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文化遺產保護模式研究

2018-05-14 08:59歐陽吟崔春龍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8年21期
關鍵詞:柯爾克孜族保護模式文化遺產

歐陽吟 崔春龍

摘要 通過對帕米爾高原深處的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的空間特征、空間要素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xiàn)狀分析,就如何保護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的文化遺產進行了探討,提出信仰式保護、有機更新與漸進式保護以及互動式保護模式。

關鍵詞 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文化遺產;保護模式

中圖分類號 TU9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21-0213-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elements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Kirgiz traditional settlement in the Pamirs, we discussed how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Kirgiz traditional settlement,update and progressive protection, and interactive protection mode.

Key words Kirgiz nationality;Traditional settlement;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 model

柯爾克孜族是一個有著2 000多年深厚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跨國的古老民族,大多數(shù)分布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我國的柯爾克孜族大多數(shù)分布在新疆西南地區(qū)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縣、阿合奇縣以及烏恰縣內[1]。目前國內外對該民族文化主要是從歷史、文學、藝術、宗教、語言等角度去研究,宏觀研究取得顯著的成果[2]。如萬雪玉[3] 對柯爾克孜族氈房文化進行了深刻的解析,張玉祥[4]分析了柯爾克孜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式保護的優(yōu)越性,提出了檔案式保護研究的對策。在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護方面的研究較多,但是柯爾克孜族是一個長期生活在新疆邊境的民族,宗教文化的復雜性和多元性使得該民族的傳統(tǒng)聚落不僅就是物質文化遺產,并且承載著優(yōu)秀的、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關于該民族傳統(tǒng)聚落文化遺產保護模式的研究非常少,因為傳統(tǒng)聚落的保護模式需適應本民族文化內涵和地理環(huán)境格局。筆者以新疆帕米爾高原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為例進行研究,對該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1 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

1.1 聚落空間特征

1.1.1 背山望水的聚落格局。

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在布局時充分考慮了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村落選在區(qū)域內地勢較高的位置,雖然四面環(huán)山,但周邊可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傳統(tǒng)聚落大多選在河流的兩側,將村落分為若干個小的組團。這樣的布局不僅是出于軍事防御考慮,同時也在適應帕米爾高原地形地勢合理的布局。

1.1.2 因地制宜的村落布局??聽柨俗巫鍌鹘y(tǒng)的聚落形態(tài)隨著河流的走向而發(fā)展,村內的道路隨著地形蜿蜒起伏,與河流緊密相連,建筑隨著地勢錯落有致,整體形態(tài)自然有序。

1.1.3 錯落有致的院落布局。

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的院落建筑布局有著自身的規(guī)律。院落內結構豐富、變化多樣,有入口區(qū)、屋前區(qū),種植區(qū)、主體用房區(qū)、輔助用房區(qū)等,主體建筑是3~4間石木屋,主要功能為居住、餐飲和儲藏物品。牲畜用房布置在主體用房一側,用來飼養(yǎng)牦牛、馬、羊等牲畜。種植區(qū)是村民們?yōu)榱藵M足遮陰效果和生活需要,在院落里種一些杏樹、楊樹等植物。傳統(tǒng)聚落中,每家的院落與鄰居家院落相距較遠,形成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單元。院落依地形而建,東、南、東南等各種朝向都有,不是整齊劃一、成排成行,而是錯落有致、疏密有間。

1.1.4 自由靈活的街巷格局。

傳統(tǒng)聚落整體呈帶狀分布,結合地勢和河道的變化形成獨特的自由狀的街巷組織。街巷組織層次分明,形成“主街-巷道”的二級體系,構成了村莊整體的街巷格局,街巷走向和肌理完全保留了原有的尺度,多為3~4 m,尺度宜人,識別度高。

1.2 聚落空間要素

1.2.1 石頭房。

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建筑的最大特點為石頭搭建,由于地理環(huán)境特殊,山多為石頭山,聚落的建筑材料為就地取材。石頭房主要用于居住,面積不大,土炕、土爐子、傳統(tǒng)手工壁掛等齊全,雖然簡單,但古樸實用,保持了原始的生活方式。

1.2.2 古樹。

柯爾克孜族是一個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的民族,在村落的水渠邊、道路邊、房屋邊都會種上楊樹、杏樹等適應當?shù)貧夂虻臉淠?,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生態(tài)效益。如: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村落艾杰克村有2棵上百年的古樹——一棵松樹和一棵柏樹從樹根相互纏繞到樹干,纏纏綿綿、不離不棄,被當?shù)卮迕穹Q為“夫妻樹”。古樹見證著村落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1.2.3 馕坑。

馕作為柯爾克孜族山區(qū)牧民的主要飲食,馕坑在村落隨處可見。馕坑是用泥土做成,而燒制馕坑是用牦?;蝰R的糞便,燒出的馕具有天然的味道,極具有特色。

3 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非物質文化遺產

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3類,分別為民間文學——帕米爾柯爾克孜族約隆歌;傳統(tǒng)技藝——柯爾克孜族白氈帽制作技藝;民族特色——艾列切克(頭飾)、美食等[5]。

3.1 約隆歌

約隆歌在帕米爾高原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學體裁中具有獨特的地位,2008年被選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約隆歌在柯爾克孜族中是以婚禮歌的形式保留下來,種類豐富,有“托依巴什塔爾約”(婚禮揭幕式)、“哈依木約隆”(對唱約?。┑?,根據(jù)內容,還有男士約隆和女士約隆。凡有人結婚,在婚禮上都會唱起約隆歌,約隆歌音樂性很強,像激流般跌宕起伏,場面壯觀、熱烈、歡快[6]。

3.2 白氈帽

柯爾克孜族白氈帽制作技藝被評為第三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聽柨俗巫宓陌讱置笔强聽柨俗巫宓南笳???聽柨俗文凶訌氖畮讱q到幾十歲都會佩戴白氈帽,在他們信仰里,白色就是藍天與白云,象征著純潔的心靈與寬廣的胸懷??俗卫仗锗l(xiāng)是白氈帽的制作基地,村里大多數(shù)女人都會制作白氈帽,白氈帽的材料是自己家的羊毛,帽里的下沿用黑線或黑布縫制,向上翻卷,成圓形。制作的氈帽會送給自己的兒子和丈夫,一方面是表達自己對親人的疼愛,另一方面是顯示自己家男人的尊貴。白氈帽的制作技藝現(xiàn)在已經比較成熟,但只有大多數(shù)當?shù)氐呐灾谱鳎F(xiàn)在的年輕人都已融入了現(xiàn)代化的生活,很少有女孩子學做白氈帽了。

3.3 艾列切克

艾列切克其實為已婚婦女用白色紗布或白綾在頭上的一種包巾。其樣式分為小型艾列切克、鵝頭式艾列切克、扎花式艾列切克、冠形艾列切克等,形狀多為圓形和平頂式,但是鵝頭式艾列切克和冠形艾列切克的前沿多為鵝頭和冠形。柯伊姆艾列切克則是由一種白色絲綢或棉布制成,戴上之后除面頰、眼睛、鼻子、嘴巴以外,還蓋上上肩和整個頭部??聽柨俗巫迮源蠖鄶?shù)佩戴的為冠形艾列切克,這種配飾被稱為“女性的花冠”[7]。

3.4 柯爾克孜族美食

3.4.1 肖奴帕。

肖奴帕即為大塊的羊肉和牛肉,吃的時候多用手抓,所以也叫手抓肉,是柯爾克孜人招待重要客人的食物。其做法是把牛肉或羊肉切成大塊,和羊頭、羊蹄,牛頭、牛蹄等煮在一起,待客時按客人等級而分肉(根據(jù)少數(shù)民族的喜好,招待客人一般為羊肉)。

3.4.2 干酸奶。

干酸奶的做法是將酸奶去水揉成團,放在涼席上曬制而成,顏色為乳白色,像豆腐,制作成的干酸奶放在細白布口袋內。干酸奶大量制作的時間一般是牧民將要從一個草場轉場到另一個草場前,因為轉場路途遠,外出時掛到馬背上,攜帶方便,解決饑餓的問題。

3.4.3 酥油。

酥油是從羊奶或牛奶奶皮子中提煉而成的一種脂肪,顏色呈鮮黃色,口味非常好,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直接吃,純度要比奶皮子純,柯爾克孜族人民還經常利用酥油加工其他食品,一料多用,種類豐富,味道不一。酥油儲存的時間長,易于攜帶。

3.4.4 居布尕。

居布尕也叫酥油糖餅。其做法是先將面粉和成團,搟成薄餅,放在鍋里烙熟,趁熱抹上酥油,撒上白糖,然后再疊成三角即可。這種餅子香甜酥脆,深受人們的喜愛。

4 傳統(tǒng)聚落文化遺產面臨的困境

柯爾克孜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具有千百年的優(yōu)秀文化,是因為在帕米爾高原,有豐富的宗教文化、絲路文化、游牧文化等,歷史文化不僅僅體現(xiàn)在城市中,還應該有更多的傳統(tǒng)聚落、傳統(tǒng)建筑作為載體。

近年來,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的加快,大量的傳統(tǒng)村落重新被規(guī)劃設計,尤其是2013年新疆的村莊規(guī)劃達到頂峰,村落數(shù)量多,任務量大,一些不負責任的建筑設計人員不對現(xiàn)場進行調研,不深入了解村落的現(xiàn)狀,根據(jù)經驗進行規(guī)劃,造成了一些村落的傳統(tǒng)特色被破壞。對現(xiàn)場進行調研的規(guī)劃設計人員,也只是對現(xiàn)場進行拍照和簡單的詢問,做規(guī)劃時,追求現(xiàn)代建筑的形式與美,很少考慮它與環(huán)境的關系、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很多設計沒有民族文化的內涵,沒有建筑的創(chuàng)作意境,以至于傳統(tǒng)聚落的文化及特色慢慢消退。

對于傳統(tǒng)聚落的文化遺產,若社會長時期不加以重視,將慢慢消亡,那么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將失去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和優(yōu)秀的文化背景。

5 傳統(tǒng)聚落文化遺產保護模式

傳統(tǒng)聚落的保護方法有很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關于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尤其是帕米爾高原深處的傳統(tǒng)聚落的文化遺產的研究寥寥無幾。由于缺少研究成果,對地理位置特殊、環(huán)境惡劣的傳統(tǒng)聚落的文化遺產的開發(fā)與展示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對于旅游開發(fā)而言,大量的投入暫且不說,反而使傳統(tǒng)聚落變得更加商業(yè)化,當?shù)氐沫h(huán)境格局和民族的生活方式被破壞,虔誠的信仰會受到影響,所以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需要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聚落文化遺產。

5.1 信仰式保護

柯爾克孜族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長期以來,他們?yōu)榱吮Wo自己的家園和環(huán)境做了很多的努力,在惡劣的山谷中,大規(guī)模養(yǎng)殖牲畜,大面積種植樹木,大范圍種植牧草,盡最大努力保護環(huán)境,改善環(huán)境,信仰充斥著內心,滋潤著心靈,凈化著精神。所以,應該有信心和理由相信柯爾克孜族人民在意識到傳統(tǒng)聚落文化遺產的價值后,會將這些文化遺產融入到他們的生活當中。適當?shù)丶ぐl(fā)當?shù)卮迕駥勐湮幕z產的保護意識,使他們認識到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自己千百年來精心營造的家園,保護自己的內心世界,保護自己的信仰,保護自己的文化不破壞。這樣就會形成全民皆保的行為,促使保護文化遺產成為人們心中的信仰,這就如同白色在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文化中已經超出了單純的顏色范疇,而被賦予了深刻的信仰層面與哲學層面的含義[8]。

5.2 有機更新與漸進式保護

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需要選取適當?shù)囊?guī)模和尺度從局部到整體漸進式保護,積極地推進保護措施的落實,妥善處理現(xiàn)狀與未來發(fā)展的矛盾,使傳統(tǒng)聚落的保護和建設能夠協(xié)調統(tǒng)一。

5.3 互動式保護

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的保護為當?shù)氐姆俏镔|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fā)展提供了載體,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豐富了傳統(tǒng)聚落的文化內涵,二者共同促進和發(fā)展。保護傳統(tǒng)聚落的文化遺產不僅需要當?shù)卮迕竦谋Wo,還需要各個民族的團結保護。文化遺產不是屬于一個民族特有的,它更屬于全人類的,所以全民需要增強保護意識,傳承優(yōu)秀文化,這對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fā)揚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6 結論

(1)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保留著大量完整歷史建筑,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2)柯爾克孜族千百年的游牧活動,保留了大量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研究柯爾克孜族的歷史、文學、藝術、建筑等具有重要的價值,而這些非物質遺產也使得該民族的傳統(tǒng)聚落更加有特色。

(3)對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具有復雜文化的柯爾克孜族傳統(tǒng)聚落的保護模式,應要適應當?shù)氐沫h(huán)境,不能將現(xiàn)研究的傳統(tǒng)聚落的保護模式照搬照抄,每個民族、每個具有文化歷史的聚落都應該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保護方案。

參考文獻

[1]《柯爾克孜族簡史》編寫組.柯爾克孜族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110.

[2] 孔杜孜·沙卡爾.散雜居柯爾克孜族文化變遷研究:科克亞爾柯爾克孜民族鄉(xiāng)的民族志[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3:2.

[3] 萬雪玉.柯爾克孜族氈房文化解析[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1(2):90-95.

[4] 張玉祥.柯爾克孜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式保護研究[J].檔案,2014(5):29-32.

[5] 李玲玲.新疆柯爾克孜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述評[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2(2):41-46.

[6] 曼拜特·吐爾地,巴赫特·阿曼別克.帕米爾柯爾克孜族民歌——約隆歌[J].民族文學研究,2009(1):169-172.

[7] 萬雪玉.女性與柯爾克孜族文化[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2,33(2):40-43.

[8] 阿地里·居瑪吐爾地,曼拜特·吐爾地,古麗巴哈爾·胡吉西.柯爾克孜族民間信仰與社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19.

猜你喜歡
柯爾克孜族保護模式文化遺產
柯爾克孜族民歌調式結構與稱謂再探
與文化遺產相遇
新疆民族民間音樂簡析
貓科動物的保護色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論網絡游戲著作權的保護模式及其侵權判定標準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CBD體系下傳統(tǒng)知識保護模式研究
寧夏鹽池縣小麥野生近緣植物蒙古冰草保護模式探究
試述柯爾克孜人西遷后的宗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