法去讀、去寫。正像是電影院常播的那段廣告所說的:越貼近,越真實;越貼近,越震撼;越貼近,越精彩。
有一天,學生再寫《假如我與民族英雄生活一天》他們可能會寫出與“蘇武”“燭之武”等生活一天的情景,更能由此及彼,通過群文閱讀,博古通今,以事論理,涵養(yǎng)自己的“浩然正氣”!
作為老師,“靈魂”與“身體”都應該“在路上”,“讀書”與“行路”都不可少,彼此交流切磋研討必不可少。著重把日常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人文素養(yǎng)和情緒素養(yǎng)上持續(xù)成長,以至能在美感上和倫理上不斷追求自我完善,以自己美好的生命,表達自己最具生命價值的生命意志,釋放最富人格魅力的生命張力,綿綿持久地影響和感染同路的旅人。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