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艷興
[摘 要] 如何引導學生準確把握詩人的情感、領悟詩歌中抽象意境的象征意義,是古詩文教學中的老難題。
[關 鍵 詞] 比較法;詩歌鑒賞;古詩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134-01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蓖ㄟ^不同角度的比較,可以透過紛繁復雜的表象,看到問題的實質,把握關鍵。試以《夢游天姥吟留別》第三課時詩歌鑒賞設計及效果闡述具體操作。
一、橫向比為經脈,讀出詩味
橫向比較又稱水平分析法,側重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逐步概括出各種類型,比較各類型的異同。在古詩文鑒賞中,用得最多的是拿同一類型的詩文進行比較。例如,同為詠物詩,比較所詠之物的異同;同為離別詩,比較描寫角度和意境;同為詠史詩,比較詩人的感慨和啟迪等。通過橫向比較,可加深理解,讀出“味外之味”“韻外之旨”。可設計比較《夢游天姥吟留別》與下列三首離別詩的主題: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琵琶行》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夢游天姥吟留別》雖有“吟留別”字樣,但全詩只有“別君去兮何時還”一句提到離別,也沒有離愁和傷感情緒。
由熟悉到陌生,學生在比較中明顯感到《夢游天姥吟留別》里面的情感與前三首的區(qū)別,輕易排除將其籠統(tǒng)地歸入離別詩范疇的錯誤認識,避免望文生義。
二、縱向比為緯脈,品出詩境
縱向比較法即歷史比較法,側重于從時間角度分析概括出不同時期被分析對象所呈現的特點。詩可言志,亦可傳情,入境后方可悟情。要入詩境,需從詩歌意象入手。故可比較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如,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公元742年)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秹粲翁炖岩髁魟e》(公元745年)
引導學生結合三首詩的寫作年代和背景來分析:寫《南陵別兒童入京》時詩人剛入長安,意氣風發(fā),自信張揚;寫《夢游天姥吟留別》時詩人被逐出長安,不愿向權貴屈膝諂媚,表現了詩人的傲氣和無畏的精神。
而對意象、意境的把握,也可抓住天姥山的象征意義——長安,結合在長安的短暫仕途,分析“熊咆龍吟”“列缺霹靂”等景象的隱喻:剛上山,看見海日、天雞、花石,感到興奮快樂(抵長安君王召);繼而熊咆龍吟、列缺霹靂,感到恐怖怪誕(官場險遭排斥);其后洞天仙境,感到美妙快樂(出長安游四方)。
師:詩人曾在其他詩中多次提到“長安如夢里”“一官即一夢”,作者夢游天姥山,實質上是以夢來隱喻自己在長安短暫的仕途經歷。在夢里出現的景象變化,都是詩人情感不經意的流露。
對“東流水”的理解,可激發(fā)學生討論:
觀點一:時間像東去的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有一種傷逝意味,體現出詩人對夢境的惋惜、留戀。
觀點二:所有事情都有消亡的時候,這是世間萬物的自然規(guī)律。無需留戀,正顯示了詩人的灑脫。
古詩中的情感和主旨具有時代性、歷史性。以詩人生平為切入點,幫助學生“知人論世”,把握意象象征意義,體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蘊,并引起心靈的共鳴。
三、同題比為血肉,畫出詩意
同題比較是拿同一素材、同一描繪對象的詩文進行對比,以發(fā)現其寫作上的側重點和情感上的差異,進一步理解詩意。筆者展示另一首詩與《夢游天姥吟留別》進行比較分析:
游天姥山
宋無
欲去不得路,自將蘿葛捫。相逢捫藥叟,偶入落花村。
晴草鹿眠軟,雨潭魚上渾。無人動煙火,應取曉霞吞。
夢游天姥吟留別(節(jié)選)
李白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師:比較兩首詩的側重點,并根據你所理解的詩意和感受畫出配圖來。
兩首詩的比較,容易讓學生分辨出異同:宋詩樸實淺顯、明白如話,畫意盎然,清逸明秀,營造出“詩畫交融”的詩意,盡顯閑適、純樸的田園式愜意生活。
四、同志比為骨骼,悟出詩情
“詩言志,歌詠情。”“詩者,蓋志之所之也?!泵恳皇自姼瓒际窃娙说那楦辛髀叮鞘惆l(fā)詩人志向和抱負的載體。同志比較是比較不同作者的志向和抱負,同中求異,異中求同。
綜上所述,“四維比較法”以橫向比較為經脈、縱向比較為緯脈、同題比較為血肉、同志比較為骨骼,比中求同,比中求異,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互證反襯,四維一體,讀出詩味,品出詩境,畫出詩意,悟出詩情,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教學實效,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鑒賞古典文化的能力,使之能自覺傳承古典文化。
參考文獻:
[1]劉勰.文心雕龍[M].劉永濟,校釋.中華書局,2007.
[2]蕭統(tǒng).文選[M].李善,注.岳麓書社,2002.
[3]鐘嶸.詩品[M].周振甫,譯注.中華書局,1998.